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2021-10-23 08:06趙宏濤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岫巖鎮社區康樂養老院衛生所遼寧鞍山114300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1年19期
關鍵詞:后葉素奧曲垂體

趙宏濤(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岫巖鎮社區康樂養老院衛生所,遼寧 鞍山 114300)

食道、胃、十二指腸、胰腺和膽囊都屬于曲氏韌帶以上消化道,所以這些部位損傷造成的出血屬于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急癥,且具有一定致死率[1]。臨床病癥以嘔血、便血為主,表現為血容量逐漸減少及病變周圍微循環障礙,如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液迅速流失,會造成血液循環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治療以止血為主,但研究顯示單用止血藥治療效果不佳。因此,臨床多采用聯合用藥治療。傳統治療多聯合垂體后葉素,具有一定止血效果,但容易引起腹痛,且部分老年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增加,因此總體效果欠佳。本次研究分析了奧美拉唑、奧曲肽兩藥聯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納入我院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此次研究(納入時間: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2例。參照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范圍31-73歲,年齡均值(49.56±2.62)歲。導致出血原因:1例因長期服用激素引起胃黏膜病變而大出血,10例因門脈壓性胃病而大出血,12例因十二指腸潰瘍而大出血,13例因胃多發性潰瘍而大出血,4例因嚴重外傷而并發應激性消化潰瘍,2例因復合性潰瘍而大出血。試驗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范圍31-74歲,年齡均值(49.45±2.01)歲。導致出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例因長期服用激素引起胃黏膜病變而大出血,10例因門脈壓性胃病而大出血,11例因十二指腸潰瘍而大出血,13例因胃多發性潰瘍而大出血,5例因嚴重外傷而并發應激性消化潰瘍,2例因復合性潰瘍而大出血。兩組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垂體后葉素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將垂體后葉素注射液10U溶于20mL 50%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推注(5min內完成),然后以0.2-0.4u/min的速度持續泵入藥物,連續治療3天。給予奧美拉唑40mg溶于0.9%生理鹽水100mL中靜脈滴注,2次/日,連續使用3天。試驗組給予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治療。奧美拉唑使用同上。奧曲肽0.1mg溶于0.9%生理鹽水20mL靜脈推注(5min內完成),然后0.2mg溶于0.9%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劑量控制在25ug/h,連續治療藥3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上消化道出血持續時間、治療前后患者血紅蛋白水平、脈搏、平均動脈壓、總有效率。

1.4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體征改善,脈搏、血壓平穩,胃管引流液和糞便顏色均正常;有效:患者體征改善,胃管引流液顏色逐漸變淺;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改善,治療2d后仍有出血癥狀。排除無效率計算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在SPSS22.0軟件中,計數樣本實施χ2統計,計量樣本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持續時間比較 試驗組上消化道出血持續時間(6.26±1.25)h少于參照組的(9.51±2.94)h,組間差異顯著(t=11.637,P<0.05)。

2.2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脈搏、平均動脈壓比較,P>0.05;治療后,試驗組血紅蛋白、平均動脈壓水平高于參照組,脈搏低于參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s)

注:組內比較aP<0.05,組間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100.00%(42/42),高于參照組的80.95%(34/42),P<0.05。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臨床表現為口干舌燥、惡心、困倦、暈厥、嘔吐、出冷汗等。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是靜脈壓增高,引起食管和胃靜脈破裂出血,造成大量出血和休克。所以,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對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垂體后葉素是上消化道出血傳統治療藥物,通過促進臟器血管收縮,滿足臟器血液供應,實現降低門脈壓的效果。但垂體后葉素選擇不當會導致其他器官的血液供應減少,機體不良反應較多[2]。

奧曲肽是一種與人類生長抑制素相似的八肽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療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出血、門脈高壓所致的重癥胰腺炎,有助于緩解因胃、腸、胰腺內分泌系統腫瘤、腸瘺、突眼性甲狀腺腫及肢端肥大癥所致癥狀。與天然激素相比,奧曲肽對胰高糖素、生物生成素和胰島素的抑制作用更強,它能抑制LH對GnRH的反應,降低內臟血流,尤其是門脈血流,有助于上消化道止血。相關藥理學研究顯示,其還能有效抑制胃泌素、5-羥色胺、糜蛋白酶、血管活性腸肽、胰高糖素、血管活性腸肽和胃動素,發揮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潰瘍愈合,減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效果。

奧美拉唑目前廣泛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卓艾證及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治療。臨床多采用奧美拉唑靜脈注射方法治療急性消化性潰瘍出血。同時,其常與克拉霉素、克林霉素或與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菌藥物聯合治療幽門螺桿菌,奧美拉唑屬于脂溶性弱堿性藥物,其在酸性環境中可以發揮聚集作用,對胃壁細胞頂膜形成的分泌性微管和位于胃壁細胞質中管狀小泡發揮特殊作用。通過二硫鍵與質子泵之間的稀疏基團關系,可將它們轉化成黃酰胺的活性形式,發生不可逆結合,實現抑制H+,K+-ATP酶活性,阻斷胃酸分泌,有助于H+順利轉運到胃腔,降低胃液中酸性物質含量。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上消化道出血持續時間短于參照組,血紅蛋白、平均動脈壓水平高于參照組,脈搏低于參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所得結論與相關研究具有一致性[3]。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奧美拉唑、奧曲肽兩藥聯合治療效果確切,可加速遏制臨床出血癥狀,對穩定患者生命體征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后葉素奧曲垂體
垂體MRI診斷小兒矮小癥的價值觀察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臨床診治進展
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觀察
胎盤早剝產后大出血應用垂體后葉素聯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的臨床分析
注射用奧美拉唑鈉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
原發性肉芽腫性垂體炎誤診為垂體腺瘤1例
奧曲肽聯合雷貝拉唑治療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
垂體后葉素對咯血患者血鈉水平的影響及相關不良反應的分析
奧曲肽持續皮下泵入給藥在惡性腸梗阻姑息性治療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