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鄉村報道“亮”起來
——以仙桃日報《小康圓夢》專欄為例

2021-10-25 13:59◎蔡
新聞前哨 2021年12期
關鍵詞:仙桃市仙桃圓夢

◎蔡 玲 肖 敏

一、深挖價值,讓新聞“實”出來

仙桃市曾是湖北省插花貧困地區之一,無特色茶葉、牛羊等產業和異地搬遷舉措。如何讓一個平原地區的鄉村報道出彩,成了社采編人員思考最多的問題。為記錄好仙桃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仙桃日報在一二版推出了《小康圓夢》專欄。

為讓《小康圓夢》專欄辦得接地氣、聚人氣,在確定到脫貧村采訪前,仙桃日報記者在下鄉調研中,根據當地政府提供材料篩選出了一些有新聞價值線索,如新型農民通過利用抖音直播賣農產品的、請老百姓黨主角,直觀展現不同群體生活變化和感受等故事。

《外甥賣藕》報道中,記者發現在仙桃市排湖風景區、胡場鎮等地,有不少通過抖音直播帶貨賣藕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此,記者用手機查看抖音直播,尋到了排湖直播賣藕達人“排湖鮮生”,得知他經常帶著“無人機”到排湖風景區轉悠,將菱角、藕帶等水鄉特色農產品生長、采摘等環節用鏡頭記錄下來,再放到抖音直播上售賣。并賣了出10萬斤蓮藕、4萬斤菱角、5000斤藕帶,有效的帶動村民增收。

在采訪中,記得意外發現,“排湖鮮生”劉俊有個舅舅,而舅舅思想觀念相對落后,疫情期間因本地蓮藕需求量下降,正為銷路急得團團轉。這不就是這篇報道的新聞“亮點”和新聞價值嗎?有親情穿插、又有矛盾戲劇沖突性。隨后,記者快速采訪、寫稿,于2月5日,這篇脈絡清楚、特色鮮明的《外甥賣藕》的文章刊發于農村新報。

《無土育秧 包插送技術》報道,則是跑線記者長期關注農業口的“意外收獲”。記者在與該鎮干部交流中,得知到西流河鎮許中村西銘無土育秧專業合作社采用的“無土育秧苗”技術具有增產、減輕勞動強度、適合集中化育秧等特點,能有效解決水稻育秧連年取土,造成土壤耕作層破壞和表層養分流失等難題。

針對這一新聞線索,記者提前聯系水稻種植專家,了解傳統水稻種植和無土育秧成本差異,發現通過營養液育秧成本比傳統方式每畝低三分之二。得知該合作社年服務面積超過近萬畝消息后,便立即擬定采訪提綱和與對方約定采訪。因前期準備充分,寫稿時一氣呵成,以合作社負責人創新服務為切入點于今年5月刊發在農村新報。

反映小康圓夢綜述報道很重要,但一些短小精悍、含人情味、聚焦新農人帶動鄉親們致富的新聞報道也不能缺席,記者應多去一線挖掘新聞,用筆尖對準小人物,用他們奮斗精神鼓舞更多人。一些被報道的合作社負責人深感意外:“在我眼中極為尋常事件,通過記者的報道變得令人深思?!?/p>

二、探尋針尖,讓角度“新”起來

“全面小康,對每位中國人來說,蘊含著特殊的意義,它是家庭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021年1月20日至10月15日,仙桃日報記者深入田間地頭、龍頭企業、產業基地等新聞現場,用筆尖記錄全面小康鏗鏘的奮斗足音,講述了一個個溫暖的小康故事。

仙桃日報《小康圓夢》專欄,則通過探尋針尖、引入矛盾沖突、設置懸念等方式,讓新聞報道的角度變得“新”起來。

曾沖,仙桃市西流河鎮駐許中村第一書記,“沔水源”的愛心群主;陳靜,仙桃市排湖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新城壹號農產品物資團購群”群主。最近,兩人為了幫助楊林尾鎮幸福村的脫貧村民銷售甘蔗,暗自較起了勁。

新聞報道的形成就是尋找“針尖”的過程。好的新聞稿件,都是尋找、選擇好“針”,并“扎”對了部位的結果。以上這句,則是《仙桃兩干部“較勁”賣甘蔗》文章的開頭,是記者在前期采訪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駐村干部石華平幫脫貧村賣滯銷甘蔗時,挖掘出來的新故事。

而該報道“針尖”就是兩個愛心群主,較勁幫賣甘蔗的事。因為找到了“針尖”,又將這篇新聞報道嵌入小康圓夢時代背景中,即“扎”對了部位,成為了不少駐村干部們茶前飯后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記者采訪艱辛之外,還看到駐村干部、曾從事過扶貧工作的行政人員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不平凡,他們當中有的雖然離開扶貧崗位,但卻心里一直裝著村民。只要群眾有需要,他們第一時間站出來解決困難。而正是這些點滴暖心幫扶故事,才構成了仙桃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聞報道的朵朵浪花,也激勵了越來越多的駐村干部堅守在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的最前線。雖然沒有高科技賦能、也沒有資產過億企業老板的愛心資助,卻顯得更加的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在仙桃日報《小康圓夢》專欄采寫過程中,記者摸索出一條新聞傳播規律,即:找準新聞“針尖”,將新聞價值實現最大化;選好報道題材,講好故事,讓蓄勢待發的故事娓娓道來;制定采寫可操作規范,生產佳作。

有讀者表示,一個“較”字,展出幫扶干部一心為民的可貴品質。一個個“小康圓夢”故事,擘畫了村民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圖景,增強了群眾致富的信心。

三、創新路徑,讓情節“動”起來

一篇新聞作品在寫作方式上,如能創新報道路徑,采用新的表達方式,故事情節就會更加生動,從而也更容易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今年以來,仙桃日報《小康圓夢》專欄不斷在尋找新的表達方式,讓情節生動起來。8月23日,刊發于該報一版的《環境好了,老百姓幸福指數高了》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通過脫貧村民接地氣的講述方式,展現了家庭以前賣豆腐營生窘境和如今在家門口不僅就業有錢賺、住進了風景區的新生活。

該篇文章用簡潔、生動語言展現了當地脫貧村民的新生活、新面貌,特別是文章的結尾句——連我這個打掃衛生的,一年都有幾份收入呢?畫龍點睛、以小見大、引人深思。

一個普通村子脫貧村民都有幾份收入,那么該村普通村民呢?全市是不是有更多脫貧村民像他一樣,擺脫貧困、過上了好日子呢?

《多收糧 收好糧》,從沔城回族鎮種糧大戶與立青水稻種植合作社洽談水稻合作故事為起點,引出合作社負責人王萬虎經營思路的變化,從傳統種糧、收糧食模式走向建水稻示范推廣基地、種植加工優質大米以及“網上下單”+商店提貨的道路,帶動周邊200戶農戶種植水稻過萬畝的致富故事;《直播帶貨“姐妹花”》,則以女性的視角進行切入,講述陳場鎮的“姐妹花”不僅人美、心善,而且還做得一手好菜。姐妹二人在汛情期間,自付油費將面包、水等物資送給防汛人員;疫情期間,通過抖音直播帶貨的方式,幫助村里的老人銷售滯銷農副產品;還將一手好廚藝通過直播方式,傳授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新農人直播帶貨》,則講述了網紅主播“小錦哥”通過構建“直播+網紅+電商”于一體的銷售模式,幫助100多戶農戶售賣蜂蜜、蔬菜瓜果,網上成交量過10萬單的創業故事。該篇新聞報道故事主角“小錦哥”是新農人、在社會上有影響力,他會拍照、會剪輯、會文案,社會關注高,在創業過程中有過大起大落的經歷。記者找準報道角度后,便通過扣緊與時代脈搏的共振點、找到與人物精神的觸發點等方式寫稿,經刊發后,便引來了大楚網記者關注,該網站微信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擴展,采寫了《荊楚創業+》故事。

四、找出落點,讓語言“活”起來

柏拉圖說過:“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傳播,歸根到底,就是給別人講一個好故事。

人民日報楊振武曾說過:“理論是灰色的,而故事色彩斑斕?!?/p>

而故事能否講得好、講得活,與新聞故事的落腳點、故事語言都有緊密的聯系。在仙桃日報《小康圓夢》專欄,該戰線記者在實踐中慢慢地形成這樣思想:不僅要上接“天線”,也要學會下接“地線”,更要會找準落點,讓語言“活”起來,激起受眾強烈的閱讀興趣。

7月20日,仙桃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帶領記者到張溝鎮聯潭村調研梨產業銷售情況。在與村干部交流過程中得知,該村4組有一位村民叫盧進標,今年61歲,膝下育有一子,患有精神病,喪失了勞動力。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種梨、賣梨。如按照常規方法進行寫作,文章朝脫貧戶種梨致富方向延伸,寫作方式很容易落于俗套。

記者在和盧進標交流過程中得知,老人賣梨并不是一帆風順,是歷經了品種關、技術關、市場關,才過上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更有趣的是這位老人愛種梨、愛吃梨,愛說梨,熟悉他的人都稱他為“梨癡?!?/p>

現在的一些讀者喜歡玩有闖關性質、有挑戰的游戲,比如“開心消消樂”“寵物連連看”,為什么不把文章落點定位于“梨癡闖三關”呢?這樣一來,就會產生讓讀者有想往下讀沖動,而文章內容可以穿插國家給予政策支持和鎮政府提供的相關幫助等內容,讓情節更生動。

“罷了罷了,都是熟客了,500塊錢直接拿走!”文章開頭記者便采用了“梨癡”盧進標自然、活潑的語言,讓讀者對文章有看下去的沖動,接下來按“梨王”照闖“品種關、技術關、市場關”的主線將精彩的內容進行展開。讀到最后讀者才知道,“梨癡”闖關是否成功,闖關過程中獲得了哪些支持和幫助,目前梨攤的銷路怎樣?……

次日,該篇稿件刊于仙桃日報頭版,獲得了不少讀者的點贊,稱該篇報道用接地氣的語言展現小康路上農民奔富路的精氣神。

新聞語言是控制敘事節奏的一大利器,簡短的敘述句式和精煉的引語都能增強敘事節奏感。為了打破以往表達的固有模式,在仙桃日報《小康圓夢》專欄中,該報戰線記者在社總編輯的指導下,敢于做減法。

即化繁為簡、以微觀敘事,一葉知秋,果斷舍棄邊角廢料,只截取精彩內容。和主題無關的,一律舍去,讓文章才能主題鮮明,結構緊湊,布局講究。

該文章通過精煉的語句、簡短的段落、有說服力的數字和個性化的直接引語,形成明快跳躍的敘事節奏和干練簡凈的敘事風格,讀來朗朗上口,講述了長埫口汪角村支部書記朱紅艷帶領鄉親致富的故事。

猜你喜歡
仙桃市仙桃圓夢
追夢 筑夢 圓夢
仙桃歸誰
植物幫之仙桃
仙桃市天祥測量標志有限公司
治窮致富路上的圓夢人
圓夢路上 你我同行
仙桃市天祥測量標志有限公司
仙桃市天祥測量標志有限公司
仙桃市天祥測量標志有限公司
敢做夢 勇追夢 能圓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