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廣播新聞采訪形式創新探析

2021-10-22 13:36龔月超尚杰
魅力中國 2021年30期
關鍵詞:廣播受眾時代

龔月超 尚杰

(河北廣播電視臺,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代,互聯網已經普遍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應用,并隨著微信、微博、網絡電視、電子報刊等應用的興起給人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服務,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接收到各種豐富的新聞信息。在全媒體的大環境下,對于記者的采訪要求變得越來越高,為了順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潮流,應該采取科學合理的創新措施,不斷優化廣播新聞采訪形式,并對其進行合理的改進和創新,在保障正常開展新聞采訪工作的基礎上,保障新聞信息的質量,順應并滿足媒體發展需求,進而促進我國新聞媒體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全媒體時代,不斷加強廣播新聞采訪形式創新對于未來的媒體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一、全媒體時代的概述

在全媒體時代中,很多新興的新型媒體快速發展起來。目前,在全媒體的發展環境下,媒介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媒體途徑和內容在不斷的融合。站在全媒體發展的角度上,構建新型傳媒方式,通過多個途徑和平臺發布新聞信息內容,隨后再根據新聞信息的差異途徑,對新聞信息采編與制作過程進行重新建設,不斷滿足人們通過差異性途徑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進而替代傳統的傳媒方式,并將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進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實現對新聞信息的采編,使其向著綜合多樣的方向逐步轉型,這是未來我國傳統媒體的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信息傳播中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弊端以及新媒體的優勢

通過對新媒體的優勢和傳統媒體的弊端進行分析和比對,便于在全媒體時代下優化對記者的采訪,并不斷改進并創新記者的采訪方式,使其更具針對性和方向性。具體概括如下。

(一)全民參與性

目前,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各種微信、微博、論壇、博客等自媒體已經快速發展起來,對于新聞信息的傳播并非只能通過專門新聞機構去傳遞給受眾,而是各個網民都可以將自己看到的新聞信息進行記錄下并上傳,網民也逐漸成為采訪者、信息的傳播者以及接受者,不僅如此,這樣的傳播方式產生的效果是裂變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擴大傳播效果。

(二)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對于傳統的電視媒體,其采編播的周期比較長,傳播速度比較慢,并且播放的時間是固定的,導致受眾看到新聞信息的概率比較小,且受眾的自護選擇性比較低。但是如果采用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瀏覽自己想看的信息,新媒體的傳播是即時的、滾動式的、全天候的,所以受眾可以根據自身的時間實時的接受新聞信息。

(三)全程性

傳統的現場直播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本高,受眾比較少。而新媒體的直播則是可以可以通過移動端就可以實現,不僅時間自由靈活,方式多樣,還可以對全稱進行直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和干擾。

(四)傳播形式多樣性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通過新媒體來傳播新聞信息,一方面不需要過于強調專門性和專業性,另一方面,可以自由靈活的選擇傳播的形式,合理的借助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向人們傳遞信息,同時也可以選擇多種形式進行有效組合,呈現高質量的傳播效果。

(五)傳播平臺多樣性

相較于傳統的廣播媒體,新媒體在傳播途徑和終端介質方面具有多樣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豐富多樣的傳播平臺對新聞信息進行實時的發布和推送,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新聞信息進行海量或者交叉分享。

(六)交流互動性

目前,大量新媒體的傳播大都是建立在開放的社交網絡平臺上,通過開放的社交平臺人們可以進行自由的交流和評論,同時也可以使人們與信息發布者進行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受眾與發布者交流互動的積極性,或許還可以為信息發布者提供一定的線索,進而提高信息發布者對新聞信息本身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加強對信息真實性的核實。

(七)服務性

傳統的媒體信息傳播僅僅是對事件本身進行相關報道,其對于事件的新聞背景和事件回顧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節目形態和時間長短的限制,進而缺乏對受眾給予更多的服務性。但是新媒體在這一方面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不僅如此,新媒體還具有新聞與服務相結合的全新理念,可以為受眾推送與生活相關的各種有效信息,這也是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優勢。

(八)個性化

通常而言,傳統廣播媒體的信息傳播都是采用官方的語言向人們傳遞信息,然而部分官方用語導致人們較難理解,進而降低了人們接收信息的質量和效率。而新媒體大多是站在傳播者的角度來傳遞信息,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人們也便于接受和理解,同時在表達的過程中也會運用部分流行的網絡用語,使人們更愿意去接受和解讀。但是,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有時候也過于強調個性化,在語言表達上缺乏一定的嚴謹性,進而降低了傳播新聞信息內容的真實性。

(九)智能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被人們廣泛應用,與此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可以使新媒體傳播更具智能化,在滿足對用戶需求的基礎上,還可以對用戶進行針對性的精準推送,便于用戶可以更快捷的瀏覽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這一點上新媒體比傳統媒體具有很大的優勢。

三、全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記者采訪形式創新策略

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需要對廣播新聞記者的采訪形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尤其在互聯網理念、采訪的方式以及手段、人力資源和相關設備配置、以及對新技術的應用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的改進和創新。

(一)樹立互聯網思維和意識

在我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逐漸進入了全媒體時代,要想進一步促進廣播新聞的發展,就需要對目前的受眾和市場,以及社會實際需求進行分析,并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優勢,充分提升新媒體的傳播與發展。在新聞信息的采訪形式上,要以互聯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將信息的有效線索、傳播途徑和預期效果、互動反饋等進行深入的分析,便于為下一步的傳播做好準備工作。

(二)不斷強化“融合一體化”理念

目前,大部分的廣播電視臺建立了融媒體中心指揮平臺,記者在外采訪需要經過中央統一的連線調度,便于及時的掌握現場狀況、記者所在位置、采訪力量需求,可以及時的回收記者采訪提供的圖文、音視頻等信息,提高記者采訪的效率和效果。在此基礎上,新媒體傳播還可以依靠新技術作為信息傳播的支撐,對采訪能力和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

(三)要具備“用戶”意識

在全媒體時代,需要改變傳統媒體的定勢思維,為用戶提供主動的服務,使其具備受眾的意識。一方面,要以受眾關注的重點進行更為詳細的宣傳報道,確定記者采訪的形式以及具體的服務對象。另一方面,還需要注重用戶對信息的實際需求,將服務意識融合到新聞信息的傳播領域,保證采訪的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除此之外,還要不斷掌握用戶的數據信息,加深采訪的廣度和深度,及時的鎖定受眾的心理預期,保障新聞信息的精準性可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進而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

(四)增強與用戶的互動性

記者采訪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對新聞的線索進行及時的捕捉和收集,不僅要通過傳統的收集渠道去收集信息,還要不斷的增強與用戶的互動,獲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和線索。一方面,可以從推送的新聞信息下直接獲取用戶提供的各種線索,并在此基礎上與用戶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進而獲取后續的采訪線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在手機客戶端建立專門的平臺,與用戶建立信任的聯系獲取一定的線索。對于用戶在現場隨手拍攝的照片或者視頻,也是記者需要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只要對其來源和真實性進行有效的甄別,就可以對其進行采用,進而增強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確保新聞信息報道的豐富性。

(五)突出移動優先

為了順應全媒體時代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只有實施移動優先的戰略才能搶占新聞傳播的領先地位。這就需要記者的采訪要保證移動端發稿的需要,在記者抵達現場后,采訪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全,而是要采用先“發”后“齊”的方法,對目前掌握的信息素材先以簡要的文字、圖片、音頻或者視頻等及時回傳保證先發出去,隨后再對本信息進行持續的跟蹤推進,進一步還原新聞信息背后的故事。當然對于重大突發事件,可以直接選擇移動直播在第一時間展開新聞報道。

(六)發揮視頻優勢

在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中,由于電視可以呈現出直觀的視頻播放效果,增強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使其在新聞傳播中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在當下的全媒體時代,受眾對視頻傳播方式的喜愛并沒有發生改變,并且也為今后專業生產視頻產品的電視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的發展空間[4]。所以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取長補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做大做強視頻內容才能真正促進廣播新聞媒體的發展。與此同時,在視頻內容上也要盡可能的多元化,聚焦各種文藝、新聞資訊、豐富知識等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兼顧長視頻的發展,盡可能的將直播變得更加常態化。

(七)對新聞采訪中的重點與疑點進行全面了解和研究

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采訪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尋找具有價值的信息,并對其進行追蹤報道。但是在實際的新聞工作中,大多數記者在采訪中能夠獲得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并沒有真正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通常而言記者在采訪中都是根據事件本身的線索來進行提問和分析,沒有根據新聞信息中的疑點和重點進行側重研究,同時在采訪的過程中也缺乏一定細致觀察的能力,進而導致無法深入的挖掘采訪過程中隱藏的各種真實有效的信息。因此,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并對其進行詳細的研究和分析,進而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八)創新表達方式

為了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記者需要不斷創新采訪形式,即需要記者不斷創新表達形式。目前記者采訪已經有了固定單一的采訪模式,使得在采訪的過程中不能很好的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導致無法深入挖掘有用的信息。所以,隨著目前不各種新型表達技術的出現,記者應該加強自身的學習,借鑒優秀的新型采訪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采訪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速度和實際需求,需要不斷優化并創新記者的采訪形式,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樹立融合發展的新理念,采用豐富多樣的采訪形式,盡可能的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信息服務,進而促進廣播新聞媒體的發展。

猜你喜歡
廣播受眾時代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周二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周二廣播電視
周四廣播電視
網絡時代受眾心理的分析和引導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