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不器
——品申學軍書法

2021-11-12 14:07
夜郎文學 2021年3期
關鍵詞:碑學書法藝術書法

張 達

作為一個寫作者,偶爾自以為是而鄙視一些嘩眾取寵的所謂藝術人;作為一個努力獨立思考的讀書人,也可能因為無知的傲慢而批判一些欺世盜名的藝術行為;作為一個敬畏書法藝術的學習者,我一直厭惡一些自欺欺人的書法人——但,真心實意地說,我一直默默關注申學軍兄,不只是朋友情誼,更是從書法藝術的心境,因為我略微感知他的書法基本功底、良好的書藝領悟能力和藝術想象力。作為書法人,一個藝術探索者,這是可貴的天賦,勃勃生機的生命情態。而申兄擁有著,或是說一直追求著這些能力與品質,把心得直接反映在書法作品之中,性情付諸于筆墨,所謂立象以盡意,達其性情,形其哀樂。這種融會貫通的創造力,實在是他的書法藝術水平得到提高與他的學問進步的根源。

漫長的書法藝術史上,米芾、張大千等人,當年臨摹古字畫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對于書法字帖的臨摹,我曾口出狂言:申兄也擁有著此等超凡功夫。且不說他專攻的隸書《張遷碑》、大楷《麻姑仙壇記》、行書《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草書《十七帖》等,可以說書法史上任何一派、任何一體、任何一帖,真草篆隸,蘇黃米蔡,只要給他三分鐘觀察、學習與醞釀的時間,就可以立即臨摹得幾乎逼真,遍臨百家而有模有樣,尤其對于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申兄下了一番轉益多師的功夫,不只是對臨,很多貼本他都能背臨,信手拈來,揮灑自如??芍^“君子不器”,多才多藝。多年前,我也曾不信邪,把十多本字帖展放在書桌上,故意為難他,看他有什么十八般武藝與變化多端的手段,而他不但“臨危不懼”,還鎮定自若,展紙便臨,揮筆如刀,所向披靡,仿若孫過庭在《書譜》中說:“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垂者若崩云,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泵孕乓稽c說,申兄有種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手上功夫,藏著魔術師變戲法般技法,盡情清風雅逸,揮灑多姿多彩,其“唯觀神采,不見字形”的一氣呵成境界,便讓我驚喜得目瞪口呆,驚訝得啞口無言。從那年少輕狂的大學時代開始,我便深深佩服于他十八般武藝的“童子功”——他的“本”務得實在牢固。其中,他臨張瑞圖的一張行書作品,用筆詭異,提按分明,圓筆的篆籀間還增加了一些翻筆,似有曾熙的峻拔筆意,線條跌宕起伏,在行云流水間暗藏著一股韌勁與蒼古,看似不太像原貼,卻又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神采奕奕,真乃貴于絕似又絕不似之間。這個埋頭臨摹的畫面,多年來也就一直保藏在我的腦海里,記憶猶新,這張活靈活現揮毫的作品,仿佛僅是昨日揮就,依舊歷歷在目。

大學畢業后,我們各奔東西,聯系不多,交流也少,只是偶爾從電視、網絡與報刊上看到他的零零散散的作品——僅從發表在書法報刊雜志上的書作來看,近年來,申兄多著力于行草書,似乎也受到整個中國書壇流行書風的影響,致力于帖學與碑學的融合,在原來秀麗、俊逸與遒勁的濃厚的帖學格調中,融入了一些碑學的厚重、古樸與天真。當然,總體上來說,整體風格變得俊朗與奔放,在“書卷氣”中融入一些“金石味”,靈動的清新雋永中多了一些古拙,但在單個結字方面,似乎卻反碑學之道而行之,有時變得緊湊與拘謹起來,中宮緊收得有些局促。只是我還不能判斷其間得失,也無能斷定這個時代的書法人的使命就是探索帖學與碑學的融合,或超越帖學與碑學的界限,從而創造出個人與時代的書藝,但我稱贊他一直以帖學為基本風格的把持與追求,其書法作品無論怎么追求方俊、大氣、豪氣與霸氣,其間總是有一股溫文爾雅的流水潺潺流淌,熟能生巧,寓巧于快速運筆之間,一股典雅與從容的“書卷氣”充溢于字里行間,那種“宋尚意”的自由與瀟灑,尤其是米芾的沉著痛快與八面出鋒,提筆與頓筆,中鋒與側縫,出鋒與回鋒,自然地流露“道法自然”的意趣。

且不說他心手雙暢的行書,而具體分析他偶爾創作的金文作品,即略微改變裹鋒、絞轉的傳統用筆,所謂篆籀筆法,而多鋪毫,用方筆去表達婉暢之氣,有些從秦簡的角度去穿透商周金文的趨向與路徑,可能少了些“鑄”的“金石味”,卻多了一股“書寫性”的俊朗風度,清風朗月也。

可以說他選擇了一條十分純正的書法藝術道路,溫柔敦厚,文質彬彬,又靈動飄逸。就此,毫無掩飾地說,我欣賞的正是這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優雅與坦然,一種“游于藝”的境界躍然紙上,如張懷瓘在《書斷》中所言:“善學者乃學之于造化,異類而求之,固不取乎原本,而各逞其自然?!被鹧劢鹁Φ纳晷肿匀怀裁撍?,是非明辨,得失自知,而不像一些人把書法作品搞得暮氣重重,枯槁怪異,也不追求現代人的解構與重組,顯得有些凌亂,甚至不堪,一片狼籍,還說“以丑為美”,丑到了極點便是美到了極點——如果非要判斷與定位,那么,申兄的書法藝術比較接近“新古典主義”: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以古為新,書寫自我性情與胸懷。

見多識廣的申兄不僅善于書法,國畫、篆刻與詩詞等兄弟藝術方面也曾下過苦功,具有豐富的知識和不凡的表現能力。鄙人的名章“張達之印”便是申兄之鐵筆,漢印風骨,整飭之間流露舒朗氣格,如印印尼。我也收藏著他十多年前的一幅山水畫,純是書法用筆,構圖大膽,遠近、疏密與陰陽之對比強烈,記白當黑,寧靜致遠,安詳又郁勃,充滿禪意——意猶未盡。自然,我還拜讀過他的詩文,行文洗練,言簡意賅,一派古風。這種多才多藝,讓他在高手如云的書壇上也不失自家風貌,所以近年來,他的作品入了一些大型展覽,獲得許多獎項,進步與成績實在可喜,甚至可以驕人。

但杞人憂天的我也曾擔心其年輕得志而過早地驕傲自滿,為名與利所累所困,不思進取。因為書壇充滿了尊卑、等級的腐朽氣息,文明基因中缺少鼓勵年輕人成就夢想的因素,我們自己(我和申兄)有時也難免缺少自知之明,或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偶爾受困于簡單的生活與繁瑣的俗務,浮躁與壓抑的心靈制約了藝術想象力的飛揚,喪失長久臨帖的堅實與銳意,在塵囂間葬送了藝術生命力。自然,藝術者當忌自我平庸,如古人云,唯俗不可醫。所以,不管是三十而立,還是四十不惑,我們都該多一些腳踏實地的“立”,少一些被浮云遮望眼的“惑”,超越斤斤計較于環境的境地,埋怨于某種世俗力量的約束與折磨。畢竟,書法乃“大美”之藝術,我們該安身立命,注重內心修為,向古賢學習,廢寢忘食,樂以忘憂,扎根書法藝術傳統之中,日夜臨池,做一些精雕細琢與“大器晚成”之事,尋求書法藝術以古為新之“大美”,在乎自我追求與進步,批判又認知,動靜相宜,擁有默默耕耘的夢想,懷抱孜孜不倦的開拓進取。

貴州荔波乃中國最美麗之地方,世界自然遺產地,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山清水秀,郁郁蔥蔥,實在是人間天堂,何況“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申兄生活于此,遠取諸物,學習于斯,一禹于書,引領眾多書友潑墨揮毫,筆墨情趣,寄情山水,詩文唱和,實在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令人羨慕不已矣,故,希望申兄領略青山綠水之自然靈氣,滋養書法藝術之蓬勃常青樹,不斷擁有“十年圖破壁”的藝術升華和“十年磨一劍”的藝術生命。

愚鈍的我曾把孔子的“君子不器”幾字贈送于申兄,多年后,依舊笨拙的我也說這句陳舊的話,以共勉。

猜你喜歡
碑學書法藝術書法
書法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淺談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書卷氣VS金石氣
書法賞析
由姚華評《蘭亭序》看其碑帖觀的轉變
西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藝術探微
清遠養拙碑之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