?

論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意義

2021-09-18 02:12盧青琳
課外語文·上 2021年9期
關鍵詞:李鎮西意義

【摘要】當代語文教育家李鎮西在汲取了前人教育思想理論后,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民主教育思想。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呈現出了“尊重學生心靈自由、培養學生平等意識、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等豐富內涵。在面臨語文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習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對于開展人文教育、實施共享教育、發展創新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思想;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5-017-03

【本文著錄格式】盧青琳.論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意義[J].課外語文,2021,20(25):17-19.

李鎮西不僅是一名特級中學語文教師,而且在教學思想上頗有研究,比較突出的是他的語文民主教育思想,為廣大語文教育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他介紹說:“語文民主教育就是充斥著民主精神的語文教育,就是尊重學生各種權利、給學生心靈自由、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語文教育,就是師生和諧相處、平等互助、共同發展的語文教育?!彼乃枷胫卦陉P注“人的發展”,即人的思想、精神的提升和個性、能力的發展。從目前來看,實施民主的語文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自由、平等、寬容等民主觀念,有利于學生成為個性鮮明并具有健全人格和創新能力的新時代公民。

一、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思想的內涵

(一)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

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就是尊重他們思想、言論和創造的自由。因此,李老師在備課時會充分考慮學情,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在課堂上,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給學生提供一個思想自由的平臺,還時時互動,實現師生之間平等地進行對話交流;在寫作方面,他強調真實與自然,允許學生隨心所欲寫自己的文章。還提倡開放多元的寫作形式,自由發揮,不受限制;在作文講評中,采用民主化的方式讓師生共同參與,給學生足夠的尊重。

(二)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

平等,不僅指形式上的平等,更是人格、感情、尊嚴、權利上的平等。首先,在師生關系上,教師與學生既是人格、感情上平等的朋友,也是一起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同行者。其次,在生生關系上,他們不僅尊嚴平等,更重要的是權利的平等,尤其受教育權,這需要教師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并在教學中營造一種同學間互相尊重、和諧互助、平等友愛的氛圍。既然要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就應該讓他們認識到“社會主義公民之間除了權利與義務的平等外,還要保持人格上的獨立、平等”。因此,我們在尊重、維護自身與他人權利的同時,也要注重個人發展,既要有獨立的生活態度和能力,也需要依附社會,融入社會,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

(三)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個性”不僅是每個人獨有的心理特征,更多是指一個人在興趣、氣質、性格、行為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區別于他人的獨特性及穩定性。李鎮西認為“民主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解放——人的心靈、思想及創造力的解放,換句話說就是解放人的天性,實現個性自由”。關于個性,顧明遠先生曾在會議上說到“個性的核心是創造性”,有個性才有創新,有創新才有進步。所以在語文個性教育中,要重視培養并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這正是語文民主教育的使命。

對于教育而言,民主既是內容,也是形式,更是一種追求。實施民主的語文教育有助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獨特個性和發展創造精神,并受益終身。

二、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意義

(一)有利于人文教育的開展

人文教育的本質就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滋養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課程改革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目標。李鎮西認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實際上就是語文教育中所滲透的人文精神。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強調尊重學生的心靈和精神世界的自由發展。因此,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有利于開展人文教育,有利于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利于實現多元化的語文寫作與講評。

1.營造了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李鎮西非常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多元解讀文本,不用害怕說多說錯。他鼓勵學生多發表不同看法,與教師或他人展開觀點爭鳴,鍛煉發散性思維。此外,他還鼓勵學生大膽地指出教師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并一起探討交流?!霸谶@樣極其開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靈被打開,教師就可以利用各種話題引導他們想出有個性、有深度的問題”,讓問題點燃求知欲,然后展開提問,師生互相探討,使語文課成為思考的王國。這種開放自由的問題課堂有助于學生擁有舒展的心靈、發散的思維,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得到心智的啟迪和潛能的激發,從而貫徹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培養人文精神,實現真正的民主。

2.推動了多元化的寫作與講評

李鎮西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允許他們寫自己的文章。但寫作的形式是多元化的,不受任何限制,所以必須擺脫模式化和千篇一律的空話套話,要求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八麖娬{寫作就是‘我手寫我心的過程,若形式過于呆板,學生的雙手被隱形的枷鎖束縛著,寫出來的文章自然無法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币虼?,作文不僅要內容豐富,形式也要不拘一格。例如課堂作文、日記、周記、讀書筆記、板報、手抄報等都可以。此外,寫作的文體也有多種多樣,應廣泛涉獵,不必拘泥于一種。

作文講評是李老師寫作課的重要環節,它有兩大特點:講評的民主化、做人與作文相統一。首先,在講評時有六大常用模塊,分別是“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賞、出謀劃策、恕我直言、老師試筆”,每一模塊都是師生共同參與,自由發言。對于學生合理的觀點大家會予以采納,錯誤觀點也會給予包容和理解。這正是體現了講評的民主化。其次,他在講評時不僅就作文而講作文,還自然而然地融入為人處世的道理,將作文與做人放在同樣的思想高度上,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和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了親切、自然和真實。這充分體現了做人與作文的統一。

(二)有利于共享教育的實現

共享教育即師生之間平等對話,課堂和諧融洽,前提是雙方平等。因此,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對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的自主建構和教師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形成統一尤為重要。

1.利于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

李鎮西把教學內容比作食物,認為課堂師生關系歷經了“填鴨式、誘導式、共享式”三種模式?!疤铠喪健本褪墙處煹臐M堂灌,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誘導式”教學中,看似是教師在引導,但都在其預設的條件范圍內,事實上還是統領著學生的思想,并無自由可言;“共享式”則是師生“平等對話,愉快共享”。相比較而言,后者更能體現課堂師生關系的新境況,它新在重新確立了師生平等和諧的共享關系,并重新明確了教師的職責: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明晰自己的主導地位,將授之以魚、講解知識轉變成了授之以漁、傳授方法;教師的角色逐漸轉換成一位啟發者、引導者、參與者。

不論填鴨式抑或是誘導式,信息的傳遞都是單向的、靜態的?!岸蚕硎降慕虒W則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交流、雙向發展的動態過程,他們在對話情境中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痹谶@樣和諧的關系下,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習,教師也能愉快施教,對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都有幫助。這是“共享式”師生關系能夠達到的教育目標,也是我們應該繼續堅持和努力的方向。

2.使自主建構和價值引導相統一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既是學習者也是建構者。作為學習者,他們以不斷學習知識為主,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促進個體身心的健康發展,實現人生價值。作為建構者,學生能利用已有經驗進行知識遷移,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取新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靈活運用。這種由學生自主建構的學習過程會讓學生印象更深,收獲更多,學習能力逐步提高。

雖然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但能力有限,在學習方法、內容、技巧等方面仍需要教師指導。所以,教師在對話與共享的教學模式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價值引導作用。主要體現為兩點:第一,精神指導。教師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第二,人格引領。對話不僅指師生對話,還包括學生與文本、與讀者的對話,“當學生面對一些有爭議需要引導的話題時,教師及時行駛自己的發言權,真誠發言,利用現有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優的選擇和建議”,這樣一來教師身上閃爍的智慧的光芒定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促使他們努力奮斗。當遇到學生的見解比教師更具真理性時,教師應主動請教,以朋友的身份互相探討學習,取長補短,教學相長。這種求同存異、尊重多元的民主精神正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學習的。

自主建構以學生為主體,但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價值引導以教師為主導,但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當二者相統一時,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教育的作用,這就是平等對話的共享教育帶來的意義。

(三)有利于創新教育的發展

所謂創新教育是指“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為指導,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手段,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造的能力,使其形成以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為宗旨的教育”。李鎮西的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為創新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1.積極發展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李鎮西在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也在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發展,而發展學生的創造精神正是語文民主教育的使命,所以他主張實施創新教育。首先,教師要有思想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關鍵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其次,教師要尊重并鼓勵學生進行思想創新,幫助學生開啟思想的閥門,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他深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潛力,教師應尊重并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為他們營造思想自由的氛圍,鼓勵他們敢想敢說敢做,尤其是敢于向權威說‘不”。只要教師善于為學生提供機會并正確啟發引導,他們所迸發出的創造潛力定是無限的。

2.促進了語文教育的個性發展

教育的魅力在于個性,任何教育都不可重復。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語文教育的個性發展。并且李鎮西認為語文教育是最具個性的教育。但現在的教學模式太過僵化,在教參統一、練習統一、考試統一的背景下,連教師的個性空間都備受壓迫,何談發展學生的個性?面臨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要依靠國家語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為語文教學開拓更廣闊的個性天地;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職業心理健康素養等的學習,努力在當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從而讓教育充滿個性。

總而言之,李鎮西的語文民主教育思想內涵豐富,意義深遠。他的思想首先是尊重,尊重學生的心靈自由,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并且多思多想多寫,營造了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推動了多元化的寫作與講評方式;其次,他注重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形成平等共享的師生關系,在教學對話中更好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建構和教師的價值引導;最后,他還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能力,開展極具個性又充滿民主氣息的語文教育。在實施新課標、深入進行新課改的今天,他的民主教育思想仍然具有前瞻性和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漫談[J].中學語文,2004(6).

[2]楊春茂.李鎮西與語文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張歡.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思想及其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啟示[D].長春:吉林大學,2015.

[4]傅晨琛.李鎮西語文民主教育思想初探[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6.

[5]李鎮西.聽李鎮西老師講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6]李世海,高兆宏,張曉宜.創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附 ?注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9年度青年基金項目“基于核心素養理論的統編本語文教材研究”(項目編號:19YJCZH266)。

作者簡介:盧青琳,女,1997年生,陜西商南人,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研一在讀。

猜你喜歡
李鎮西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k”的幾何意義及其應用
有意義和無意義
怎樣讓別人打不倒你
李鎮西:個人尊嚴高于“班級榮譽”
愛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靈的藝術
用心做一碗教育“清湯面”
詩里有你
改變自己袁才有可能改變整個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