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公平正義”論述對馬克思相關理論的豐富和深化

2021-10-15 02:30盧國琪
理論探索 2021年5期
關鍵詞:公平正義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進行了積極創新探索,把公平正義理論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和新論斷,不斷深化了對社會公正理論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科學認識。主要包括: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公正是一個有著特定語境的歷史生成性問題的認識;構建“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公正問題的核心是社會生產關系問題的認識;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世界交往理論中“交往狀況”的認識。

〔關鍵詞〕習近平,公平正義,生產關系

〔中圖分類號〕B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21)05-0021-09

〔收稿日期〕2021-07-14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公正觀的邏輯譜系、方法論特點及當代意義研究”(14BZX010),湖北大學國家級重大項目培育項目“中國共產黨百年公平正義思想史研究”(2021GJZDPY012),主持人盧國琪。

〔作者簡介〕盧國琪(1963-),男,湖北咸豐人,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黨建、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不懈追求公平正義的政黨。公平正義不僅是人類社會發展不懈追求的價值目標,而且也是一種價值導向,更是引導人類社會始終朝著進步方向邁進的重要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表明,公平正義既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更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系統和深入地論述了“公平正義”,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的相關理論,顯示出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從理論價值來看,習近平“公平正義”論述,不僅是對馬克思相關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豐富和深化,而且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公平正義理論在新時代的繼承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公平正義”論述所體現的思想理念和理論觀點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豐富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理論。從實踐價值來看,習近平“公平正義”論述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指導意義。

一、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公正是一個有著特定語境的歷史生成性問題的認識

在馬克思撰寫的文稿中,既沒有一部專著專門研究公正問題,也沒有一篇論文專門研究公正問題。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認為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正問題缺少認識和研究。相反,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旨趣和核心主題的全面解讀,我們認識到馬克思對整個資本主義的批判和研究就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的控訴與揭露,這種控訴與揭露并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通過一套科學的理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正性進行深入剖析,從而為我們指出解決不公正問題的路徑。依照馬克思的見解,公正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道德問題。社會主義能夠從空想變為科學,從理論變為實踐,是遵循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結果,是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進行科學判斷的結果,同時也是對實現公正條件進行透徹分析和研究的結果。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問題的深刻認識始于《德意志意識形態》,這時馬克思思考問題已經開始聚焦制度層面,他認識到私有制根本不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有利因素,而是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不利因素。他從制度層面思考問題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科學方法,這種方法在之后的許多研究中都體現出積極效應。馬克思鮮明地指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在思辨終止的地方,正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開始的地方?!?〔1〕73 正是從現實角度出發而不是從思辨角度出發,馬克思看透了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真假顛倒的社會。人們的實踐活動表明,如果從抽象的思辨出發,就看不清資本主義社會的顛倒現象。馬克思認為,如果從現實的實踐出發就會看清資本主義社會的平等是虛幻的,尤其在交換領域,“事實上這種平等已經被破壞了,因為這種表面上的簡單交換是以如下事實為前提的:他是作為工人同資本家發生關系,是作為處在與交換價值不同的獨特形式中的使用價值,是同作為價值而設定的價值相對立;也就是說,他已經處在某種另外的在經濟上具有不同規定的關系中了——在使用價值的性質,商品的特殊使用價值本身都是無關緊要的那種交換關系之外” 〔2〕243。這就是說,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的認識,只看到交換形式是不充分的,在交換形式平等的背后隱藏著的是實質上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不公正。事實上,在階級社會里,不論是哪一個特定主體都是處在特定的階級關系中,沒有超脫于特定階級關系的任何一個特殊的主體。

公正是一個有著特定歷史語境的歷史生成性問題。分析主義的代表埃爾斯特曾指出:“撇開馬克思的許多相反的命題,《資本論》中關于剝削的理論和《哥達綱領批判》中關于共產主義的理論都體現了正義的原則?!?〔3〕205從埃爾斯特的論述來看,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就是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正,是對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揭露。而且,馬克思的公正思想與空想社會主義的公正思想相比較是有很大區別的。馬克思的公正思想把抽象性與空想性完全摒棄了,是從歷史語境出發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公正的根源,從而為無產階級政黨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科學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嚴厲地批判了空想社會主義,指出空想社會主義者見解的危害性及其對英國和法國社會主義者的影響,并指出“社會主義是絕對真理、理性和正義的表現,只要把它發現出來,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4〕732。也就是說,空想社會主義所講的公正最大的問題是脫離了社會歷史語境,抽象地談論公正、理性和真理,這種公正只是一種道德層面的理論,沒有深入到社會實踐中把不公正的根源和實質揭示出來。

依據馬克思的研究,如果從純粹的思辨出發,而不從歷史語境出發來研究公正問題,客觀上就會帶來消極后果,而且會“引起一種不可救藥的混亂,就好像在現代化學中企圖保留燃素論的術語會引起的混亂一樣” 〔5〕310。由此可見,依據馬克思的研究,公正是一個有著特定語境的歷史生成性問題。這給新時代共產黨人研究公平正義問題提供了思想武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語境對公平正義理論進行了新的探索,闡明公平正義在新時代的重要性,把實現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提高到一個新的認識高度,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公正是一個有著特定語境的歷史生成性問題的認識。

一是把公平正義提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要求的高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需要深入到其內在要求中,習近平正是從這一視角進行敏銳思考,得出了全新的認識:“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6〕13 這種全新的見解,新就新在透徹領會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中所蘊含的兩個元素,一個是價值理念,另一個是價值標準,兩者都以公平正義為載體。也就是說,公平正義絕不是附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在物質規定。因此,公平正義其實也是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過程每一個環節之中的。既然如此,那么就意味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把公平正義的目標要求始終貫穿于這一道路的全過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就必須把公平正義的價值基礎始終熔鑄在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通過公平正義的制度準則來體現,在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全過程中要始終如一地堅守公平正義的精神之魂??傊?,我們要把公平正義融入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所取得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就是高舉公平正義的旗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使全體人民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中更加渴望公平正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偉大事業再創輝煌,就始終要依靠公平正義凝心聚力?!肮秸x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這一重要論斷,充分表明公平正義的價值定位和現實需求,表明習近平對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深刻。顯而易見,如果不堅持公平正義,人類不懈奮斗追求社會主義就失去了自身價值?!肮秸x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這一重要論斷,一方面體現出我們黨對公平正義內涵的理解愈來愈清晰,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們黨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作為初心與使命的信心愈來愈堅定,這使人民群眾感受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將會更加旗幟鮮明地追求公平正義,實現公平正義。

二是把公平正義提高到全社會核心價值取向的高度。習近平對公平正義價值的論述,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價值觀為理論基礎的,他要求“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 〔6〕147。這一重要論述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它把兩個至關重要的概念完美統一起來,一個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一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后者是前者本質要求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體系是多層面的,既包含國家層面,也包含社會層面,還包含個體層面,這三個層面的價值目標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案粡?、民主、文明、和諧”是站在國家層面來高度凝練概括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站在社會層面來高度凝練概括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站在公民個體層面來高度凝練概括的。我們從社會層面來透視其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主要是兩個元素,第一是中華民族道德體系中的特有精髓,第二是中華民族倫理遺傳中的特有基因。如果從更廣闊的視域來看,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與整個人類文明也是緊密聯系的,它對整個人類文明所積淀的思想精華,也進行了選擇性借鑒和吸收。尤其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謀求社會全面進步的價值導向。社會層面的“公正”核心價值觀不僅對引領社會文明風尚具有巨大作用,而且對凝聚社會思想共識發揮巨大作用,它的精神支撐和價值牽引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過程中有巨大作用?!鞍汛龠M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這對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也有了極大的深化。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一個重大的理論貢獻就在于認識到公平正義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極端重要性,因此,普遍認同沒有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就偏離了其應有的基本要求。習近平強調“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進一步深化了對“公平正義”的理論認識,這是馬克思主義公正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豐富和發展,這意味著把公平正義提高到全社會核心價值取向的高度。

三是把公平正義提高到增進人民福祉價值取向的高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要明確“為了誰、依靠誰”這個關鍵問題。這個問題關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力量源泉和目標指向。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要么都是少數人的運動,要么都是為少數人謀取利益的運動?!盁o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7〕39 據此我們懂得一個真理,那就是消除一切不公正的社會現象是無產階級政黨的責任和使命,無產階級政黨始終不忘的初心就是不僅堅持所取得的政治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且堅持所取得的物質成果同樣由人民共享。在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上,習近平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把公平正義提高到增進人民福祉價值取向的高度,在新的歷史語境中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公正觀。習近平擲地有聲地宣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6〕3,并承諾“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6〕4。這是“執政宣言”,昭示了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歷史擔當,表明他崇高的執政理念是執政為民,體現了他鮮明的政治自覺是時刻關注人民的切身利益。人民群眾理當主宰歷史發展方向,社會公平正義的受益者無疑是廣大人民群眾。習近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提出了中國夢的美好愿景,并對中國夢進行了科學闡釋,鮮明表達了一種愿望,那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6〕36 這一思想彰顯了一種新的執政理念,這種新的執政理念蘊含著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等三方面內容。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與堅持和維護社會公正同樣都是密不可分的。增進人民福祉必然要求以維護社會公正為前提。從某種意義上講,公平正義這塊基石對中國夢具有巨大支撐作用。如果沒有公平正義,就不會有國富民強的美好圖景;如果沒有公平正義,國泰民安的景象也就不可能出現。只有真正堅持和維護公平正義,中國夢才得以真正實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語境,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宣告:“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6〕96 要“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6〕96。在習近平看來,“增進人民福祉”是最大的社會公平正義,事實上增進人民福祉的實踐過程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現實過程。增進人民福祉就意味著必須把公平正義自覺蘊含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之中。增進人民福祉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腳點,這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立場堅如磐石。實踐表明,鏟除那些不同表現形式的社會不公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這就營造了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氛圍,從而讓社會變得更加公正,最終目標是使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習近平深刻而清晰地洞察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與“增進人民福祉”這兩者之間存在的密不可分的關系。

四是把公平正義提高到政法工作核心價值追求的高度。如上所述,習近平在認識公平正義時,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要求中去認識公平正義。事實上,我黨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始終都在追求公平正義,正因為我黨一貫主張公平正義,所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是限于就某一方面有所體現,它不僅要求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把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充分顯示出來,而且還要求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都要把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充分顯示出來。但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標識也要看關鍵領域。那些在維護社會大局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的領域,那些在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的領域,那些在保障人民利益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的領域就是關鍵領域和重要領域。政法工作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領域,因此,它是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領域?!按龠M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6〕148,這是習近平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作出的重要論斷。習近平深入到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中去認識公平正義,這種理論創新針對性強,它不僅積極回應了社會公眾對公平正義的呼喚,而且對改進和加強政法工作,確保政法工作在追求公平正義中不失偏頗具有針對性和戰略性。其核心思想就是強調政法工作必須始終圍繞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而不懈努力。這一論斷表明,無論是在認識水平上還是在重視程度上,習近平都是從新的高度認識依法治國與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一致性。把公平正義提高到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的高度,既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更具明確的未來指向性,它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確立了一個具有輻射作用的重點領域。

二、構建“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公正問題的核心是社會生產關系問題的認識

馬克思認為公正問題的核心是社會生產關系問題。馬克思強調公正問題是社會歷史問題,這就意味著對于公正問題的思考一定不能從抽象的思辨角度出發,要深入到產生不公正問題的根源來研究問題。因此,馬克思研究公正問題是從政治經濟學出發的。恩格斯指出:“社會的公平或不公平,只能用一門科學來斷定,那就是研究生產和交換這種與物質有關的事實的科學——政治經濟學?!?〔8〕488

馬克思從政治經濟學出發來研究公正問題,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公正的揭示和批判的理論基石有兩個,一個是唯物史觀,一個是剩余價值學說,而且,馬克思通過對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的研究,指出了公正問題的核心是社會生產關系問題,也就是勞動和資本的對立,它是資本關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對抗性質。如果我們對這一點看不清楚,那么對公正問題的認識就是片面的、膚淺的,這樣認識問題的后果,“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9〕538。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條件下,生產是一個具有特定語境的概念,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定語境意味著生產處于一種對抗性質:“當文明一開始的時候,生產就開始建立在級別、等級和階級的對抗上,最后建立在積累的勞動和直接的勞動的對抗上。沒有對抗就沒有進步。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規律?!?〔10〕104馬克思把建立在這種對抗性質基礎上的等級、階級的交換看作是不公正的交換。在資本主義社會,不僅是交換領域不公正,在分配領域也是不公正的:“把勞動時間作為價值尺度這種做法和現存的階級對抗和勞動產品在直接勞動者與積累勞動占有者之間的不平等分配是多少不相容?!?〔10〕104因此,馬克思對資產階級學者標榜的所謂自由貿易是不認可的,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的自由貿易就是資本的自由,即使把阻礙資本前進的一些民族障礙排除了,其結果只不過是讓資本更加自由活動罷了?!安还苌唐废嗷ソ粨Q的條件如何有利,只要雇傭勞動和資本的關系繼續存在,就永遠會有剝削與被剝削階級存在?!?〔1〕86 換句話說,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自由貿易其實就是一種假象,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自由存在,對于雇傭勞動來說自由的交換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所謂的交換是虛假的交換,“交換就其一切要素來說,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產之中,或者是由生產決定” 〔1〕227。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資本主義不公正的實質在于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條件下不公正的問題并非僅僅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而且從更為根本的意義上講還會導致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因而不公正實際上是一種危險行為。馬克思曾經在批判那些庸俗經濟學家時指出,假如事物的現象和本質能夠直接合二為一,那么所有的研究都是多余的。因此,我們必須透過經濟危機的現象看其本質。對經濟危機的分析,馬克思認為這些定期發生的災難會導致災難在更高的程度上重復發生,而最終導致用暴力推翻暴力。顯而易見,馬克思的公正思想與其他一切公正學說不同,他已經深入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內部去看問題,他對那些空想社會主義學派進行了批判:“問題并不在于實現某種空想的體系,而在于要自覺地參加我們眼前發生的改造社會的歷史過程?!?〔11〕137由此可見,在馬克思看來,公正問題的核心是社會生產關系問題。這給今天我們研究公平正義問題以極大的思想啟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對公平正義理論進行了新的探索,從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三個方面構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公正問題的核心是社會生產關系問題的認識。

對公平正義本質的深入研究,不難發現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就是如何分配權利、利益、自由等關涉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否需要建立一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這是一個無需爭論的問題。習近平從制度設計的層面要求“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12〕。他所提出的構建這個公正內容體系,是以“三個公平”為前提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科學的實現社會公正的內容體系,是有效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這個內容體系既注重形式公平也注重內容公平,同時把公正的三個環節“起點—過程—結果”結合起來考量。這個保障體系與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十分契合的,與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要求也是契合的,它把社會公正理論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一是權利公平。權利公平是對每個社會成員參與社會活動資格確認的底線,實質上是從社會地位的角度對每個社會成員享有平等的認同。實現公平正義必須有一個邏輯前提和實踐前提,這個邏輯前提和實踐前提就是權利公平。如果沒有權利公平,人們的自我價值也就得不到確認,也就無法形成一個公正的社會環境。自改革開放以來,民眾普遍增強了爭取權利公平的意識,這主要包括四種意識:其一是政治參與意識,其二是民主法治意識,其三是權利意識,其四是公平意識。特別是在權利意識上,民眾的認知和訴求有了不同以往的新要求,如果說改革開放前民眾對“權利”的認知和訴求更多的是在生存層面,那么改革開放后民眾對“權利”的認知和訴求更多的是在發展層面。民眾愈來愈反映強烈的是那些受到權利傷害和歧視的問題,這突出表現在教育、就業和福利等方面,當然導致民眾權利傷害的原因是復雜的。民心不可違,習近平關于權利公平的論述深得人心。

習近平深刻闡述了權利公平思想。全體公民不論是人身權還是財產權都不能受到侵犯,不論是基本政治權利還是其他各項權利都不能受到侵犯。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包括經濟的、文化的和社會的等諸多方面的權利都必須依法保障。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它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起到根本法律保障作用,我國憲法高度體現了人民性,它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責任都有明確的規定。保證憲法的實施,就是從根本上保證人民利益不受到侵犯,就是從根本上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法律保障。習近平指出:“如果憲法受到漠視、削弱甚至破壞,人民權利和自由就無法保證,黨和國家事業就會遭受挫折?!?〔6〕137全社會都要尊重和敬畏憲法,因此,我國設立了國家憲法日,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設立國家憲法日為12月4日。我國還實行憲法宣誓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2015年7月1日表決通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這一重大舉措意義深遠,彰顯了我黨自覺恪守憲法原則的決心,彰顯了我黨弘揚憲法精神所發揮的表率作用。這是實現權利公平的重大舉措,它為實現權利公平奠定了牢固的法理基礎。

二是機會公平。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有必要條件的,這個必要條件就是堅持機會公平。從本質上講,機會公平的內涵是指在生存和發展空間每個社會成員都擁有平等機會。如果社會成員無法擁有平等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機會的不平等。機會不平等還會導致一些惡劣的社會效應,例如權力尋租、資源壟斷等。機會不平等將會拉大社會貧富的差距,堵塞社會成員向上流動的通道。

習近平對社會存在的機會不平等現象極為重視,他說:“如果升學、考公務員、辦企業、上項目、晉級、買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國等各種機會都要靠關系、搞門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顧,沒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沒有機會,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13〕137-138讓每個社會成員享有平等機會,從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不僅是民眾的心愿,也是黨和政府的責任。習近平反復強調要讓公平正義的雨露滋潤人民,要讓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獲得感。他曾經飽含激情地說:“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13〕235這里的三個“共同享有”,有力地詮釋了機會公平的內涵,在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時期,用這三個“共同享有”來詮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愿景,具有極大的鼓舞作用。從個人層面來說,如果沒有“人人享有平等的機會”,那么就不會確保人人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也不會確保人人擁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從國家層面來說,如果不堅持社會公正的理念,就不可能為全體公民創造出一個公正的發展環境。只有矢志不渝地堅持公平正義,才能確保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人人有機會成就夢想。

三是規則公平。社會公平正義應有其自身存在的形式,而且要有維護其存在的保證,不然的話,這種公平正義就如同虛擬。學界認為這個問題的解決要依托于規則公平。規則公平的核心內涵是社會成員在規則面前一律平等,都要公平遵守規則約束。習近平對規則公平問題極其重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公平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全會作出的決議要求,“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 〔13〕517。這主要是針對那些不利于公平競爭、不符合時代發展特點的各種法律法規及其相關的體制和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13〕516-517。據此,全會的決定要求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那些不合理的一切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并強調對非公有制企業給予政策支持。為了把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得更加完善,全會在提出企業自主經營的基礎上,強調公平競爭;在消費行為上,提出由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提出商品和要素在流動中要體現自由;在交換中要體現平等;要“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13〕517。習近平對城鄉二元結構制約城鄉居民公平發展的制度性根源問題有深刻的思考,他強調:“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13〕523習近平的上述思想對促進規則公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三、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世界交往理論中“交往狀況”的認識

馬克思認為,“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既取決于生產的普遍發展,也取決于人們的“交往狀況”。馬克思關于世界交往理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既體現了公正“交往狀況”,也體現了不公正“交往狀況”。

一是世界普遍交往的過程實質是人類文明共享的過程。馬克思指出:“只有當交往成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時候……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了保障?!?〔9〕560 世界各民族的交往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在這個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始終與人類文明共享密不可分,在交往的過程中,互通有無是人類文明共享的基本方式。馬克思認為,世界交往的形成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因此人類文明共享也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的。人類文明共享是世界交往中的公正“交往狀況”。

二是人類社會文明共享反過來加速世界交往。馬克思以當時的中國為例來說明這個道理:“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通過英國而為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要解體一樣?!?〔14〕609人類社會文明共享會促進相互交往的民族相互學習和借鑒,從而各自得到更快發展,并加速世界交往,這也是世界交往中的公正“交往狀況”。

三是世界交往促進各國的緊密聯系,加深了相互間的共享程度?!按蠊I發達的國家也影響著那些或多或少是非工業性質的國家,因為那些國家由于世界交往而被卷入普遍競爭的斗爭中?!?〔9〕567 “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薄?4〕3顯然,在世界交往中,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會越來越緊密,世界交往的程度越高,各國間的聯系就會越緊密,相互間的共享程度也越高。這是世界交往中公正“交往狀況”的最佳體現。

四是資本主義社會主導下的世界交往既成為人的全面發展的有利條件,也成為制約人的發展的異己力量?!皢蝹€人隨著自己的活動擴大為世界歷史性的活動,越來越受到對他們來說是異己的力量的支配(他們把這種壓迫想象為所謂世界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擴大的、歸根結底表現為世界市場的力量的支配?!?〔9〕541

由此可見,馬克思的世界交往理論一方面提出了世界交往與共享發展的重大意義,這是世界交往中的公正“交往狀況”,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資本主義主導下世界交往帶來的消極后果。這種消極后果就是世界交往中的不公正問題。如何避免世界交往帶來的消極后果,消除世界交往中的不公正問題,馬克思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沒有作出專門論述,這要求在發展中給予新的闡釋。這促使新時代共產黨人思考以什么樣的國際公正觀豐富馬克思世界交往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不僅在促進國內社會公平正義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而且在促進國際社會公平正義方面也進行了有益探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從世界的“交往狀態上”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世界交往理論的認識。

一是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公平正義理念。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既是習近平公正觀的重要內容,也是習近平外交戰略思想的內容。

關于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習近平進行了科學的闡釋。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首先要有堅定的信念。他呼吁金磚國家要有“三不管”意識,強調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都是我們始終堅持不變的信念;不管國際格局如何變化,平等民主與兼容并蓄都是我們始終堅持不變的信念;不管全球治理體系如何改革,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改革都是我們始終堅持不變的信念。習近平強調,每個國家在推動國際關系合理化過程中都要發揮作用,每個國家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都應該發揮各自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把不同國家的關切與訴求體現出來,特別要注重對發展中國家利益的維護。其次要有科學的原則。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的演講中提出了兩條原則,其一是“必須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其二是“必須堅持主權平等”。這兩條原則都是有利于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更是對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起到了積極作用,諸如建構“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的新理念和“凝聚發展中國家力量”的新思路,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方面,針對信息化的浪潮,習近平對互聯網安全問題特別重視,他強調在信息領域是沒有雙重標準的,每個國家對自己信息安全的維護是自身應有的權利。如果出現一個國家信息安全而其他國家信息不安全,這是不公正的;如果出現一部分國家信息安全而其他一部分國家信息不安全,這同樣是不公正的;如果以犧牲他國信息安全來確保自身國家的所謂絕對信息安全,這更是不公正的。在國際交往場合,對信息領域的問題如此態度鮮明的表態,可見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與時代特征也是緊密聯系的。從這些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新理念中,可見習近平對公平正義的思考是有針對性的,是細致入微的。

習近平強調,只要世界各國人民同心協力,就會把壓力轉變為動力,就會把危機轉化為生機,就會用合作來取代對抗,就會用共贏來取代獨占。關于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的問題,習近平認為,只有通過各國人民商量才會對世界以及世界各國人民好,既不能允許由一家說了算,也不能允許由少數人說了算。他指出:“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15〕20這不僅表明中國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國際公正觀,而且還將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二是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與中國外交政策具有一致性。正因為如此,習近平指出:“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薄?5〕20中國在這一外交宗旨的引領下為世界和平建設作出了極大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了中國貢獻,為維護國際秩序給出了中國方案。中國不斷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這種國際關系是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在此基礎上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重申,“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16〕45。再一次表明我國與各國的友好合作是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中國所倡導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內涵越來越具體,那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

中國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對待大國與小國是平等的,對待強國與弱國是平等的,對待富國與窮國是平等的,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是非常尊重的。中國不僅對用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的做法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而且對干涉別國內政的做法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對以強凌弱的霸權主義行徑更是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國家利益上,中國對他國權益不覬覦,對他國的發展不嫉妒,但對自己的正當權益必須堅決維護。不信邪是中國人民既有的特質,中國人民也有不怕邪的特質,既有不惹事的傳統,又有不怕事的膽略?!叭魏瓮鈬灰竿覀儠米约旱暮诵睦孀鼋灰?,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15〕21 這就是習近平代表中國人民所表達的在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捍衛國家利益的鮮明態度。習近平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更是以強硬的語氣重申:“中國人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壓迫、奴役我們,誰妄想這樣干,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中國共產黨奉行國際公平正義,“中國共產黨將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各地區政黨和政治組織發展交流合作,促進國家關系發展”〔15〕21。習近平的上述論述,充分反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核心是堅定維護世界公平正義,這與他提出的“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三個必勝”的思想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習近平“公平正義”論述給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賦予了嶄新的科學內涵和時代意蘊。馬克思立足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語境就公正問題的歷史性生成進行了深刻分析,習近平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語境把實現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提到新的高度,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公正是一個有著特定語境的歷史生成性問題的認識;馬克思立足于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本質來批判資本主義的不公正,預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公正,而習近平則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構建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體系,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公正問題的核心是社會生產關系問題的認識;馬克思立足于世界歷史的形成,指出世界交往的進步性,但在“交往狀態”的問題上給后人留下了研究空間,習近平立足于當今世界“小小地球村”的現實,把國際公平正義視為世界“交往狀態”,形成“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國際公正觀,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關于世界“交往狀況”的認識。馬克思的公正理論是圍繞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來展開研究的,習近平“公平正義”相關論述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來深刻思考的。習近平“公平正義”論述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相關重要論述,對促進國內公平正義和國際公平正義,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促進國內社會公平正義來看,習近平“公平正義”論述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理論和實踐都具有指導意義;從促進國際社會公平正義來看,習近平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國際公正觀,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對促進國際社會公平正義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喬恩·埃爾斯特.理解馬克思〔M〕.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N〕.人民日報,2014-01-01(02).

〔13〕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猜你喜歡
公平正義
審判執行不停擺 公平正義不止步
道德憤怒
強化刑事審理期限檢察監督的若干思考
論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相互關系的價值基礎
蔣德海:以公平正義促進公民的政治認同
論我國金融消費領域公益訴訟制度構建
透析民粹主義發酵土壤
朱前鴻 劉偉: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評析張學英訴蔣倫芳遺產繼承案
新發展理念下發展經濟與收入分配的辯證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