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體裁壁壘,分析人物形象

2021-11-10 15:44曹永芹
文學天地 2021年6期

曹永芹

摘要:在閱讀中,可引領學生拆掉文本樣式的“墻”,揪住“人物形象”這個牛鼻子,從“細梳文本明特征,整合概括不漏點”“音容笑貌多方鑒,風月與他更添彩”“立足文本聯現實,探究解讀有創見”三個角度對不同文本中人物形象進行鑒賞評價。

關鍵詞:梳理概括特征;多角度鑒賞;立足文本;探究典型意義

“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是《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考試范圍與要求”部分明確提出的要求,能力層級為D級。其在文本的選擇上,根據“真實與虛構”劃分為“實用類”、“文學類”兩大板塊;文學理論屆依據文本話語的不同結構形式將“文學”分類為詩歌、散文、小說與戲劇等幾種形式。無論何種文體形式,“人物形象”類試題都是最廣泛、生命力最強的考查點。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文學形象的鑒賞考查逐漸也有了深入、系統的認識,在閱讀中,無論何種文體,對文學形象的考查,只要抓住下面幾個點,可引領學生拆掉文本樣式的“墻”,揪住“人物形象”這個點,舉一反三提高對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鑒賞評價能力。

一、細梳文本明特征,整合概括不漏點

鑒賞作品的形象的第一個層面是篩選信息、分析綜合。常見的提問方式有:“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某某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某某人物形象?!?“某某是一個怎樣的人物?”這個命題點對學生的能力層級要求是C ,在傳記、小說、散文、戲劇甚至詩歌文本的命題中都有涉及。

課文篇目《荊軻刺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高考題的文言文《魯芝傳》《汪容甫先生行狀》、實用類文本《朱東潤自傳》《一個不能忘記的人》、文學類文本《薩麗娃姐姐的春天》《磨房內外》《鋤》《理水》等都涉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解答這類題目的關鍵是按照文本段落,圈點勾畫讀文本,對不同段落中的相同角度進行“合并同類項”,做好整合概括,全方位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曹操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不同的作家從不同的立場出發,作出的評價會大相徑庭,這需要教師在授課中引導學生自己品讀文本,作出自己的判斷。江弱水教授在《<蜀中過年十絕句>后記》中說過“詩是現實”,我們在學習必修二《短歌行》時設計了導讀問題“通過這首詩,你感受到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同時補充了陳壽的《三國志·武帝紀》節選和司馬光《資治通鑒·赤壁之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學生探究:詩歌中的作者、史學家筆下的梟雄,哪一個更接近歷史的真實?有學生在詩歌短評中這樣寫道:

帕斯捷爾納克在《日瓦戈醫生》說描寫馬克思“愛美酒,愛騎馬,在子彈的尖叫聲中還聞得到山野的花香”。而曹操“愛江山,愛賢才,愛美人,在花容月貌、鶯歌燕舞中想得到自由和尊重”,他對美人的愛不象其他帝王僅停留在美色層面,他臨終前的安排體現了他對他那些女人的尊重,和對生命自由的尊重,我以為這遠遠超越了他所處的那個封建時代。

二、音容笑貌多方鑒,風物與他更添彩

人物形象的技巧鑒賞,應引導學生落足于分析人物描寫的具體方法及作用效果。

詩人作家對人物的塑造刻畫,無外乎兩大方向:一是直寫其人的音容笑貌、動作心理,二是借助他人或自然風物來烘托其人的特征或命運。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王熙鳳一出場時的語言、肖像、動作描寫可謂是精彩至極,既寫出其人之貪婪庸俗,又刻出其骨子里的善于逢迎、精明干練;而對寶玉的刻畫卻一直蓄勢鋪墊,在他正式出現在林妹妹眼前先從黛玉母親、寶玉母親、賈母三個人物視角評價他,可以說是層層鋪墊,張力十足。

以上對人物的直接描寫和他人烘托這兩種方向,學生經過閱讀積淀、反復強化大都能掌握,但有一個方向很多學生不熟悉,會忽略,那就是自然風物的描寫之于人物形象的作用。例如《老人與?!分械拇蠛?、魯鎮祝福時的爆竹聲、《百合花》中對家鄉毛竹的描寫,對于主人公桑提亞哥、祥林嫂、小通訊員是無意義、無價值的贅余嗎?當然不是。這些自然之物的描寫,對于作者進行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有些重要的意義,當然,具體作用還需要結合具體的文本去分析。

近幾年高考試卷中涉及到人物形象技巧考查的題目也不勝枚舉,如:《理水》如何塑造“中國的脊梁”的?2019年浙江卷《早秋過龍武李將軍書齋》如何運用多種手法塑造李將軍的?2016年全國Ⅱ《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這首詩歌的命題點和解題思路跨越了體裁限制,跟小說中對寶玉形象的塑造幾乎如出一轍,具有很強的相關性。2020年全國Ⅲ卷考查了詠物詩《苦筍》,“詩人由苦筍想到了魏征,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全詩首聯寫筍之貌,頷聯寫筍之質,頸聯用典將“苦筍”與“魏征”關聯一體。二者的相似之處由此可見:表面特征的“白玉”、苦味與魏征的犯顏直諫、良言苦口相似,本質上的“耿介”、與眾不同一致。

總之,自然萬物如雪月風花、魚龍蝦鱉無一不可入詩,無一不可綴文,有了自然風物的點染烘托,藝術作品中的“人”更生動,個性更鮮明。

三、立足文本聯現實,探究解讀有創見

作家“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這“一個”從誕生起就具有了超越個體、甚至超越時空的審美意蘊。竇娥之冤、寶玉之叛逆、林沖之被逼、王利發之困窘、翠翠之純美、香雪之追求……這些作品中的經典形象的特點,已深深在印在世人的心目中。但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典型的人物基本是不存在的,他們中的每一個個體,往往是當時的現實中多個人物的綜合,要真正地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那我們就必須走進那個時代,用當時的眼光去尋找身邊每個人的特點,然后綜而采之,便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了。

《斯人獨憔悴》是“問題小說”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這篇小說反映了怎樣的社會問題?主人公穎石具有怎樣的典型意義?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那我們就應該走進“五四”時期。這篇寫于1919年10月的小說反映的正是五四時期人們所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只有走進去,才能理解那個時代的“問題”,才能理解那個時代的“人”,才能理解命題人提出的這兩個問題。

《南鄰》中的錦里先生和《客至》中的抒情主人公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兩者有什么內在聯系嗎?汪曾祺《日規》中的高崇禮教授具有怎樣的品格?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合歡樹》兩篇散文中母親形象有什么不一致?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王濰《老將行》一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將軍形象?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上述的類似題目,我們只有發揮想象,走進那時那地,用心去感悟那個時代,才能深刻認識和理解那些人、那些事。做到這一步后,要做出閱讀題的答案來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文學作品多如牛毛,試題更是無窮無盡的,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做法完全不適用于學生解答題目,老師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時,切不可有“這只是散文的手法,那只是小說的手法”等諸如此類的語言,因為,體裁的壁壘是可以打破的?!渡竦駛b侶》里獨孤求敗創獨孤九劍,仗此劍招笑傲武林,我們在閱讀鑒賞中遇到“人物形象”考點時,只要牢記活用“明特征、鑒方法、挖意蘊”這三“劍”招,也就抓住了鑒賞的核心,也可在題海中遨游。

參考文獻:

[1]江弱水.湖上吹水錄[M].北京:三聯書店,2016

[2]古典.拆掉思維里的墻[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1.7

[3]錢鐘書.宋詩選注[M].北京:三聯書店,2002.5

[4]張培英.文學中的人物形象與人類主客體關系[期刊論文]-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