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坐龍與雙鯉魚銅鏡元素的多維創意表達研究

2021-11-11 20:10夏富祥
工業設計 2021年10期

夏富祥

關鍵詞:銅坐龍;雙鯉魚銅鏡;多維創意

我國北方民族之一女真人所建立的金朝在銅制品的工藝制造方面取得了不凡的藝術成果,創造了金代燦爛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銅坐龍龍體高19.6 厘米,重量2.1 公斤,由鑄造而成,是金代皇室御用的裝飾物[1]。雙鯉魚銅鏡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體現,折射出金代的社會發展與生活變化,人們在不斷完善審美表達的過程中,不斷追求對美好生活的詮釋。

1 銅坐龍與雙鯉魚銅鏡元素的概念

1990 年,銅坐龍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后,由阿城金上京歷史博物館調撥到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現如今銅坐龍已成為黑龍江省博物館歷史文物的象征和標志[1]。雙鯉魚銅鏡是1974 年在原黑龍江省阿城市新華鄉出土的歷史文物,其直徑43 厘米,重12 千克,這面銅鏡不論在面積還是重量上,都是目前全國已發現的金代銅鏡之冠,稱為“銅鏡之王”[2]。

1.1 銅坐龍的緣起

銅坐龍的發現者是南城村九組裴氏農戶,在自家挖菜窖時發現,之后經歷一段波折后交給文管所?,F在藏于黑龍江省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想要了解銅坐龍的重要信息,就要知曉金代上京會寧府的時代背景。金代發源于我國東北松嫩平原和長白山地區,是女真人的祖先,僅存了32 年,后遷都至北京作為金中都。銅坐龍的坐姿左前肢高舉,與左后肢間有騰云紋相連;右前肢著地,與右后肢相接;銅坐龍尾部翹起外卷,前肢長鬣突出于肩部之上,與頭上卷鬣和后揚的長鬣前后呼應。銅坐龍的構思創意精妙,工藝巧奪天工,造型逼真且惟妙惟肖,是中國歷代龍造型中極少見到的[3]。

1.2 雙鯉魚銅鏡的朔源

“銅鏡”是祖先們日常生活中的照容器物,在生活中不可缺少,銅鏡背面的裝飾紋飾也是歷史的真實寫照,體現了古代人的先進文化和對飾品的創意表達。魚紋樣是數量最多、最典型的裝飾紋飾,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地域特征逐漸演變而成。漢民族“魚崇拜”的思想對女真民族產生了深刻的歷史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延伸之上,女真人已具備了創制和展示“魚”形象的文化基礎。雙鯉魚銅鏡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是占有重要歷史地位的文物,其已成為我國古代乃至當今社會生活中,婚喪嫁娶等習俗的重要佐證之物。雙鯉魚銅鏡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產物,是了解金源文化、金代冶煉和鑄造工藝技術的實際參照物證。

2 銅坐龍造型和雙鯉魚銅鏡紋樣的特征

2.1 銅坐龍的造型特征

其一,黑龍江省哈爾濱阿城區出土的金代銅坐龍造型特征,從正面特征可以觀察出,頭微微向上抬起,面似猛獸;嘴部呈現出被人為拉直的鷹嘴痕跡,半張狀態表現出極為強大的氣勢。彎曲狀的鷹鉤嘴難以同銅坐龍的身體形成協調,進而形成銅坐龍身體的拉直造型,體現在銅坐龍的藝術加工過程中,人們將情感和審美融入銅坐龍的造型特征中。這也具有深刻的寓意,象征著穩坐江山,天下太平[4]。其二,從其龍眼造型上,可以觀察分析出,歷代龍的造型為達到威嚴氣勢,均呈現出怒目圓睜的形態特征。但是,黑龍江省哈爾濱阿城區出土的銅坐龍,受金代藝術塑造者和唐代龍眼造型的影響,唐代龍眼部造型的特征為丹鳳眼。銅坐龍和歷代龍身造型上比對,呈現更多的繼承關系,其龍體是流暢卷曲的姿態,象征著龍體具有較為頑強生命力的視覺表達。

2.2 雙鯉魚銅鏡的紋樣特征

其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出土的雙鯉魚銅鏡,主題紋樣是首尾相連的兩條大鯉魚,互相追逐,互相嬉戲,魚嘴微張,魚鰓微鼓,魚鰭和魚尾擺動的活靈活現,底層紋樣中浪花展開,水藻搖曳,水花浮現,氣泡翻飛,刻畫的惟妙惟肖,宛若池中鯉魚嬉戲追逐,可以觀察出鯉魚是一雌一雄在水中相互追逐,這樣完美而令人憧憬的理想生活會產生無限的遐想;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工匠要呈現給鏡子主人的審美觀念,更加呈現了金人工匠使用了非凡的造型能力。其二,金代雙鯉魚銅鏡紋樣,動感十足,雕刻技法高超,淺浮雕技藝絕倫,錯綜有秩,層疊穿插,好似水波再現。水中的綠藻,浮萍隱約出現,為靜謐的水增添了飄搖唯美的意境,攪動旋渦紋樣又看似平和,看似動感,讓人不禁想起水流湍急、浪花、水沸等的美好聯想。雙鯉魚銅鏡紋樣都是在述說著魚在水中的優美狀態,使得鯉魚姿態更加生動;魚兒戲水的視境象征了人生圓滿,雙鯉魚銅鏡紋樣飽含著感情的美好傳達。

3 銅坐龍與雙鯉魚銅鏡元素的多維創意

人類祖先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對創造力的一種考驗和一種嘗試。在社會文化進步的同時,不斷對固有思維提出疑問,保持思維的獨立性。多維創意是指一種豐富的多樣性和高維度的思維創造,代表了一種包容性的藝術態度。融合多層面的藝術范圍和邊界,并且探索其存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將看似相似或看似無關的事物結合后重新思考。裝飾藝術元素的多維創意表達是對原有具象和抽象內容的打散重構,從而對創意形態進行重新審視。在多維創意特征中將自然實際存在的實物,進行造型或紋樣的改變,改變的是部分實物特征,并不是將它進行簡單的模仿或改動,而是通過創意的過程,展示人們對具象和抽象的理解與表達[3]。

3.1 銅坐龍圖案的多維創意表達

從銅坐龍身上,可以觀察出工匠的圖案創意,龍頭部分沿著龍體和龍身體都有著云紋貫穿其中;這種云紋在整體創意表達中,賦予龍身厚重的感覺;另外,更加表達出了創意的完整性。銅坐龍的龍腿、龍臂以及龍的脊背處出現的龍紋,可以明顯的分辨出云紋路。加入云紋的創意,讓整體的銅坐龍表現的更為豐富、生動,表達動與靜的結合視覺特征,使銅坐龍的造型更為突出,達到龍成為吉祥之物的抽象意義[5]。

云紋圖案具有完整性和連貫性的特征,在龍背上雕刻有向上的云紋樣,其裝飾有著較為巧妙的輪廓,對于龍頭上的鬃鬢有著自然連接,形成具體的統一造型,讓整體性十分突出,讓人不禁想起龍可以騰飛的造型,好似龍生出來翅膀,可動可靜。金代的工匠們在云紋圖案的裝飾創意中,在銅坐龍的斷尾處進行了處理和連接,讓尾部看似延長,讓銅坐龍的尾部有統一的美感,也呼應了其整體性,豐富了銅坐龍的造型,左側爪部連接云紋,對龍身體的穩定性有了視覺與物理上的提升。視覺感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情感表達,呈現出了極強的創意理念,賦予了銅坐龍無限的生命力,并將簡潔的圖案用在實物上進行創意表達。

3.2 雙鯉魚銅鏡紋樣的多維創意表達

魚形紋飾逐漸由氏族崇拜演化為民族、民間追求富裕、吉慶、愛情、幸福的象征,而廣泛受到人們的珍視。特別是鯉魚的形象在我國自魏晉以后的社會中多為人們所崇尚,金代女真人把鯉魚視為吉祥的征兆、祥瑞之物,也用鯉魚作為祭祀的物品,貴族或官員均以鯉魚形態作為掛飾。雙鯉魚銅鏡紋樣是早期人類文化創意形象的優秀代表,被用在器物的裝飾過程中,并運用寫實、寫意、抽象和具象的表現手法。該銅鏡不同于其它銅鏡造型,采取對稱旋轉的結構形式;鏡上兩條鯉魚頭尾相接,栩栩如生。紋飾精美,雕工十分細致;內部結構以主體紋飾為主,生動逼真活靈活現;鯉魚活躍在底層,淺浮雕翻卷的水波浪紋飾中,畫面給人趣味盎然的情趣感受。如今社會的快速進步,多維創作的之路不斷拓寬,紋樣也隨之發生比較顯著的變化特征。古代工匠的創意成為當今人們所借鑒的具體思路,其創意理念和創作環境也要依據當時思想文化特征而進行思考,創作出符合時代特征的器物。

3.3 銅坐龍與雙鯉魚銅鏡的多維創意啟示

紋樣造型的特征構思和創意表達,是在不斷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思想蛻變、文化進步、生產能力、文化變革及生活需求的提升,不斷更迭創新表達意識。要想發揮獨特的視覺語言表達就要創造性的使用這一獨特語言,進行造型紋樣的藝術加工與創造。根據不同時代的特征,人們會根據時代特征不斷變化,更新多維創意的表達。銅坐龍的造型紋樣,唐宋時期龍的外形,為以后龍的造型奠定了基礎。而雙鯉魚銅鏡紋樣,也可以分析出其繼承了夏商時代青銅器的紋飾特征。無論是銅坐龍還是雙鯉魚銅鏡,都是人類祖先的智慧結晶和當時風土人情的象征。兩者被博物館更好的收藏且以更科學的方法流傳下來,并且以具有多維的創意表達展示給當代人。博物館教育是對文物的充分研究論證后,從多種視覺表達方式和精確的文化知識傳達給人們。博物館教育不但可以使人們了解文物的來源、造型特點,而且可以從文物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延伸到多維創意表達的形式特征。

4 總結

銅坐龍和雙鯉魚銅鏡的元素反應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多維創意表達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與探究后,是值得后人從中發掘更多金代女真人生活信息的折射物,體現了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向世人展示了女真人設計造物的形式美內涵。多維創意表達研究分析得出銅坐龍和雙鯉魚銅鏡元素的構成表達,有些表現了社會的現實生活,有些融入多維的創意觀念突破思想束縛,但都吸取了外來文化,而且保持著北方民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