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探析(1)

2021-11-10 00:56何高杰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7期
關鍵詞:策略建議工程質量施工管理

何高杰

摘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建筑施工項目的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經歷了初期建筑工程項目蔓延式增長的階段,市場和施工企業對于建筑工程的關注重點逐漸由追求數量向追求工程質量轉變,伴隨而來的是對建筑項目過程中施工管理模式、相關制度機制、管理理念等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本文擬從優化建筑施工管理之于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意義出發,通過分析當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社會效益重視不足、內部制度不健全、缺乏風險預警機制、團隊專業水平較低,嘗試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建筑行業的轉型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質量;策略建議

引言

對于工程項目的建設,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便是建筑施工工程質量是否達標,能否滿足需求[1]。我國的建筑行業的發展雖然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可借鑒的經驗,但是由于建筑行業專業知識的研究相對較少以及社會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建筑施工項目管理中仍存在安全意識淡薄、管理理念與模式相對落后、規范施工管理的相應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影響了施工項目的整體質量,同時也不能夠做到真正的滿足人們的需求。例如,2021年7月20日鄭州暴雨導致多棟樓房坍塌,一方面是極端天氣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與工程項目的質量有密切關系。

一、優化建筑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質量保障中的意義

(一)進一步保障建筑工程質量,擴大經濟效益

建筑工程的質量需要科學化、系統化的施工管理來進行保證。優化建筑項目中的施工管理,對于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加強對施工現場的作業管理,并通過設立部門和健全制度等途徑有利于理清作業流程、有效監管機械設備使用與維修、進行材料優劣質檢,從而降低不必要的時間和物質成本的消耗,促進施工效率的提高;其次,部門協作的強化有助于建立起施工管理各個環節質檢的有機聯系,減少由于職責不清和互相推諉導致工期延誤、協作混亂以及追責不明等潛在風險,推動施工管理模式的轉型和現代化。

(二)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促進建筑施工管理現代化

施工管理的優化標志著建筑項目的施工管理朝著更加系統化、科學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意味著更大社會效益的產生和積累。施工管理模式的轉變,首先是施工單位對安全意識的重視,其實是安全生產導向下具體管理制度的變更和管理手段的變化,這有助于在意識上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保障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其次,施工管理的優化依賴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關系到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拓展,同時也要求工作人員作業專業知識的具備與學習,從而達到全方位保障工程質量的目的。

二、當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失衡

傳統的施工管理理念與模式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甚至不乏一味尋求經濟利益而出現選用劣質材料與低廉臨時勞動力、鉆法律漏洞等突出問題[2],雖然能夠按照合同與承諾如期交付工程項目,但是項目的真實質量并未達到約定的標準,經濟效益的取得是以社會效益的犧牲為代價的。例如建筑施工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建筑材料的采購,由于缺乏明確嚴格的材料采購制度規范,忽視施工成本的投入,小到材料采購負責人員,達到整個施工團隊,很有可能會采取不正當手段降低生產成本,而對工程項目的質量不負責,導致后期各種“爛尾糾紛”。

(二)內部管理制度未能建立及嚴格落實

施工管理的優化一要靠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而要靠“雷霆手段”確保嚴格落實,這一環節對于建設施工階段尤其重要。由于缺乏科學系統的內部管理制度,現場的管理與作業施工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和約束性,管理要依賴于管理層的過往經驗和主觀判斷,這加深了管理過程中的“認為不確定性”;而從事現場施工作業的人員則容易因為缺乏統一、相應的作業標準和安全規范機制,出現盲目趕工、相互協調不當以及隨意性較大等問題,無論是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還是工程質量的保證都沒有積極作用。

(三)建筑工程相關風險預警機制缺失

在新時期,市場風險急劇加大,特別是在建筑領域中,無論小型或者大型建筑工程,都涉及龐大資金[3]。風險評估作為管理部門的一項必要工作和必經環節,應該貫穿項目招標至項目完工交付的全過程,需要建立一定的預警和作業機制,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工程側面進行動態識別,精準施策。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企業由于經濟實力或施工期限等主客觀因素,缺乏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導致前期招標工作中對于市場風險尤其是資金風險、施工規劃中的風險識別不到位,在施工建設中遇到突發的意外情況不能及時甄別誘因,也難以作出及時的反應,從而導致重大的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

三、優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策略探析

(一)注重安全意識的宣傳,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安全生產的意義不言而喻,國家在近年來對建筑行業的安全生產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傳統施工管理中更多側重施工技術與作業的監管,而疏于對安全生產意識的宣傳和理念的落實。為進一步保障項目工程質量,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施工企業必須首先在管理層和一線基層加強對安全意識的宣傳,通過安全生產手冊的印發、定期對施工設備進行檢查、每日安全例會等多種途徑形成安全意識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安全生產理念遍及施工管理的全過程、全方位。

(二)完善建筑施工管理內部制度,加強監管力度

建筑工程企業要打造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并通過獨立職能部門的設立和項目制的模式進行交叉聯動,提高管理綜合效益。橫向層面,對于施工管理中材料采購、勞動力雇傭、施工作業以及質保事宜等方面應進行具體詳細的制度設計;縱向上,做好從項目規劃階段到項目實施、項目管理、項目交付等不同階段的周期性制度設計,并通過科學的安排與部署實現整體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另外,也要設立相應的監督管理部門,并做好只能落實到子項目、責任落實到個人的工作,通過后續驗收機制的應用和適當的返工作業標準與獎懲機制[4],達到質量管理與監督管理的雙管齊下。

(三)建立健全單位風險預警機制,增強風險防范與化解能力

現代社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技術環境等的復雜性加大了建筑項目建設的風險,需要施工企業具備更高的風險防范意識與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首先應從管理層的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的增強入手[5],一方面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豐富其在市場調研、風險評估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定期培訓和學習與考核增進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有效識別與屏蔽項目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習借鑒國內外建筑行業風險評估與防范的成功經驗,學習其內部管理制度尤其是風險預警方面的工作部署,結合自身情況和項目實際制定特色性的風險預警機制。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經濟也經歷著更大風險,所以,建筑工程在進行建設時,要進一步增強施工質量,讓建筑企業保持良好競爭力[6]。結合我國建筑行業當前的發展階段的特點,要精準對標突出問題,在重視增強施工安全意識、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方面、完善施工管理相應制度尤其是加強監管力度方面、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以增強風險甄別和防范能力三大板塊下足功夫,有效整合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的力量,推動建筑施工項目質量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及榮,楊池友.優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探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1(13):81-83.

[2]杜文奇.如何優化建筑施工管理 提高建筑工程質量[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06):218-219+222.

[3]黃芳芳.試析如何優化工程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質量[J].房地產世界,2021(02):89-91.

[4]趙瑞艷.淺析優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質量[J].居舍,2021(02):150-151+172.

[5]黃忠.優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質量[J].江西建材,2020(10):130+132.

[6]董春青.如何優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質量[J].建材與裝飾,2020(19):161-162.

猜你喜歡
策略建議工程質量施工管理
住建部:建設單位是工程質量第一責任人 應依法對工程質量擔全責
廣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質量滿意度
大學生群體網絡消費市場探究及零售商進入策略
歐美出版社開放存取期刊論文處理費研究
試析深基坑支護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線路建設管理
淺談公路養護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