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北民俗舞蹈藝術的文化特征

2021-10-25 00:20王茹辛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5期
關鍵詞:文化特征舞蹈藝術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越來越注重業余生活,尤其是我國的少數民族的舞蹈,被人們廣泛關注,其中湘北民俗舞蹈深受人們的喜愛。故本文以湘北民俗舞蹈為核心,簡單闡述了水鄉舞蹈文化特征、常德地花鼓舞蹈等,表現出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并能很好地宣傳湘北文化特征,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關鍵詞:湘北民俗;舞蹈藝術;文化特征

引言:文化主要是指人們在長期生存的過程中,在物質和精神方面建立的一種秩序,文化特征主要受到當地地理條件的影響。湘北地區內有著名的洞庭湖,使其具有良好的水環境,促使其有豐富的民俗舞蹈,可以充分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

一、水鄉舞蹈文化特征

由于湘北地區存在較多的河流,如洞庭湖等,其水產較為豐富,人們常常捕魚、采蓮充實日常生活,致使產生了較多地具有湘北民俗特征的水鄉舞蹈,如蝦燈舞、采蓮船等。夏季人們去池塘里面摘蓮子,采蓮船舞蹈出現可以充分表現出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體現出當地民俗文化特色。船只主要采用竹木軋制,套在女子腰間,后面由男子把控船漿方向,男女之間相互配合,載歌載舞,仿佛在水中勞動,大多表現為水鄉人們采蓮、采菱的生活情境,以此來傳播當地文化特色,發展旅游業。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模仿動物的湘北舞蹈,如烏龜、蚌殼、蝦子等常見的動物。其中捉龜舞蹈可以表現出人們在池塘中捕捉烏龜時,與其斗智斗勇的情境,人們會穿著白色上衣加黑色短褲,腰上系著竹簍,還會吸著旱煙桿,動作較為夸張,但能充分體現出當地的民俗特色。而扮演烏龜的人,將會匍匐在特別定制的龜甲中,模仿烏龜在水中的動作,如覓食、爬行等,還能與捉龜人互動,活靈活現。蝦燈的舞蹈道具是由一些當地的竹子制成,模仿蝦子的形狀,進行舞蹈時,一個人控制蝦頭,另一個人控制蝦尾,表演蝦子在水中的游走。此類舞蹈都充分表現出湘北地區水鄉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當地的文化特征[1]。

二、常德地花鼓舞蹈文化特征

湘北地區除了日常的捕魚撈蝦等,還會種植一些農作物來維持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平原地區,肥沃的土壤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種植條件,并且具有較為久遠的農耕文明,根據相關調查顯示,8000年前湘北地區已經形成了穩定的農耕生活經濟形態,而常德地區是湖南的糧倉。隨著逐步進入的農耕的生產生活,出現了較多的農耕歌舞,主要集中在農閑期間,尤其是傳統節假日,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燈,充分體現出我國的文化特征。在春節期間,常德地區的人們常常會利用各種各樣花燈進行歌舞表演,其中地花鼓較為受歡迎,此類舞蹈與明清的秧歌和花燈有很大的聯系。常德的地花鼓非常類似戲曲表演,具有很強的旦、丑角色的特點,扮演丑角的演員會手持一把扇子、身形較為矮小、幽默風趣,而扮演旦角的演員則手中拿著帕子、優雅大方[2]。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地花鼓舞蹈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其逐漸以性別為特點,突出旦角的碎步和丑角的矮步,旦角的表演者若想做好碎步,要求其應該把控下肢的顫,并能配合上半身擺動。進行此類舞蹈時,大多以女性表演者為主,男子用矮小的身姿配合女子的動作。地花鼓舞蹈表演者用親切的方言演唱,充滿了鄉土氣息,樸實無華,如舞蹈《跳粉墻》,表現出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對于傳統封建婚姻的抵觸,充分體現出湘北地區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還有表現當地人們辛勤勞作的舞蹈,例如《采蓮》,展現出湘北人們的勞動過程,可以起到宣傳作用,也有一些歌頌祖國、懲惡揚善為主題的舞蹈,全面地反映出人們的生活情趣。地花鼓舞蹈大多以唱詞為主,沒有較多的舞蹈動作,但會以唱詞的方式體現出來,與我國戲曲表演不同的是,地花鼓舞蹈能夠體現出舞蹈節律,演員的舞蹈始終隨著音樂而進行,并且其不存在戲曲表演中的韻白,大多都是由歌舞文化貫穿,除此之外,還與戲曲的結構較為不同,地花鼓舞蹈情節精煉。常德地花鼓充分表現出當地人們的生活情境,由于其靈活的表演形式,使其可以適應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表現出文化特色。

三、巫術禮儀舞蹈特征

與其他湘北民俗舞蹈較為不同,武術禮儀舞蹈歷史悠久,其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參考相關書籍,楚國時期人們較為相信巫術,并且還會編排一些舞蹈來喜樂神明,在屈原放逐時期,還發現人們在進行祭祀,楚國的都城正是現在的湖北荊州,屬于湘北地區。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巫術活動較為少見,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還存在巫術活動,尤其是喪葬禮儀,在沅江區域,人們常常邀請道士做法。此類巫術已經不被人們所信服,成為一種巫術文化,目前較為盛行的巫術禮儀舞蹈為搬郎君。此巫術禮儀舞蹈最早出現在常德市天坪鄉,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申報為巫舞,搬郎君舞蹈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并且可以與其他舞蹈相結合。

在進行此舞蹈時,要求表演者一邊唱歌一邊跳手訣舞,與其他舞蹈不同,手訣舞多與演唱內容相配合,每句歌詞都能用手訣舞表現出來,舞蹈者多是身姿低矮,并能大八字位半蹲,演員將其稱為丁點步樁,還會適當增加一些技巧性的動作,提高整個舞蹈的觀賞性,吸引更多的人觀看。與其說搬郎君舞蹈是一種巫術,不如說是一種民間舞蹈,其可以豐富當地的文化內容,最早出現是為了幫助人們除邪祛病、將福免災等,屬于一種宗教迷信活動,與古代的攤舞類似,表演者會戴著面具開展儀式?,F如今,搬郎君將巫術禮儀和歌舞二者相融合,成為了民俗舞蹈,供人們欣賞。

總結:總而言之,由于湘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活花式,其民俗舞蹈較為特別,并能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征,可以吸引外地人們旅游參觀。湘北地區獨特的民俗舞蹈,如地花鼓舞蹈、采蓮舞等,不僅表現出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還豐富了我國文化,促使其朝著多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孟祥宇.淺析傣族舞蹈教學中的民族文化特征[J].藝術大觀,2019,000(018):P.1-2.

[2]楊青.各地區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特征[J].當代旅游,2019,000(013):111.

項目編號:2021Y21、項目名稱:湖湘民俗舞蹈藝術的文化特征

作者簡介:

王茹辛? 性別-女出生年:1984.9? 籍貫到市:湖南省岳陽市? 民族: 漢,職稱:講師?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湖湘民俗舞蹈。

猜你喜歡
文化特征舞蹈藝術
舞蹈藝術中形式美的思考
《羚羊的外套》的主題思想與藝術表現
探析舞蹈評論的意義與審美價值
廬陵民俗體育文化特征與創新性研究
淺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論明朝時代舞蹈藝術特點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舞蹈藝術與身體的審美關系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