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錐良種壯苗培育技術

2021-11-10 11:03張忠敏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1期
關鍵詞:容器育苗培育技術

摘要:紅錐作為一種速生的鄉土樹種,具備生長快速、適用范圍廣、材質優良等優勢,且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科學技術不斷優化創新的基礎上,人工栽培技術也得到了明顯發展。在對紅錐容器苗進行培育時,應該對種子種源的選擇、采種林分的選擇、苗圃地的選擇、播種、基質配比、苗期管理等方面進行科學管控,從而為培育紅錐良種壯苗提供保障。

關鍵詞:紅錐;容器育苗;良種壯苗;培育技術

引言:紅錐隸屬于常綠喬木的一種類型,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南地區,例如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氣候較為濕潤、光照充足的南方地區。由于我國南方西部土壤較為肥沃、水資源也較為充沛,紅錐良種壯苗在呈酸性環境中能夠加速其生長速度。根據長期種植經驗可得出,由于紅錐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應用范圍較廣,也提高了紅錐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因為紅錐種植量與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對樹苗質量與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需要科學技術作為支持,為培育出紅錐良種壯苗奠定基礎。

1. 種子的采集和處理

1.1紅錐種源的選擇

博白優良種源作為紅錐種源的一種,有其獨特的生長習性,喜陽光照射、耐蔭性能極強、喜濕潤氣候,適宜種植于土層深厚、疏松、且排水性較好的土壤中種植,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屬于速生樹種。其木質堅實粗壯,紋理較為明顯,可應用于工程建筑中,也可作為家具的優選木材。所以選擇博白優良種源最為合適[1]。

1.2采種林分的選擇

紅錐喜濕潤、溫暖、多雨的季風氣候,在營造紅錐純林時,造林地應該位于陰坡、半陰坡、西南坡或是東南坡等地,選擇樹齡20年左右的林相整齊、長勢良好的林分采種[2]。

1.3采種和種子處理

挑選生長速度快、樹干通直、離地面分枝高的優良單株的壯碩的枝干采種。每年冬季是紅錐果實成熟的月份,可采集褐色總苞。將室內溫度控制在額定范圍內,將總苞放置2-4d,并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使其享受陽光的沐浴,在總苞達到開裂狀態時,將種子取出。由于種子中存在大量的水分,在使用前,應該將總苞中含有的雜物清理干凈[3]。

2.播種

紅錐種子通常采用隨采隨播方式。在播種前準備好沙床,沙床用干凈的河沙作床,厚度10厘米,用千分之三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4小時待用,每平方米可播3斤種子。種子先用800倍的敵敵畏溶液浸泡10分鐘殺蟲,再用千分之三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0分鐘后清洗干凈后用清水浸種24小時,然后撈起晾干播于準備好的沙床上,用干凈河沙覆蓋,厚度為蓋過種子2厘米為宜。播種后插鐵線蓋上薄膜和遮蔭網。播種后要經常觀察沙床的干濕情況,如出現干燥必須及時補充水分。

在使用容器培育紅錐幼苗時,通常會對幼苗進行播種處理,也就是在每年春季時節將種子放置于容器內種植,但需要滿足種子經過積層處理的條件,此外,胚根還應該處于萌芽狀態,在完成播種后,按照幼苗的具體生長情況適當澆水,也可對幼苗進行移植處理,簡單來講,就是將經過采集與整理的種子直接種植在苗床上,等到苗芽成長后,再將其移植于容器中。但在移植幼苗時,需要對鼠害問題高度重視,也要保證幼苗不會因為陽光直射而被曬傷。此外,還需要結合幼苗主根長度合理修剪,保障幼苗在水源與光照充足情況下生長。在紅錐優質苗催芽與播種階段,需要在沙床內將沙河種子鋪排分布,保障每一層鋪沙厚度與寬度都控制在額定范圍內。將薄膜覆蓋于苗床上,可多覆蓋一層遮蔭網,起到保溫效果,能夠降低水分蒸發,也可以防止鼠害現象發生,還要保證種子催芽所需的水分充足。

3.1選擇合適的圃地

在培育紅錐容器苗時,要保證所選擇的圃地平整、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由于紅錐幼苗期需要遮蔭,且苗圃地對熱量需求較高,所以水分與陽光都要滿足其條件。此外,結合樹苗實際生長狀況,進行適當蓋棚處理最好選擇在蔭棚下育苗,或在露天搭蔭棚育苗。為保障主根正常生長,還可將足量的底肥放置于松土層底部[4]。

3.2培制基質與裝杯

在容器育苗時,基質配比是影響苗木生長的關鍵,經過我們多年的摸索,使用黃心土、椰糠、泥炭土配制成育苗基質,黃心土、椰糠、泥炭土的比例為5:3:2最佳。育苗容器使用11cm*11cm的無紡布袋,用配制好的基質填充滿壓實,擺放成行,行寬1米,行間0.4米。

為了摸索出理想的基質配比,我們使用了4個基質配比進行了對比試驗,第一個基質使用黃心土,第二個基質使用純椰糠,第三個基質使用泥炭土,第四個基質使用黃心土+椰糠+泥炭土(比例為5:3:2),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4個重復,經統計分析出各個基質紅錐容器苗的差別。試驗結果表明,黃心土+椰糠+泥炭土(5:3:2)的配比對紅錐苗生長最佳,苗高生長明顯,地徑粗壯,莖高比合理,根系發達,抗病能力強,重量適宜,方便上山造林,其它配比各有不足之處,純椰糠基質苗木缺乏養分,部分苗木表現出黃化現象,純泥炭土基質苗木不易扎根,很難在基質中固定,純黃心土基質容器較重不方便上山造林,另外純黃心土基質粘性大,不利于苗木生長。多年的實踐表明,黃心土+椰糠+泥炭土(5:3:2)的基質配比在紅錐容器育苗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3種子點播

觀察播在沙床的種子,大約播種后1個月長出胚根,在胚根長2厘米左右時篩出種子,在裝好基質的育苗袋進行點播。育苗袋基質在點播前2天用千分之三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48小時后用清水淋透待用。點播時用筷子大小的竹簽扎一個深3厘米左右的洞,然后將種子胚根朝下點播于洞內,用竹簽兩邊壓實,種子露出三分之一即可。點播完畢后用鐵線支撐覆蓋薄膜和遮蔭網,達到保溫保濕和遮蔭[5]。

3.4幼苗管理

點播后注意基質的干濕情況,適當補充水分,對幼苗進行遮陰處理。在陰涼環境下,有利于紅錐幼苗健康生長,如果幼苗長期生活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幼苗會被灼傷。在苗木出土后出現真葉一個星期后可以噴千分之一的多抗霉素防病,以后每隔10天噴一次殺菌劑,可以和中生菌素輪流使用。溫度超過30度時揭去薄膜。在出現真葉20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加尿素溶液,濃度各為1000倍。出現真葉30天后可以淋第一次肥,使用千分之三的復合肥的水溶液淋施,施后過清水,以后每隔10天淋肥一次,濃度可以逐漸過渡到千分之五和百分之一,后期苗木基本達到35cm高時,淋肥時要加入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和苗莖增粗,并噴施千分之二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在苗高35cm時逐漸撤去遮蔭網練苗[6]。

3.4苗木分級

紅錐容器苗大部分達到合格苗要求時進行分級,在分級時嚴格按照苗高35cm以上且地莖大于0.3cm的要求,將符合要求的苗木挑選出來單獨擺放,不合格苗另外擺放,方便出圃和管理。

3.5苗木后期管理

苗木分級后,注意防治病蟲害,進行正常的水肥管理[7]。其中水肥管理作為重要內容,如果是晴旱天氣需要視容器基質干濕不定期澆水,以保證苗木的水分需要,雨天注意排水,防止積水,還要根據苗木的生長情況及時追肥,或噴施葉面肥。此外,還需要采取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可以輪流噴施多抗霉素和中生菌素1000倍液防病,及時清理病死苗木,防止互相感染。

結束語:

紅錐作為我國一種較為珍貴的樹種,自身具備成材時間早、材質良好、生長周期快、環境適應力強等優勢特征,有的紅錐林還可以生長經濟價值極高的紅菌,可以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木材及林副產品,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在科學技術支持下,利用人工培育技術生成的紅錐容器苗,能夠從根本上保障紅錐的良種壯苗,為提高紅錐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長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駱必剛,曾建雄,繆建華,朱小輝.紅錐苗期生長節律及如何優化育苗技術的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19,51(03):10-12+17.

[2]朱家富,郭曉萍,黎彥余.桂中北地區優質紅錐容器苗培育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9(15):141-142.

[3]廖曦.施肥對紅錐幼林生長、生理特性及林地土壤的影響[D].廣西大學,2018.

[4]方愛華.SNP-Al互作對紅錐幼苗生長生理的影響[D].廣西大學,2017.

[5]李松海.紅錐人工林生長特性及經濟效益評價[D].廣西大學,2014.

[6]俸春姣.紅錐優質種源及良種家系選育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7]申文輝,朱積余.紅錐遺傳改良進展及其發展策略[J].廣西林業科學,2013,42(03):253-258.

作者簡介:張忠敏,1966-3-7,男,廣西博白縣人,漢族,大學本科,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造林苗木育苗木技術及科學研究

猜你喜歡
容器育苗培育技術
舒瑪櫟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初探
核桃優質育苗技術初探
樟子松種植培育技術探討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與培育技術
針葉樹容器育苗造林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