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登高》的審美鑒賞

2021-11-10 15:44吳柯曄
文學天地 2021年6期
關鍵詞:審美鑒賞杜甫

吳柯曄

摘要:少陵野老家國天下,一代詩圣一生超過一千五百首詩歌流傳于世,《三吏》、《三別》人生百味千態在寥寥數字中淋漓酣暢體現,杜甫的詩歌被稱為詩史,滿是家國皆系蒼生,極為寫實大多數盡是廟堂之上,雖不像謫仙人那樣豪放筆筆江湖遠,但更有時代感,其中《登高》一詩中借九九重陽日登高遠望來寄寓思鄉之情,詩境意向蒼涼悲愴,世間悲苦莫過于此,從詩境意向和美學多角度分析,以解詩圣情懷。

關鍵詞:杜甫;《登高》;審美鑒賞

引言:世間悲苦十分能與人言不過二三,而杜甫《登高》之悲苦凄涼透骨,字字冰寒,風急、猿嘯、沙白、鳥徘徊,重陽之日詩圣的游子情懷也壓抑不住,不禁登高遠眺,正應了李煜的那句夢里不知身是客,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心中無限悲楚作下《登高》一詩,杜甫一覽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朱顏漸老,不知白發添多少的晚年游子情躍然紙上。

一、杜甫《登高》的寫作背景分析

據史書記載詩圣作《登高》一詩時安史之亂已經平息,主要的時代背景是軍閥割據社會動蕩,當時杜甫正在夔州,身體狀況較差疾病纏身,國家動蕩社會混亂加上自身的壯志難酬疾病纏身導致杜甫心中積郁已久,滿懷的苦楚和憤懣,時值767年的九九重陽佳節,杜甫帶兵登臺遠眺以寄寓思鄉之情,正可謂遠望以當歸,此時杜甫已經五十五歲心中思念家鄉卻飄零夔州自安史之亂后的八年杜甫飄飄蕩蕩居無定所,登高所見滿目秋景與自身的境遇產生共鳴,心中悲痛因此將國家興亡、家道衰敗、思鄉之情、一腔壯志都融入目光所致,才有了流傳千年被稱作:詩圣七言律詩巔峰”的《登高》。

二、《登高》全詩翻譯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作為《登高》的首聯是作者登高所見之景的描述更是詩人自身情思的寄寓,放眼環宇天高云淡夾雜著急促的風聲,遠處寥寥幾聲哀嚎的猿鳴斷斷續續,近處江面沙洲清晰坐落在江水中,白沙成片水鳥徘徊在空中,由遠及近利用視覺和聽覺將自身所處的環境清晰交代,利用外界的景物塑造出一種寡淡的氛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作為頷聯講的是詩人抬首仰望落葉飄零蕭瑟錯落,一時不禁感嘆時光易老,感嘆人生短暫滿是凄涼,長江滾滾不盡,人生不過百年,正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杜甫對人生的短暫無可奈何深感身似落葉、流水多是身不由己。隨后的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暫且收回思緒看看自己漂泊萬里多年客居他鄉,游子情懷一時蔓延,悲秋二字直接將自身的情緒和感受提升到頂點,多年悲苦常年旅居心中盡是悲涼,常作客獨登臺,這六個字讓作者直接塑造了自身形象,將一個孤苦客旅他鄉的身影印在了讀者眼前,從外部情景逐漸轉到自身情感和現狀,從事件空間多個角度來抒發自身的情感,并慰籍自己將整個詩的意境進行升華。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結合當時時代背景進行分析,杜甫對當時的時代世道感覺深深的無奈,在這種時代環境之下詩人潦倒到如此境地,常年的憤懣壯志難酬讓詩人霜鬢漸漸泛白,想要喝一杯酒來慰藉自己澆熄愁緒卻因自身身體狀況不能實現,讓詩人滿懷愁苦無法排解[1]。

三、《登高》審美鑒賞

《登高》的情景選擇和詞匯提煉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借助外部景物塑造一幅畫卷,從視覺聽覺等角度來帶讀者進而這個畫面,有一定的引導性首聯頷聯的景色作為渲染,不僅將眼前的景物進行復刻并烘托出凄苦悲涼的氛圍整體對仗工整天對風、渚對沙、高對急,由靜到動從天象到色彩整體使得詩意境開闊,實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目的,并逐漸將詩人的視覺從遠處收到近處在到自身,整個過程行云流水,既自然又有一定的張力和代入感,將整詩的藝術氛圍進一步提升。

《登高》在詞匯和語言方面有著較高的造詣,將各種詞匯進行提煉,整體表現傳神動情且準確,用簡單的詞匯語言來將所有景色情感豐滿的塑造還原和表達,整首詩無處不透露著悲,而悲的來源每一個詞都能體現,當將整個視野收到自身的時候,萬里、百年、悲秋、多病、常作客、獨登臺,從時間到空間,從身體到季節,從身處環境到活動行為意境將整個情緒烘托到了頂點,隨后尾聯的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更有畫龍點睛之比,不知不覺鬢邊白發叢生,想喝杯酒已解憂愁卻由于身體狀況不能實現,這種無可奈何的悲山呼海嘯,結合全文滿是對人生的無奈對境遇的嘆息,詩圣這一登臺目光所致盡是悲愴,萬里百年都被孤寂無奈悲苦填充,其藝術和辭藻之間的美感盡顯無遺[2]。

四、《登高》詞匯審美鑒賞

在杜甫的《登高》一詩中詞匯辭藻的選擇和組織達到了藝術的程度,整詩的詞匯不過寥寥十數個,卻都在詩詞定義上有著固定深入人心的標書方向,在我國傳統詩歌中登臺、猿嘯、流水、落木、蕭蕭、霜鬢、多病都映射著凄苦悲涼,“猿鳴三聲淚沾裳”,“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故鄉今夜思千里,雙鬢明朝又一年”每一個詞所表現的情感都恰到好處,河洲、沙岸、沙鷗翔集,韻律字詞對仗工整,秋天肅穆的景象蕭殺的感覺、空曠遼闊的景色,在杜甫一句仰視描述,一句俯視描述中豁然開朗,整體布景動靜結合極有畫面感,俯仰之間將疏宕之氣和悲秋傷懷的感情表述的淋漓盡致。通過組織詞匯來實現全詩基調的奠基,滿眼都是秋意且不斷隨著動態的沙鷗、江水逐漸蔓延,而流水在傳統詩詞中普遍意味著時光易逝容顏易老,霜鬢、多病又互相照應,年邁體弱的杜甫的形象逐漸映入眼簾,不限于歲暮的感傷、不至于仕途的跌宕、不僅是顛沛流離的困苦,不限于國家動蕩百姓流離失所的現狀以及孱弱的病體,更用潦倒一詞直接將整個詩的核心情感進行升華,萬里,可謂天高地遠;悲秋,本是萬物凋零的時節,可謂時之慘凄;作客,羈旅生涯難免顛沛;常作客,可以看出杜甫旅居已有多年;百年,人至暮年壯懷難酬;多病,體態漸老疾病纏身;臺為高寡之處,獨登意味著無親朋相伴時值重陽無親朋相伴,不能飲酒以慰愁緒,整個詩的字里行間悲戚入髓,古今獨步。

總結:詩圣杜甫作為詩詞大家,一生流傳于世的詩詞無數,七言律詩之冠的《登高》有著極高的評價和藝術造詣,從詩詞翻譯、字里行間、語言提煉方面著手分析,以從多角度來感受《登高》的情感和情懷。

參考文獻:

[1]吳懷東.“詩圣”的平民情懷——杜甫《登高》詩與節日民俗[J].名作欣賞,2021(16):81-84.

[2]李小寧.從《登高》看杜甫的宇宙意識與文人情懷[J].文學教育(上),2020(11):36-37.

猜你喜歡
審美鑒賞杜甫
登高
寫景散文的審美鑒賞
用比較法賞析《聲聲慢》中十四字疊詞
高中作文“真寫作”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藝術鑒賞的經驗性論綱
談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美育
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絕句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詩句填成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