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網絡在高校智慧校園中的應用研究

2021-09-26 16:30張淼科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1年20期
關鍵詞:校園智慧建設

張淼科

摘要:5G網絡在4G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出了智能化、綜合化和多元化的優勢,5G網絡可以實現高校全覆蓋的多功能智慧系統建設。該文闡述了5G網絡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價值,對應用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5G網絡在高校智慧校園中的應用要點,希望能為高校新時期信息網絡和校園系統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5G網絡;5G技術;智慧校園;通信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20-0168-02

1 5G網絡在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價值

1.1 5G網絡的應用幫助高校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自21世紀以來,移動通信技術相繼獲得發展,全世界眾多高校也開始了校內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在我國,浙江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是智慧校園建設的先行者,且在2010年以后,伴隨國家信息化建設布局,已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參與到智慧校園建設中。作為智慧校園的基礎,通信網絡和通信技術的主流在發生改變,這就意味著高校也應當同時適用5G網絡與5G技術。高校作為人口集中的場所,需要進行高密度的交互和終端設備服務,必然應當做好升級優化工作。所以,在高校智慧校園中應用5G網絡,是學校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響應國家部署、自我發展和升華的保障。

1.2 5G網絡的應用推動高校信息化建設再升級

由表1可見,智慧校園對于技術、設備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大數據為基礎的高頻用戶切換、大型數據交互、實時信息傳遞、大批量在線操作等,原有的4G網絡已經逐漸難以滿足當前的各種網絡活動需要,而5G網絡則不同。5G網絡架構趨于扁平化,通過疊加基站獲得大服務器集群,實現了用戶集中接入架構,可以同時滿足更大量的在線人數,適用于高密度人群的高校環境;目前的小基站模式,使得5G網絡建設能夠在校園各個區域建設,解決了建筑物、植被等的信號屏蔽問題,同時5G小基站在區域范圍內的信號強度客觀,也降低了被干擾的風險;5G網絡傳輸速率的理論峰值為20Gbps,終端速度可在500km/h,連接密度上限在100萬/km2,信息流動是4G網絡的1000倍以上,用戶速率則在10倍以上。除此以外,5G下轄的eMBB、uRLLC、mMTC等支撐下,5G網絡可以高效對接包括高清視頻、VR、網絡在線直播、AR、車聯網、環境監測、智能家居等場景,提高了高校內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將現代網絡技術對接學校教育、生活、科研等諸多領域,并且在4G網絡的基礎上大幅度提高了效率。

2 5G網絡在高校智慧校園中的應用模式

2.1 應用基礎

5G網絡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應用,是在4G網絡應用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功能延展,應用的基礎包括了傳統4G網絡的建設經驗和5G新型技術,其中包括現有的物聯網、大數據、WiFi、云計算、IPv6等相關技術的綜合運用。在基礎架構上整個校園體系包含了感知層、傳輸層、數據層、應用層四大基礎層,傳感層主要負責信息采集和感知識別,通過傳感器、二維碼等進行前端收集,并在網絡組網和協同處理技術的輔助下完成對信息的處理;傳輸層則主要依托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通過校園內網絡硬件設施群的搭配,同時配合無線網絡、有線網絡、M2M架構網、局域網等各種網絡形式,實現高效網絡管理,減少網絡切換和信息交互時的障礙,提高信息數據傳輸的安全性。以云存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大數據處理等為支撐平臺,集中將網絡中的傳感器數據、個人隱私、安全數據、元數據等進行分類分布處理,依靠在線加密和權限設定等方法進一步提高系統內關鍵數據的安全性,從而確保各個節點的穩定連接。服務層一般處于整個網絡的終端,同時也兼具一定的感知層分支,主要通過手機、智能工具、智能設備等對學校進行智能管理,提供智能化的服務,構建時主要以預設程序或協議完成網絡對接。

技術融合方面,物聯網的融合,由5G選擇性替代WiFi網絡,根據需要選擇局域網或廣域網服務,通過5G切片將物聯網的各個場景進行分割,獲得相對獨立的不同局域網區域,強化了不同區域或不同類型物聯網服務能力,同時以5G網絡為基礎,原本物聯網交互或實現功能定位端點過多造成的信道阻塞或傳輸延時問題,增加了管理與服務的實時效果。IPv6的融合,原IPv4模式下,采用32位二進制進行地址編排,IP地址上限43億個,目前可用地址已經消耗完畢,IPv6采用128位二進制地址編排,不僅解決了互聯網地址緊缺問題,也能夠根據需要對原IPv4地址進行更新,并且采用IPv6對于移動終端的移動性、路由特性等也有更好的增強效果,在真實源地址驗證技術輔助下,提高網絡結構安全性。

2.2 場景模式

在上述應用基礎的支撐下,5G網絡可輔助高校智慧校園建立起多個類型的應用場景,包括:

2.2.1 智慧教育

高校是教育場所,5G技術的應用首先應該以強化教育為主,在5G網絡的支持下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中的信息技術含量,從而扭轉教育教學形勢。在網絡存儲、傳輸和共享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將課堂教學的過程進行攝像,將視頻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中,學生可以自助點播、互動留言,或者直接通過視頻程序進行在線直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課堂中,使教學工作獲得更大的延展性空間。增加AR/VR技術,將5G網絡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學生僅需要佩戴設備就能體驗實時課堂的氛圍,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

2.2.2 智慧生活

5G網絡與校園監控、安全聯防、災情監測預警等系統關聯,通過無線聯絡高清監控和警報終端,減少了原本的有線布局限制,實現了個性化組網結構,掃除了校園內安全管理的盲點,在MEC和AI算法的支持下,靈活運用人臉識別、圖像處理等技術,進一步加強了校園監控的效率。在教室和學校其他公共區域,5G網絡可以支持燈光、門禁、空氣溫濕度監測和補償設備、攝像機、視頻、零售等各種設備,自動完成對學校內后勤工作、管理工作的基礎數據搜集和分析,在同一平臺上發布信息統計和比對結果,為校園管理提供精準的依據,減少校園日常管理和運行的人力需求。

猜你喜歡
校園智慧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