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電子元器件檢測中的問題及其解決方式分析

2021-11-01 07:43鄧曉斌
電子樂園·下旬刊 2021年2期
關鍵詞:電子元器件觀察法

鄧曉斌

摘要:在電子產品中電器元器件是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不同類別的電子產品能夠發揮的功能各不相同。我們在使用不同的電子產品時,其中發揮作用的就是不同功能的電子元器件。在我們生活中常常使用到的人工智能產品、聲控產品等都是通過電子元器件來實現功效的,為了保證各類產品的使用性能,我們就需要重視電子元器件的檢測工作。本文針對電子元器件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論述。從微觀的角度來說,電子設備的內部就是成百上千的電子元器件,不同類型的元器件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將它們進行搭配組合就能實現發揮其功能,保證設備系統的穩定運行。通過電子設備的構成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只有每個電子元器件都能夠穩定發揮其功能才能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轉;當設備系統運行出現故障時,就需要對電子元器件進行檢查,找出癥結所在??梢?,電子元器件的檢測工作變得尤為重要,它不僅能夠加快故障排除速度,還能夠防范運行中的故障隱患,為系統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關鍵詞:電子元器件;觀察法;測量法

1電子元器件檢測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

對電子元器件進行誤差檢測是確定電子元器件性能情況的主要依據,電子設備在檢測過程中的誤差時無法避免,而造成檢測結果存在誤差的原因卻又很多種。想要有效的降低電子元器件檢測誤差對于電子元器件質量的影響,首先需要明確誤差產生的主要原因。如所使用的電子元器件檢測設備自身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導致了檢測結果的誤差較大;電子元器件檢測工作所使用的檢測方法存在誤區,導致檢測結果存在誤差;由于檢測人員電子元器件檢測設備操作不當或讀數錯誤而引起的誤差等原因。對于測量的誤差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個是絕對誤差,即誤差的絕對值,通過計算電子元器件標量與測量量的差值的絕對值得到;例如某電阻標量阻值為20歐姆,但通過實際測量其阻值為18歐姆,絕對誤差為2歐姆。另一個是相對誤差,相對誤差與絕對誤差關聯較大,相對誤差的計算方法是絕對誤差與電子元器件標量的比值。例如某電阻標量阻值為20歐姆,但通過實際測量其阻值為18歐姆,絕對誤差為2歐姆,相對誤差10%。通常我們使用絕對誤差來進行電子元器件質量的判定。在測量過程中所得到的數據有可能出現偏差極大的數據,我們將這類數據稱之為異常數據,異常數據可能由于檢測環境改變、周圍電場、磁場影響,操作人員錯誤操作而導致。這類異常數據不可以作為電子元器件檢測的依據。

2電子元器件檢測中的問題的解決方式分析

2.1電子元器件檢測技術

從檢測方法上,采用電子設備、電子測試儀器及輔助設備,在電子技術理論基礎上,對電子元器件各項參數和電量進行測量。從電子元器件檢測結果來看,檢測到的數據會因檢測環境、內容方法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企業應根據對元器件的實際使用要求制定嚴格的檢測工藝流程,尤其針對諸如時間頻率和相位以及電壓、阻抗等參數的檢測,更要嚴格要求,檢測人員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只有這樣,電子元器件檢測才能達到其性能精度。進入21世紀,全球電子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隨著我國新型電子元器的不斷面世,尤其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企業的高端設備生產,科學研究方面,以及通用電子產品生產等領域,有力地使電子元器件的應用檢測技術水平更加檢測精度化。

2.2注重運用觀察法

觀察法是電子元件檢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使用觀察法時,檢測人員可以使用兩種方法,既靜態觀察法和動態觀察法,在兩種方法進行選擇時,要根據檢測電子原件的具體情況進行恰當的選擇。一方面,靜態觀察法在大多數情況下應用于電子元件斷電的情況下,通過目測的方法主要觀察電子元件是否掉落、是否發生故障。還能通過觀察判斷線圈的狀態,從大體上估計是否存在銹蝕損壞等情況。靜態觀察法的檢測順序是由外到內,循序漸進地完成全部的檢測,該檢測方法與萬用表結合起來檢測效果較好,對于檢測電子元件短路,斷線等故障效率較高。同時,在運用靜態觀察法時要確定重點檢測對象,比如,需要對電子元件的外觀、缺口、標志等問題優先檢查,確保所有的電子元件與設備相符合,并且,對元件的檢測需要專門觀察,掌握元件的轉動狀態,電阻類的電子元件需要特別檢查外部的灼燒,斷裂等情況,電感類的電子元件需要特別檢測線圈、引腳等位置,要避免出現銹蝕,斷裂等情況,完成嚴重的損失。另一方面,動態觀察法在大多數情況中應用于線路通電。該觀察方法需要將各種感官綜合應用,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得出一個較為綜合的檢測結果。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打開設備,對于觀察過程中電子元件是否出現火花或者冒煙的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同時,也應當觀察線路的聲音是否異常,有無燒焦的味道等。此外,在使用動態觀察法時,需要避免在線路通電的情況下,因高壓電而出現觸電燙傷額情況,如果發生這種事故,需要立即斷開電源,找到故障的發生補位并及時修復。

2.3失效分析法

通過電子信息技術能夠分析出電子元器件失效的內在因素,保證檢測結果的有效性與準確性,為電子元器件的應用穩定性提供保障。在實際檢測工作中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技術與儀器,光輻射技術、微分析技術等是當前使用最為頻繁的信息技術檢測方法。例如:在應用紅外技術時,作業人員需要在待檢電子元器件的位置放置檢測儀器,對電子元器件的波長進行檢測并整理得到的檢測數據,判定電子元器件存在的問題。在完成問題測定后就可以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故障排查,作為檢測人員要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不斷更新檢測技術,形成正確的檢測思維,為電子元器件的標準化與信息化發展奠定基礎。

結語

在電子產品使用十分廣泛的今天,電子產品對于人們正常生活的影響舉重若輕。為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與工作效率,減少電子元器件出現故障的頻率十分有必要。除了改進電子元器件檢測技術與升級電子元器件檢測所使用的的機械設備之外,還應培訓檢測人員的工作能力,縮小檢測過程中存在的誤差,大大提升檢測準確性,降低電子元器件在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故障。

參考文獻

[1] 薛青青.基于二次篩選的電子元器件可靠性研究[J].電子世界,2019(09):65-66.

[2] 李德.試論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與檢測篩選[J].中國新通信,2018,20(22):227.

猜你喜歡
電子元器件觀察法
論觀察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如何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挑戰臭豆腐
淺談電子元器件的手工焊接技術
電子元器件可靠性與二次篩選的探討
淺談電子元器件的質量分析與控制
洛倫茲力問題中運動半徑的求解策略
函數值域(最值)的幾種求法
電子元器件的檢測方法探討
空空導彈電子元器件正確選擇與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