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化知識 內化思維

2021-11-10 19:05覃兆彬
科學與生活 2021年4期

覃兆彬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部分學生不重視后續作業整理反思的種種表現提出用制定一系列評價體系、把做題思維過程條理化、做錯題集、作業過程記錄、分類歸納總結形成作業檔案袋等方法指導學生整理后續作業,提升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

【關鍵詞】后續作業;反思整理;細化知識;遷移思維

實際教學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時是看重勤奮、拒絕思考的,將時間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做題環節中,埋頭刷題;一道題或同類型的題目無論做過多少遍,結果還是做錯了,并且錯得一塌糊涂,無論老師講解了多少遍,學生可能理解但無法掌握。直接原因是,不管老師布置的一次作業還是二次作業等等后續作業,大多數學生都只是關注作業后的分數、等級或優劣等,很少學生關注這些作業背后透漏的問題:基礎知識的掌握、方法技巧的遷移、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等等。深層原因是師生對作業特別是語文后續作業的反思非常不重視,很少有學生華時間整理其中的得與失。其實,這種只做不思的行為是思維淺層的表現??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這樣做,只能是事倍功半,不僅不利于知識的積累、鞏固、延伸、拓展,更無法讓學生的思維達到深刻,無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遷移能力的培養。

為什么這種現象頻頻出現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在教育教學中師生都沒有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特別是農村高中為了提高升學率,師生整天只想著刷題刷題,總覺得題目做得越多越好,備考過程采取所謂的題海戰術,很多學生可以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做題,卻不舍得用兩分鐘的時間來思考為什么做這道題,應該怎么樣做這道題;其次學生沒有掌握科學高效的后續作業反思歸納整理方法,教師也很少指導,殊不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為不懂方法,學生就懶得整理,更不想整理;再次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來完成后續作業后的反思整理。然而后續作業的反思整理,對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己的作業是非常有價值的;學生學會了后續作業的反思整理就相當于學會掌握了思維遷移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去完成其他作業,進而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

那么,怎樣指導學生進行后續作業的反思整理呢?下面,我從課題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談談我的一些初淺看法:

首先師生都要轉變觀念: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本著教學生一年想學生一生的理念,在后續作業講評評改過程中不僅僅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要側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不能“只要魚拋棄漁”,更不能死記硬背,要注重思維能力的提高,特別是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遷移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在以后的學習中才能有更深更廣更好的創新。

其次,教會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整理歸納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一、制定一系列的評價體系

每次后續作業都制定一系列的評價體系,有了參照評價標準,學生就比較容易對照評價表的元素反思自己做題過程中的對與錯、得與失。比如在作文方面:布置學生后續作業反思整理前可以參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制定本次作文(或片段寫作)達到的要求要點,例如高考作文基礎等級表達這個板塊中有一項規是符合文體要求,如果這次作文訓練要點是議論文,據此可以制定出以下評價標:

接下來指導學生按照這個表格批改、改寫、反省、再批改、再改寫、再反省直到滿分(滿意)為止。其他文體訓練也同樣列出不同的評價體系。好作文是修改出來的,在后續作業的反思整理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自己作文的多次修改、多次反思,自然而然就掌握該種文體要求,通過思維遷移,舉一反三進而又掌握其他文體的要求,領悟能力強的同學甚至能根據這些評價體系的要求創新出有個性的好作文。其它題型亦如此!經過多次反復思考,學生的思維就會越來越清晰,遷移能力就會越來越強了。

二、把做題思維過程條理化

每次后續作業后最好根據題目涉及到的知識點、做題過程的思路、遇到的困惑點......先把這些東西整理反思歸納出要點,再理清他們的關系,進而用圖表的形式展示出來,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完成 ,思維更加清晰,更加條理化。每次后續作業后都要做,并把后面做的那一張跟前面做的那一張進行對比,這樣做就很容易找出自己知識的漏洞,容易出錯的地方和掌握得牢固的地方,特別容易發現自己思維方面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把做題思維過程條理化的順序如下:一般要求先看題目(或涉及到的課本知識)把知識點思維點用簡潔的詞語歸納整理出來,再思考理清它們的關系,最后再把這個思維過程用圖表呈現出來。做成后再與之前自己做的或別人做的一一對照,特別要關注自己掌握的知識點、思維漏洞(與別人不同的哪個方面),最好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注,在完成這個過程中,做題的思維由原來的模糊變得越來越清晰,思路更加有條有理。例如后續作業詩歌鑒賞表達技巧類題型的反思整理如下:詩歌的表達技巧

在后續作業的反思整理過程中最好能與老師同學討論:自己的思維與他們的不同地方在哪里?為什么?怎樣改?這樣反復多次的思維碰撞,可以讓自己的思維能力向更深更廣方面發展,從而更加趨向全面,更加有條有理。

三、做錯題集

做錯題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訂正自己做題思維差錯的過程。有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那是因為思維已經形成了定勢。為了避免有些同學做某些題目一錯再錯,屢錯不改,就更應當在后續作業講評之后及時做錯題集。

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在做題過程中難免會有差錯,但過則改之而不是文過飾非,思考為什么錯,該采取怎樣的改進措施,是完全可以做到作業后滿分的。這些不斷思考,在做錯題集的過程中就能把題目設計到的知識點不斷細化,自己的思維也不斷清晰,就不會一錯再錯了。

四、作業過程記錄,在記錄過程中反思整理答題思路

語文的后續作業應該注重能力的遷移和提升,而能力是從實踐中提升的。在課題實踐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后續作業后一題多解多題多解的方法指導學生整理,效果非常好。作文方面,我們課題組讓要求學生一題多寫,一道題,先寫成議論文或記敘文,再寫成書信演講稿。這樣同一道題反復寫,反復思考,反復批改,完成了之后再與之前寫的不同文體進行比較,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充分拓展。例如:練習寫2019年高考全國Ⅱ卷作文題:

第一次作業要求學生寫任務一“演講稿”,并把演講稿的格式要求記錄下來;第二次作業要求學生寫書信,也把書信的格式記錄下來;第三次作業要求學生寫慰問信,把慰問信的格式記錄下來,并與一般書信進行對比;第四次作業要求學生寫觀后感,把觀后感的格式記錄下來,并與一般作文進行對比……多次記錄之后學生的作業就有了提高,寫作思路頁而更加清晰,最后舉一反三,學會了不斷遷移,寫2020年全國III卷的作文題就得心應手了。

總之,語文后續作業的反思整理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整理反思,不斷自己細化知識,第一次作業后可能掌握知識的50%,第二次作業60% ;第三次作業80%;第四次作業 100%;第五次作業120%;而自己的思路也有原來的似懂非懂到半懂不懂,再到大部分懂,進而全部掌握,最終孰能生巧;思維能力的提升也由原來的一塌糊涂、舉步維艱,到做題過程的戰戰兢兢,再到思路明晰,最后輕車熟路。至此,后續作業的反思整理就達到了應有的效果,思維遷移能力就能提升到應有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M]. 楊再隋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版

[4][美]麥克唐納,(美)赫什曼. 如何打造高效能課堂[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5]余文森. 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 . 福建教育出版,2011

項目課題:廣西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質量提升項目《以培養核心素養為主體的農村高中語文后續作業有效性研究——以遷移思維能力為例》科研成果。

橫縣第二高級中學 53030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