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構建丹陽市“一核多元”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2021-11-10 14:25薛媛元
科學與生活 2021年4期
關鍵詞:基層

薛媛元

摘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可以說是對基層社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梳理丹陽市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構建丹陽市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對策。

關鍵詞:“一核多元”;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近年來,丹陽市全力推進社會治理機制創新,探索全要素“網格+”管理新模式,2018年丹陽網格基礎建設基本完成,2019年省通報的網格規范達標率為92.3%,名列鎮江市第三位,基層社會治理成效顯著。但是,丹陽市在基層社會治理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還需不斷完善。

一、丹陽市基層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黨建引領力弱化

一是黨建工作責任落實不到位。個別支部書記黨建思路不夠清晰,抓黨建缺乏系統性。二是村黨組織服務發展能力不強。部分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干部能力水平無法適應新形勢。三是村干部隊伍年齡老化。延陵鎮的村書記平均年齡已達52歲,全鎮村兩委平均年齡50歲。四是基層黨員隊伍結構失衡,文化素質偏低,帶富能力不強。珥陵鎮60歲以上的黨員有1064名,占黨員總數的43.4%,35歲以下的有422名,占比17.2%。全鎮初中以下農村黨員1086名,占農村黨員總數的44.3%。

(二)網格員隊伍建設薄弱

一是網格員大部分兼職且年齡偏大。珥陵鎮49個網格員中,50歲以上占比超50%;云陽街道70歲以上占比18.24%,年齡最大的已達88歲,網格員隊伍中50歲以下人員139人占比22.24%。二是網格員工作繁忙且待遇偏低。陵口鎮陵口村5名專職網格員管理著12600余名村民、200多家企業;延陵鎮網格員全年工作補貼只有1500元左右,待遇不高。

(三)社會組織協同力不夠

一是現有社會組織數量不多,且力量分散,未能形成合力。二是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機制不成熟,行業監管較為薄弱。三是其參與社會治理的意愿和積極性并不高,還未發揮應有作用。四是網格化治理聯動機制不健全,雖然推行“三官一律”進網格、“警網融合”等模式,但社會參與度不高。

(四)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一是基礎設施不完善,供給數量偏少且質量不高,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是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尤其是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先天不足,存在著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的難題。有些村子由于鄉鎮合并,原集鎮服務功能下降,生活明顯沒有以前方便。

二、構建丹陽市“一核多元”基層社會治理的對策

(一)一核:“黨建+”,打造丹陽基層社會治理升級版

1.“黨建+班子”,釋放頭雁效應。一是選好“掌舵人”,著力抓好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二是配強“搭班人”,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嚴把政治標準,將政治素質高、致富能力強、工作水平高的人充實到班子中來。三是培養“接班人”,加大村級后備干部培養力度。

2.“黨建+機制”,建強神經中樞。一是建立健全定期指導制度,加強對基層黨支部的黨建工作指導。二是引入項目化管理機制,將黨建工作與增收致富融合起來。三是建立黨建任務認領機制,將黨建、治理、服務、發展、生態等5個方面內容細化,由每位黨員來認領完成。四是完善黨建經費保障機制,將黨建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五是嚴格黨員教育管理機制,繼續落實好“三會一課”、“五事聯動”等制度。六是強化責任考評追究機制,探索實施量化積分考核制度。

3.“黨建+產業”,激活動力引擎。一是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特色苗木產業等,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現代物流業,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三是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推進省級“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創建工作;四是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讓基層成為休閑、觀光、康養和度假的“后花園”。

4.“黨建+創建”,共建美麗家園。用黨建帶創建、創建促黨建,將黨建工作與農村各項創建工作結合起來,實現黨建創建雙促進,推進基層精細化治理水平。積極發揮黨員先進模范作用,帶動群眾、志愿者、社會力量等構成強大的攻堅克難合力,形成“人爭先進、事競一流”的創建局面。圍繞創建工作,積極實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不斷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建設美麗宜居新家園。

(二)多元:“三治融合、多元協同共治”,構建丹陽基層治理新格局

1.三治融合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構建基層治理體系的關鍵路徑。(1)以“自治”激發活力。一是要深化“四個民主”,推進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二是完善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的規范引導作用。三是創新平臺載體,建立“村民議事會”、“鄉賢理事會”等基層治理模式,讓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2)以“法治”定紛止爭。一是培育法治觀念,開展線下、線上“法治講座”,全方位進行普法宣傳教育。二是整合法治資源,繼續深入推進“三官一律”進網格,建立鎮、村(社區)、網格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3)以“德治”春風化雨。一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促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養成。二是注重以文化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用好“道德講堂”、文化主題公園、文化禮堂等活動陣地。三是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發揮身邊先進模范的示范帶動作用和鄉賢的道德感召力。

2.構建多元協同共治的利益聯結共同體。(1)以城帶鄉:城鄉攜手,共建連心橋。加強城鄉交流合作,形成以城市帶動農村發展、城鄉功能互補的合作機制,推動各類優勢資源下鄉,促進城鄉之間資本、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均衡配置,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均等化,打破城鄉二元結構。(2)以強帶弱:村村攜手,共畫同心圓。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將經濟發達村與經濟薄弱村結對,形成先進帶后進,后進追先進的發展局面。此外,還可以按照地域相鄰的原則,實施平行聯建,由2個或者多個發展基礎相當的村結對,實現產業、項目、人才等資源的跨區域聯合,推進基層可持續發展。(3)以企帶村:村企攜手,共筑富裕夢。要搭建平臺,以共同謀劃經濟發展、共同建設基礎設施、共同孕育文明新風等多種形式探索村企攜手共建的新路徑,建立內容豐富、層次多樣、富有活力的結對模式,推動基層治理行穩致遠。(4)互惠互利:民間協同,共建新家園。積極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社會共治圈”,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引入各類協會、基金會、公益組織等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為基層發展提供人力、財力、物力、智力支持,實現基層社會的優質發展。

丹陽市委黨校 江蘇 212300

猜你喜歡
基層
巴南:黨建激活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基層巡覽
關注基層智慧治理
水泥處理的基層和亞基層再生瀝青性能研究
基層部隊伙食保障存在的問題與措施
基層治理的三重境界
新時代如何加強與創新基層黨建工作
走基層
基層治理之路
基層管理能否少蓋點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