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市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路徑研究

2021-11-10 04:19王叢蓮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1期
關鍵詞: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摘要:當前,合肥市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但合肥市依然存在脫貧成果尚不牢固,脫貧人口內生動力不足,工作銜接機制有待健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存在困難、農業科技創新存在“卡脖子”,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整體水平不高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相對貧困人口安全屏障,構建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機制,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關鍵詞:有效銜接 全面脫貧 鄉村振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同時,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消除絕對貧困之后,我國需要持續解決好農村相對貧困問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內涵:從鄉村的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五個方面統籌謀劃。具體而言,通過產業振興,實現產業扶貧到產業興旺;通過生態振興,實現生態扶貧到生態宜居;通過文化振興,實現扶貧扶志扶智到鄉風文明;通過組織振興,實現從基層黨建扶貧到治理有效;通過人才振興,實現從扶貧主體到振興隊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均承擔著實現農業農村發展以及農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任務,二者在目標具有一致性,發展階段上具有漸進性與過渡性的特征。二者價值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指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都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立場,都包含了補短板的方法論思維。

當前,合肥市正處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交匯期,應緊緊抓住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期,接續推進精準脫貧,構建相對貧困治理的長效機制,梯次推進城鄉扶貧治理一體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此,本課題組進行了專題調研。本課題闡述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內涵、價值取向,分析了推進二者有效銜接重大意義、存在問題,提出合肥市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建議。

一、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意義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既是我國消除世界難題貧困的舉措,又是關系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是關系到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實現。

(一)從歷史邏輯看,是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選擇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歷史邏輯在于:兩者在戰略目標上具有共通性,都是緊扣“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遵循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歷史邏輯,本質上都是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目標。在戰略要求上各具側重點:全面脫貧是短期發展戰略,屬于攻堅戰,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則是長遠發展戰略,屬于持久之戰,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時間上具有承接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后續支撐。

(二)從理論邏輯看,是不斷拓展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內在需要

構建新發展格局,潛力后勁在“三農”。當前,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從根本上解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做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利于推動扶貧與開發相互促進,將“扶智”和“扶志”融入其中,有利于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形成脫貧攻堅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不斷拓展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內在需要。

(三)從實踐邏輯看,是探索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今年,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康氖屈h的堅強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發展思想。未來,脫貧工作的重心將從解決顯性的絕對貧困轉向隱形的相對貧困。從實踐層面講,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今后中國制定減貧發展新戰略,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必然選擇。

二、合肥市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脫貧成果尚不牢固,脫貧人口內生動力不足

1、脫貧基礎比較薄弱。一些地區雖然已經脫貧摘帽,但地區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發展能力也較為欠缺。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發展緩慢,村集體經濟薄弱,缺少強有力產業支撐,要實現“真脫貧”確有有困難。

2、脫貧戶內生動力不足。脫貧戶在扶貧政策撤出、社保斷供后,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我 “造血”內生動力,一味依賴政府和社會托底,使鄉村振興缺乏推動力。

3、脫貧人口參與鄉村振興的意識不強和能力不足。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對自身權利的維護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意識不強,對現代網絡信息的獲取與交流不敏感,自我觀點表達不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決策的能力不足。有些脫貧戶文化素質較低低,自主創業、自我發展能力不足。

(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銜接機制有待健全

1、總體規劃銜接不暢。部分扶貧干部沒有大局意識,缺乏長遠眼光,只重視眼前脫貧攻堅的階段性成果,缺乏統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總體規劃,使鄉村振興后續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2、工作體系銜接不緊。對脫貧攻堅成熟的工作體系,缺乏有效的借鑒、吸收和應用;對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之間政策的過渡接續謀劃不夠,缺乏統籌性的政策設計;二大戰略銜接在一定程度上還沒有做到統籌安排、一體部署。

3、扶貧干部隊伍不穩。貧困地區一線駐村工作條件和生產生活環境較為惡劣艱苦,部分扶貧工作人員意志不堅定, 畏難怕苦,“走讀”、調動現象頻繁。有少數接任領導干部好大喜功,追求個人政績,走馬上任后讓前任領導干部或工作組的努力和投入全數作廢,不利于脫貧攻堅有效持續開展。

(三)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存在諸多困難

1、貧困地區產業層次不高。一些地方的產業基礎薄弱,扶貧產業發展尚未進入良性軌道,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目前,產業扶貧短平快項目多,長效產業少,產業結構不優,帶動性不強,融合度不夠,利益聯結不夠緊密,且多集中在種養業的前端,與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的內在要求還存有差距。

2、產業支撐還比較孱弱。有些脫貧地區產業搞起來了,但資金、人才、市場、技術等支撐不夠強,甚至幫扶干部一撤,產業就可能垮掉。缺少創新型科技產業支撐,最新生產技術在貧困地區得不普及。有些貧困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乏長久利益聯結和良性合作,在市場化競爭中處于劣勢。

3、三產融合程度不高。經濟薄弱地區的產業以傳統的種植、養殖及農產品加工為主。部分貧困地區特色產業依然是種植業,產業處于低成本原始生產階段,產品缺乏市場化營銷手段、進一步深加工和品牌文化的價值賦予,農產品附加值不高,鄉村旅游、農旅融合、農旅文融合發展的廣度還不夠,多維立體化的扶貧產業結構仍待架構。

(四)農業科技創新存在“卡脖子”問題

農業科研投入不足,使得我市在一些中高端種業和大型農業機械方面對外依度高,糧食供求不寬。

1、糧食安全處于一種緊平衡狀態,供求不寬。當前,雖然我市糧食連年豐收、供給充裕。但需求上,隨著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糧食消費總量將呈剛性增長趨勢;生產上,糧食增產面臨的耕地和淡水等資源“硬約束”越來越緊,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糧食安全一處于一種緊平衡狀態。流通環節,糧食損失損耗的問題比較突出;消費環節,還存在浪費糧食現象,尤其是宴席、學校食堂糧食浪費較嚴重;國際上,多國限制糧食出口。

2、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不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包括有些地方土種、還有一些珍稀瀕危的種質資源消失風險還在加劇。目前,合肥市尚未形成種質資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種研發、產品開發、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組織體系。種業企業競爭力不強,存在小、散、低、重等問題。而我市商業化的農作物種業科研體制尚未建立,投入有限、基礎薄弱,缺乏和科研院所的有效協作。

3、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有待強化。我市農業生產一直處于高投入、高產出狀態,導致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人多地少、優質耕地少、耕地質量偏低。個別地方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綠化造林、擴大自然保護地;也有一些企業或個體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挖塘養魚等;還有一些大農戶承包農戶土地改種非糧作物,這些行為不同程度地造成耕地減少。究其根源,是有的干部輕耕地保護,重項目建設,依法保護耕地的責任意識不強造成的。

(五)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整體不高

無論是從收入上看,還是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看,城鄉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按常住地分,2020年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83元,年增速6.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2元,年增速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99:1??梢?,近年年,盡管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較快,但和城鎮居民相比,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

2、鄉村基礎設施供給標準偏低。在脫貧攻堅階段,我市投入大量的扶貧資金,用于農村安全飲水、輸變電、村村通公路、土地整治等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鄉村基礎條件。但這些措施是基于脫貧標準來建設的,還不能滿足鄉村振興對基礎設施的要求。例如,經濟薄弱村雖然建好村級公路,但寬僅有 3 ~ 3.5 米,只能容納一輛車通行,增加了交通安全隱患。而且,部分農村公路通達深度不夠、路網密度不高。

3、鄉村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首先,農村教育基礎依然薄弱,中小學教師數量不足、辦學設施落后、九年義務制教育的普及和鞏固面臨挑戰。其次,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依然滯后,公共衛生資源不足,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薄弱,農民看病難間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最后,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依然薄弱。農村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分散、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社會福利機構匱乏和社會福利覆蓋面狹窄等諸多問題。

三、合肥市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對策思路

(一)建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

1、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體而言,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了產業基礎、人才基礎、文化基礎、生態基礎和組織基礎。合肥市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為推進鄉村振興接奠定堅實基礎。合肥市制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保持現有幫扶政策、幫扶力量和資金保障總體穩定,確保工作有效銜接。常態化監測預警出列村,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2、主要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在5年過渡期,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責任,防止松勁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剎車;摘帽不摘幫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監管,防止貧困反彈?,F有幫扶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確保政策連續性。兜底救助類政策要繼續保持穩定。落實好“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實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推進扶貧兜底與多元化鄉村保障體系,織密兜牢喪失勞動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網。

3、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摒棄幫扶對象“等靠要”和一“?!钡降椎穆浜笏枷肱c作風,采取扶志、扶智和“三治合一”舉措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1)扶“志”就是促進自我開發,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提供實踐發展機會、重塑個體職業觀念、培育自主脫貧氛圍等方式,引導貧困人員增強干事創業愿望,主動進行自我開發,通過勞動獲取財富。(2)扶"智"就是促進培訓開發,提高人員素質。建立健全扶貧培訓體系。通過培訓活動培養提高貧困人員的各項素質,增強應對返貧風險的能力。(3)“三治合一”就是激發貧困人口基層治理能力。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建設,在源頭預防糾紛、在原地化解矛盾、在基層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治理有效,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環境。提升貧困村民自治意識,幫助村民找準自己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角色定位,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由被動接受幫扶轉向積極主動追求發展,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主動承擔鄉村振興中的責任。

(二)將全面脫貧工作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

脫貧地區要根據形勢變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過渡期內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等有效銜接,將全面脫貧工作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

1、在鄉村振興頂層設計下,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鄉村振興和全面脫貧工作的統籌規劃有效結合,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擺脫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兩張皮”現狀。即通過“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工作體系奠定兩大戰略銜接。也就是,通過產業振興,實現產業扶貧到產業興旺;通過生態振興,實現生態扶貧到生態宜居;通過文化振興,實現扶貧扶志扶智到鄉風文明;通過組織振興,實現從基層黨建扶貧到治理有效;通過人才振興,實現從扶貧主體到振興隊伍。

2、加強領導體制及工作機系的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時期,可借鑒脫貧攻堅時期形成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系并不斷加以完善,激發鄉村振興活力。(1)加強領導體制銜接。在領導體制上,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層層壓實責任,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建立統一高效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議事協調工作機制。(2)做好工作機系的銜接。脫貧攻堅取得順利后,要及時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工作力量、組織保障、規劃實施、項目建設及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機結合,做到一盤棋、一體化推進。持續加強脫貧村黨組織建設,選好鄉村振興帶頭人。對向重點鄉村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

3、加強二大戰略政策有效銜接。做好資金、土地、人才智力政策銜接,構建相對貧困治理的長效機制。(1)人才銜接是關鍵。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各類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繼續實施城市的教師和醫生定期服務鄉村計劃;原來派到鄉村去的人才和工作隊伍,可考慮適當留下一些就地轉化,直接轉換成鄉村振興工作隊。鼓勵和支持各級各類人才下鄉、農民工返鄉和城鎮居民回鄉,做好農村干部、經營主體、農民的技能和素質培訓,為農村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2)資金銜接是保障。建立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同時發揮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協同效應,積極引導城市資本下鄉和社會資本進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過渡期內在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聚焦支持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適當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3)土地銜接是根本。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用地需要,過渡期內專項安排脫貧縣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專項指標不得挪用。

(三)推進脫貧地區產業振興,構建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機制

1、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進農業現代化。從產業扶貧經驗來看,在短時期內發展就業門檻低、增收見效快的傳統產業,能夠較快實現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但是從長遠來養,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就必須實現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發展。(1)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在鄉村振興階段,推進鄉村產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需要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戰略為指導,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改變以往粗放型的產業方式,轉為依靠高科技發展的精細化農業生產,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2)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把農業現代化示范園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綠色、高效、融合”為方向,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休閑農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轉型。實施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梯度培育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經營模式。支持脫貧地區培育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如做起“合肥稻.健康米”,做響“合肥龍蝦”,做強“長豐草莓”、“三瓜公社”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等。(3)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農業全產業鏈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物,是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前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就是緊緊抓住“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立以市場為導向、按需生產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組織方式,圍繞區域農業主導產業,將農業研發、生產、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各個主體鏈接成有效銜接、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構建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體系。

2、依托鄉村特色資源,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1)支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抓特色,做精鄉土特色產業;抓生態,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以鄉村特色產業精品園和“一村一品”產業集聚區為載體,集聚多元市場主體、現代科技、高端人才、資本投入等要素,打造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和特色產業集群。利用合肥的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加強休閑農業園區、農家樂、鄉村民宿、休閑漁家和康養基地建設,建設一批休閑農業示范帶、主題創意園和美麗休閑鄉村,打造合肥休閑農旅文化,構建全域鄉村旅游新格局。(2)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長期培育和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實現產業發展目標從短期向長期轉換。為此,需要優化頂層設計,探索將扶貧產業打造為優質高效的富民特色主導產業;同時著眼未來,將產業逐漸融入到我市主導優勢特色產業鏈中,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加大對市場前景較好的扶貧產業的扶持。產業扶貧政策要保持總體穩定,重點應放在鄉村特色產業行政審批簡化、科學市場監管、稅收政策優惠、資金投入保障等政策的有效供給,創造產業發展壯大良好環境。(3)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農業及其產業的科技進步,提高科技產量,特別是要把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同農村產業資源深度融合,培育、構建起專業化、社會化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帶動農民增收。3、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扶貧產業轉變為致富產業。(1)打造農業產業融合載體,促進產銷對接。打造農業產業融合載體。鄉村產業振興需要建設一批農業生產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農業綜合體和特色小鎮等,創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以形成多主體、多要素,多業態聚集發展的格局。促進產銷對接。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示范園、優勢特色產業農業集群。加快脫貧地區農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區域特色產業精準對接,形成新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能夠分到更大的“蛋糕”。(2)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興旺并非單一農業發展,而是多樣化的產業融合。綜合考慮產業選擇、技術服務、資金投入等因素,豐富產業形態,鼓勵多元產業發展,以二產為橋梁,通過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和做活三產,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要利用現代技術如數字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發展現代農業。通過一產和三產融合,催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通過親子農業、康養農業、會展農業、體育農業、婚慶農業等新業態,達到做好三產目的。加強特色產業與品牌融合,積極打造“金品牌”、“土品牌”。(3)讓扶貧產業轉變為致富產業。探索鄉村特色扶貧產業與文化、教育、旅游、醫療康養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的鄉村旅游、休閑康養、體驗農業、電子商務等互動融合的現代農業,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同時,完善扶貧產業分紅政策,加大對貧困人口分配比例,讓農戶深度參與產業生產經營,擴大經營所得。通過電子商務、直播帶貨、消費扶貧等方式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規模,讓扶貧產品變成致富產品。

(四)堅持創新驅動,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科技創新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在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以后,如何實現我市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將依賴于農業農村的科技創新。

1、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首先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1)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既要守住量,更要提升質。合肥市應當采取措施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把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堅決遏制亂占耕地建房、植樹種草、挖湖造景等“非農化”行為,防止耕地“非糧化”。建立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提升耕地質量的重要抓手。(2)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壓緊壓實重要農產品屬地生產保供責任。合肥市要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提高糧食產業發展質量。全面落實安徽省《加快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部署,積極推進科技興糧,推動龍頭企業向糧食精深加工延伸,整合優質資源推進糧食產業園區建設。(3)以法治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本。日前,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國家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略,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采取措施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完善糧食加工、流通、儲備體系,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其次,《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規定:加強糧食流通管理,確保糧食收購、儲存、銷售、加工各個環節平穩有序運行。再次,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生產、流通、加工、存儲、消費環節糧食損耗浪費。最后,高起點上保障糧食安全,還要需要調動和保護好廣大種糧人的生產積極性。

2、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打好種業翻身仗。糧食生產出路在科技,種子又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應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堅決打贏種業翻身仗。(1)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這是種業科技創新的源頭。要抓緊開展農作物和畜禽、水產資源的調查收集,實施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抓好種子資源庫和種業基地建設。要發展現代種業,著眼糧食核心技術攻關,不斷研發糧食新品種,盡快實現市場化應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2)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要加強種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特別是當前要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育種聯合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同時要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特別是要推進南繁硅谷等創新基地的建設。2021年合肥市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擴大生物育種產業化規模。(3)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要加快啟動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品種,攻克一批突破性關鍵核心技術,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種源自主可控。重點抓好龍頭企業和營商環境,遴選一批創新強、潛力大、育繁推一體化龍頭企業,支持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同時積極推進“放管服”,為種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3、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強化農業科技裝備。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農業科技進步不僅能助力農業供應價值鏈延伸,也能帶動輻射農業上下游產業,助力經濟“雙循環”。(1)強化現代農業科技裝備。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支持高校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服務。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突出“基礎設施、農業裝備、信息技術”三項重點,持續加大農業生產設施建設力度,構建適應都市現代農業需要的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體系。(2)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培育創新主體,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同的創新體系。培育農業高新產業。要建設一批農業示范園、產業園、科技園,引導項目、資金、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集聚。建立創新平臺,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研發,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生物種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綠色農業投入品等領域創新,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合肥市推進農業科技賦能,建設合肥智慧農業谷,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平臺基地。(3)構建科技產品供給機制。在種類繁多的科技產品中,一類是普惠型的科技產品,比如有著廣泛應用場景的互聯網技術和電商直播經營;一類是農業農村發展專用的科技產品,比如,優質抗病抗倒伏的糧食種子。構建科技產品供給機制,既要著力提高農業農村專用型的科技產品供給,讓農民掌握更多的新農資和新農具,更要積極推動城鄉普惠型的科技產品在鄉村落地生根,使新的生產經營活動成為農民新的收入來源。糧食安全也需要數字技術支撐,要大力發展“互聯網+糧食”,加強糧食生產大數據的運用,最大限度上減少自然災害、疫病災害,抵御市場風險。

(五)暢通要素流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要圍繞城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居民收入差距,加快補齊鄉村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繁榮。

1、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首先是培育帶動性強的主導產業。加強農業產業鏈的縱向拓展,補齊農產品加工短板,加強農產品深加工,實現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快速增長,讓農民獲得更多產業鏈延長增值收益。其次是加快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農村物流等新業態融合發展。最后不斷健全完善“四帶一自”產業幫扶機制,高起點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2)政府應切實加強就業幫扶。政府應搭建用工信息平臺,培育區域勞務品牌,加大脫貧人口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支持鄉村在農村人居環境、小型水利、鄉村道路等涉農項目建設時,優先使用當地脫貧勞動力就業。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最大幅度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3)健全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延續支持就業幫扶車間等各類就業載體的費用減免及各項優惠政策,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實施欠發達地區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對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在培訓期間給予生活費補貼。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納入就業援助對象范圍。合肥市繼續實施"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和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

2、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拓展農村新基建。(1)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應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有序實施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加強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游路和村內主干道建設。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推進農村電網基礎設施鞏固提升、燃氣下鄉和農村千兆光網建設。(2)布局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實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在補齊鐵路、公路、橋梁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高壓、人工智能、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及教育、醫療新設施等重點領域,把新基建進一步向農村拓展。(3)補齊現代農業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快與現代鄉村特色產業相匹配的道路、能源、水利、農業機械化、智慧農業、互聯網+、物聯網、冷鏈倉儲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暢通與外部的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資金流,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硬件支撐。

3、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建立教育、醫療優質資源均衡配置機制。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建設,關鍵在于城鄉融合發展,改善相對貧困人口發展條件。(1)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鼓勵引導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延伸,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補齊短板,保障基本。優先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生活困難群眾傾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弱項,擴大供給。政府在做好政策制定、規劃引領、環境營造、監管服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和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擴大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加大財政投入。從資金方面補足脫貧地區和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為農村居民提供平等的機會,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2)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需要在教育、醫療、衛生、健康、就業等方面下功夫。特別是,需要加大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向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保障農村的學生都有學上,同時提高教育質量。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因病致貧以及健康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合作醫療和救助水平,強化農村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工作,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通過統籌城鄉公共服務,改善相對貧困人口的發展條件,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3)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把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切入口,同時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就業創業。要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通道,推動資金、土地、人才、產業等要素在城鄉間平等交換與良性循環。未來一段時期,縣域將是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要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一體設計,一體推進。要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事務縣鄉村統籌、加快形成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的發展格局。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城鄉互補、工農互促、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工農關系。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重點難點在“三農”;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基礎支撐也在“三農”。所以,我們應該接續奮斗,為農村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中作出合肥新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國務院《關于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 國發〔2019〕12號

[3]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3.

[4]黃承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概論》人民出版社 2021

[5]劉杰《脫貧攻堅與鄉村產業振興銜接》 人民出版社 2021

[6]朱永新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N].人民日報,2020-9-22(5).

[7]謝來位《黨課參考》 ?2020.9

[8]2021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

本文系合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成果(合肥市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路徑研究。編號:HFSKYY202117),課題負責人: ?王叢蓮,課題參與者:胡申法、夏明杰、薛穎。

作者簡介:

王叢蓮 ?經濟學研究生 ?肥西縣委黨校高級講師

猜你喜歡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解析中高職貫通班級語文課程的有效性銜接
終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職英語類課程有效銜接途徑探究
小學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
中高職公共課有效銜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