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及應用

2021-11-11 16:17邢愛華
種子科技 2021年18期
關鍵詞:農業種植推廣應用生物技術

邢愛華

摘? ?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農業種植中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降低農產品對農藥的依賴,改善農產品自身品質并且改變生態環境,在農業種植中積極推廣生物技術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對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應用作出具體分析,并進一步思考生物技術為農業種植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農業種植;生物技術;推廣應用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18-0139-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188? ? ? ?文獻標志碼:B

生物技術在我國已經有著十分完善的理論體系,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對農業種植領域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保證了我國農業的高質高量產出。但是生物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較難操作,所以在農業種植中進步較為緩慢,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在最近的幾年內,國家加大了對生物技術的研究力度,相關學者致力于最大程度地開發生物技術價值,為生物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1? ?在農業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且人口眾多,糧食是保證國家健康發展的基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業種植當中,但是由于我國對農產品的需求量十分旺盛,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仍然是我國的戰略問題。近幾年,生物技術迅猛發展,對提高農產品產量、保證農產品質量、減少土壤農藥污染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生物技術的支持下,農業種植領域進一步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降低對環境的破壞污染,緩解了我國糧食短缺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技術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新技術,對推動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保持生態平衡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應用分析

2.1? ?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技術是生物技術的前沿領域,是通過一定技術手段將生物的基因打亂重組,提取出更加優良的生物基因,不斷提高農作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使得農作物具有抗旱、抗澇、抗倒伏、抗病蟲害等優良特性,不斷提高農作物產量。轉基因技術在我國的農業種植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通過將任意種類的農作物進行交互的基因重組,彌補農作物本身具有的缺陷,使其成為更加優良的品種。

現如今在我國已經批準、可以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有轉基因棉花和轉基因番木瓜。目前,我國市面上絕大多數番木瓜都是轉基因品種,以滿足國內化工、醫藥領域的各種需求。同時我國批準了一部分轉基因進口農作物,例如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油菜、轉基因甜菜等。

在全世界范圍內,轉基因農作物種類越來越多,極大地緩解了世界糧食短缺的問題。目前共有70個國家正在研究轉基因作物,有26個國家批準種植轉基因作物,由此可以看出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領域有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空間。

2.2? ?雜交育種技術

雜交水稻就是將兩種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但彼此之間的優良性狀又可以互補的水稻進行雜交育種,利用雜種優勢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1]。雜交育種與轉基因在技術層面存在一定相似性,但是雜交育種更易操作,受到廣大農戶的青睞?,F如今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已經在我國大范圍種植。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如何利用雜種優勢進一步提高產量將會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方向。

2.3? ?組織培育技術

應用在農業種植領域的組織培育技術是一種廣義的組織培育技術,是指通過無菌操作分離植物體的一部分并接種到培養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實際生成完整的植株[2]。組織培育技術作為生物技術的前沿領域,在最近的一段時期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外源激素的作用下,組織培育技術擁有了大量的實驗數據,為大規模、大批量生產種苗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農作物的繁殖周期,進一步提高了農作物產量。

組織培育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廣泛應用與推廣,與其本身的特點關系密切。

2.3.1? ?可以人為控制培養條件

組織培養技術是在一個完全無菌的環境下進行的,并且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著嚴格控制,所選取的植物材料也完全在人為提供的培養基中生長,使得植物生長脫離了大自然的束縛,這將極大提高植物存活率,并且有利于植物生長。

2.3.2? ?繁殖率高、生長周期短

組織培養技術可以根據植株的不同部位提供不同能量,極大地縮短生長周期,并且所培養的植物材料可以呈幾何級繁殖,成本相對低廉,能夠按時大量提供優質種苗,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種植的產量。

2.3.3? ?可實現自動化管理

組織培育技術將是未來農業工廠化育苗的發展方向,并可以實現自動化控制與管理。相比于田間栽培,組織培育技術省去了中間的除草、施肥、防治病蟲害等一系列環節,極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程度,同時節省出大量的人力與財力,這對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微生物防治病蟲害

主要是利用害蟲的病原微生物來控制害蟲數量,以此實現對農作物的保護。通俗地講,就是利用病原微生物來誘發昆蟲產生疾病從而死亡。

2.4.1? ?細菌微生物防治法

20世紀50年代蘇力菌開始在西方國家盛行,廣泛用于農林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但是由于蘇力菌為吞食性農藥,藥效相對緩慢,未能引起農民的足夠重視?,F如今蘇力菌有很多變種形式,其中Bt的殺蟲效果最為顯著,目前世界上最為常用的商業化農藥大多以Bt為基礎研制而成[3]。

2.4.2? ?病毒防治法

現如今科學家已經掌握的昆蟲病毒種類在650種以上。病毒具有一定特殊性,必須在組織體內才可繁殖,要想大量生產抑制病毒制劑,目前可行的方法不外乎以下兩種。一是培養蟲體并收集蟲體加以制劑制成成品;二是利用動物細胞培養,將昆蟲細胞剝離出來放在培養槽內進行接種病毒,經收集后制成配方成品。

2.4.3? ?真菌防治法

在自然界中,昆蟲死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受到真菌感染。就目前科學家所掌握的信息,有500余種真菌可以致昆蟲感染死亡,這其中就包含著很多可以在農業領域大放異彩、可商業化的真菌種類。

在現有技術的支持下,真菌發酵技術已經變得愈加簡單。在不遠的將來,真菌防治病蟲害將在農業種植領域起到重要作用。

3? ?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種植中的思考

從經濟的角度,生物技術為農業種植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世間萬物相生相克,有一利必有一弊。

首先,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必將會引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矛盾激化,貧富差距將被進一步擴大。這是因為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大多集中在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在掌握這些技術作用于本國農作物提高農業經濟的同時,也可利用輸出生物技術產品來換取高額利潤,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霸權主義,例如用糧食控制小國命脈。

其次,生物技術也將進一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甚至影響人類健康。近年來,世界各國對于轉基因產品的報道層出不窮,當某些存在過敏因素的基因轉入其他農作物時,將會引起食物鏈的連鎖反應。以堅果為例,堅果可以引起一部分人的過敏反應,如果堅果的基因被植入其他農作物,那么這種農作物將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人們的過敏現象。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種植領域,同樣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

最后,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可能進一步引發新的環境問題。當生物技術作用于農業種植時,所研發出的新物種一定具備更加優良的植物特征,例如抗旱、抗澇、抗倒伏、抗病蟲害等,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業產量,但是會嚴重影響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甚至造成某一物種的滅絕。與此同時,農業種植領域的進一步擴張,勢必會加大化肥、農藥、除草劑的使用數量,這會帶來更為嚴重的環境問題,甚至某些化學因素會在循環過程中進入人體,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存。

4?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我國的人均壽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由于人口基數大,我國的人口數量相當龐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的糧食需求。

為了進一步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國家大力推進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種植領域。生物技術中的轉基因技術、雜交育種技術、組織培育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都使得我國農業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進一步保障了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因此生物技術在我國農業種植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生物技術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生物技術將會進一步加大世界的貧富差距,轉基因技術也有可能引起人類健康的退化,并最終引發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這些都需要科學家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引起足夠重視,并采取積極措施加以完善,以發揮生物技術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 1 ] 田政.簡析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及應用[J].南方農機,2019,50(1):70.

[ 2 ] 王登波.探討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及應用[J].吉林農業,2018(6):105.

[ 3 ] 肖盛利.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及應用[J].吉林農業,2016(5):62.

猜你喜歡
農業種植推廣應用生物技術
試論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合理運用
現代化新技術在農業種植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不同農業種植方式對土壤中硝態氮淋失的影響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
基層煙站信息化防雷系統的應用與管護
淺談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創新方法在推廣應用中的“有”與“能”
生物技術在環保工程中的應用
淺析生物技術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生物技術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現狀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