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LC法測定果蔬中維生素C含量

2021-10-13 10:39張曉莉師敬敬郭婷婷
食品安全導刊 2021年24期
關鍵詞:抗壞血酸乙酸提取液

孫 晶,張曉莉,師敬敬,郭婷婷

(河南廣電計量檢測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0000)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對人體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能促進代謝及合成膠原蛋白,還能保護細胞膜不受損害,有解毒功效,能有效減少患癌的風險[1-2]。在實際的疾病治療上,常被作為輔助藥物治療糖尿病和甲狀腺機能亢進[3]。在人體內,維生素C是高效的抗氧化劑,可減輕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的氧化應激,參與體內多種重要的生物合成。由于自身不能合成,人們往往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C,因此研究果蔬中維生素C的含量有重要意義。

目前維生素C的常用檢測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2,6-二氯靛酚鈉鹽滴定法、鉬藍比色法等[4],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分離效率高,穩定性好,高靈敏度等優點,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中各類維生素的檢測[5]。GB 5009.86—2016將樣品中維生素C用偏磷酸溶液超聲提取后,以離子對試劑為流動相,利用HPLC法測定。由于偏磷酸有劇毒,離子對試劑的使用降低了柱子的耐用性。為解決此問題,本文采用2%乙酸溶液代替偏磷酸溶液為提取液,以甲醇-0.2%乙酸溶液(2∶98,V/V)為流動相,有效解決了該問題。本實驗建立了一種精確、簡單、快速測定果蔬中維生素C含量的方法,為果蔬中維生素C的測定提供了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本實驗中水果和蔬菜均采購于超市。

1.2 儀器與試劑

賽默飛U3000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二極管陣列檢測器;色譜柱:C18柱(5 μm,4.6 mm×250 mm),超聲波清洗器;L(+)-抗壞血酸,D(-)-抗壞血酸,BePure公司;實驗所用水均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3 色譜測定條件

色譜柱: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0.2%乙酸:甲醇(98∶2),檢測波長:245 nm,流速:1.0 mL/min,柱溫:25 ℃。進樣量20 μL,在上述色譜條件下,L(+)-抗壞血酸的保留時間約為4.243 min,D(-)-抗壞血酸的保留時間約為4.430 min。分離度良好,且峰型佳。

1.4 維生素C標準儲備液配制

準確稱取對照品L(+)-抗壞血酸,D(-)-抗壞血酸5.0 mg,用2%乙酸溶液溶解L(+)-抗壞血酸和D(-)-抗壞血酸,定容至10 mL的棕色容量瓶中,其濃度為0.5 mg/mL,現用現配。標線采用0.2%乙酸進行配制,線性范圍為0.1 ~ 10 μg/mL。

1.5 樣品的制備

稱取2.0 g果蔬樣品至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20 mL 2%乙酸溶液提取,超聲冰浴提取15 min后,4 000 r/min離心3 min,轉移至另一50 mL棕色容量瓶中,下層殘渣中再加入20 mL 2%乙酸溶液重復提取,轉移入同一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經0.22 μm微孔濾膜(尼龍)過濾后,經HPLC分析。樣品含量超線性時稀釋至標線范圍內上機。標準溶液和樣品中抗壞血酸的色譜圖分別見圖1和圖2。

圖1 維生素C標準品色譜峰

圖2 樣品中維生素C色譜峰

2 結果與分析

2.1 色譜條件的選擇

監視了245 nm和254 nm兩種波長下的L(+)-抗壞血酸和D(-)-抗壞血酸的響應,結果發現在兩種波長下的響應差異不明顯,且GB 5009.86—2016中抗壞血酸的檢測波長為245 nm,故最終選擇245 nm作為抗壞血酸的檢測波長。樣品的檢測時間在8 min后沒有雜質峰,基線趨于平穩,故選擇檢測時間為8 min。

2.2 L(+)-抗壞血酸和D(-)-抗壞血酸的線性

測 定 了 濃 度 為 0.1 μg/mL、0.2 μg/mL、0.5 μg/mL、1.0 μg/mL、2.0 μg/mL、5.0 μg/mL 和 10.0 μg/mL 時L(+ )-抗壞血酸和D(-)-抗壞血酸的響應,結果表明在線性范圍0.1~10 μg/mL范圍內L(+)-抗壞血酸和D(-)-抗壞血酸的線性關良好。相關系數均在0.999以上,見圖3和圖4。

圖3 L(+)-抗壞血酸線性

圖4 D(-)-抗壞血酸線性

2.3 提取溶液的選擇

分別選擇0.2%、2.0%、5.0%的乙酸作為提取液,經過比較發現,選用0.2%的乙酸溶液作為提取液時,樣品的基質峰出峰時間過長,目標峰在基質峰曲線上,基線不平,如圖5所示。選用5.0%的乙酸溶液作為提取液與2.0%的乙酸溶液作為提取液時的樣品的響應相差不大,峰型接近,但是5.0%乙酸的酸性相對較大,考慮到柱子的酸堿耐受性,最終選擇2.0%的乙酸作為提取液。

圖5 0.2%乙酸提取時樣品中L(+)-抗壞血酸

2.4 提取次數的選擇

分別對11類果蔬樣品進行了3次提取并測定抗壞血酸的含量。結果表明,一次提取的值相對較低,二次提取與3次提取的值相差不大,如圖6所示。由于抗壞血酸易分解,故長時間的前處理也不易于實驗的準確性,所以選擇兩次提取做為該實驗的最佳提取次數。

圖6 不同提取次數下11種果蔬中維生素C含量

2.5 樣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

經過試驗,測定出的11種果蔬中的維生素C的含量如圖7所示。

圖7 11種果蔬中L(+)-抗壞血酸的含量

由圖7可知,西紅柿、豌豆芽、菠菜、胡蘿卜、辣椒、黃瓜、西瓜、臍橙、皇帝柑、砂糖橘和紅心蜜柚中L(+)-抗壞血酸的含量分別為10.9 mg/100 g、9.77 mg/100 g、73.3 mg/100 g、1.68 mg/100 g、3.08 mg/100 g、6.37 mg/100 g、8.25 mg/100 g、43.4 mg/100 g、23.4 mg/100 g、16.3 mg/100 g和29.4 mg/100 g。

2.6 加標回收實驗L(+)-抗壞血酸的含量

分別選擇了西紅柿、胡蘿卜、西瓜進行了加標實驗,加標量分別為 1 μg/mL、2 μg/mL 和 5 μg/mL。L(+ )- 抗壞血酸和D(-)-抗壞血酸的回收率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在不同的添加水平下L(+)-抗壞血酸和D(+)-抗壞血酸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且不同類別的果蔬產品中所含的抗壞血酸均為L(+)-抗壞血酸,因為D(-)-抗壞血酸的穩定性不強,特別容易分解。西紅柿中的L(+)-抗壞血酸回收率在98.0%~103.0%,胡蘿卜中的抗壞血酸L(+)-抗壞血酸回收率在91.7%~98.3%,西瓜中L(+)-抗壞血酸回收率在99.2%~101.0%,D(-)-抗壞血酸的回收率均在98%以上。

表1 西紅柿、胡蘿卜、西瓜中L(+)-抗壞血酸和D(-)-抗壞血酸回收率

3 結論

維生素C屬于見光易分解的物質,所以在配制標線以及樣品處理過程中用到是棕色容量瓶和進樣瓶,標準溶液配置需在準備上機前再進行配制;醋酸的濃度越高其處理后樣品的色譜峰越干凈,所以酸度對峰型、分離度等有一定的影響。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器法對果蔬中的維生素C含量進行分析,確定了果蔬中維生素C的測定方法為樣品經過2%乙酸提取兩次后經HPLC測定,檢測波長為245 nm,流動相比例為0.2%的乙酸∶甲醇(98∶2)。該方法回收率高,檢測方法方便快捷。

猜你喜歡
抗壞血酸乙酸提取液
亞麻木脂素提取液滲透模型建立與驗證
穿山龍提取液不同純化方法的比較
山香圓葉提取液純化工藝的優化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離過程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抗壞血酸的電化學研究
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水果蔬菜中L-抗壞血酸、D-異抗壞血酸、脫氫抗壞血酸及總維生素C的含量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應用評價
抗壞血酸-(熒光素+CTMAB+Cu2+)化學發光檢測尿液的尿酸
納米TiO2/抗壞血酸對真絲織物防紫外整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