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基本策略及建議

2021-11-10 16:13孫耀輝
文學天地 2021年6期
關鍵詞:基本策略黨史教育初中歷史教學

孫耀輝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黨史教育是極為關鍵的部分。學習黨史,能夠讓學生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歷程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理解民族民主革命的艱巨性,知道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以及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道理,從而堅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

關鍵詞:黨史教育;初中歷史教學;基本策略;建議

引言

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核心素養已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家國情懷是歷史核心素養之一,將家國情懷教育理念引入教學中,能讓學生在探究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民族精神、科學精神、社會責任、人文情懷等的培養,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夠提高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大量關于家國情懷的教育素材,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方面有獨特的作用。

一、制定系統規劃

黨史教育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思想深刻。統編初中歷史教材的黨史內容主要集中在八年級,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出系統完整的教學規劃,按照課標要求對應教科書中的相關章節內容,準確把握百年黨史的發展主線和主題內容,突出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具體內容融入每節課中。教學應突出中華民族在近代歷史上遭受的巨大屈辱和沉重災難,在西方的船堅炮利下,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雖然當時的不同階級的代表人物也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抗爭運動,但是都未能取得成功。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在百年波瀾壯闊的奮進征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砌礪前行,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鑄就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

二、教學內容結構化的理解與邏輯

以建構《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為例,本課下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和“工農武裝割據”三個子目,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三個子目之間呈現出明暗兩條線索。明線以時間為線索,講解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并將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過程;暗線則以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新道路的過程為線索,講解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不斷反思、總結和探索中確立中國革命從城市走向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道路,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井岡山精神的過程。事實上,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是使中國共產黨從大革命的失敗中走出來、煥發新生機的外在原因,而中國共產黨能夠點燃星星之火且最終形成燎原之勢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新道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而這條革命新道路以及背后的井岡山精神也為中國共產黨未來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整個歷程所體現出來的都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一次又一次失敗考驗時的不低頭、不氣餒,以及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不屈精神。由此,也就完成了教師預埋的探究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是如何做到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應該說這是一個非常理性的探究過程,給出了較為完滿的答案。

三、創建故事情境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結合具體的教學需求,營造形象逼真的教學環境,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素養。例如,在歷史教科書中教學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時,歷史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詳細的故事講解,有機整合視頻、圖片、音樂和歷史資料等教材,營造逼真的教學環境,將抗日戰爭的全貌和中華民族的奮勇抗戰呈現給學生。在課堂安排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講述故事:二十九軍大刀隊創作的《大刀進行曲》,還可為學生播放抗日影視代表作《風云兒女》,還可以講述15歲女孩楊惠敏為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送去中國國旗等史實,以此激發初中生的愛國情感,使得他們都能受到思想與心靈上的洗禮,從而提高自己的家國情懷。運用歷史故事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學生可以從日軍侵華的罪行中了解整個戰爭,其中就可引入“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的故事,引導學生把握整個戰爭的歷史過程,通過故事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日軍侵華的深重罪孽,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將歷史故事運用到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學習歷史的能力。

四、引用生活案例,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

教師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感知歷史,不自覺的成為歷史的記錄者。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國家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學生本身以及學生的家長都是時代變遷的記錄者,教師在進行現代史的講解時,利用生活中的常識或體驗作為切入,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如,在教學《考察近代歷史遺跡》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參觀烈士陵園的活動,在具體參觀活動中,學生能通過致敬先烈的方式,進一步對愛國主義精神進行培養,實現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再如,在活動課“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教學時,可以設計一個課外調查活動,即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環境近40年的變化進行調查,并將其以調查報告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生在具體的調查活動中,會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與國家發展取得的成就不可忽視。以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效果。

結束語

總之,加強黨史教育不僅是新時代的社會要求,也是初中歷史課程的教育要求。搞好黨史學習教育需要教師認真梳理黨史內容,深入挖掘黨史教育的價值,尊重教育教學規律,通過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黨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偉欣.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滲透家國情懷素養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4}(11):153-154.

[2]徐文良.初中地理課程“家國情懷”滲透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20.

[3]馬廣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教育[J].學苑教育,2020,{4}(09):22.

猜你喜歡
基本策略黨史教育初中歷史教學
淺談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學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的意義和途徑
初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途徑
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情感的培養策略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中小企業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實踐與認識
探析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的基本策略
網絡時代大學生黨史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