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復的遺囑

2021-11-05 17:55陸其國
領導文萃 2021年15期
關鍵詞:之德嚴復遺囑

陸其國

嚴復對近代中國思想界的影響,早為世人公認,但述及嚴復遺囑的文字卻不多。其實不夸張地說,從遺囑中可以讀到他的“痛悔”——竊以為這即使在今天,仍不乏啟迪和警世意義。

1921年10月,嚴復因肺病辭世。王蘧常著《嚴幾道年譜》記載,嚴復辭世前,曾立遺囑“諭家人諸兒女知悉”,說“但有此一紙親筆書,他日有所率循而已。汝曹務知此意,吾畢生不貴茍得,故晚年積儲,固亦無幾,然不無可分”。一句家常式的關照過后,接下來嚴復就在遺囑中感嘆道:“吾受生嚴氏,天秉至高,徒以中年悠忽,一誤再誤,致所成就,不過如此,其負天地父母生成之德至矣……故本吾身閱歷,贈言汝等,其諦聽之?!?/p>

之后就開始交代遺囑具體內容,計有如下幾條:首先嚴復即告誡子女“須知中國不滅,舊法可損益,必不可叛”。其余幾條分別為:“須勤于所業,知光陰時日機會之不復更來。須謹畏而加以條理。須學問增益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圓滿。一事遇群己對待之時,須念己輕群重,更切毋造孽……”第一條遺囑即彰顯出嚴復的愛國思想:如果覺得這個國家的“舊法”已不適于當下,盡可以改進修正,但不許背叛它。其他幾條則分別告誡子女:要勤于做事,珍惜光陰;為人處事懂得敬畏。要注重學習,知道人生不圓滿;永遠不要把區區一己凌駕于群體之上……

耐人尋味的是,嚴復在遺囑中,絲毫沒有提及自己在思想文化上作出的成就,倒是一再提及諸如“必不可叛”“須謹畏”“更切毋造孽”等語,再聯想他前面所說自己“中年悠忽,一誤再誤”,“其負天地父母生成之德至矣”的“吾身閱歷”,人們不免會產生疑問:嚴復究竟“一誤再誤”了什么?為什么說自己有“負天地父母生成之德”?“須謹畏”“更切毋造孽”等語,僅僅是告誡子女,還是嚴復另有不足為外人(包括子女)道的自責和痛悔?

這樣說絕非空穴來風,嚴復晚年曾在給友人熊純如的信中寫道:“丈夫行事,既不能當機決絕,登報自明,則今日受責,即亦無以自解”,“虛聲為累,列在第三,此則無勇怯懦,有愧古賢而已” 。

嚴復分明就是在自責,自責的原因就是他曾列名為袁世凱稱帝鳴鑼開道的籌安會“六君子”(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第三名。嚴復列名籌安會,向為史家訾議,并視為嚴復一生最大污點。但也有人為嚴復辯誣,如嚴復弟子侯毅在《籌安盜名記》中,就認為乃師是被“盜名”,系無辜受害;鄭頤壽撰《嚴復深拒籌安會》一文,也引相關史料稱“嚴復并無參加籌安會”。然而確認的事實是,嚴復列名籌安會,是經楊度一再游說后而代為簽名,嚴復同意“與會而勿為發起”。但是結果他的“勿為發起”并沒被尊重,最后列名第三被公之于世。更不該的是,嚴復本可明確表明立場,甚至好友林紓也勸他申明澄清時,他終因有所顧慮而未有行動。

知道了這些,再回頭看他給熊純如信中的話,不必為賢者諱,嚴復已然承認自己列名籌安會的事實,其自責痛悔之心,分明可觸摸到他言難盡述的內心掙扎、撕裂和救贖。嚴復遺囑中“知做人分量,不易圓滿”,固然道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都會犯錯這一至理名言。但細細咂摸,是否還能讀出嚴復的另一層深意:人固然會犯錯,但有些錯絕不能犯,哪怕只是一次。

(摘自《新民晚報》)

猜你喜歡
之德嚴復遺囑
嚴復“惟適之安”視域中的民主與科學
倫理生活與形上超越
——亞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義及其內在張力
被偷的遺囑
人生“十不得”
嚴復:落日青山一片愁
常修“四為”之德
嚴復修改試卷
這樣寫遺囑無效
遺囑
國學之真的尋求——論嚴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