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動探索 深入學習

2021-10-20 10:51徐錦清
學校教育研究 2021年15期

徐錦清

摘要:課堂教學重在質效,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成了每個老師值得探索的問題。深入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必須為學生的深入學習提供良好條件。教師引導深入學習,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再應用知識才能逐步形成技能。

關鍵詞:主動探索、深入學習、有效建構

2011年《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再應用知識才能逐步形成技能。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必須為學生的深入學習提供良好條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進行深入學習,下面談談幾點看法。

一、有趣情境,激發求知欲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數學知識本就枯燥,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有趣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應當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從而自主建構。

(一)情境具有趣味性

創設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索動機是深入學習的前提。良好的情境具有趣味性,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產生主動探索的強烈欲望。因而導入情景設計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充分關注學生興趣和生活實際??刹捎糜螒驅?、故事導入、謎語導入等,也可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現象導入。如:在《除法的初步認識》我以喜羊羊動畫片為背景,創設慢羊羊村長過生日,小羊們都來為慢羊羊村長做壽,村長準備了許多好吃的食物,要獎給小羊們吃,先發12根棒棒糖,要平均分給6只小羊,每只小可以分到幾根棒棒糖呢?你能幫他們算算嗎?喜羊羊動畫片學生大部分都愛看,創設這樣的情境學生興趣很高,能不能幫小羊們解決問題,學生都積極思考,想幫小羊們解決問題。

(二)情境具有生活性

現在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杜威說過:教育即生活。數學教學內容雖然大部分是抽象的,但是很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小學生理解的原型。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出發,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化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去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還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如:教學有關乘除法兩步的《解決問題》,我們班有45人,老師拿來一疊練習本,每人發兩本練習本,如果把這些本子發給5人,每人能發到幾本?這個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問題,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情境具有有效性

情境只有趣味性和生活性是遠遠不夠的,更主要的是情境導入要有啟發性和有效性,能啟發疑問和思考。導入要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動機,使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因此在導入階段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憤悱之情。并且注意問題與新舊知識密切聯系。例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兩個形狀不同的,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在爭論誰的內角和大。這個情境不僅具有趣味性,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想辦法進行比較三角形內角和,誘導學生去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知識。

二、引導自主探索,深入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只有自己主動探索,獨立思考,提出猜想,再通過動手操作,驗證猜想,真正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

(一)獨立思考

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古代的教育家歷來強調學習者必須注意學與思的統一。數學課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深入學習才能真正獲得知識。當教師提出問題后,請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宜急于告訴學生答案,這樣剝奪學生的思考,有的教師一節課滔滔不絕,,看似講得很透徹,實則難以內化為學生的觀點,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所以教師要留有余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應該推遲判斷,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大膽創新。

(二)提出猜想

著名科學家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數學教學中,在導入新課時,設計具有探索性、挑戰性的問題,不急于判斷,誘發學生的猜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通過量角器測量三角形知道他的內角和都在180度左右,學生通過猜想,是不是所有三角形內和都是180度呢?

(三)動手操作

在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中,學生有時會因為思維成的年齡特征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比較難于理解,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兒童思維的形象性的矛盾。如:一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2+3的加法時,直接教學2+3=5,學生是不會理解的,只有借用手指或小棒等學具進得操作,才能真正理解2+3=5的算法。

(四)交流驗證猜想

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對數學知識從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在猜想中探索正確答案,從而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學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通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與同學交流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內化知識,生活應用

數學來源與生活,應用與生活,學生對剛建構起來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深化知識。如:教學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解決租船、乘車等生活問題。讓學生深入掌握知識延伸數學知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變化規律,創設有效情境,誘導學生學習的欲望。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動手操作、猜想驗證、合作交流;有效深化學習,內化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獲得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 百度文庫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求知欲

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之我見——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論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初中生素質教育的啟示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