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種業發展史 開創云南稻種業新局面

2021-11-11 16:20李全衡陳潔鄭智胡欣夏艷波
種子科技 2021年18期
關鍵詞:變遷云南省

李全衡 陳潔 鄭智 胡欣 夏艷波

摘? ? 要:稻是云南省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而大米為云南省的主糧類別,水稻生產至關重要。通過回顧云南省稻種業發展歷程,介紹了云南省稻品種變遷史,論述了發展新時代云南省稻種子產業,促進種子行業健康發展的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云南省;稻種業;變遷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8-0129-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11? ? ? ?文獻標志碼:A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種子作為農業生產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農業科學技術和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發揮作用的載體,是農業增產的內因。選育和推廣良種是農業生產上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的一項重要增產措施,推廣良種對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具有重要作用。

1?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作物種子工作

1958年2月,國務院批準糧食部、原農業部《關于成立種子機構的意見的報告》,決定成立行政、技術、經營三位一體的種子機構,同年4月,原農業部在北京召開全國種子工作會議,提出“依靠農業合作社自選、自繁、自留、自用,輔之以必要調劑”的“四自一輔”種子工作方針。196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種子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種子工作,是農業生產帶根本性的基本建設,不容忽視,不能放松”,“種子第一,不可侵犯”。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對種子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種子很重要,要從科研抓起,要辦好種子公司?!彼?0世紀80年代初強調“農業靠科學種田,要抓種子、優良品種”。1978年《國務院批轉農林部關于加強種子工作的報告》,批準在全國建立各級種子公司,并繼續實行行政、技術、經營三位一體,同時提出種子要實現“四化一供”的工作方針。1995年9月4—6日原農業部在天津召開全國農業種子工作會議,提出實施“種子工程”。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的意見》(國辦發〔2006〕40號)提出:種業是農業先導性產業和科技密集型產業,是農業生產的源頭和糧食安全的關鍵。實行政企分開,健全種子管理機構,要加強種子管理技術支持和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種子質量檢驗體系、品種區域試驗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2011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意見》(國發〔211〕8號)首次明確了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及商業化育種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機制,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種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及市場監管能力。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9號)聚焦種業改革進程中有關體制創新的問題,尤其是種業科技體制改革的問題,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種業安全,實現國家的糧食安全,加快推動技術創新主體向企業為主體的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2月23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講話指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021年5月12—13日在河南南陽考察時指出,“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從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習近平書記在2021年7月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為種業工作指明了方向。

2? ?云南省稻種業發展回顧

1912年成立云南省農事試驗場后著手進行糧食作物品種的調查、引種、純系選種和外引品種適應性等試驗研究,1940年云南省建設廳稻麥改進所推廣選種稻種,產量比未選種前增產25 kg/667 m2。

20世紀50年代,云南陸續組建各級種子工作機構,1955年云南省農業廳成立種子管理處,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種子工作的方針政策,制訂良種推廣計劃和措施,開展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和種子檢驗,發動和組織群眾選留、使用良種等。

20世紀50年代末,由于精簡機構,一些種子站被撤銷,一些并入農業技術推廣站。

1962年云南省農業廳又恢復組建種子站,是廳直屬事業單位,主要任務是管理全省農作物優良品種的協調、推廣、選種、育種、留種,指導社隊建立種子田地,辦理種子檢驗保管調撥和運輸等工作。到了“文革”期間,各級種子工作機構再度被撤并,人員減少,種子工作受到很大影響。

1973年,云南省農業局再次恢復建立云南省種子管理站,除完成上述任務外,還要指導社隊開展農作物良種提純復壯和社隊供種。

1978年8月31日,中共云南省省委云復(1978)202號文件批復,同意云南省農業局《關于省地縣成立種子公司的請示報告》。省、地、縣三級成立種子公司,與種子站合并,屬事業性質,由各級農業局領導,業務上受上級種子公司指導。

1978年10月,云南省農業局、糧食局、供銷社聯合發出關于成立種子公司的通知,明確規定:“各級種子公司實行行政、技術、經營三位一體,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種子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良種選育、審定、繁殖、推廣、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經營主要農作物的新品種、原種和雜交種的親本;組織種子專用機械、器材、設備的試驗推廣和管理?!?/p>

1978年云南省種子公司成立。1980年7月成立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1983年云南省農牧漁業廳決定恢復種子管理站,種子公司與種子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

1984年省、地、縣又相繼恢復種子管理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合署辦公,事業性質不變。自各級成立種子公司以來,加強了引種和新品種選育工作,重視種子基地建設和良種生產,逐步開展種子加工,試行“四化一供”(即種子布局區域化、種子生產專業化、種子質量標準化、種子加工機械化,以縣為單位組織供種),使云南省良種繁育推廣工作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1989年2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作出《關于加強種子工作的決定》(云政發〔1989〕22號),“從今年起,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迅速建立全省的良種基地。省負責‘兩雜骨干親本的提純和生產,以及地、州、市間調劑的雜交種、常規原種的生產;地、州、市負責親本繁殖和所屬縣之間調劑的雜交種、常規原種的生產;縣負責常規良種及部分雜交種的生產;國營農場、勞改農場有條件的也應建立種子基地,為本系統和當地農村繁育良種。文山、紅河、思茅、德宏、臨滄、西雙版納六地州,要重點抓好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集中科研、種子部門的力量,突破雜交水稻制種關,爭取1992年這6個地州制種面積達2 000 hm2左右,種子自給率達50%~60%。大理、曲靖、楚雄、麗江、紅河、昭通、昆明、保山等地州市的雜交玉米制種基地,要在優選組合、提高產量、降低成本上下工夫,搞好地區間種子調劑工作。常規稻、麥、油菜、蠶豆良種,以地區和縣為單位建立‘兩圃或‘三圃田,開展提純復壯?!笔『偷刂菁胸斄?、物力、人力,將西疇、富寧、文山、建水、個舊、景谷、景東、孟連、潞西、盈江、瑞麗、耿馬、云縣、景洪等14個縣作為重點扶持的雜交秈稻制種骨干基地,瀘西縣為雜交粳稻制種基地,安排紅河州良種場搞“三系”親本的提純復壯工作。

1990年4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發〔1990〕76號關于轉發《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的通知,1993年8月1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4號頒布《云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實施辦法》,規定種子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包括:組織實施農作物種子發展規劃和計劃;組織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執行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質量的管理工作。1995年起每年在全省實施12項重大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1997年4月21日,下發《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種子產業化進程的通知》(云政發〔1997〕60號文件)。

2006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種子市場監管文件的實施意見》(云政辦發〔2006〕174號),要求通過改革,各級種子管理機構停止種子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省、州(市)、縣(市、區)三級種子管理體系。2007年6月30日前全省146個國有種子公司完全實現政企分開。云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2008年3月28日審議通過了《云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

201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種業發展的意見》(云政發〔2011〕181號)指出,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是確保農業安全的重要戰略舉措,發展現代種業有利于發揮云南資源優勢,滿足多樣化的農業生產用種需求;有利于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確保糧食安全;有利于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堅持政府主導、自主創新、企業主體、扶優扶強、對外開放等基本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云南稻種子產業。云南省委、省政府將種業發展作為云南省戰略性、基礎性產業。重點開展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快提升品種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對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致富、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發揮了積極作用?!对颇鲜∪嗣裾k公廳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文件的實施意見》(云政發〔2015〕26號),突出以種子企業為主體,提高種業創新能力、企業競爭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加強良種重大科研攻關,提高基礎性、公益性社會化服務能力。

截至2019年12月,全省獲得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有139家,年種子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兩家?!笆濉逼陂g,堅持以省區試為主,加快審定步伐,拓展試驗渠道,審批了聯合體試驗和自育特殊類型品種的自主試驗及同一生態區引種備案,構建了多出品種、快出品種通道,云南省審定通過稻品種143個,其中:高產(比對照增產≥3.0%,下同)優質(優質3級及以上,下同)抗稻瘟?。ǖ疚敛【C合抗性指數<4.0、穗瘟損失率3級以下,下同)品種8個、高產優質品種26個、高產抗稻瘟病品種13個、優質抗稻瘟病品種10個、高產品種66個、優質品種16個、抗稻瘟病品種4個。按試驗渠道分:經省區域試驗的品種93個、經聯合體試驗的品種29個、經自主試驗的特殊類型品種21個,其中省內科研70個、省內企業34個?!拔膬?98”2016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成為云南省第一個通過國家級審定的水稻品種,“十三五”期間“文優198” “蓉優33” “晶兩優1125” “晶兩優5438”和“隆晶優1273”通過國家審定?!俺?7號”被農業農村部確認為超級稻品種。多年生稻品種的育成和審定品種為國際首創。多年生稻即通過人工培育,在自然生產條件下能反復利用地下莖正常萌發再生成苗實現多年種植的稻。通過20多年的嘗試與探索研究,“多年生稻23”2018年通過云南省審定,“云大25”和“云大107”2020年通過云南省審定。

多年來,云南省相關部門充分認識推廣應用良種對發展農業生產的作用,加強領導,把良種推廣應用擺在重要位置,作為重要措施來抓。在品種管理上,樹立“品種是育出來的,也是選出來的”觀念。堅持審定推廣原則,自育與引進結合、試驗與示范結合、良種推廣和種子生產經營結合原則,推廣良種服務稻生產原則。堅持試驗審定為生產服務,始終堅持服務云南農業生產尤其是稻谷生產,不論秈稻還是粳稻、不論雜交稻還是常規稻、不論是三系法選育還是兩系法選育、不論是省內選育還是省外選育,只要有利于云南省生產發展,都積極采納。與時俱進組織稻品種試驗,根據生產發展需要,適時調整試驗組別設置,“十三五”以來,堅持以省種子管理站組織試驗為主,拓展試驗渠道,加快審定步伐,批準了聯合體試驗、自育特殊類型品種自主試驗和同一生態區引種備案。在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指導下進行試驗,試驗組別設置、試驗點選擇、對照品種的選擇及更換、試驗內容增加等等,都是依照審定標準進行的。在種子生產經營上,主要解決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種子流向等問題。種子生產是種子供給的基礎,生產出來的種子必須適用于在市場上進行商品交換。強化對種子供應的源頭生產基地進行管控,搞好種子生產全程質量管控,規范生產管理和經營。在試驗示范基礎上,主要農作物品種要在審定的適宜種植范圍。在種子質量管理上,樹立“種子質量安全是農民豐收的保障,高質量的種子是生產出來的”質量管控意識,要求所生產的種子遺傳特性不會改變、產量潛力不會降低、種子活力得以保證。只有穩定的生產、可靠的質量、合理的供給,才能促進種子行業健康發展。

3? ?云南省稻品種變遷

1957年以前,以收集、整理、評選、鑒定、推廣地方良種為主,全省開展了群眾性的良種評選、鑒定活動,在此基礎上,推廣了一批地方良種,據云南省農業廳1957年統計,全省稻谷良種推廣48.53萬 hm2,占當年水稻種植總面積的49%,其中“宜良亂腳龍”的種植面積就達4.67萬hm2,占水稻良種面積的10%,分布在全省25個縣,成為當時云中部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地方良種。20世紀60年代中期,滇中地區逐步實現了秈改粳。在海拔1 400 m以下的南部熱區,推廣由廣東等省外引進的珍珠矮、廣場矮、白殼矮、博羅矮、廣選矮等矮稈秈稻種。

20世紀70年代,在繼續引進、示范、推廣外地良種的同時,省內自己選育的品種嶄露頭角,逐步成為生產上的主要推廣良種。據1978年不完全統計,全省水稻良種面積超過50萬 hm2,約占水稻種植面積的56%,“西南175”1984年最高達8.35萬hm2,1979—2002年累計種植64.58萬hm2。種植面積“云粳9號”在中北部地區推廣具有早熟、耐寒等特點,一般比原有良種增產一成以上,成為這一地區的當家良種,1981年最高達4.73萬hm2,1979—1995年累計種植21.44萬hm2。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省良種推廣逐步形成雜交稻和常規良種一起上的新局面。1981—1990年審定35個稻品種?!暗嵊芤惶枴痹?982年和1983年小面積平均單產達到943.88 kg/667 m2和1 014.04 kg/667 m2。

1984年以后把推廣雜交水稻作為增產糧食的重大措施,擴大種植范圍和運用領域。雜交秈稻一般比常規良種增產100 kg/667 m2以上,堅持先試驗示范后推廣的原則,有計劃地引進品種、更換組合;穩定制種基地實行集中連片制種、改進制種技術不斷提高種子產量和質量;在熱量兩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區廣泛蓄留再生稻,在濕熱地區作陸稻種植。推廣雜交水稻促進南部熱區水稻栽培技術改進,是南部地區繼20世紀60年代推廣矮稈水稻良種后的又一次重大品種更換。

云南省種子管理站1983年從福建省引入,1987年通過云南省審定的“汕優63”當年在全省種植9.81萬hm2,獲當年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最高產量達16.1萬hm2、1985—2013年累計182.74萬hm2?!癉優63”1987—2000年56.08萬hm2、1992年達7.71萬hm2,

1993年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合系水稻是指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與日本熱帶農業研究中心(后改為日本國際農林水產業研究中心)1982—1996年合作選育的水稻品種的總稱,在15年的合作研究期間選育出42個品系,其中15個通過云南省審定。從1990—1997年云南省政府一直把合系水稻示范推廣作為全省糧食增產的重大措施之一。1992年示范推廣面積達到6.74萬hm2,1995年示范推廣面積為15.4萬hm2,1997年示范推廣面積為20.47萬hm2。到1998年全省推廣合系水稻面積達到23萬hm2,占全省粳稻面積的1/2,1989—1998年全省累計推廣合系水稻110.23萬hm2。

楚雄州農科所1967年開始水稻新品種選育工作, 1985年“楚粳4號”通過云南省審定,至今已有32個通過云南省審定,其中“楚粳27號” “楚粳28號”和“楚粳37號”被農業農村部確認為超級稻品種。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楚粳系列水稻品種一直是云南省中海拔稻區主要種植品種,四川涼山、貴州六盤水等毗鄰地區亦有較大面積種植,“楚粳3號”等還曾被引種到盧旺達、玻利維亞等國家種植?!俺?號”1984—2004年全省種植43.79萬hm2,其中1989年最大(6.13萬hm2),“楚粳27號”2003—2019年36.81萬hm2其中2006年最大(4.75萬hm2);“楚粳28號”2008—2019年(61.95萬hm2);其中2017年最大(7.08萬hm2)。

云南雜交粳稻研究始于1965年,1969年培育出我國第一個粳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滇Ⅰ型不育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經過幾代科技人員的辛勤工作,“尋雜29”和“榆雜29”分別于1991年和1995年通過云南省審定。2000—2010年14個品種通過云南省審定,2011—2020年11個品種通過云南省審定,除了在云南得到推廣種植,還在貴州、四川、陜西和湖北等省的粳稻區得到示范應用?!暗岷虄?15”2017年通過云南省審定,2019年獲第二屆全國優質稻食味品質鑒評(粳稻)金獎。1990年初成立了以云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為主持單位的攻關協作組,開展了光敏核不育水稻的選育和利用研究工作,2000年第一個兩系法雜交粳稻云光8號審定,2000年第一個雜交秈稻“云光14號”審定,2000—2010年9個兩系法雜交稻品種通過云南省審定,2011—2020年19個兩系法雜交稻品種通過云南省審定。

2019年全省推廣水稻品種520個,超60萬 hm2。其中雜交稻328個品種29.18萬hm2(雜交粳稻5.12萬hm2)。各系列品種包括:宜香系列9.09萬hm2、內香系列2.31萬hm2、岡優系列6 480 hm2、Ⅱ優系列2.1萬hm2、川優系列8 093 hm2;秈型兩系合計5.2萬hm2、粳型兩系1.1萬hm2、滇雜3.8萬hm2。常規稻192個品種29.56萬hm2,其中楚粳系列9.57萬hm2。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有:“宜香3003”9 153.3 hm2、“宜香優2115”1.05萬hm2、“宜優673”1.66萬hm2、“宜明兩優527”1.01萬hm2、“明兩優829”7 000 hm2、“滇禾優34”優1.55萬hm2、“滇雜35”7 033.3 hm2、“粳兩優5519”7 000 hm2、“楚粳28號”5.71萬hm2、“楚粳26號”8 206.7 hm2、“楚粳37號”8 466.7 hm2、“云粳39號”946.7 hm2、“滇屯502”9 533.3 hm2、“德優8號”1.3萬hm2。

1979—2019年年種植面積超6 666.7 hm2品種121個,“8126”1979—1995年49.01萬hm2,其中1982年最大(4.89萬hm2);“桂朝2號”1982—2017年34.35萬hm2,其中1984年最大(4.02萬hm2),“65113”1984年面積2.97萬hm2,“Ⅱ優63”1991—2010年32.72萬hm2,其中1995年最大2.8萬hm2,“岡優63”1991—2010年38.84萬hm2,其中1996年最大(4.5萬hm2),“岡優22”1994—2015年61.25萬hm2,其中1998年最大(5.72萬hm2);“合系41號”1996—2010年42.92萬hm2,其中2000年最大(6.51萬hm2);“合靖6號”1996—2005年9.04萬hm2,其中1999年最大(1.9萬hm2);“合系39號”1996—2010年39.96萬hm2、1999年最大(5.36萬hm2)。

4? ?新時代的云南省稻種子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4月12日考察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時強調,“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p>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種子是農業的基礎,是農業先進科技的載體,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稻種子產業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源頭上保障糧食安全。要把種子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商品種子數量、質量和科技含量,擴大良種覆蓋率和市場占有率上。品種選育要適應產業的發展和消費者的需求,提高育種質量,堅持主糧生產,發揮特色稻種資源優勢,培育優質高產、綠色高效,資源高效利用,適合機械化、輕簡化栽培的大品種,推進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

品種試驗是品種審定和推廣的基礎,為品種審定提供科學依據。堅持“一主多元”,嚴格自主試驗、聯合體試驗的監管,自主試驗不是自由試驗,搞好試驗審定、良種推廣,要從實際出發,一定要經過試驗、示范。加強品種試驗、展示評價、示范推廣體系建設,提高在品種審定、性能測定、品種保護等方面的服務能力,加大新品種展示示范力度。

加強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改善生產經營條件,提升種子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強化對種子供應的源頭生產基地的管控,規范生產管理,合理供給,嚴厲打擊套牌侵權、制假售假、無證生產等違法行為,促進種子行業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變遷云南省
數字解讀 DIY世界的精彩變遷
童眼看兵器
回鄉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云南青年齊相聚 點亮青春大盛會
云南省廣播電視局正式掛牌
云南省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發展研究
變遷
Destination Chinatown
云南省總工會:情系水富患病農民工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