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農產品提檔升級 助力盈江冬季農業全面發展

2021-09-24 11:56閆瑞華
云南農業 2021年9期
關鍵詞:馬鈴薯農產品生產

閆瑞華

(盈江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管理站,云南盈江 679300)

一、冬季農業的發展現狀

(一)冬季農業開發總體效益實現新增長

2020年,完成冬季農業開發面積2.83萬hm2,實現產值11.42億元,同比“十二五”末(2015年,下同)增長117.5%,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10億元的114.2%,實現人均收入4936元,同比“十二五”末增長94.7%;“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下同),累計完成開發面積14.46萬hm2,年均開發面積2.89萬hm2,累計開發產值45.83億元,年均遞增10.9%,累計人均開發收入3.04萬元,年均遞增10.1%。冬季農業開發為全縣復種面積增加、產業結構調整、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持續增收,奠定了“壓艙石”作用。

(二)冬馬鈴薯種植效益取得新突破

2020年,完成冬馬鈴薯種植面積1.11萬hm2,同比“十二五”末的8500 hm2,增長30.8%,實現鮮薯總產量29.9萬t,同比“十二五”末的21.6萬t,增長38.4%,實現總產值7.14億元,同比“十二五”末的3.02億元,增長136.4%;“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種植面積5.07萬hm2,年均增加640 hm2,年均遞增6.78%,累計實現鮮薯總產量136萬t,年均遞增8.28%,累計總產值26.61億元,年均遞增13.2%。每年冬馬鈴薯產值都占冬季農業開發總產值的55%以上,年外銷量占總產量的90%以上。產品主要銷往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陜西省、湖北省、青海省、四川省、北京市等地區,為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產業發展缺陷明顯,阻礙冬季農業發展

(一)產業發展規劃不科學

爭地矛盾突出,山、壩區產業發展不平衡。壩區主要種植冬馬鈴薯、煙葉、冬早蔬菜、西甜瓜等農作物;山區由于氣候條件、耕作水平等限制,主要種植冬油菜、老品種馬鈴薯等常規品種,形成了點多面廣,管理粗放,產品數量少,經營分散,外銷農產品較少,開發效益不明顯的局面。

(二)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

盈江縣財力薄弱,經濟結構單一,農業生產資金投入少,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新技術推廣緩慢。冬農開發新品種引試、示范和新技術推廣培訓經費不足,良種良法推廣應用緩慢,已成為盈江縣冬季農業開發上檔升級的短板。

(三)招商引資力度不夠大

產品基本處于初級階段,精深加工開發程度低,附加值不高。盈江縣地處邊疆,信息滯后,招商引資力度不夠,加工龍頭企業引進少,“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不到位,除冬馬鈴薯、西瓜、部分冬早蔬菜能及時銷售到國內大中城市外,其他農產品都是在本地市場零售。

(四)抵御風險能力不夠強

盈江縣冬種作物較多,規?;潭鹊?,同質化程度較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滯后。農產品“三多三少”現象依然存在,冬玉米、冬小麥、冬油菜等作物,由于沒有項目和資金支持,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導致種植面積逐年減少。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等環節滯后。

三、以科技為支撐,確保各項冬季農業發展措施落到實處

(一)科學布局,調優種植結構

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優化產業區域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飼則飼”原則,確保夏糧豐收,在服從煙葉、甘蔗種植規劃的前提下,合理確定種植品種和作物類型,提高復種指數,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一季多熟”為發展模式,逐步形成全縣小春糧食作物和冬農開發的優勢產業帶。重點抓好冬馬鈴薯、煙葉、冬早蔬菜、西瓜的基地建設,將其打造成優勢產區。注重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產品,冬早蔬菜要做到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和設施蔬菜齊頭并進;大力發展葉菜類、果菜類、瓜菜類、豆菜類、野生菜、菌類等短平快品種,擴大優質蔬菜基地面積,確?!安嘶@子”豐富;冬馬鈴薯要圍繞加工企業和市場需要,抓好加工型和食用型馬鈴薯基地建設,形成標準化生產,均衡供應的生產格局,同時要做好種植戶的宣傳和引導工作,做好市場調查評估,提高種植水平;冬玉米以甜脆玉米、糯玉米等專用鮮食玉米和飼料玉米為發展方向,擴大種植規模,帶動畜牧業發展;冬油菜要以“雙低”“雙高”品種為主,推廣育苗移栽技術,提高產出率;冬春煙要以烤煙、曬黃煙為重點,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落實標準化生產措施,積極探索創新煙葉生產減工增效工作,推動盈江縣煙葉產業再上新臺階。

(二)優化質量,加大良種試驗

一是瞄準高品質地方特色品種,以企業為主體,聯合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平臺,優先將種子田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實現主要作物種子基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全覆蓋。二是堅持良種優質化。加大優質馬鈴薯種子的引進、試驗示范及推廣;提高西瓜嫁接技術水平;做好大豆、蕎麥品種的試驗示范。提高冬季農業開發主要作物良種的示范和推廣力度,利用率確保在90%以上,力爭達到100%。三是進一步做好壩區水稻新品種示范展示和區域試驗,常規優質稻提純復壯及擴繁,山區老品種的保護和利用,因地制宜推廣雜交稻“上山”。四是以市場為導向,實現良種良法同步推進,持續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行為。

(三)強化科技,推進綠色發展

冬季農業開發按照“一穩定、三提高”的總體要求,根據本地的生產特點和市場需求,打好“綠色牌”“生態牌”“錯季牌”。結合實際,制定各項科技措施、推廣及培訓計劃,創新科技服務和推廣機制,強化對冬季農業生產的指導,增強科技在冬季農業開發中的支撐作用,確保各項農藝措施落到實處。

1.要堅持栽培規范化。采用精量播種技術提高播種質量,切實加強中耕管理,使農作物栽培管理進入指標化、規程化、模式化的科學栽培制度。

2.要堅持施肥配方化。擴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成果,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努力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實現“四減”:一是調優施肥結構減量,優化氮磷鉀配比,加快推廣新型高效肥料。二是精準施肥減量,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推廣機械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等技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三是有機肥替代減量,推進秸稈養分還田、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種植綠肥,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四是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范帶動,依托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帶動科學施肥技術推廣應用。

3.要堅持植保綠色化。一是推進農藥減量增效,積極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扶持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推行植保機械與農藝配套,大規模開展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進綠色防控控制病蟲危害減量,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三是推廣高效施藥機械提高利用率減量,推廣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無人機等大中型施藥機械。四是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優化結構減量,應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在最佳防治時期及時組織農戶進行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

馬鈴薯綠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推廣

4.要堅持作業機械化。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和耕作質量,不斷擴大秋冬季農機作業的服務領域和作業面,降低勞動強度和成本。積極組織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農藝措施與農機化生產的有機結合,著力提升秋冬生產機械化水平。

(四)提高效率,構建產品銷售網絡

認真研究市場供求規律,抓住“南菜北運”“滬滇扶貧協作”等機遇。重點發展農村專業合作協會、農民經紀人、營銷大戶,鼓勵創建農副產品優質品牌,強化品牌整合,以品牌拓市場,不斷擴大冬農產品外銷規模。建立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農業信息采集、分析、發布隊伍,為農民提供系統、準確、快捷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外銷信息,充分利用農產品綠色通道和發揮網絡信息平臺作用,構建暢通的農產品銷售網絡。加強市場調研,把“跑市場、抓訂單”作為冬季農業開發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擴大訂單農業面積,提高冬季農業生產訂單比例,減少農民種植風險。

(五)嚴格監管,確保質量安全

要始終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冬季農業開發的首要任務,按照中央提出的“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最嚴肅的問責”四個最嚴要求,強化源頭治理,嚴格把控農業投入品管理,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開展禁限用高毒農藥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查處國家明令禁止的投入品在盈江生產、銷售、使用行為。通過多措并舉強化農業標準化生產、重點產業風險監測預警、食品追溯制等工作,切實加強冬季農業開發期間的農業安全生產監管,有效消除事故隱患,保障冬季農業生產安全。

猜你喜歡
馬鈴薯農產品生產
物聯網管大棚 防寒生產兩不誤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讓安全生產執法真正發揮震懾作用
阿寬的生產小組
馬鈴薯有功勞
初夏馬鈴薯 田間管理抓哪些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春栽馬鈴薯種植技術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