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鄉市博物館“榮九”款內畫鼻煙壺研究

2021-11-10 20:03張蒙孫靜杜玥
科學與生活 2021年4期
關鍵詞:博山鼻煙壺玻璃

張蒙 孫靜 杜玥

新鄉市博物館藏一件“榮九”款內畫山水人物鼻煙壺,長方形橢圓體,高5厘米,寬3.5厘米,瓶蓋和牙匙遺失。內壁一面繪制庭院中一處景物,兩侍女手持團扇,坐于庭院桌幾旁,旁邊有一棵蒼松和一塊太湖石,侍女面目清晰秀麗。另一面繪制一幅山水畫,遠處山脈層疊,樹林茂密,一處村落掩映與山水之間。近處古樹蒼勁,流水潺潺,水邊和遠處各有村落交相呼應。題記:“文堂六兄六人雅正,榮九作?!闭嬜鞴すP細膩,意境深遠。

鼻煙的傳入和鼻煙壺的盛行

煙草原產于美洲大陸,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將其帶到了歐洲,并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煙草大致與明代晚期由幾條路線傳入我國,其中一條在明初由呂宋國(即今天的菲律賓)傳入福建漳州等地區,并大量種植,后遍及大江南北。另外一條由北路經由葡萄牙商船將煙草傳至日本,再由日本傳入朝鮮,后由朝鮮商人輸入沈陽。煙草最初被稱為“淡巴菰”、“淡肉果”,又由于煙絲色澤金黃,吸之可以醉人,又名“金絲醺”。

鼻煙是一種高級的配置煙。人們將富含油分且香味的煙草烤制后,將粗莖去除,經過碾碎、篩選,制成粉末,再配以各種香料(玫瑰、茉莉、梅花、麝香等)調制而成鼻煙。后裝入密封的容器中,經過一段時間的陳化,就可以使用。鼻煙不用火點,直接用鼻嗅聞,主要成分為煙堿,有行氣、止痛、解毒等藥用價值。鼻煙在我國出現并盛行的時間,莫衷一是,較為常見的說法是十七世紀末期,大概開始于清康熙年間。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對鼻煙都非常喜愛,上行下效,鼻煙開始在朝野上下盛行起來,并逐漸在全國形成了一種風尚。

鼻煙雖然是自西方傳入中國,但是我們用來盛放鼻煙的器具卻是模仿中國古代的中藥瓶樣式,最初也是稱為“鼻煙瓶”,后才改稱“鼻煙壺”。鼻煙價格昂貴,一兩鼻煙,名貴的,需要數十兩白銀,即使品級較次者,也需數兩白銀。所以,盛放鼻煙的鼻煙壺就十分講究,《煙譜》中有“所貯之瓶備極工巧,多用瑪瑙、琉璃、玳?;蜓蟠?、金銀為之”的說法。鼻煙壺的材質包羅萬象,造型也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扁壺形、圓壺形,除此之外還有葫蘆形、橄欖形、瓜棱形等仿照植物形狀的樣式,并配以圓蓋牙匙。這些小巧玲瓏又精巧別致的鼻煙壺受到了當時統治階級上層貴族的青睞,康熙皇帝就曾命內務府在各地仿制,以備賞賜之用。

清代玻璃產業的發展和玻璃鼻煙壺的興起

我國的玻璃生產歷史悠久,根據現存出土文物資料推測,最遲我國周代初期已有自制玻璃,稱之為琉璃,及至清代,我國生產玻璃的歷史有三千年的歷史,范圍遍及全國。清代西方玻璃制品隨著外國商隊傳入中國,同時帶來的還有不同的玻璃制造術。清廷吸收通曉玻璃制造的傳教士進入內廷機構,促進了我國的玻璃制造技術的改進,使得清朝的玻璃生產在技術和產量兩個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盛放鼻煙的器具中玻璃瓶(壺)占有很大的比重,康熙三十五年內務府曾奉詔在內務府設立玻璃廠,為宮廷生產玻璃制品,其中尤其以各式玻璃鼻煙壺的數量最多。清朝歷代皇帝多用玻璃鼻煙壺賞賜八旗蒙藏貴族、文武大臣和外國使者。僅乾隆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由皇帝向內務府造辦處“交辦賞用玻璃鼻煙壺五百個”,可見當時的制作數量之大。

鼻煙壺特別是玻璃鼻煙壺的制作在經歷了康雍乾三朝的繁盛之后,國庫不再大量供應物資維持鼻煙壺的生產,而是使用前朝留下的鼻煙壺,清宮造辦處的鼻煙壺產量、品種大大減少,且做工也大不如從前,鼻煙壺的制作逐漸走上了衰落的道路。這時,內畫鼻煙壺悄然在民間興起,為此時的鼻煙壺的制作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內畫鼻煙壺一經問世,就在鼻煙壺藝術天地里獨占鰲頭。

內畫鼻煙壺的盛行

內畫鼻煙壺是在高度透明的玻璃煉制和掏膛技術的廣泛成功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件神奇美妙的內畫鼻煙壺作品的產生,首先要有能夠制作內畫鼻煙壺的原料,以透明玻璃為主,透明度較好的水晶也可以用。其次,進行磨砂處理,即用金剛砂、小鐵球和水在壺內來回晃動,使內壁細而不滑,達到顏料能夠附著其上的標準。最后,用彎曲成鉤狀的竹筆沾上顏料在壺內壁上反向作畫寫字,進行藝術創作。內畫技藝將書法和繪畫的精髓溶于內畫壺內,內畫藝術匠師們憑借精湛的書法繪畫技藝和敏銳的感覺,在方寸之間筆下生花、運用自如,達到了鬼斧神工的效果。

內畫鼻煙壺技藝始創于清朝乾隆時,在嘉慶年間趨于成熟,至光緒年間走向高峰。同時內畫鼻煙壺的藝術創作主體開始由統治階級轉向了民間,民間匠師們將自己的創作繪于鼻煙壺內壁,并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個人的書名和款識,其個人藝術風貌對鼻煙壺的藝術風格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現有的關于內畫鼻煙壺的最早記錄是嘉慶丙子年(1816年)甘桓的作品,甘桓原名甘桓文,筆名一如居士、半山、云烽等。相傳干桓喜用壺身較厚的水晶鼻煙壺,其作品主要以山水和人物畫為主,以深墨色為主,兼用淺色做襯和點綴。他的壺均為正反兩面,正面常繪國畫,背面題詩,字體多以行書、草書為主。

之后內畫鼻煙壺大家輩出,有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畢榮九、丁二仲、張葆田等幾十余位內畫名家。

魯派內畫鼻煙壺和畢榮九其人

山東博山是我國清朝時期重要的玻璃產地,并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博山地區土地貧瘠,無法發展農業生產,但是當地卻蘊藏著大量的紫石英、硝酸鉀、煤炭等自然資源,為玻璃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時博山有對外交通貿易的良好地理條件,所以,博山自明代起就有玻璃制造業,并因清代玻璃鼻煙壺的盛行,而得以迅速的發展。清康熙朝以后,清宮造辦處的主要匠人多來自山東博山,并且北京玻璃鼻煙壺制作的“三大家”,其原料供應地也是以博山為主,可見當時博山玻璃制造業發展之盛。

雖然山東博山有領先的玻璃制造業,生產了許多精美的玻璃鼻煙壺,但是仍落后于北京內畫鼻煙壺得發展,清光緒十六年,博山內畫藝術家畢榮九將內畫藝術從北京帶到了博山,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形成了后來的魯派內畫藝術。

畢榮九名寧清,山東博山人。他擅長書畫,創作題材廣泛,有山水、人物、鳥獸等,往往畫面生動傳神、構思奇巧,極富文人畫風。相傳山東巡撫張曜得到一件畢榮九創作的《云龍》內畫鼻煙壺,進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十分欣賞,大加贊賞,從此畢榮九名滿天下。當時清朝政要等都紛紛登門造訪,以期能得到一件。很多外國客人也專程造訪,很受時人敬重。

畢榮九之前的內畫鼻煙壺都是亮膛內畫鼻煙壺,壺內壁光滑,不能畫復雜題材的作品,藝人技藝難以得到施展。畢榮九改進了壺膛的內壁,將水和鐵砂注入壺內晃動,經過無數次試驗終于獲得成功,這一工藝在博山被稱為“涮里”。經過涮里后的壺內壁非常便于顏料著色,不易脫落。同時,畢榮九利用博山本地的高級琉璃水晶料作壺胚,所繪制出來的鼻煙壺著色牢固,色彩晶瑩剔透。畢榮九為人純樸忠厚,沒有工匠的保守,對于登門求教者,無不諄諄教誨、傾盡所知,很受時人敬重,收入眾多入室弟子,成為博山內畫藝術的創始人,并與北京畫派的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等同享盛名。后因博山內畫藝術發展成為魯派內畫體系,畢榮九后被稱為魯派內畫藝術的開山鼻祖。

結語

身懷絕技的內畫大師們,憑借自己敏銳的藝術感知力和精湛的書法繪畫技藝,在方寸之間妙筆生花,使小巧玲瓏的鼻煙壺成為精美的藝術品,向大家展示了中外文化結晶。二十世紀,鼻煙逐漸被卷煙替代,鼻煙壺也大多進入了博物館,但是它依然給世人留下了燦爛多彩的文化享受。

參考文獻:

[1]楊伯達.鼻煙壺:烙上中國印記的西洋舶來品[J]東方收藏,2011, 3:10-12;

[2]張維用.玻璃鼻煙壺[J]玻璃與搪瓷,1988,3:50-52;

[3]楊伯達.清代玻璃概述[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12:5-16

新鄉市博物館 453000

猜你喜歡
博山鼻煙壺玻璃
博山“四四席”禮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淄博博山琉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博山琉璃的產業化出路
博山琉璃的產業化出路
還看民國博山陶瓷
瑪麗莊智博夫婦與中國鼻煙壺的半世情緣
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開?
玻璃上怎么會起霧?
“嬌嫩”鼻煙壺忌油煙怕日曬
智擒掉包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