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實的山海關之戰

2021-11-12 18:46于明忠
民間故事選刊 2021年22期
關鍵詞:吳三桂山海關李自成

◇文/ 于明忠

公元1644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四月,清攝政王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擊敗李自成大順軍,此戰的勝利,使清朝得以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與大順、大西等政權,建立統一政權。

1583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創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權,與明廷分庭抗禮。1618年,明撫順守將李永芳不戰而降,第二年,明廷集全國47萬之兵,兵分四路,企圖一舉消滅后金,結果被殲45000余人,沈陽、遼陽先后失陷?;侍珮O繼位后,改“金”為“清”,建立清朝。此后,清軍攻陷大凌河,招撫明朝的盟友朝鮮與察哈爾蒙古,之后圍攻錦州,打敗前來解圍的13萬明軍,使明廷苦心經營十多年的錦(州)寧(遠)防線全部崩潰。至此,在清軍南下亡明的道路上只剩下山海關及其前哨孤城寧遠了。

山海關北枕疊嶂,南襟大海,位于從東北進入華北的陸路咽喉之地。即使在軍事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山海關之險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海關之險令清軍無法逞其入關之志,只得繞道蒙古,越過長城,采取不斷蠶食的策略?;侍珮O說:“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仆;現在,明朝精兵已盡,我再四周縱掠,北京一定可得?!?643年,皇太極死于沈陽,其幼子——年僅6歲的福臨即位,是為順治帝。

值此危機迫在眉睫之際,關外清軍的動向并沒有令明廷特別關注,明廷正大舉起兵圍剿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

爆發于1627年的陜北農民起義,經17年的起伏轉戰,終于在1644年從居庸關向中原長驅直入,一舉攻入北京。明崇禎帝自知大勢已去,泣退群臣,逼死周后,砍死袁妃和女兒坤儀公主,然后自己吊死在煤山(今景山),267年的明朝滅亡了。

在關內形勢發生急速變化的時刻,清內秘書院大學士范文程認為,明亡只是時間問題,因此,現在清的主要敵人不再是明軍而是農民軍。他建議清軍抓緊時機,火速進關,直取明部。攝政王多爾袞接受了他的建議,率14萬大軍進關爭奪天下。清軍過遼河時,方知李自成的農民軍已于上月攻占北京,明朝已亡。此時,多爾袞進退不決,征求對農民軍頗為了解的明降將洪承疇的意見,洪承疇堅決主張攻打北京,表示清軍與農民軍大戰必能獲勝。多爾袞聽后深受鼓舞,決定取道蒙古入關,攻打北京。

在清軍與農民軍之戰即將爆發之際,發生了山海關守將吳三桂主動向清朝“借兵”一事,導致清軍聯合吳三桂與農民軍在山海關展開了一場大戰。

李自成進入北京后,意識到駐兵山海關的吳三桂之向背對局勢的發展至關重要,而解決山海關問題,只有兩種方案,一是武力奪取,徹底消滅吳部;二是招撫,避免流血戰斗。以農民軍入京后將領無心再戰、士兵沉溺享受來看,招撫為上策。于是李自成派人勸降吳三桂,攜犒銀四萬兩、黃金千兩,另有敕書一通,封吳三桂為侯。

此時,總管京師兵馬的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已在北京被捕,李自成令他給兒子寫信勸降。吳三桂無奈,決定正式接待來使,投降農民軍。但當吳三桂準備率部進京謁見李自成,行至永平府(今河北省盧龍縣)西沙河驛時,卻突然調轉馬頭,再次返回山海關。對于吳三桂降李又中途返回,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大順農民軍入京后,實行追贓助餉的政策,拷掠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導致吳三桂反悔;另一種說法認為,吳三桂因其愛妾陳圓圓為大順軍將領劉宗敏掠去而怒改初衷,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沖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重占山海關后,心中明白憑自己的軍事實力根本不足以同農民軍抗衡,為逃避降清負君之罪,并借他人之力達到復仇目的,吳三桂修書與多爾袞,意向清軍“借兵”。多爾袞得書后雖驚喜交加,卻不露聲色,許諾援兵,同時提出條件:吳三桂率兵投降清朝。

李自成得知吳三桂重返山海關,親率20萬大軍東來。當農民軍迫近山海關時,吳三桂再次催促清軍火速來援。多爾袞接信后,知道形勢緊迫,為了防止農民軍占領山海關,下令清軍日夜兼程前進。當清軍終于到達距關城10里的地方時,吳三桂守軍已與農民軍在激戰中。至農歷5月初,據守山海關北翼的吳軍向農民軍投降,吳三桂的軍隊已呈潰敗之勢,而此時清軍卻一直止步不前。吳三桂多次派人前去敦請進兵,但多爾袞就是按兵不動,他要迫使吳三桂親自出馬,將“借兵助剿”改為“投降清朝”。吳三桂只有點齊將官精騎,出關突圍,一口氣馳至歡喜嶺。1644年5月27日,雙方達成協議,吳三桂率將返回山海關,按約定率5萬余人出戰,同時下令開城迎兵。山海關的東大門洞開,清軍洶涌而入。而李自成對這一切都渾然不知。

時至中午,山海關戰場在大風中飛沙走石,當吳軍與農民軍酣戰之時,進入關城的多爾袞下令突擊,清軍如弦上之箭銳不可當。李自成立馬于高崗之上,見一白旗軍沖破農民軍陣勢,正驚異之際,一僧人跪在他的馬前,說:“掛白旗的騎兵不是關寧兵(指吳軍),必是滿洲兵,大王趕快回避?!崩钭猿梢谎圆话l,策馬下崗西走,農民軍也在一片“滿兵來矣”的驚呼聲中被沖過來的清軍壓向海邊,以致“死尸相枕”。

山海關之戰農民軍損失士兵數萬人。李自成遂下令將吳襄處斬。

山海關之戰改變了清朝、農民軍、吳三桂的各自命運。清軍結束了農民軍短暫的勝利,開辟了清朝的歷史新紀元。在山海關之戰結束后的第十天,多爾袞率清軍入京。而吳三桂的命運便由此交給了大清朝。

山海關大戰,既是李自成、多爾袞、吳三桂三方面軍事與政治實力的較量,也是李自成、多爾袞、吳三桂三人智慧與謀略的較量。從山海關大戰的三方指揮來說,多爾袞和吳三桂對李自成,合者勝,分者敗,這也是歷史的經驗。

猜你喜歡
吳三桂山海關李自成
山海關水關
多爾袞巧降吳三桂
收復山海關(油畫)
從心理傳記學角度研究李自成人格的初步構想
“能吏”的“魄力”
明清時期山海關的姜女廟與孟姜女傳說
名聯賞讀
短暫的輝煌
李自成起義失敗的教訓再思考
吃貨康熙定三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