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肖邦變奏曲的藝術特色

2021-10-27 11:37
黃河之聲 2021年15期
關鍵詞:裝飾音變奏曲織體

吳 方

引 言

波蘭作曲家弗列得利克·肖邦,是浪漫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豐富的鋼琴作品體裁,如瑪祖卡、前奏曲、夜曲、即興曲、幻想曲、敘事曲、變奏曲等。目前,國內音樂學術界對肖邦變奏曲這一體裁的研究,還有待于繼續深入,肖邦鋼琴作品的每一種體裁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因此,不斷推廣和研究它們,是鋼琴教育工作者及演奏者終身的藝術職責,本文通過對肖邦變奏曲藝術特色的研究,力求對肖邦變奏曲這一體裁進行有益地研究和探討。

關于肖邦變奏曲的數量,據波蘭鋼琴家雷吉娜.斯門江卡的研究,“在肖邦的創作中,共7次使用了變奏曲曲式”,①她指出:這7首作品分別是:第1首E大調變奏曲(1824年,B.14)。這是一首以德國旋律創作的主題,主題來自瑞士民歌《瑞士男孩》,作品注重古典傳統,具有莫扎特變奏套曲的風格;第2首和第3首均為變奏套曲,第2首創作于1827年,是以唐璜為主題的降B大調變奏曲(op.2),這是肖邦為鋼琴與樂隊協奏而作的,但它的樂隊部分意義不大,完全可以作為一首獨奏作品;第3首是F大調變奏曲(無編號),原稿已經遺失;第4首為1829年譜寫的A大調變奏曲名叫《紀念帕格尼尼》;第5首為1833年創作的bB大調輝煌變奏曲(Op.12);第6首是D大調四手聯彈摩爾民歌主題變奏曲(1836年,B.12A),這是肖邦唯一一首四手聯彈的作品,由于原譜缺失了首尾兩頁,后由楊·艾凱爾補充,最終在1865年才得以出版,旋律優美光彩;第7首是降D大調搖籃曲,這也是肖邦的最后一首與最重要的一首變奏曲(Op.57),創作于1843年,主題的和聲簡潔,展現出肖邦獨具個性魅力的美學價值;除此之外,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肖邦變奏曲集里,還另收有兩首變奏曲:A大調音樂會的快板變奏曲(Op.46號),這本來是肖邦為他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創作的第一樂章,但是不知何故,肖邦沒有能完成它,后來他把它改成了一首獨奏作品提獻給弗·繆雷小姐,這首作品有變奏曲的因素,但不能算嚴格意義的變奏曲式,并且它與肖邦的其他變奏曲的主題通常來源于民謠或歌劇片段的創作構思有所不同,具有十分明顯的交響性;此外,還有肖邦于1837年創作的《創世六日》大變奏曲中的第六變奏?!秳撌懒铡肥且徊课s作品,它的每個變奏分別由李斯特、塔爾貝格、車爾尼、肖邦等六位不同的作曲家創作,并由李斯特的三個間奏串聯而成,肖邦只擔任其中第六變奏的作曲,所以也不能算肖邦的獨立作品。以現階段的研究來看,肖邦變奏曲的數量大致為九首,雖然F大調變奏曲曲譜遺失。但從目前筆者所能搜集到的曲譜及文獻資料來看,肖邦變奏曲的藝術特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肖邦變奏曲的主題來源

“‘變奏曲’詞源出拉丁語variatio,原義是變化,意即主題的演變。變奏曲是主題及其一系列變化反復,并按照統一的藝術構思而組成的樂曲?!薄白冏嗲黝}的來源大致有四種途徑:專門創作、采用其他作曲家作品的主題、采用民間創作的主題、來源于作曲家本人的其他作品?!雹谛ぐ钭冏嗲闹黝}來源大多均為借用,有的借用他人作品的主題,如1837年創作的E大調變奏曲,就借用了貝利尼的最后一部歌劇《清教徒》里的進行曲為主題材料;創作于1833年的bB大調變奏曲作品第12號,則以費迪南·埃羅爾德的歌劇《盧多維奇》中的回旋曲《我在出賣圣牌》為主題;bB大調變奏曲作品第2號的主題來源于莫扎特歌劇中很流行的二重唱《請伸出你的玉手》。此外,肖邦變奏曲的主題還有的是借用民歌的主題,如1842年創作的E大調變奏曲借用了德國.瑞士的民歌;D大調四手聯彈變奏曲借用了愛爾蘭民歌;A大調變奏曲《紀念帕格尼尼》借用了那不勒歌曲《噢,媽媽,親愛的媽媽》。由于所借用的主題具有耳熟能詳的可聽性,雖然作曲家所借用的不是波蘭的民歌,但這些民歌所具有的樸素、廣闊的音調和優雅的情趣,與波蘭民歌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這些民歌在變奏曲中溶化為真摯柔和、寬廣如歌的肖邦旋律風格。譜例1為肖邦bB大調變奏曲作品第12號的主題,這首樂曲被稱為“輝煌變奏曲”或“華麗變奏曲”的主題來自歌劇片段,調性為g小調,六拍子的舞蹈節奏賦予旋律既靈動抒情,又曲雅憂郁的韻味,體現出肖邦旋律的“親切”性質,見譜例1:

二、肖邦變奏曲的結構特點

肖邦變奏曲除了A大調變奏曲《紀念帕格尼尼》外,大都有引子,這些引子的特點是:有一定長度,具有即興演奏的效果,音樂華麗而流動。如E大調變奏曲(遺作)的引子在小節數上與主題相近,音型上呈現出肖邦常用的裝飾華彩的寫法,用自上而下的裝飾華彩音群營造迷人的華麗效果。在`bB大調變奏曲(op.12)引子的開始部分中,與E大調變奏曲(遺作)自上而下的裝飾華彩音群的寫法相同,表現了華麗、輝煌的音樂效果,見譜例2:

肖邦變奏曲的主題在節奏、和聲語言都具有簡潔的特點,如在織體寫法上,bB大調變奏曲的主題(譜例1)為g小調,左右手節奏型基本一致,總體為四聲部織體,和聲均建立在主功能上,這樣的簡潔設計使得主題有了發展的空間;又如A大調變奏曲(《回憶帕格尼尼》)的主題為“4+4+4+4”的結構,節拍為6/8拍,左手為兩個三連音構成的分解和弦上下行織體,和聲為主屬交替,最終結束在主和弦上,旋律材料關系為a+a+b+b,主題材料簡潔而富有聯系,具有了展開的條件。

此外,“肖邦變奏曲中唯一的反思性變奏都具有一種調性,即小調,它期待著在闡釋中突出情緒變化,但D大調四手聯彈變奏套曲是例外,其中有兩個較慢的變奏。肖邦變奏曲還常有炫技性的結尾變奏,有時帶有舞蹈特點,如E大調變奏曲中的圓舞曲、bB大調變奏曲作品第12號中的瑪祖卡舞曲、降B大調變奏曲作品第2號中的波洛涅茲舞曲?!雹?/p>

三、肖邦變奏曲的變奏手法

在變奏曲中,主題變奏的方法是十分多樣的,既可以改變旋律,也可以改變旋律的伴奏,或兩者一起改變。此外,可以通過改變音型、節奏、和聲進行、節拍、織體、調式、調性及主題的結構等方式來進行變奏。變奏少則三、四次,多則及幾十次,如貝多芬的《迪亞貝利主題變奏曲》多達三十三次。主題的數量可分為一個或幾個主題的變奏等?!白冏嗟氖址ㄓ校号靡羰降倪M行、音階式的運動、音區的交替、減值、旋律與和聲的結合、更換節拍重音等”。②

肖邦變奏曲的變奏手法多種多樣,在A大調變奏曲(《紀念帕格尼尼》)中,左手自始至終使用了一種固定音型來襯托右手旋律,而旋律的變奏手法則采用了“裝飾法”,即將旋律加以裝飾“加花”,形成肖邦特有的“旋律變奏”,通過雙音、跳音、顫音、經過句等技術手段來改變旋律,呈現出迷人的、如水滴般透明的音響。又如bB大調變奏曲(op.12)中的整體情況如表1:

結構 小序曲 主題 變奏1 變奏2 變奏3 變奏4小節 1-32 33-62 63-92 93-116 117-145 146-221調性 bB大調 bB大調 bB大調 bB大調 bB大調 bB大調音樂性質 輝煌 抒情 典雅 嬉戲 優美 輝煌節拍 4/4拍 8/6拍 8/6拍 8/6拍 8/6拍 8/6拍速度 莊嚴的快板 中庸的快板 活潑的快板 中庸的快板 慢板 活潑的快板織體主調織體: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帶低音和弦復調織體:對比復調主調織體:持續低音式分解和弦柱式和弦主調織體:柱式和弦主調織體:分解和弦主調織體:分解和弦、柱式和弦

這首作品的變奏手法是:對主題進行旋律、速度、節奏、織體及音樂形象的改變,對旋律的改變通過音階式的運動、改變節拍重音、音區的交替等手法來塑造,該曲“變奏1的右手對主題進行了帶裝飾音的“加花”變奏,裝飾音型中明顯地帶有主題的色彩,主旋律被拉長(見譜例3)。肖邦很喜愛多次回到主題,并且每次都用它的新的變體來豐富它的手法。當這種“融化”在優雅的經過句中的旋律形象再次出現的時候,就像甜蜜的往事在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后再次被回憶一樣,使人陶醉。③

譜例3

在對主題的各種元素“改造”的同時,肖邦也刻意地在其他方面尋求統一。如該曲除了小序曲外,其他4個變奏與主題速度雖然不同,但節拍保持了統一,然而由于速度、織體的不同,造成了音樂形象上的細致對比,使得在同一節拍下的音樂有了完全不同的音樂性質。又如在“獻給斯萬斯加夫人”的E大調變奏曲中,作品由小序曲、主題、4個變奏及一個尾聲構成,除了變奏4為E大調的同名小調外,其它部分均為E大調,作曲家通過改變旋律、伴奏、織體、力度、節拍、重音位置等多種方式來達到變化音樂的目的,在“變”中也保持了某些因素,如調性、節拍及各個變奏的旋律繼承了原主題的節奏音型特點等,可見,肖邦變奏曲的創作具有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對比的特點。

此外,節奏重音的安排,也是肖邦變奏曲的變奏手法之一,如在bB大調變奏曲(op.12)中,不同段落的抒情旋律在節拍、速度、節奏重音的安排上并不雷同,如抒情的主題為6/8拍,重音位置在第一拍和第3拍;小序曲的抒情旋律為莊嚴的快板,節拍為4/4拍,重音位置在第一拍;變奏3的抒情旋律為寬廣的慢板,節拍為6/8拍,重音位置在第二拍,不同的重音位置也給音樂帶來了不同的效果。此外,該曲還在抒情旋律之中穿插了對比的舞蹈性片段,如變奏2、變奏3和變奏4中運用了舞蹈節奏,第二變奏的重音落在第2拍,而第4變奏的重音位置變化多端,有的在第3拍、有的在第5拍、有的在第6拍,呈現了重音可以落在小節的任何一拍的瑪祖卡舞曲節奏的特點。節奏重音的靈活運用,增強了音樂的對比性、舞蹈性及戲劇性。

四、肖邦變奏曲的裝飾技法

裝飾音這種創作技法的運用是從巴洛克至今,不論是在古典、民謠、爵士還是流行音樂里面都頻繁的出現,它既修飾了旋律又能渲染演奏效果,對音樂的表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肖邦當然也無一例外的在創作中經常性的使用到裝飾音,在他的變奏曲中出現的裝飾音有這幾種類型:1、倚音;2、旋律性的裝飾音;3、華彩性質的裝飾音;4、個性化的裝飾音。倚音的出現通常是為了強調語氣及突出重音。在他的變奏曲中,我們常聽到對花腔女高音極具炫技色彩、強調華麗唱腔的語氣模仿,見譜例4(E大調德國民謠變奏曲里的第四變奏);又如音樂會快板變奏曲開始的第二個旋律材料,它由一個弱起的,連續附點的,帶有舞蹈特征的節奏型刻畫,并在需要改變重音的地方,肖邦也用了倚音來作強調,見譜例5;裝飾音對旋律進行修飾和潤色以及豐富樂句的表現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裝飾音的旋律化或旋律音的組織具有裝飾性,是肖邦的線條音樂的一個重要特征。肖邦喜愛歌劇,并受到作曲家貝利尼的影響,吸收了他對旋律的裝飾性處理,例如:音樂會快板變奏曲的第93小節,見譜例6;肖邦也會模仿歌劇演員在末尾樂句結束前或終止和弦前,圍繞主干音進行連續的加花裝飾,以延遲解決來制造張力,達到出其不意的戲劇效果。例如:音樂會快板變奏曲第87~88小節,見譜例7;肖邦還會使用一些個性化的裝飾音技巧,如他喜歡在顫音的后面接琶音或一長串上揚的音階,使之帶有一種昂揚輝煌的音樂表現力。

譜例4

譜例5

譜例6

譜例7

結 語

綜上所述,肖邦變奏曲有以下幾個主要的藝術特色:

1、主題大都來源于他人創作的主題或民歌。這些主題都有著抒情如歌的性質和簡樸流暢的音調,具有展開的條件。

2、大多數變奏曲都有一個引子,這個引子往往富有華麗、幻想的色彩。

3、大多數變奏常有炫技性的結尾變奏。舞蹈特點的音樂常放在結尾或抒情性段落中,以形成對比和補充的效果。

4、變奏的手法多種多樣,有時改變旋律,有時改變旋律的伴奏,或兩者一起改變。通過改變音型、節奏、和聲、節拍、織體、調性、節拍重音、速度、音樂形象、調動多種技術手段等方式進行主題的變奏。

5、在調動多種變奏手法的同時,某些元素保持不變,形成統一中有對比、對比中有統一的變奏原則。

6、變奏曲中裝飾音的創作手法上有模仿聲樂唱腔的特點,帶有強烈的肖邦個人特征。

本文以幾首肖邦變奏曲為例,對肖邦變奏曲的主要特點進行了簡要地概述和總結,希望通過對肖邦鋼琴作品中變奏曲藝術特點的研究和探討,為肖邦變奏曲的研究者和演奏者提供參考?!?/p>

注釋:

① 梁全炳,姚蔓華譯,[波]雷吉娜.斯門江卡著.如何演奏肖邦[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85-90.

② 錢亦平,王丹丹.西方音樂體裁及形式的漫進[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3:185.

③ 林彥妤.肖邦變奏曲OP12的音樂特點與演奏風格[J].齊魯藝苑,2008,(01).

猜你喜歡
裝飾音變奏曲織體
裝飾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運用策略
民歌主題變奏曲
凝而不固 層層鋪進
淺談裝飾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藝術價值
上興趣班的心情變奏曲
想象的“變奏曲”——評王立春《愛打架的小石頭(外四篇)》
鋼琴伴奏織體在不同作品中的運用
鋼琴曲《烏蘇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讀
關于小提琴演奏中的裝飾音運用
威尼斯水鄉詩畫——肖邦《升F大調船歌》的音樂語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