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禽腸道疾病誘因與防治措施

2021-11-10 11:03羅慶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1期
關鍵詞:常見疾病防治措施

羅慶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我國的養殖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我國鄉村經濟的主要發展動力,是我國良好的食品供需關系的重要保障。同時我國養殖產業規模大,種類復雜多樣,因此本文重點研究了家禽養殖中易出現的腸道疾病,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方法,以加強家禽養殖的管理水平以及養殖質量,此外,結合相關實際情況,對家禽養殖中的常見腸道疾病也進行了有效防治,以推動家禽養殖產業的高品質發展。

關鍵詞:家禽養殖;常見疾病;防治措施

近年來我國養殖業飛速發展,相關養殖技術在不斷進步,而家禽作為備受國人喜愛的美食,也迅速占領養殖業市場,并且市場需求量處于持續上升階段,因此我國家禽養殖產業正在向大規模、高科技的方向發展,為我國養殖業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思路。同時為了保證養殖過程中家禽的健康安全,在進行家禽養殖時,養殖場要對養殖過程中的常見腸道疾病進行詳細排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防治,保證家禽養殖質量,以增加養殖產量。

1.家禽腸道疾病誘因分析

1.1飼料質量

飼料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家禽腸道疾病發病率。通常情況下質量較高的飼料富含多種營養成分,能促進家禽腸胃吸收,但是劣質飼料有可能帶有大腸桿菌、沙門氏細菌等病菌,導致飼料營養質量不達標,不利于家禽生長,還可能導致家禽染上腸道疾病,給養殖場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1.2飲用水質量

潔凈的飲用水可以提高家禽腸道的吸收能力,但是飲用水受到污染或質量不達標,導致病菌數量超標,可能破壞家禽腸道組織,使家禽出現腹瀉等現象,導致家禽腸道內細菌進一步滋生,嚴重影響家禽健康和品質。

1.3飼料種類

針對不同成長期的家禽,應該配備不同的飼料,并根據家禽特征、成長期所需營養比例等因素,準備相應的飼料,如果沒有及時更換飼料,可能導致家禽無法正常攝取營養,致使腸道黏膜結構出現穿孔等現象,嚴重影響家禽腸道健康。

1.4養殖環境

養殖環境會直接影響家禽的健康狀況,如果養殖環境過差,將導致養殖場內滋生大量病菌,家禽在活動、進食過程中極易感染腸道疾病。因此家禽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須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殺菌消毒工作,打造衛生整潔的養殖環境,減少家禽腸道疾病發生率。

1.5呼吸道疾病繼發

家禽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將會導致家禽免疫力下降,容易吸入外界大腸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等病菌,增加腸道疾病感染幾率。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合理配備相應的防疫藥物,掌握藥物劑量,避免家禽感染呼吸道疾病,進而導致感染腸胃疾病的現象。

2.常見家禽腸道疾病

2.1球蟲病

在家禽養殖過程中,球蟲病是最常見的家禽腸道疾病,但由于該病出現時間較長,現已有多種方式對其進行有效預防。球蟲病病原體一般為堆形艾美爾球蟲、巨型艾美爾球蟲、毒害艾美爾球蟲和柔嫩艾美爾球蟲,重癥球蟲病可能引起家禽壞死性腸炎等嚴重腸道疾病,一旦出現感染,將極大地影響家禽養殖效率,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但經過長期有效的防疫措施,重癥球蟲病感染率已大幅下降。

2.2壞死性腸炎

家禽壞死性腸炎的普遍致因是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在適宜條件下,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會在家禽腸道內大量繁殖,在繁殖過程中還會產生一定量的毒素,毒素會嚴重影響家禽腸道健康。如果飼料中淀粉和蛋白質比例過高,可能導致家禽腸道無法完全吸收飼料營養,導致家禽腸道無法正常分泌消化酶,致使腸道蠕動速度下降,促進了病菌繁殖。一般情況下盲腸處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數量較多,但是由于與膽管、膽囊相連接,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可能會從盲腸移動到腸道上部,從而進入膽管,并造成膽囊阻塞甚至進入肝臟,導致家禽感染壞死性腸炎。臨產研究表明,家禽壞死性腸炎最早發病周期為家禽孵化后14~15天內,并在第25天達到高峰期,染病后家禽會出現精神萎靡、行動緩慢、羽毛散落、無法產蛋等情況,該病致死性不強,死亡率普遍為2%~6%,屬于可控性腸道疾病。但是染病家禽可能并發嚴重膽管性肝炎,且難以察覺,該病會導致染病家禽出現肝腫大的情況且肉質等級會明顯下降。

2.3菌落失調癥

家禽腸道內非特異性細菌過度繁殖將引起家禽嚴重腹瀉并感染菌落失調癥,污染養殖場墊料。同時染病家禽的腸道中會滋生大量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因此菌落失調癥可能是壞死性腸炎的并發癥。對染病家禽進行解剖后發現,其腸道存在脹氣現象,并且腸道內消化物無固體特征,十二直腸處存在大量組織碎片并且分泌出少量液體,且由于膽管遭病菌堵塞導致肝臟腫大。通常情況下染病家禽會出現大量飲水的現象,因此養殖人員要仔細觀察家禽的日常行為,針對可能染病的家禽要及時采取隔離治療措施。

3.家禽腸道疾病防治措施

3.1環境管理

養殖場的衛生情況與家禽染病率關系緊密,因此在進行家禽養殖前,養殖人員對家禽養殖相關技術要點進行充分了解,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養殖場建設,同時要提前確立養殖場衛生監管制度。應在地勢較高、空氣干燥、通風條件優良的場地進行養殖場建設,可以有效提高養殖場衛生條件,保證家禽養殖的環境質量。并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山林里直接建設養殖場,山林的環境條件可以最大程度地貼合家禽原生態養殖需求,并能給家禽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提高家禽質量。需要注意的是,要嚴格控制家禽養殖密度,保證家禽生長資源分配合理且不易出現串舍的現象,并且合理的養殖密度將為養殖場清潔工作提供極大便利,從根本上降低家禽養殖中的腸道疾病感染率,以提高家禽養殖質量。

3.2消毒滅菌

應對養殖場進行全方位殺菌消毒后,再進行家禽引進工作,在保證家禽優良質量的前提下,為家禽養殖提供衛生整潔的養殖環境。同時在進行養殖場殺菌消毒工作時,還要及時對家禽進食的食槽進行全方位消毒,防治食槽上附著有細菌,導致家禽在進食過程中被感染。并且養殖人員要加強對孵化室的殺菌消毒力度,做到定期清潔,努力打造無菌化的家禽孵化室,清除孵化室內的病原體,降低家禽孵化過程中被感染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養殖場應根據實際養殖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殺菌消毒準則并嚴格遵守,要求養殖人員進行全身消毒后才能進入養殖場,離開養殖場亦然,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家禽交叉感染的概率,并且出現患病家禽時,須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并對養殖場進行嚴格消毒。

3.3積極治療

在完善疾病防治制度的前提下,如果家禽仍然感染了某些疾病,養殖人員就應對病禽進行積極治療。當家禽出現感染癥狀時,養殖人員應立即找出感染原因,并根據相關病癥特性,科學合理地制定治療方案。針對家禽養殖中的細菌感染,養殖人員可以通過將恩諾沙星的哇諾酮類藥物或氟苯尼考和飼料充分混合的方式,對染病家禽進行治療;針對支原體感染,嚴重人員可以通過氧氟沙星、紅霉素或其他與支原體感染相關的藥物,對染病家禽進行治療;針對真菌感染,養殖人員須對維生素B1類藥物充分兌水,對染病家禽進行送服。如果出現大范圍感染的情況,養殖人員要在家禽飲用水中加入富含電解質的藥物,以增強家禽的免疫力,對于無法控制的疾病,應及時撲殺染病家禽并立即對養殖場進行消毒殺菌工作。

4.總結

在家禽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對一些常見腸道疾病進行防治工作,因此養殖人員應結合患病家禽病因、所患疾病的特征,科學合理地制定家禽養殖中的常見腸道疾病防治方案。并且制定相應的家禽養殖管理方針,定期檢查養殖場環境情況并展開殺菌消毒工作,以保證養殖場的安全衛生。

猜你喜歡
常見疾病防治措施
動物常見疾病診斷和防控措施
論豬的疾病預防控制
犢牛疾病的臨床檢查思路探討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水產養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牛羊常見疾病癥狀與治療
高校大學生常見疾病的防控措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