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土樓名字、楹聯看客家精神文化

2021-09-22 16:42譚欣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8期
關鍵詞:客家人土樓精神

摘要:客家人從中原走向南方,將中原文化播種在新土地上,為貧瘠的土地種下新的希望,孕育出一支獨特的文化,這只獨特的文化將世世代代傳承的家訓祖訓和期望凝練成一字一句,字字動人,句句啟人,懸掛在土樓之上,成為客家人立身安業的準則,也是客家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現。如果說土樓是東方的城堡,那么土樓的名字和楹聯便是鑲嵌在城堡上的閃耀明珠。

關鍵詞:土樓;客家人;文化;精神

西晉末年,地處中原的漢人深受戰火干擾,迫不得已開始漫長的南遷之途,先后在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安定,成為一支與原住民不同的客家民系,也是中國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廣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富饒的中原成為客家人的回憶,邊遠的山區成為客家人的搖籃。傳承刻在客家人的基因之中,他們從中原地區帶去傳統的四合院樣式,但并沒有止步于此,客家人發覺傳統的建筑樣式的不足,在原有的傳統居民建筑樣式的基礎上,為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而不斷改造傳統建筑,建造了屬于客家人智慧的“東方城堡”,是中國傳統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從土樓名字看客家精神

名字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文化意義,在家族文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名字中的字輩,傳承著家族文化,是家族文化對外的表現形式之一。土樓的名字不僅是土樓的符號,蘊含更深刻的寓意,容納土樓的精、氣、神,是土樓文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每一座土樓都有屬于自己的名字,是整棟樓思想精神的匯聚,是樓內客家人對現世兒女以及后世子孫的期望。

土樓名字兼有雅俗,蘊意深淵富含哲理,是客家人為人處世的原則,是客家文化對外的表現。從土樓外部看土樓,類似一個密不透風的罐子,即使從稀疏分布的窗戶望進,也難以窺見土樓的秘密,只有大門門框上的名字和楹聯能透露出些許信息,土樓名字對眾多觀游者是最初的印象。始建于乾隆年間的二宜樓,是福建最大的單體雙環建筑,其名字有“宜丁宜財、宜山宜水、宜家宜室”等寓意,是客家人對天人統一與和諧精神的體現,也是客家人對中國哲學思想的繼承。位于廣東官坡的“燕翼樓”,其名有著深厚的歷史典故,出自《詩經·大雅》“詒厥孫謀,以燕翼之”,意為為子孫謀劃庇佑。光裕樓是“光前裕后”的縮寫,意在替先祖光耀門楣,為后代造福,無論是“二宜樓”“燕翼樓”還是“光裕樓”都體現客家人尊祖惠后的精神。福建田螺坑土樓樓群,有五座土樓,四座圓樓圍繞方樓分布, “步云樓”為其中唯一一座方樓的名字,取自“步步高升,青云直上”之意,是對子孫后代平步青云的期待,是客家立業精神的重要表現之一。土樓名字是客家人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客家精神的特別體現。

二、從土樓楹聯看客家精神

楹聯,又稱對聯或對子,古稱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者刻在木上的對偶語句,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它最早見于三國時代,每歲春節所貼的春聯是楹聯的一種,另有辦喪事的挽聯,辦喜事的慶聯等皆屬于楹聯的一種。楹聯對仗工整,平仄和諧,是漢語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體現我國漢語言簡意賅意蘊深遠之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

客家人的傳統便有將家訓家規刻于門墻之上,祖祖孫孫、世世代代銘記并言傳身教。土樓的楹聯為樓內的子子孫孫樹立下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福建,每一座土樓都有屬于自己的楹聯,或一副或幾幅,這些楹聯多是一些學識淵博之人所作,被鐫刻在大門門框上、樓內大廳中,以及堂內祠牌旁等地方,目光所及之處皆有楹聯,足可見客家人對于楹聯的鐘愛。土樓楹聯也不止局限于被鐫刻在建筑上,客家人逢年過節時,臨時張貼以增添節日氣氛的楹聯,逢喜喪遷之事時,用楹聯表達客家人的情緒,即使是未展現在土樓建筑上的楹聯,也深深鐫刻在客家文化史上。

“從來人品恭能壽,自古文章真乃奇”是有土樓王子之稱的振成樓里的一副楹聯,教導子孫要恭敬寬和,文章要有浩然之氣,是客家人追求浩然正氣的民族節操的體現。在繩德堂大廳中的“光前須積德,裕后必存仁”,意積德存仁之意,不難看出客家主張修身積德存仁的精神,是客家人的“德”思。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客家人從富足中原南遷至貧瘠山區,必要適應資源和環境的變化,因此客家人養成良好習慣,主張勤儉節約的精神,“居家要辛勤,飽食暖衣,當思來處不易”,“世間財,求之難,用之易,當勤當儉;天下事,是可行,非可恥,宜省宜思”是永盛樓大廳內的楹聯,意為先祖規勸子孫勤儉節約,體現客家人的“儉”思?!霸:笄诤蛢€,興家讀與耕”和“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孫謀讀與耕”分別是裕興樓和承啟樓里的楹聯,不僅反映了客家人勤儉節約的精神,還體現客家人好耕讀的習慣,古時大家大族的家規家訓都有耕讀文化,文人士大夫追求耕讀,以勉勵自己勤奮好學,從楹聯中不難發現客家人也對耕讀文化有深刻認識,是客家崇文精神的重要表現,體現客家人“學”思??图胰顺缥牡耐瑫r兼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希望通過讀書存心報國,振成樓中“干國家事,讀圣賢書”這幅楹聯激勵近百年來在此生活的學子,是幾代客家人的“學”思。讀書報國是振成樓一代代學子的理想追求,是客家人家國情懷的表現,僅振成樓就培養出六十六位大學生和一位中科院士??图胰酥敬娓哌h,但也無忘世間美景,駐扎在毓秀鐘靈的南方,樓內煙火味,樓外青山在,客家人在開拓樓內物質精神文化時,將樓外秀麗山河框在楹聯上?!八闪滞碓鲁抗鈩?,竹外梅花瑞雪飄”是松竹樓內的一對楹聯,楹聯無處不體現客家人的情趣逸致,是客家人的“情”思。這些楹聯言簡意賅,蘊意深遠,在歷史的長河中,陪伴土樓和樓內的客家人走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是土樓歷史的見證者,土樓文化的載體。

結束語

在福建許多土樓未至百年歷史,卻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座土樓的名字與楹聯都是客家精神凝練的結晶,無數客家兒女牢記祖上的孜孜教誨,將客家精神通過名字、楹聯等物化的形態傳至樓外,他們發揮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客家精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海外創出一片天地,這些杰出后代遍布世界,土樓名字與楹聯上的客家人的家訓家規一代一代的傳承,一代一代的發揚。

參考文獻:

[1]廖楚強.客家土樓的“楹聯文化”[N].福建史志,2012(1):36-37.

[2]沈偉群.客家土樓的“楹聯文化”[J].大眾文藝,2015(1):121.

[3]詹石窗.土樓的文化底蘊與價值[J].東南學術,2001(4):176-186.

[4]李菁.福建土樓楹聯研究[J].客家研究輯刊,2010(2):127-159.

[5]蕭隆福.漫談土樓楹聯的主題[N].華夏文化,2005(2):37-39.

作者簡介:譚欣,2000.10.06,女,江西贛州人,漢族,本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猜你喜歡
客家人土樓精神
“美味”的土樓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紅美人”的故事
拿出精神
賴煒煒作品
行酒
客家土樓:堅不可摧的神奇堡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