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清代秀女與宮女的采選

2021-11-03 14:40劉倩倩
西部學刊 2021年19期
關鍵詞:宮女清代

劉倩倩

摘要:清代沿襲了前代的采選制,結合滿洲八旗制度等實際,實施了選秀女制度。清代的選秀女由外八旗選秀女和內務府上三旗選秀女兩個部分組成。兩種選秀女選拔成分、范圍、程序各不相同,從外八旗選拔秀女三年一次,由戶部負責,用來充實后宮或為皇族子孫婚配;內務府從上三旗選拔的秀女,一年一次,用做宮中使役,兩者選拔的范圍、程序、身份、地位完全不同。清代選秀女是“首崇滿洲”封建政治原則的具體體現,與八旗制度互為表里,凸顯出“滿洲”封建皇權統治的特點。

關鍵詞:清代;秀女;宮女;“首崇滿洲”

中圖分類號:K2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9-0086-03

古有“采選”一制,即通過官方的途徑選拔容貌秀美、才智上乘的優質女子,來充實后宮或服侍皇族,但并沒有固定的采選時間。清初順治年間借鑒沿襲此項做法,制定遴選的制度,將其稱為“選秀女”。秀女的滿語為“saikan sargan jui”,意思是俊美的女孩,清廷通過選秀女的方式,不僅制約著旗人的婚嫁,更及時掌控旗人的人戶等信息。八旗制度是清代特有的統治制度,以旗統人、以旗統兵。清代選秀制度規定,各旗適齡參選女孩需逐一結報,層層進行統計與管理。在清代“首崇滿洲”的政治理念下,參選女孩也被分成了兩個群體。一個是外八旗女孩中選拔的秀女,每三年選一次,用來充實后宮或為皇子皇孫婚配,由戶部主理;另一個是在內務府上三旗女孩中選來為宮中使役,一年選一次,主要侍奉各嬪妃、公主或擔任粗使雜役等,由會計司主理,雖偶有被皇帝看中一朝翻身躋身妃位,但概率是小之又小的。也就是說,后者的選秀女實為選宮女,入選宮中也是奴仆的身份。兩者選拔的背景、時間、入宮身份、地位等完全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一、兩種秀女選拔成分的不同

清代王朝以滿族作為主體統治,滿族又以八旗的形式存在,具有清代特色的八旗既是一個軍事組織,又是一個行政組織。八旗的每色旗下都有三個固山,也就是俗稱的滿洲旗、蒙古旗和漢軍旗。這三種以民族名稱命名的固山,合在一起即成了一個單位,也就是同色的旗成為同一個行政系統。如清代的分封、統領制度,宗室、王公分別統領自己本色旗下的三種固山,選秀女就是在同色旗下的三種固山當中挑選女孩,與其他兩個顏色的旗分開先后排序。清代外八旗“選秀女”,規定每三年一次,參選者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的官員、另戶軍士和閑散壯丁家的適齡女孩,由戶部行文至八旗二十四都統,以及直隸各省的八旗駐防及外任官員,由參領、佐領、驍騎校和領催及族長逐個登記,再匯總后將應參加閱選的女孩信息上報戶部。

內務府是清廷內廷的服務機構,在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裁,效仿明制設立了十三衙門(司禮監、尚方司、御用監、御馬監、內官監、尚衣監、尚膳監、尚寶監、司設監、兵仗局、惜薪司、鐘鼓司、織染局),但是問題也隨即出現了,“滿洲家臣”與“明舊寺人”一同主事的局面變得尷尬,所以,到了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十三衙門裁,恢復了內務府,設有廣儲司、會計司、掌儀司、都虞司、慎刑司、營造司、織染局、武備院、上駟院。到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了奉宸院和慶豐司,至此形成七司一局三院的格局。內務府負責打理清內廷的大小事宜,如財務、祭祀、宴餐、服飾、賞賜、刑罰等,逐漸發展成為清代特有的龐大而又復雜的機關,將宮府合于一體,并擁有獨立的行政性。內務府成員多為上三旗的皇屬包衣旗人,包衣滿語是“booi”,意思為家人或家奴,分為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有佐領和管領之分。佐領又被稱為上三旗包衣佐領。分為滿洲佐領、旗鼓佐領兩種,佐領下人的身份和地位要高于管領下人,佐領下人不僅有服役當兵的,還有從事雜役分工的,管領下人也一樣。上三旗包衣旗人的來源較復雜,福格的《聽雨叢談》中提到“內務府三旗,分佐領、管領。其管領下人是我朝發祥之初家臣;佐領下人,是當時所置兵弁……鼎業日盛,滿洲、蒙古等部落歸服漸多。于天命元年前二載,遂增設外八旗佐領。而內務府佐領下人,亦與管領下人同為家臣,惟內廷供奉親近差事,仍專用管領下人也?!眱葎崭爝x秀女(選宮女)始于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凡內務府佐領、管領治下的女孩,年齡到了十三歲,就要造冊備選了。

綜上所述,兩種秀女成分有明顯不同,入宮后,前者為充實后宮或成宮中主位,為嬪為妃甚至為后,而后者則為奴為婢侍奉宮中主位,身為宮女苦熬春秋,雖偶有個例,宮女翻身成了一宮主位,但仍是寥寥個例。

二、兩種秀女選拔范圍的變化

(一)從外八旗選拔秀女

自順治伊始至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八旗秀女的選拔范圍發生了多次改變。順治年間八旗秀女的參選范圍上至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官員家的女孩,下到閑散壯丁家的旗人女孩,年齡符合統統參選,但是有一類女孩是排除在外的,雍正朝《大清會典》中記載“宗室覺羅有棄子為他人收養者,所生女子俱應察明記載,選秀女時勿令混入”。直到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秀女選拔范圍發生了變化,即皇太后、皇后的姐姐、妹妹或其親兄弟之女、親姐妹之女如若初選被記名了,通知戶部除其名;再有妃嬪等人的姐姐、妹妹、親兄弟之女、親姐妹之女,如果有被記名的,通知總管太監上奏,并且永著為例??梢娗〉凼軡h俗影響,更為注重倫理觀念。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秀女閱選范圍有了更大的變化,八旗所屬文武官員之女可以送京候選,因為路途太過遙遠,往返起來十分艱難,所以以后外任文職同知以下官員的女孩,和武職游擊以下官員的女孩都不用來京參選。乾隆十一年(公元1743年),規定再選秀女時,由京師補授各省將軍、都統、副都統之女,從前既赴京閱看的,仍然保持送閱,但是各省駐防協領等官員之女,從前就不曾赴京閱看者,仍然不用送閱。這樣一來,外省駐防一般官員家的女孩,就免去了千里迢迢的舟車勞頓。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規定將各旗佐領下附入之額魯特及歲的女孩,在閱選之年一同入選。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又多了新的參選成分,即京中回子秀女,居住于健銳營的新舊番子,統統歸入正黃旗滿洲都統辦理一并挑選。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選拔范圍有所改變,密云駐防、良鄉、順義、三河駐防三品以下的官員、兵丁家的女孩,不用再參加秀女送選了。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又有新規定,要求八旗漢軍,文職筆帖式及以上、武職自驍騎校以上官員之女仍然備選,但兵丁之女不再參選。到了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只有八旗滿洲、蒙古護軍、領催以上的女子參加秀女閱選,其他的都不必參選。至此,八旗秀女的選拔,已經不需要八旗漢軍的女孩參選了。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規定,護陵寢大臣家的女孩,一同在外地生活,免其送京選看。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針對旗人抱養民人之子為嗣,會另記入檔案,但是仍是民籍,此等另記檔案之女,不可以旗人身份參加閱選,無論是八旗滿洲、蒙古還是漢軍,都不許參選。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的秀女閱選范圍為京旗下的文職六品以上、武職五品以上,不在京的外任官員,文職同知以上,武職游擊以上官員家的女孩,年齡十三至十九歲者,沒有特別指出八旗滿洲、蒙古抑或漢軍。八旗秀女參選范圍的變化,究其原因有參選秀女的質量、人數、倫理及“首崇滿洲”的影響因素。

猜你喜歡
宮女清代
唐朝宮女老后怎么辦
唐朝的宮女老了后怎么辦?
傷不起的宮女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永遠的末代皇帝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唐玄宗年間宮女游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