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貫穿“自信”教育的“五性”原則

2021-11-12 13:14武菊芳張慧雙河北醫科大學
長江叢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自信馬克思主義思政

武菊芳 張慧雙/河北醫科大學

自信,源于心理學概念,可以在多重意義上使用,但基本含義是人對所持觀點和所具備能力的肯定性判斷,屬于理性認識。當自信的對象,指向理論、制度、道路和文化時,就相應構成了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自信不是自發的,是通過學習與教育而形成。本文所談貫穿于高校思政課程中的“自信”教育,直接說是指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教育,本質而言是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道路和文化的自信教育,歸根結底是指對馬克思主義的執著信念與堅守教育,三者內在統一。

高校思政課程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引導大學生從靈魂深處樹立正確“三觀”、堅定“四個自信”,將其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思政課的“育人”是一項特殊的系統工程,需要從教學內容、方式、手段、話語表達、路徑擴展等方方面面多管齊下、協同發力、相向而行,方能實現整體最佳效應。

一、強化教育的政治性,堅定信仰認同

亮出旗幟,堅持鮮明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是我國高校思政課程首要的基本屬性,換言之,意識形態指向性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形式。

馬克思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每一個統治階級都會“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毛澤東同志說: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梢?,旗幟就是方向,堅持意識形態導向性,“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國意識形態教育的內核在今天就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黨歷來重視意識形態工作,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寫在旗幟上,并努力鞏固之。盡管改革開放過程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轉型,曾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一時弱化、淡化之勢。但值得欣慰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種局面得到扭轉。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高校思政課程的職能決定了在教學中堅持鮮明的意識形態性是其首要的基本屬性,對此,思政課教師要有高度的自覺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在本職崗位上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守衛者、傳播者。

我們說,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質,不斷地根據新時代,新情況,做出新概括,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制定出指導不同歷史階段實踐的方針、政策,這是黨的意識形態建設題中應有之義。但是不能因此而削弱乃至否定其本質與基本原則,不能只關注現實問題,忽視遠大理想,只顧腳下,忽視方向,只重物質滿足、忽視精神引導。放棄信仰,放棄旗幟,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走遠;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仰,多大的成績取得也只是暫時的復蘇,社會發展最終會因缺乏生命力而枯寂。

所以,廣大思政課教師在增強自身理論自覺自信的同時,在教學中要旗幟鮮明地、理直氣壯地宣揚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仰,以主流意識形態引領社會思潮、凝聚共識,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才能富強中國,才能給自身帶來福祉,從而真正實現政治認同,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同危害“四個自信”的言論與行為作斗爭。這是高校思政教育在進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信教育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

二、精化教育的科學性,提升理論認同

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一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

堅定理論自信,是以對理論自身科學性的態度為前提的,越是深入地理解理論的科學性,自信就越是堅定。所以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并通過深入淺出地講清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理論,與此同時解讀其本身所蘊含的價值目標,以堅定大學生的自信就成為高校思政課課必須堅持的又一基本原則,也是高校思政課課教師的基本功。

盡管四門思政課程教學內容各有千秋,不盡相同,但根本目的則是一致的,即堅持中國大學的鮮明特色—馬克思主義指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因此,思政課教師教學的科學性應該抓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要透徹了解本門課程的理論淵源,梳理清本門課程理論的基本文獻,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要文本、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黨的重大會議決定等;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這樣在教學中講解方能胸中有數、游刃有余,方能將本課程的理論淵源、邏輯結構及理論發展講清楚、講透徹,從而以真理的力量感召人。因為理論的邏輯嚴謹也能給人美的感受,也可以說服人。二是著重講清重要基礎理論,在“精”字上做文章。由于四門思政課程是公共必修課,受教學課時限制,不能象專業課那樣追求面面俱到講授系統原理,而只能選擇最能體現本門課程核心思想的基本理論作為貫穿課程教學的一條主線并圍繞其輻射、展開其他原理(或文獻)從而發揮提綱挈領、綱舉目張之作用。如《原理》課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場,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共產主義的崇高社會理想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真理的滋潤,科學的魅力,從內心深處堅信不移,達到政治理性與科學理性的有機統一。

三、細化教育的針對性,筑牢現實認同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睘槠平馑颊n教育難題,提供了方法論指導。這就要求高效思政課教師必須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真切了解教學對象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實現“潤物細無聲”。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是提升自信教育實效的秘訣,而細化針對性則是必要環節。具體而言,教學的針對性就是要了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和真實需求,可大致分個人、社會和國家三個層面:

第一,關注學生的需求點、興奮點,滿足其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思政課是育人課程,教師講授的內容要與學生的需求、渴望相契合,才能引起共振、共鳴?,F在的大學生群體都是95后乃至00后,比較“務實”,追求“實用”,對思政課的基本要求是“管用”。所以,針對性的首要含義就是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即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如校園生活條件、狀況、專業發展趨勢、就業前景等。作為“供給側”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最關注的上述問題,運用本課程理論加以解疑釋惑、循循善誘,引導他們將個人理想、前途與國家需要,民族前途相統一,在思想理論與現實生活交集點上走進學生內心。

第二,關注社會焦點熱點問題,提升其分辨是非、化解難題能力。今天的大學生身處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由此造就了思維活躍,興趣廣泛,關注點多,但又缺乏獨立思考、分辨是非真偽的能力等特點。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通過問卷調查,日常交流,以及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主動探索引導學生走出思想困境之路。在授課時,始終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以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深層次問題作為切入點,在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說明、解釋現實問題上下功夫,從而融會貫通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傳授給學生,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的教學效果。

第三,關注國家層面的全面深化改革與未來發展,強化其責任與擔當。大學生雖然身處校園,但也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之中,祖國的未來發展同樣與其息息相關。正所謂“我們與祖國同呼吸,并命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發生新的深刻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課題,這也是每一個國人熱切關切的問題。對此,思政課教師要在課堂上及時回應,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既要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上仍然面臨著風險、挑戰和困難,對此我們要有充分準備。同時也要看到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堅信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具有領導全國人民應對外部環境變化,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智慧與能力,堅信只要全國人民勠力同心,共同奮斗,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定會越走越寬廣!對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擔當,因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樣,就把思政課教學嵌入了具體的社會現實中、國家命運中,從而更有利于實現與學生的思想產生共振、共感、共鳴,以達到形成共識之目的。

簡言之,增強針對性,就是把“我們想講的”變成“受眾想聽的”,把“受眾想聽的”融進“我們想講的”,讓課程更具創造力、感召力、影響力。

四、優化教育的呈現性,增強情感認同

提升自信教育的實效性就實踐操作層面而言,還取決于思政課教師如何有效運用自己的話語權對學生進行影響和引導。一種話語的表達效果能從可信和可愛兩個維度評價,科學合理的話語內容也要以大眾喜聞樂見的話語方式表達出來,才能提升話語內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達到可信與可愛的統一。尤其是處于互聯網時代,善于在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和改善話語表達方式下功夫、出新策,就成為思政課課堂建設的重要抓手。

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的改善與創新,就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打破過去慣用的“格式化”“臉譜化”“定型化”“政策話”表達方式的局限性,深入觀察社會生活,從中汲取言簡意賅、便于交流的有靈氣、接地氣的大眾語言。尤其要關注和了解網絡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思維與語言習慣,理解年輕人的時尚追求,借鑒部分網絡新媒體采用的流行話語,打造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借以表達富有時代感的、充滿正能量的話語內容。另外,隨著當前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的深刻變化,思政教師話語表達手段也要與時俱進,掌握現代網絡交往技術,發揮網絡新媒介的優勢,如采用“雨課堂”、微課、微信、微博、QQ等方式,突破思政課的時空限制,實現更靈活更方便地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再者,通過建立網絡化思政課教學管理平臺發布信息,讓學生可以隨時了解到課程時間安排、場地、任課教師等信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合理選擇。同時,學生的出勤,學習過程檢測、社會調查報告的撰寫等都可以在網上進行查詢。這樣不僅可以提供多樣化學習方式,而且優化了教與學的管理流程,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當然,高校思政課堂話語與手段改善與創新,絕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消遣娛樂,,而是為了更好地產生思想共鳴,將課堂打造成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園”。所以,應當正確認識互聯網的“雙刃劍”作用,全面、辯證地對待網絡新媒體語言,規范使用互聯網教學手段,對于其中存在的消極方面,混雜的膚淺、粗俗、流變式的內容及語言要堅決摒棄。

五、深化教育的體驗性,展現行為認同

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鮮明特征,決定了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實踐教學,是思政課始終應堅持的又一項基本原則。對此,全國高校已成共識。本文強調的是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細化實踐教學的環節,完善實踐教學的管理,強化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真正實現“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具體而言:實踐教學的內涵可做十分廣泛的理解,諸如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的形式也應多種多樣,各高??山Y合自身實際,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與社會資源,諸如革命圣地、根據地、改革開放前沿、經濟特區等自身優勢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實踐教學活動。

實踐教學的過程要高度重視,教師事先要根據理論教學內容,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尤其要結合現實中的熱點、焦點問題設計實踐主題,指導實施實踐活動,引領和幫助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必須強化考核評價環節,以避免流于形式、走過場,圖熱鬧,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高校思政課程作為我國大學教育鮮亮底色的直接承載體,在立德樹人、堅定青年學子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信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堅持上述“五性”原則的有機統一,用心盡力、真做實干,就會獲得令人滿意的實效。

猜你喜歡
自信馬克思主義思政
評價賦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必然向度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做一個自信的“小小音樂家”
深化年輕化戰略108萬已是“小目標”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淺談高職學生內力覺醒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