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牧養殖疫病多發原因及有效抑制策略①

2021-10-25 14:47盧民
科技研究·理論版 2021年11期
關鍵詞:畜牧養殖

盧民

摘要:在畜牧養殖中會涉及一些技術方面的知識,如果只是盲目擴大養殖規模,會使畜禽的生長環境受到影響,引發各種不同的畜牧養殖疫病。養殖戶要對引發養殖疫病的原因進行了解和分析,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畜牧養殖疫病的防治。

關鍵詞:畜牧養殖;疫病防疫;養殖環境

在畜牧業現代化.集約化以及智能化發展的背景下,養殖小區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模式,已在大量地區興起,其可以提升生產總量和產品品質,實現各種養殖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是當前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養殖小區經常流行各種疫病,由于生產模式較為集中,為疫病控制和防范帶來一定困難。因此,養殖人員要注重對頻發疫病的原因開展綜合性分析,通過合理的對策優化疫病防控,提升畜牧產品的品質和產量。

1 疫病多發的原因

1.1 養殖戶防疫意識不強

由于養殖戶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養殖規模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養殖戶對于養殖疫病的預防意識不強,對動物的圈舍清理和消毒工作也做的不到位,進而產生大量垃圾,很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時間一長,會使動物出現疫病。此外,很多養殖戶對于預防養殖疫病方面的知識還有所欠缺,也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對生產環境的重視程度也不夠,這些都很容易引發養殖疫病。

1.2 養殖業選址不合理

養殖業的選址,應該根據養殖業的生產特點.生產規模等實際情況進行。選址時應該對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如,地勢平坦.背風向陽.通風良好.光線充足.水位較低等較好的地理位置。同時,養殖場的建設應該面積合理,布局規范,生活區與養殖區隔離開。還應該設有專門的糞便處理區域,能夠及時地將排出的糞便進行有效處理。

1.3 管理方式不科學

因為養殖場的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普遍較低,所以在飼養動物過程中缺乏科學的管理方式,進而出現將不同齡段和不同品種動物進行混養的情況。此外,在飼養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的飼養知識,出現通風效果不好.飼養密度過大等問題,這種情況會極大降低動物的抵抗力,增加養殖疫病發生概率。在引進外來物種檢疫的過程中,由于沒有非常專業的知識,所選的動物不是完全健康,最終影響下一代的存活率及健康程度,不但管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增加,對養殖業的經濟效益也造成很大影響。

1.4 消毒管理失位

消毒是預防疫病最有效.最關鍵的手段,但是在養殖小區生產中,消毒管理失位,難以發揮其預防疫病的作用。首先,重視對圈舍環境進行消毒,沒有對小區環境開展消毒,在小區內部易滋生各種細菌和病毒,增加疫病發生的概率。其次,消毒程度不規范,使用生石灰消毒后,又使用消毒威進行消毒,酸性消毒劑和堿性消毒劑會產生化學反應,進而影響消毒效果。最后,沒有制定科學系統的消毒計劃,如消毒周期較長.消毒劑種類單一等,難以起到消毒抑菌的作用[1]。

2 畜牧養殖疫病預防控制措施

2.1 加大防疫宣傳

疫病是危害養殖小區經營效益的關鍵因素,要提升養殖小區的病防控能力,經營主需要樹立正確的防疫意識。首先,相關部門要加大社會教育宣傳,促使廣大民眾樹立科學的防疫意識,積極利用當地每種媒體進行疫病危害傳播,如電視媒體.廣播媒體.報紙雜志及新媒體等,構建立體式.全方位的疫病宣傳網絡。其次,定期組織管理人員深人到養殖小區,向經營業主傳授防疫知識,提升其對疫病防范的重視程度。最后,定期組織經營業主以及養殖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傳授其防疫知識.養殖知識以及防疫法規等,強化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防疫意識及防疫能力,進而更好地防控和治療疫病[2]。

2.2 提高養殖戶疫病防控意識

通過對畜牧養殖知識的大力宣傳,對最基本的知識也可以進行廣泛的宣傳與教育,確保養殖戶都可以具備最基礎的養殖知識,對于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及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也要普及,使養殖戶的職業素養能得到很大提升。當地政府也要向畜牧業提供大力扶持,對在養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較高的問題及時宣傳。對于工作在前線的技術人員要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及時更新他們的知識,鍛煉他們面對各種突發疫情或情況時的應對能力,通過技術手段控制疫情傳播的可能性。

2.3 完善畜牧養殖管理制度

養殖人員應使用合理的飼養方式,不同年齡的畜種要用不同方法飼喂。正確配制飼料,根據養殖實際條件配制飼料。對于飼料商家應進行嚴格管理,對飼料的合格性設立更高的標準。飼養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要及時咨詢獸醫專家,采取相應的辦法解決問題。養殖過程中應定期通風,及時清理動物糞便,保持養殖環境清潔。將外來畜種引人養殖場時應隔離觀察一段時間后,確認畜種沒有感染疫病方可引人養殖場養殖。嚴格管理畜牧場的消毒程序,定期對養殖區域進行消毒,指定專門的消毒負責人核查消毒情況,保證養殖場清潔衛生[3]。

2.4 優化養殖管理

養殖管理質量與疫病發生具有密切關系,要有效控制疫病,則需要對小區管理進行適當的優化。首先,小區內部要設置專業的疫病防控人員,提升崗位工薪待遇,吸引更多具有工作經驗.基礎知識和技術能力的人才加人,為管理優化提供人才支撐。其次,在建設養殖小區中,要設置各個功能區域,包括生產區.生活區.生產區分為隔離區.養殖區等,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降低疫病防控難度。最后,保持圈舍及小區內部環境整潔,注重通風管理和濕度控制,尤其圈舍的地面經常潮濕,容易滋生各種細菌,養殖人員要定期在地面撒生石灰,保持地面干燥和環境干燥。

2.5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廠區內應該做到生活區與養殖區分離,養殖區通風向陽,地勢平坦,從源頭切斷疫病的傳播途徑。養殖場門口設立消毒池,進出人員及車輛均要進行消毒。同時,廠區內還應該設置專門的應急通道。如果出現緊急的疫病時,能夠及時地將患病動物進行轉移,減少動物疫病的傳播與擴散[4]。

2.6 加強養殖設施建設

首先,養殖場一定要選擇好地理位置,選擇的場址必須要有足夠空間。保證養殖場遠離污染區域,動物的生存空間也要足夠大,如果生存空間較小,會使疫病傳播速度加快。其次,養殖場內要設置保暖和通風設備,為動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盡量避免動物由于環境條件變化所引起的各種刺激,保證動物能健康成長。再次,養殖場內一定要備有各種消毒設施,制定一套科學的消毒流程,不僅要對飼養的環境消毒,而且對出人的人員也要消毒。最后,政府相關部門對養殖環境的監管工作也要加以足夠的重視,防止出現大面積疫情。對于養殖設施環境.養殖空間及監察人員都要不斷提高要求,養殖人員要做好自己的督促工作,定期對養殖區域進行消毒和清洗,也要仔細檢查飼料.飲用水和疫苗質量是否符合要求,防止出現大面積疫病。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市場上有許多對癥藥物以及大量的疫苗,但很多突發性疾病讓獸醫工作者措手不及。此外,疫苗的研制也需要較長的周期。因此,對養殖業疫病的態度應該是防大于治,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防范意識,為預防畜牧業疫病的發生和促進畜牧業的綠色健康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 楊顯權.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吉林畜牧獸醫.2019.40(8):67.69.

[2] 王瑩.王華.關于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體會與思考[J].中國動物保健.2018.20(2):65-66.

[3] 武翠榮.淺析基層畜牧獸醫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89-99.

[4] 楊杰.對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重點研究[J].今日畜牧獸醫.2019(6):46.

猜你喜歡
畜牧養殖
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的預防管理
有機硒對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
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與防治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病因與控防措施探討
綠色畜牧養殖技術的普及與推廣
動物疫病的致病因素分析與防控措施
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畜牧養殖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