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開創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2021-11-12 13:14熊文艷江西中醫藥高等??茖W校
長江叢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思政特色時代

熊文艷/江西中醫藥高等??茖W校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后備軍,要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與發展夯實基礎,就必須對這群青年后備軍進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它帶給我們的實踐反思和理論提煉讓我們不得不將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以達到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的目的,從而開創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本文基于筆者已發表論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路徑研究》,進一步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刻內涵”、“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現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入大學日常思政教育的重大意義”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補充,以求更好地完成筆者的在研課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不懈奮斗,逐步形成了以“為人民群眾謀美好生活”為實踐指向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觀。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經濟、政治在觀念上的反映。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并指出,新時代要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由此可以看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觀是以文化精神、文化價值和文化力量為基本內涵的。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形態主要表現為實踐形態、理論形態和制度形態這三種互相聯系的形態模式,它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實踐,也就是在不斷推進我國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在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構筑中國文化支撐,進而為堅定新時代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奠定思想基礎。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發展中展現的更加基本、更加深沉、更加持久的力量。新時代高度的文化自信,來自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在文化精神、文化價值和文化力量上的系統認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思考我國文化精神的內涵,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出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可謂歷久彌新,其精神實質可概括為十八字,即“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一切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能夠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和推進社會全面進步的文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了解新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新的需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的價值指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全民族文化源源不斷的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向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前進。只有實現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的轉變,我國不斷增強的文化力量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更高質量高層次的需求。提升文化自信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夠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提升新時代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它還能夠保持戰略定力,堅定我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使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展現勃勃生機,最終為人類的現代化之路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二、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現狀

高校思政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通過學習社會主義科學理論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熏陶,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同時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發展目標,讓他們能主動擔負起新時代的使命,從而培養高校大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隨著我國步入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各地高校紛紛進行“課程思政”改革,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許多喜人的成績,卻仍然存在“道德建設被忽視”、“個人主義盛行”、“脫離實際”等一系列問題。

第一,高校思政教育中道德建設被忽視。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道德建設的地位遠比不上經濟的發展,經濟指標占據的地位更為突出,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道德的地位,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許多挑戰。高校思政教育必須與大學生道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不僅要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更要注重不斷通過實踐將知識轉換為自己道德標準的能力,只有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才能從根本上達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目標,進而促進我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

第二,個人主義盛行。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關注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個性的表達,重視個體價值的實現,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個體發展需求。但是,個人主義的盛行會導致集體意識與全局觀逐漸淡化,如何有效協調個人意識與集體意識的關系,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恰當融入“和合”思想,是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所要關注的。當代青年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神圣使命,他們是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學生社會主義集體價值觀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青年大學生肩負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大學生成才成長的自覺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思政教育中社會主義集體價值觀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不強,激勵機制不健全,各高校要盡快完善思政教育的激勵機制,構建完整的教育載體,以豐富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教育內容,全方位地增強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社會主義集體價值觀教育。

第三,脫離實際,流于形式。在不同的時期,學生的思想會受到各種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每位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許多高校只注重結果,忽略過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脫離實際,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簡單地傳授思想政治理論而不重視該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使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滯留在空泛的思想領域里,而非最終用于指導學生的具體實踐活動。高校思政教育開展的重點在于實踐,學校層面要將思政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日常管理和每位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去;學生層面要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在日常生活、學習的實踐中,將抽象的理論實際化。

大學生思政教育不僅受到學校的影響,而且受到社會、家庭、網絡等多方面的影響,只有形成正確的社會輿論引導、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營造濃厚的家庭文化氛圍以及建設高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網絡平臺,全方位、系統性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才能達到教育的預期效果。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入大學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義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尤其是在實踐反思和理論提煉兩個方面影響最大,其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必然要求,是大學生培育和踐行新時代青年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傳承的必然要求。

第一,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內在邏輯關聯,為加強高校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和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二,通過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結合機制,為高校創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咨詢與參考,為真正培育出新時代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棟梁之材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先進文化的代表,它與時代潮流相一致,彰顯了時代特色,匯聚了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與人民群眾同心聲,對當代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從而能夠順利地被當代青年大學生所接受。

第四,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本身的教育意義上來說,能夠創新思政課堂教育模式,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豐富素材;能夠凈化校園環境,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提供精神支柱;能夠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養料和信仰體系,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脊梁,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必將不斷提升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及人文素養,培養出新時代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棟梁之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猜你喜歡
思政特色時代
評價賦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必然向度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創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