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墻的凝望

2021-09-27 12:45李曉
紅巖春秋 2021年9期
關鍵詞:南門古城墻西門

李曉

大江日夜奔流,萬州,一座城市的年輪是1800多年。

在萬州南濱路郁郁蔥蔥的佳木掩映中,矗立著一段100余米長的青灰色古城墻。城墻之畔,是萬州碼頭。這段古城墻,在簌簌而落的漫漫歷史中,是三峽工程遷建的地面保護性文物。

滄桑厚重的古城墻,是萬州人凝固的記憶。一道古城墻,也賡續著萬州城的歷史。

萬州古城墻歷史上位于東城苧溪河與長江交匯處左岸山坡上,南臨浩淼長江,依山而建。古代萬州,是一個典型的農耕時代的縣城,只有一條土筑城墻環繞。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州城擴建,沿江增筑一道土石結構的城墻。清朝時期,萬州人再次用石頭筑城,縣志載曰:“周三里,為門五?!狈謩e為東門、西門、南門、小南門、小西門五門,其中小南門、小西門是防不時之需所設的取水門。

清同治九年(1870年),一場大水幾乎淹沒了萬州城,古城墻嚴重受損。當時小南門的城墻地基多處沉陷,東西南段的城墻坍塌達300多米,墻裂開100多米。洪水過后,萬州人修復損毀城墻,復建工程歷經四年。修復后的城墻高5米,厚3米,長700余米,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成為當時萬州城一道壯觀的風景線。

古代萬州人臨江修建城墻,主要用于對外防御。古城墻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中漸漸走到遲暮,萬州迎來了馬路、橋梁的時代。修建的環城路緊緊毗鄰古城墻,從萬安橋頭經西門口、十字街、南門口,環繞萬縣老城江岸線。

歷經歲月的風雨侵蝕后,萬州古城墻在不斷瘦身。由于年久失修,自然風化和倒塌的古城墻,在老萬州人心里留下一聲聲嘆息。到20世紀90年代,古城墻僅存150米左右。

2002年,三峽工程修建后的濤聲從群山兩岸隱隱而來,萬州下半城即將被淹沒在滔滔水下,古城墻也會處于175米水位線下。古城墻是萬州人心里的寶,它的一磚一石被編號,實行保護性拆遷。

2014年5月,被拆除置放的古城墻磚石,沉睡12年后,再次舒展身子,來到南濱路邊一個叫沱口的江岸安家了。古城墻復制遷建工程牽動了萬州人柔軟的心腸。即將邁入古稀之年的市民王新生回憶,古城墻上是當年縣城最繁華的環城路,古城墻下是包漿浸透的條石鋪成的幽靜小巷路。小巷里,穿梭著修鎖、修傘、修鍋、補鞋手藝人的身影,回響著叫賣吆喝涼粉、涼面的聲音……

在王新生出版的一本手繪萬州老城地圖的書里,關于古城墻的記憶是最深的一部分。在復建古城墻的日子里,王新生常常來到施工現場,目光癡癡地望著古城墻的一磚一石轉世再生。

萬州古城墻的復建,按照原樣搬遷、原樣復建、整新如舊、以舊復舊的原則進行。復建時,根據保護拆除時的編號圖逐一核對,核對正確后砌筑古城墻主體。在原來拆除的石塊中,由于風化破裂造成的殘缺,采用了加固劑加固石體,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體。對于部分機械切割的條石,外表光滑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通過第二次人工加工。

復建工程經歷了半年時間,古城墻又氣勢恢弘地矗立在江水青青的萬州南濱路邊。古城墻主體建筑長110米,城墻高4.2米,復建的南大門長20米、高6.4米。南大門門楣上的雕刻采用浮雕技法,四周紋飾做工精巧細膩,是賞心悅目的建筑藝術品。

編輯/楊洋

猜你喜歡
南門古城墻西門
我的研學之旅
雪落西門
南門小巷
黃昏
一雙特別的鞋子
做生肖雞
緊張的親子手工課
平遙古城墻
西門法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