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歷程中勞模精神的歷史演進及時代價值

2021-11-02 02:18尹昱珺
黨史博采·理論版 2021年10期
關鍵詞:勞模精神歷史考察建黨百年

[摘要]百年歷程中勞模精神的歷史演進,大致可以劃分為以艱苦奮斗、愛國至上;無私奉獻、集體至上;頑強拼搏、發展至上;開拓創新、人民至上為主要特征的四個時期??梢钥吹絼谀>裨诟鱾€歷史時期都發揮著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其生成特征呈現為主體內涵的變動性與恒定性統一、發展條件的內生性和外推性共生、表現形態的多樣性與統一性并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勞模精神表現出豐富的理論價值、現實價值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建黨百年;勞模精神;歷史考察;時代價值

[作者簡介]尹昱珺(1996-),女,山東濰坊人,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D412.6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1)10-0028-04

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雹傥恼峦ㄟ^考察建黨百年勞模精神的歷史演進,提煉勞模精神的生成特征,對于更好地挖掘勞模精神在新時代理論價值、實踐價值和現實價值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一、回顧百年歷程中勞模精神的歷史演進

勞模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演進既生動再現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勞動模范的實踐情況,又凝練升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根據社會變革的性質、生產力發展的程度以及發展需求特征的不同,勞模精神經歷了四大時期。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勞模精神:艱苦奮斗、愛國至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國際勞工運動的影響下,先進知識分子領導的國內工農運動為勞模精神提供了思想和組織力量。既有農民運動先驅彭湃,又有“農民運動大王”喬國楨。陳獨秀在總結“中國勞動運動”時盛贊“中國工農革命的死難者”們是“蘇維埃的英雄”。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依托生產競賽和勞動互助組織,先后在才溪鄉、興國縣、長崗鄉等革命根據地誕生了多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勞動模范群體?!皠趧幽7丁边@4個字,最早就出現在蘇區作為勞動競賽獎品的斗笠上??谷諔馉帟r期,“勞動最光榮”的勞動理念推動底層民眾由個體自給自足到社會性生活生產、由被動遵循到主動自覺的轉變。②無數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在轟轟烈烈的生產運動中脫穎而出,誕生了以“革命性為特征的全新群體”。既有“邊區工人的一面旗幟”全國勞模趙占魁,又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平凡模范張思德,還有“兵工事業開拓者”吳運鐸。解放戰爭時期,勞模精神依托勞動模范的表彰大會、領導題詞等逐漸成型。1944年3月5日,毛澤東在《關于路線學習、工作作風和時局問題》講話中指出:“勞動英雄大會、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大會、勞動英雄與戰斗英雄大會,就是一種好的工作方法?!雹?/p>

“艱苦奮斗、愛國至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勞模的顯著特征,“為革命獻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經驗加創新”④則是這一時期勞動群體煥發出的勞模精神。這一階段弘揚勞模精神作為開展戰時思想工作、組織工作、作風工作建設的精神力量,對于鼓勵廣大軍民積極參與抗戰建國和大生產運動的實踐,堅定不同性質教育受眾的理想信念和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都發揮著關鍵作用。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勞模精神:無私奉獻、集體至上。1950年9月25日召開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表彰了400多位建國前后誕生的勞動模范。⑤此次會議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勞動人民心系新中國偉大建設、熱愛新生活,奮不顧身地投入到建設新中國、開拓新世界的激情。該時期勞動模范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不畏艱難、敢于奮斗的“生產標兵”。既有愛國主義勞動競賽中的孟泰等勞動模范,又有農業互助合作運動中成長起來的耿長鎖、李順達,還有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英雄“紅色資本家”榮毅仁。進入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后,更是涌現出了一批批“鐵人”王進喜式建設新中國、獻身現代化的勞動英雄。二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道德楷?!?。既有親民愛民、無私奉獻的縣委書記好榜樣焦裕祿、又有甘當人民勤務員的掏糞工人時傳祥,還有發揚螺絲釘精神的奉獻英雄雷鋒。

“無私奉獻、集體至上”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勞模的顯著特征,“團結肯干,敢啃硬骨頭”則是這一時期勞動群體煥發出的勞動精神。在毛澤東等黨的主要領導人的大力倡導下,學雷鋒、學鐵人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社會風氣,推動工業、商業、服務業、農林牧副等行業涌現大批優秀人物。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勞模精神:創先爭優、實干至上。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建設的重心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階段迫切需要宣傳弘揚各行各業埋頭苦干的生產典型來帶動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掀起經濟建設的高潮。這一時期勞模評選活動和勞模精神的弘揚,使“發展是第一要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成為全社會共識。該時期的勞模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涌現出“藍領專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竇鐵成、“新時期鐵人”王啟明式的生產楷模;出現了“兩彈元勛”鄧稼先、“知識工人”鄧建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式的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涌現出“人民公仆”孔繁森、“新時代雷鋒”徐虎式的為民愛民、廉潔勤政的黨員先進工作者。

“創先爭優、實干至上”是改革開放時期勞模的顯著特征。2005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首次將勞模精神的科學內涵以24個字表述出來,即“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這一階段的勞模精神營造出“敢打敢拼、能闖能干”的社會氛圍,勾勒出“時代弄潮兒”引航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軌跡。

(四)新時代的勞模精神:開拓創新、人民至上。十八大以來,一方面Web3.0大互聯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思維方式和交往方式,一方面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重要機遇期。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勞動理念的號召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破題之要”。⑥該時期勞動模范大致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涌現了“中國艦載機之父”羅陽、“九天攬星人”孫澤洲式的科技型勞模;活躍著“金牌焊工”高鳳林、“深海鉗工第一人”管延安、“鐵路小巨人”巨曉林式的工匠型勞模;涌現著“活著的孔繁森”楊善洲、“貧困群眾的親閨女”劉雙燕、“當代愚公”黃大發式的服務型勞模。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雹?/p>

“開拓創新、人民至上”是新時代勞模的顯著特征,勞模精神也被賦予新的時代要義和新的實踐指向,成為服務于“國內國外雙循環”新格局的“大國工匠精神”。這既是文化強國的必然選擇和必然要求,又是激勵和鼓舞新時代勞動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為激發社會主義主人翁意識提供了精神動力和價值旨向。

二、厘清建黨百年勞模精神的生成特征

特征就是指事物內在本質的反映,是不同于他物的內在規定性的表象化。一切勞模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統一體,既具有一般人的特征,又集中體現出高于一般人的特殊品質。勞模個體的自身特點和勞模精神的本質屬性要求,內在地規定著勞模精神主體內涵、表現形態、發展條件,在生成邏輯方面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

(一)主體內涵:變動性與恒定性統一。勞模精神的主體內涵是變動性與恒定性的統一。首先,勞模精神的主體內涵伴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變動之中。其變動性主要表現為:一是不同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不同,勞模精神的主體內涵也相應不同;二是隨著不同階段歷史任務的改變,同一類型的勞模精神主體發揮的作用也不同?;仡櫧h百年歷程中,勞模精神的主體內涵經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創先爭優、開拓創新的演進歷程。而在英模精神主體思想意識方面,所表現出的愛國至上、集體至上、發展至上、人民至上的立場、觀點和態度也是因時而變、因勢而變的。其次,勞模精神的主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展現出不同的行為特征,但其基本內涵和精神卻是恒定不變的?!皭蹗従礃I、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始終是推動人們奮斗拼搏、勇于向前的內生動力。一是勞模精神始終是工人階級偉大品格的具體體現,是印證和豐富共產主義勞動倫理的精神支撐。二是勞模精神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激發和喚醒人民群眾主人翁意識的精神力量。三是勞模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是建構和營造建功立業的良好氛圍的精神來源。

(二)發展條件:內生性和外推性共生。勞模精神發展條件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首先,外因是勞模精神的主體發揮作用的重要場域。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雹鄷r代條件作為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存在,對勞動模范的選樹、宣傳和學習自發地產生特定的催化作用,為其在奮斗中、在斗爭中、在創造中煉就一身過硬的本領、造就一方人民的幸福生活、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提供了重要際遇。其次,外在條件主要通過內在條件得以實現其本體作用,內因是勞模精神主體發揮作用的基礎和前提。馬克思主義勞動群眾史觀肯定了人在創造社會歷史中的主觀能動作用,尤其強調勞動人民對于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偉大作用。⑨勞動模范從勞動人民中產生,是從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的“神圣”勞工、工農模范、勞動典型、大國工匠。

(三)表現形態:多樣性與統一性并存。勞模精神的表現形態是多樣性與統一性并存。首先,勞模精神的表現形態是多樣的。其多樣性不僅表現在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突擊隊作用,還表現在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不僅表現在舍己為人、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還表現為奮力拼搏、頑強堅韌的堅強意志;不僅表現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進取精神,還表現為積極向上、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勞模精神的主體在豐富、功能在拓展、影響在擴大,其表現形態除了和平時期的普通常態外,又以更加廣泛而新穎的形態不斷呈現。不僅出現在物流運輸中、網絡空間里,還出現在基層治理中、精準脫貧里。其次,盡管勞模精神的表現形態無法概述,但是其內在核心是統一的。一是不同崗位的勞模精神主體對于事業的堅守、執著的態度是一致的;二是不同類型的勞模精神主體都表現出推陳出新、爭創一流的創新精神;三是不同群體的勞模精神主體都表現出樂于奉獻、淡泊名利的廣闊胸懷。

三、發掘建黨以來勞模精神的當代價值

勞模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升華和淳華,是一種有意味的價值存在。不但本身展現了人類理想化的價值世界,代表著崇高的價值取向;而且其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資源,具有鮮明的理論價值、現實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理論價值:豐富拓展中華民族精神譜系,重塑勞動認知。勞模精神有利于豐富中華民族精神譜系,催生在理念認知上向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轉變。建黨百年來,前仆后繼的勞動模范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高尚品格和偉大精神,堅守理想信念、煉就過硬本領、鍛造廣闊胸懷,在平凡崗位上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地創造著不平凡的功績,為中華民族的現代化進程和人民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堅實的物質保證和堅強的精神支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勞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從“石油鐵人”王進喜到“新時期鐵人”王啟明,從“兩彈元勛”鄧稼先到“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從“金牌工人”竇鐵成到“金牌焊工”高鳳林,一代又一代的勞動模范以驚人的毅力、樸實的執著堅守在工作崗位一線,以精益求精的膽力、爭創一流的銳力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題,推動著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中國共產黨勞模精神的百年輝煌歷程中涌現的勞動模范所體現出“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勵著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以頑強不屈、奮力拼搏的姿態英勇前進,激發了全社會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深刻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追求,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的精神,已悄然化作人民群眾前行的力量來源,豐富著中國精神的基本內涵,拓寬著中國精神的表現樣態,發展著中國精神的譜系。

(二)現實價值: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勞動關系,鞏固勞動倫理。勞模精神有利于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勞動關系,促進在價值追求上向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趨近。勞動實踐活動是聯結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唯一渠道,因而圍繞勞動發生的不同主體之間的勞動關系就是勞動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資本主義試圖遮蔽在資本無休止地追逐剩余價值的本性,表現為勞動成果由勞動人民創造、勞動成果由少數資本家個體所獨占的詭異現象。資本主義的“畸形勞資倫理觀”造成了人性的異化的扭曲,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際關系始終處于剝削與被剝削、壓榨與被壓榨、競爭與被競爭的緊張狀態。早在1903年的《告貧苦農民》中,列寧便提出:“我們要爭取新的、更好的社會制度:在這個新的、更好的社會里不應該有窮有富,大家都應該做工。共同勞動的成果不應該歸一小撮富人享受,應該歸全體勞動者享受?!雹饩唧w表現為:一是勞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創,即所有人都應各盡所能、各盡其力、各顯其身,在全社會營造建功立業的良好氛圍,構建人與勞動之間的和諧關系。二是勞動成果歸所有人共享,即勞動成果共享是建立公正、公平、自由、平等的勞動關系的基本前提,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的勞動關系的關鍵所在。只有勞動成果為全體勞動人民所共享,才能真正激發人民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才能真正實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勞模精神的百年輝煌歷程闡明,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日益成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核心所在和關鍵環節。勞動模范作為國家的棟梁、民族的脊梁、人民的楷模,其蘊含的勞模精神的實質與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在價值目標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耦合性,展現了新時代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承載引領社會文明新風尚、造就社會發展新面貌的勞模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與時俱進的姿態為構建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的勞動觀助力賦能。

(三)實踐價值:激發社會主義主人翁意識,厚植勞動情懷。勞模精神有利于激發社會主義主人翁意識,推動在行為實踐上向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踐行。偉大事業源自勞動人民堅持不懈的奮斗實踐和追求卓越的創造活動,偉大奇跡離不開勞動人民生生不息的勤勞姿態和孜孜不倦的進取風貌。中國共產黨堅持與時俱進作為勞模精神傳承和發展的內生動力,相信并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從“勞工神圣”到表彰“勞模英雄”推進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進程,從“工農兵勞動模范”到評選勞模形成固定制度鑄就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從“時代弄潮兒”到《勞動者權益保護法》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皆顯示出其實踐理路與中國實現現代化進程同頻共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賡續相承。勞模精神是聯結國家意識形態和民眾意識的紐帶,是打通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橋梁,是勞動模范“人格化”表征出的階級品質和精神旨歸。勞模精神承擔著社會總體動員、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杠桿作用,引領著新時代創新創造的實踐效應,也是構建技能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勞動者隊伍,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精神引領力量。

中國共產黨勞模精神的百年輝煌歷程表明,激發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日趨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精神動力。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勞模精神激勵廣大勞動群眾以敢于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敢于擔當的底氣,以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克服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驚人成績,向世界充分展現了中國奇跡、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效率的密碼所在。

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中勞模精神的歷史演進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發展力,充分體現了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先進階級的創造力和戰斗力,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大國工匠的創新力、凝聚力。因此,大力弘揚勞模精神成為新時代激勵全體人民以卓越的才能、堅韌的執著、樸素的情懷在各行各業創造一番偉大事業、建造一番偉大成就的必然之勢。

[注釋]

①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0-11-25(02).

②明芳,石路.從“勞工神圣”到“大國工匠精神”:中國共產黨勞模精神的百年建構與嬗變[J].當代教育論壇,2021(05):11-20.

③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二十一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92.

④王永璽,張曉明.簡述中國勞模的歷史發展[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0,25(03):7-9.

⑤李建國,劉芳.建國70年來勞模精神的發展演進、理論詮釋及新時代價值[J].學習與實踐,2019(09):14-24.

⑥呂守軍,代政,徐海霞.論新時代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J].中州學刊,2018(05):104-107.

⑦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0-11-25(02).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8.

⑨胡君進,檀傳寶.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觀與勞動教育觀——經典文獻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39(05):9-15+26.

⑩列寧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2.

猜你喜歡
勞模精神歷史考察建黨百年
從黨史學習中感悟化危為機的智慧
“建黨百年”主題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線上免費開放
面臨新時代跨越百年 新征程思考創新黨建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與社會價值觀的歷史演進
關于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促進振興發展的對策研究
淺談在新形勢下供電企業如何做好工會工作
中國海疆權益的真實記錄
中國海疆權益的真實記錄
大平調劇種的形成探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踐行群眾路線的歷史考察與經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