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美好生活

2021-09-27 05:41陳悅
理財周刊 2021年9期
關鍵詞:理財師年化收益率

陳悅

文前提要:家庭理財不只是為了獲得高收益,其實,和投資賺錢相比,制訂一份合理的理財規劃更加重要,按照理財規劃進行投資、消費和風險保障,才能讓我們過上美好生活。

理財,理財,究竟什么是理財呢?這好像是一個哲學問題,讓人想到此前網上流傳過的“青年和禪師”的對話?,F在筆者也感技癢,為了更好地挑明本篇主題,杜撰一則“青年與理財師”的對話。

青年:理財的核心問題是什么?理財師:資產配置。青年:為什么要進行資產配置?理財師: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青年: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理財師隨即拿出了一張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象限圖,伸出了4個手指。青年:意思是要將家庭資產分成4個部分,比例分別為10%、

20%、30%和40%?理財師:管它呢,反正我拿4個點提成。

理財規劃≠資產配置

不知道上面這則“不靠譜”的青年與理財師的對話,能否向讀者闡明理財的奧義。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并不是想說理財師都是一些唯利是圖的人,許多情況由行業本身的業態決定,許多廣為宣傳的理財理念,其實并不正確。

就拿“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象限圖”來說,這張圖將家庭資產分成4個部分,分別是要花的錢、保命的錢、生錢的錢、保本升值的錢,應占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0%、20%、30%和40%??瓷先ズ軐I,但實際上這種說法的來源成疑,之所以會被廣泛地用作理財宣傳,可能僅僅是因為它比真正的資產配置簡單易懂。

“資產配置”理論上的依據最初可能就是馬科維茨的資產組合理論,因為不同類別資產之間價格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把相關性較低的資產放在一起分散投資,可以起到風險對沖的作用。但對于普通人來說,要去做這樣的工作,其實并不現實。資產配置需要豐富的金融工具、較高的金融資產規模以及專業的金融知識,比如像股指期貨等產品,普通投資者可能連參與的門檻都達不到。

那么,對于一般的家庭理財來說,更好的選擇是做“理財規劃”。

和資產配置不同,理財規劃實際上就指向如何更好地安排自己手頭的各類資產,在風險承受能力之內實現未來的理財目標。其實,和想要通過短期投資“賺大錢”或是高大上的“資產配置”相比,制訂一份合理的理財規劃更加重要,按照理財規劃進行投資、消費和風險保障,才能讓我們過上美好生活。

理財規劃四大步驟

那么,如何制訂理財規劃呢?主要包括以下4個步驟:

第一步,理清自身的情況。這包括家庭的收入情況、支出情況、結余情況、擁有的資產、背負的債務等等。摸清家底,才能讓我們在對未來進行規劃時更加有針對性。

第二步,明確家庭的理財目標。我們理財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家庭的理財目標,如買房、買車、結婚、子女教育、養老等等,光有簡單的目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實現目標所需的金額和時間。除了一些大的目標,我們還會有一些小目標,如旅游、換手機、買新的包包等。大大小小的目標都需要實現,未免會有資金沖突的可能,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目標的優先等級進行排序,部分優先等級低的目標可能會被放棄。

第三步,制訂具體的規劃。理財規劃主要包括9個方面的內容:現金管理、預算規劃、稅收規劃、債務規劃、投資規劃、保險規劃、職業規劃、退休規劃和遺產規劃。在制訂規劃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擁有的資產情況、結余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理財不是萬能的,不是所有目標都能通過理財實現,有些目標需要降低或舍棄。

第四步,對規劃進行定期修訂。大到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小到個人的收入,都會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理財規劃也需要定期進行修訂。比如工資上漲了,就可以提高理財的目標;養娃了就要增加子女教育的費用等等。通過定期修訂,可以讓規劃更加可行。

手把手幫你制作理財規劃

下面我們進入實操環節。如果你有一個理財目標,比如子女教育、出國留學、買房、購車等等,如何來進行規劃呢?其實,只需要問自己3個問題:現在有多少錢?未來需要多少錢?以及用多長時間來實現目標?其中又有兩個方面特別重要:一是期望收益率,二是風險承受能力,讓我們通過一些實例來說明。

首先,確定自己的期望收益率。

比如,計劃2年之后出國留學,需要40萬元,目前可用于留學的資金為18萬元,一年的凈收入(收入減去支出)為10萬元。這里就回答了上述3個問題,現在有多少錢(18萬元+每年新增10萬元),未來需要多少錢(40萬元),多長時間(2年)。這樣,通過一些金融公式的計算(具體的計算方法可參考本刊微信公眾號上介紹的關于IRR函數的使用方法)就可知,如果在這兩年投資的年化收益率達到5%,就可以實現兩年后擁有40萬元的目標。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是計劃10年后,為子女準備一筆200萬元的留學資金,目前為這個目標存了50萬元,每年可增加投入5萬元,那么,投資的年化收益率需要達到10%以上;同樣的目標,每年可增加投入改為6.5萬元,那么,投資的年化收益率降低到8%即可。

其次,還要看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比如以上出國留學的計劃,由于是只在短短2年內就要實現的目標,因此不適合選擇股市等風險較高的權益類產品,因為高風險的產品雖然可能實現的收益率更高一些,但也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短期有可能出現較大損失。假設半年內損失了50%本金,那么這部分資金后續的漲幅需要達到100%才能挽回。除此以外,還有兩種更悲觀的可能性,一是完全被套牢了,2年到了也沒漲回來;二是心理承受不了了,中途割肉,因為大額的虧損意味著自己當初的目標不能實現了,顯然會受到打擊。因此,對于留學這種短期的理財目標,比較合適的辦法就是買一些穩健的產品,比如債券基金、銀行的大額存單等。

而在第二個例子中,則可以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來實現。子女的教育基金的籌措由于“戰線”拉得夠長,通過定投權益型基金的方式,實現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鸲ㄍ毒褪峭顿Y者定期(通常是每個月)投入固定金額購買指定開放式基金的投資方式,具有“長期投資攤低成本、積少成多復利增值、定時扣款省心省力”這三大獨特優勢。雖然每月定期購買基金的資金一般不多,但如果選擇合適的基金長期堅持下來,累加的本金投入和復利效應可以造就可觀的財富積累。

如何調整理財規劃

最后,給自己做理財規劃,還要定期對規劃進行適度的調整。這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投資期限,二是投資期望。

比如說,固收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預期僅在4%左右,而要獲得8%、10%的年化收益率,就意味著必須進入股市、基金等權益類市場??墒?,前面也說了,一些短期的剛性支出目標,并不適合冒這樣的風險,怎么辦呢?

假設在留學案例中,如果通過購買債券基金或銀行理財等,2年的收益率仍然達不到5%,怎么辦呢?實際上,答案也很簡單,就是考慮延長籌錢的時間,原本2年實現的計劃,拖到2年半或3年,而不是為了博取可能的高收益就去做冒風險的投資。這是改變投資期限的情況。

另一種情況是改變投資期望。有些投資者并不愿意冒風險,在上述子女教育案例中,是不是一定要通過權益基金定投的方式理財呢?其實也不一定,如以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4%計算,則每年投入5萬元,10年后有134萬元;投入6.5萬元,有152萬元。這樣的計劃也沒問題,只是需要適當地降低子女教育的預算。也許有人會問,這樣操作不傻嗎?答曰:對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人來說,比起為了股價波動而擔驚受怕,能讓自己每天吃得香、睡得著,不才是大智慧嗎?

總而言之,理財和生活一樣,沒有類似“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象限圖”云云的固定套路,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猜你喜歡
理財師年化收益率
理財師
何處提升職業度
理財師心中的未來
怎么設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標
關鍵詞:6%回報率
收益率小心“年化”“預期”等陷阱
買回人民幣
你會相信理財師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