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音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作用

2021-10-15 19:40孫雅靜
課外語文·上 2021年10期
關鍵詞:教育工作者語文教學音樂

孫雅靜

【摘要】近年來關于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活動日漸增多。除了早就被運用于教學當中的繪畫以外,最受廣大教育者喜愛的便是音樂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還未被我們深度開發的領域。鑒于此,來探討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音樂這一話題。分別探討了音樂與語文的關系、音樂在常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模式以及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情況。

【關鍵詞】音樂;語文教學;教育工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8-083-03

【本文著錄格式】孫雅靜.淺談音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作用[J].課外語文,2021,20(28):83-85.

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能夠有效開發音樂這一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定然能使自己的教學別有一番天地。于初中生而言,“音樂化”的教學方式足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以及好奇心。論文以音樂與語文的關系串聯全文,再結合教學實踐建構了音樂在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相信這點研究能夠為未來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一種新思路。

一、音樂與語文的關系

在人類生生不息的浩瀚星海當中,涌現著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無論是繪畫、音樂還是雕塑、文學,都在用各自特有的方式影響著人們。而在這么多的藝術形式里,音樂和文學無疑是最閃耀的兩顆星。雖然它們二者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前者借助的是旋律、節奏,而文學則借助的是文字、語言,但總而言之,它們都是人類與自然、社會進行交流溝通的一種特殊手段。它們二者之間是彼此聯系、相輔相成的。而文學只是語文這個參天大樹里的一個分支,音樂之于語文,無疑是一座有待開發的寶藏。

(一)從歷史和現代兩方面來看待音樂與語文

1.從歷史角度看待音樂與語文

自古以來,音樂與語文的界限其實并不十分清楚。音樂無法傳達語言的概念,卻可以有力地傳達語言的音調。語文無法表達音樂的音韻,卻可以賦予音樂更神秘的色彩。音樂與語文一直便是相生相伴的,中國詩歌自古就能入樂演唱,隨后又演變為小說。中國的詩、詞、曲無一不與音樂緊密相連?!秴问洗呵铩す牌氛f的“昔葛天氏之樂”,《河圖玉版》說的“防風古樂”,都有歌、有樂、有舞。這些記載足以說明最早的詩歌是與音樂同源的;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也按照音樂的分類,被分為“風”“雅”“頌”;后來,無論是南朝興起的“聲律”論,還是明代之后興起的元雜劇,都與聲樂、樂理以及音韻有很大關系??鬃诱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旨在強調養成最高人格的落腳點在音樂,也就是指文藝結合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這恰恰說明,在現代的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語文教師應當有力借助音樂這一元素,將其合理并有效地運用在語文教學當中,從而有效提高現代語文教學的效率。

2.從現代角度看待音樂與語文

在當代社會中,音樂與語文更是形影不離,從學科方面來說,前有語文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引入周杰倫的音樂歌詞延伸閱讀教學,現有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從社會生活方面來說,近年來,由于文娛結合的熱潮興起,一些文化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比如提倡古詞新唱的《經典詠流傳》等。這些節目客觀上確實有力地促進了語文與音樂的結合。在這種大背景下,身為語文教師,更應當學會用現代的眼光看待音樂與語文教學,并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融入音樂,最大限度地讓音樂為語文服務。

(二)音樂的語文教學價值分析

1.音樂作品中含有豐富的語文資源

音樂與語文是彼此包含的:一方面,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一方面,音樂作品本身就蘊含著無限的語文能量。對于中學生而言,相比經典的古典音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更受他們喜歡的是流行音樂。而流行音樂也是最廣泛被運用于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音樂類型。一則,流行音樂中含有很豐富的修辭資源。無論是語音修辭、修辭格或是詞語修辭、語句修辭,都能夠在流行音樂中找到蹤影。說唱歌曲必備的要素便是押韻,這也是說唱歌曲易于傳唱的一個關鍵因素。至于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格更是隨處可見,比如小沈陽演唱的《我的好兄弟》,將朋友間的情誼比喻為越久越濃的“酒”和越聽越有味的“老歌”。 當然,除了修辭資源,流行音樂中還包含著很多詩詞元素。很多人可能覺得流行音樂和古典詩詞是互不相干的,但其實這二者之間一直是彼此交織的。有的古詩詞被整首譜成曲,有的創作者將流行音樂與古詩詞相結合,使它們各自迸發出別樣的火花。比如,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主題曲《知否,知否》,這首歌巧妙借用李清照《如夢令》中的詩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些詩詞歌曲被運用在影視作品中,恰到好處地表現出影視劇的主題,同時也烘托了劇中人物的形象。其實,很多音樂作品本身就是最佳的課程資源,只要語文教師能夠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那這些音樂作品一定會為我們的語文課堂增添色彩。

2.音樂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眰鹘y的語文課堂一直都在突出語文的學科性,而忽略了語文的藝術性。正是由于過分強調接受學習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語文便成了學生最不感興趣的科目之一。學生眼中的語文課是枯燥乏味且無趣的?;谶@種情況,音樂元素的引進就十分必要,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無論是課前導入、誦讀文本還是課堂練習、課后總結階段,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適時地引入音樂。音樂的節奏、音韻、旋律等都引發著學生無限的想象聯想,這自然利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文本閱讀。這種新穎且充滿趣味的教學方式定然會讓學生耳目一新,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為語文課帶來了別樣的火花。而在此期間,語文教師應積極整合語文課程資源,并將這些課程資源有效運用到實踐當中。同時,語文教師更應該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情境,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二、音樂在常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模式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有很多一線教師已經開始嘗試這種教學方式,而在常規的語文教學中,基本上分為三個方面,即課前導入、配樂朗誦、課后總結。接下來筆者將運用實例來詳細說明這三種方法。

(一)課前導入 激發興趣

“新課標”提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不斷培養獨立學習、開放式學習的能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堂課的導入部分對整節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初始階段就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盡管教師極力強調后面課程的重要性也難以吸引學生全部的注意力。一般來說,只要在課堂上使用區別于常規的教學手段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然而如何維持這種注意便成了一個最大難題。當教師利用音樂引起部分學生的注意時,應立即輸入適應的教學內容,使二者悄然結合,從而激發學生更大的興趣。比如,在教學《童趣》時,可采用羅大佑的《童年》作為課前小曲來引發學生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當然,在課前需要向學生簡要介紹《童年》的歌曲內涵,讓學生了解它與課文之間的共通點。這樣也方便教師引入后面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孔雀東南飛》之前,可以選用小提琴協奏曲《梁?!穼?,讓學生通過這凄麗哀婉的琴聲感悟焦仲卿與劉蘭芝之間的凄美愛情。

(二)配樂朗誦 體味情感

對語文課而言,朗誦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在詩歌教學中,朗誦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因而朗誦有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作用。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有效鍛煉了學生的語感。擁有良好的語感無疑是閱讀文章的最佳利器。那么配樂朗誦則會大大提高朗誦的效率。某教師在教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課時,采用的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這與杜甫當時的境況也十分契合。盲藝人阿炳與杜甫的情感是極其相通的。那么在此情景下誦讀本文,自然是效果甚佳。有位教師在教授《琵琶行》一文時,引用了近來頗為流行的同名歌曲《琵琶行》,其是經典古文《琵琶行》的原文改編。歌曲曲調輕快,朗朗上口,易于傳唱,一經在課堂上傳唱,學生很快便能夠背誦全文。

(三)課堂總結 清晰明了

一堂課的結尾和開端一樣重要,如果說開端強調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快把心思集中在課堂上,那么結尾便在于強調教學的整體性。課堂結尾一般是做知識性總結,便于學生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內容,從而自己進行查缺補漏。一個好的總結會升華整節課的教學意義。而音樂有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巧妙作用,合理利用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比如在教完《我的母親》一文后,可以利用《世上只有媽媽好》里的歌詞來做以總結。我想這會更加深入人心。當然,以音樂作品收尾更重要的是能夠帶給學生“余音裊裊,繞梁三日”的感染力,而不單單停留在音樂的層面。

三、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教學課例分析——評黃凌艷《致橡樹》

本課的授課者為浙江平陽縣職業教育中心的一位教師,所授篇目是當代詩人舒婷的《致橡樹》,該篇目收錄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是一首當代詩歌。筆者借此來分析、點評黃老師是如何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音樂的。

第一步,整體感知課文。

1.以樂曲《梁?!穼胄抡n。簡單介紹梁山伯祝英臺的凄美愛情故事。

2.作者簡介。

3.點名主題——“愛情”,引發學生討論。

4.誦讀全詩,概括總體內容。

【評】:這一部分涉及課前導入和整體感知環節。選擇《梁?!纷鳛閷敫枨欠浅:线m的。首先,《梁?!穼儆诩円魳?,無歌詞,所以在后續教學環節中也可任意插入而不影響學生思考。其次,《梁?!非{時爾緩慢悠然,時爾活潑跳蕩,這與作者情感細膩卻又理性的藝術風格十分相襯。最后,二者都涉及“愛情”的話題,主題一致。所以黃老師之后由歌曲引入到課文內容也是十分順暢的。

第二步,鑒賞第一部分。

1.播放丁建華的配樂朗誦,學生欣賞朗誦。

2.請學生朗讀,教師配樂。同時啟發學生思考詩中意象。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播放《神秘園》。

4.指導學生回答“凌霄花”等意象的代表意義。解析作者的愛情觀。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播放音樂。點明作者否定傳統愛情觀的主要內容。

【評】這一部分教師多次讓學生配樂誦讀,有樂曲《神秘園》,也有名人的朗誦音頻。種類豐富且都與文章相適應。丁建華是我國著名的配音和朗誦藝術家,他朗誦的《致橡樹》含蓄委婉,韻味十足,非常感染人。選擇這樣典型的名家誦讀不僅給學生做了良好的示范,還能幫助學生更迅速地走進文章以及作者的內心世界。本環節加重了詩歌配樂朗誦的比例,這有效鍛煉了學生的配樂朗誦能力。

第三步,鑒賞第二部分。

1.學生誦讀第二部分,教師配樂。

2.借助提問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所希望的獨立平等的愛情觀。

3.教師播放《簡·愛》錄像片斷。

4.學生齊誦詩歌體味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獨立。教師配樂。

【評】:借助《簡·愛》錄像片斷營造適宜的情景,從而喚起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美的興趣。多次引用歌曲調動學生求知欲,提升他們的參與感,從而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音樂與語文教學的結合,無疑是學生、教師和語文課堂的一場盛宴。對學生而言,這種結合不僅放飛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是給學生提供了學習語文的一種新視角。對教師而言,它給教師提供了一種新且有趣的教學方式,也給師生之間的交流建筑了一道新橋梁。對語文課堂而言,它帶給語文課最大的好處當然是有效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音樂之于語文課定然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筆者希望通過對一些課例的簡單研究能夠給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經驗,從而使音樂能在課堂中發揮最大的輔助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雅雅.中學語文課堂上的音樂元素應用的教學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5.

[2]鄭磊.音樂輔助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3]戴建國.音樂作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4]黃凌艷.談音樂對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作用——《致橡樹》教學案例[J].青年文學家,2011(9).

[5]鄭麗慧.流行歌曲課程資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6]羅小平.音樂與文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孫雅靜,女,1996年生,陜西安康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教育工作者語文教學音樂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音樂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精彩晚會掠影
學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頒獎大會召開——風雨三十年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