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結構設計中的創新設計應用研究

2021-11-10 07:18徐楊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1期
關鍵詞:創新設計應用

徐楊

摘要:機械結構的創新是機械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可以保證零件的有效組合與使用,進行機械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從而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機械結構設計;創新設計;應用

引言

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結構的設計十分重要,結構設計的好壞決定了機械設備的性能,因此,設計時需要在材料、尺寸與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質量的保障。

1機械結構創新設計方式

1.1材料變元法

機械產品中的每個不同零件的原材料也是不同的。形狀一致、材料卻不同的零件在相同的機械結構中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現在已經在機械創新設計構成中大量使用材料變元法。材料變元十分科學,可以將各個模塊進行優化,再進行合理的組合,最終成為全新的產品。

1.2數量變元法

每個機械產品設備都是整體的機械系統,設備的作用與零件都各不相同。在進行計算與設計時,研究人員需要針對各個不同的結構尺寸進行仔細的研究,最后再選擇最適合的組合排列方法。有些設備中的零件較多,研究人員需要耐心的進行數據的盤查,也可以在保障產品性能與設計的前提下,尋找功能一致的零件進行替換。

1.3位置變元法

零件的位置若發生變化,那么同樣數量與零件的機械產品也會發生功能與特性的改變,因此,設計人員需要進行機械結構設計過程中尺寸變元的保證,尋找最合適的零件尺寸,從而優化零件應用方案。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零件性能的重視,對零件的尺寸與樣式進行合理的改變,確保機械結構的正常運轉。設計人員在設計機械結構時,需要盡可能的將零件尺寸進行縮小,再將機械結構設計進行模式化,讓內部零件可以持續的協調與運行后,再將機械結構的外形進行縮小。

1.4聯通變元

機械結構的聯接方式包括了盈聯接、螺紋聯接與鉚接等,不一樣的聯接方式都有不一樣的聯接結構。將聯接結構與聯接方式進行改變,就會將結構方案進行改變。

1.5尺寸變元

尺寸變元可以幫助部分元器件從形狀發生,從而促進其優化目的。主要可以針對長、寬且高的元器件進行尺寸變元。部分機械生產技術在進行材料彈性的改變時,可以針對這些材料進行嚴格的計算與核查后再進行改變,減少因為材料不合格而引發的整體設計扭曲與變形情況。

1.6工藝變元

結構設計與工藝的聯系十分緊密,因為零件的制造工藝各不相同,所以,零件與機械的制造成本、性能與質量也有很大的區別,也因此對機械設備的結構產生影響。

2機械結構創新設計的應用

2.1結構變異化設計

(1)功能面。利用零件間的關系與位置進行功能作用的發揮。零件的表面控制了零件的形狀,為了確保其作用的有效發揮,零件中的功能面會偏多。機械的實際運行過程中,零件的表面、零件與加工物體之間會頻繁的進行接觸摩擦,而這些接觸摩擦的零件表面就屬于功能面。功能面會對機械性能產生本質的影響,利用變異化設計進行各種方案的呈現,從而帶來不同的效果。順序、尺寸、位置、數量與形狀等參數會對功能表面帶來影響,各個參數在變異的情況下都會產生不一樣的功能面效果。(2)材料的種類。在加工工藝各不相同時,首先需要進行結構創新的確認,再進行材料的科學選擇,按照不同的材料進行工藝的明確,并在工藝確定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結構優勢的發揮。材料選擇時需要考慮其成本高低、質量好壞與性能強弱等情況。在設計機械結構時,首先要確認材料的性能,例如鑄鐵材料,其抗壓性能強,抗拉性能卻很弱,所以,在使用鑄鐵材料進行結構設計時,需要保持其抗壓狀態。

2.2結構性能化設計

(1)提高剛、強度。機械在運轉的過程中,局部會產生受力偏大的情況,為了避免此情況的發生,可以在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合理的分散荷載力,與此同時再將結構分擔里提高,在使用機械設備時,將支撐套加在集中受力的區域,也可以進行荷載的有效分擔。機械在傳動作業過程中,不做功的力無法將物體進行有效的轉移,因此,需要進行零件與其他荷載間平衡力的保持,從而保證整體的平衡,結構的承受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為了確保零件的剛度,除了進行材料的優選之外,還要進行應力集中的避免,減少結構承載出現問題的概率。(2)提升工藝性。切削類的機床需要利用夾持面來進行裝卡的輔助工作,所以,需要確保夾持面剛度足夠,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少加工物裝卡的頻率。若可以同時進行多個產品的加工操作,就能有效的減少工作時間,提升切削效率。(3)提高精度。在機械結構建筑的設計與制造過程中,會產生誤差,從而對機械帶來多少不等的影響。因此,需要從結構設計這個源頭進行因為結構變形、材料較差或溫度變化原因導致的誤差的減少,提高機械的精度。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對誤差敏感度的提升,在減少創新結構誤差的同時,進行產品質量的保證。另外,機械內部構件中連接處過多,也會對產品的精度造成影響。

2.3結構宜人化設計

(1)減少疲累感。大多工作人員會長時間使用同樣的姿勢進行機械設備的操作,所以,在設計機械結構時,要降低操作壓力,避免操作人員因為過分疲累而影響工作質量。在創新設計機械結構時,要注重機械外形的柔和性,滿足工作人員的需求,在進行長時間操作后也不會感覺十分疲累,保證設計的宜人化。(2)確保操作性。工作人員在進行機械操作時,會因為位置、方向與力度的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操作感。正常情況下,右手的力度更大,力度大小也會因為身體姿勢的區別而產生不同,工作人員在坐著的時候,腳部的力度是最大的,因此,當設備需要很大的力度才能操作時,操作人員可以使用腳力來取代手動。在進行結構設計時,需要注意手柄、手輪與杠桿宜人化的設計,在使用時確保不會產生移動的情況。在使用腳部發力時,需要有合適的座椅,踏板放在中間,還要安排靠背做后部力量的支撐。

2.4結構便捷化設計

(1)加工結構構型。在設計機械零件過程中,需要進行裝卡工序、測量工序與加工工序效率的提升,從而進行成本的降低。加工面的外形設計成簡單實用的樣式,才能方便裝卡和拆卸道具,避免發生斜面鉆孔的情況。因此,可以使用零件組合的方法,在提高使用效果的同時,還能進行時間與成本的節約。(2)簡化結構。機械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可以簡化零件結構,滿足了設備去修之后,再進行結構簡化,可以加快拆卸設備與維修設備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在設備運行時間產生對經濟利益造成影響的故障。例如有著強度較小、柔性較大特點的塑料結構,如果使用螺紋進行零件間的聯接,則會導致其承受不住外力而引發斷裂情況,而且還有著繁瑣的加工與裝卸工序,所以,在結構設計時,應該有效利用塑料的優勢,利用搭鉤凹槽進行聯接,以提高裝配與拆卸過程的便捷性與效率性。

結束語

設計人員在進行結構設計時,需要將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進行有效的結合,激發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從變異化、性能化、宜人化與便捷化等方面進行結構矛盾的解決,將機械設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提升,從而推動機械設備的不斷發展與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杜俊斌,張海強.機械結構設計中的創新設計應用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19(12):210-211.

[2]戚文梁.機械結構設計中的創新設計應用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24):36-37.

[3]張寬.機械結構設計中的創新設計應用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9(15):213-214.

[4]辛鵬.模塊化設計方法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湖北農機化,2019(16):51.

猜你喜歡
創新設計應用
戲劇舞臺燈光藝術創新分析
創新設計導學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療儀的設計與實現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