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南與桂中地區盤古信仰文化比較研究
——以泌陽和來賓為例

2021-11-12 21:55
戲劇之家 2021年9期
關鍵詞:泌陽盤古來賓

(百色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2020 年9 月2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盤古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從廣義上來講,它是“以盤古信仰為核心,以盤古廟為載體,以盤古神話、盤古歌謠、盤古戲劇、盤古經文、盤古信仰習俗、盤古祭祀儀式、盤古地名、盤古姓氏、盤古祭品、‘盤古’的狀語稱謂及其含義為表征而構成的一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積淀深厚、特色鮮明的盤古文化體系”。盤古文化源遠流長,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各地方有所差異,如河南泌陽和廣西來賓,但都在民眾中世代相傳,形成一種集體無意識,外化成了一定的生活行事準則。因此,本文試圖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泌陽和廣西來賓兩個地方的盤古信仰文化,進行比較研究,希望能夠為盤古文化研究做出一點貢獻。

一、盤古傳說發祥地問題的研究

關于盤古神話傳說的發祥地問題歷來多有爭議,這里簡單列舉幾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如北方說、南方說、外來說等。持“北方說”者,如閆德亮,他認為:“盤古最早是華夏族的圖騰始祖,年積月累,名聲愈大,隨后已形成中華民族共有的始祖了。盤古神話是地地道道的國產品。盤古神話源自于昆侖山,而扎根于中原的桐柏縣與泌陽縣的九龍山,從而使盤古神話源遠流長,遍及全國。昆侖山是偉大的神山,也是中國神話的發源地?!渡胶=洝纷阋詾樽C”。2005 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組成專家考察團,到泌陽實地考察,經多方論證,得出一致結論:盤古在泌陽的神話傳說根深蒂固,源遠流長,最終命名泌陽縣為“中國盤古圣地”,至此,盤古圣地花落泌陽,實至名歸,為盤古精神發揚光大提供了政府支持。由此,中國書協主席張海書丹的“中國盤古圣地”,成了響當當的泌陽文化名片。持“南方說”者,如覃彩鑾,則認為:“通過對河南和湖南兩地盤古文化的考察,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兩地流傳的盤古神話的內容、質態以及對盤古文化的研究與開發情況,更堅定了我們原來對于珠江流域及來賓市是盤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的認定。古籍中最早記載的盤古廟也在今來賓市?!背帧巴鈦碚f”者,如何新,他在《諸神的起源》中指出:“盤古神話是東漢中葉以后取道西南流傳到中夏的西亞、印度神話?!?/p>

我們認為,對于一個問題的研究有爭議是非常正常的,真理越辯越明,尤其是對于盤古神話傳說發祥地這樣的重大問題。不過,站在更加包容開放的今天,也許最重要的不是確認哪個才是真正的發祥地,更重要的應該是暫時擱置爭議點,求同存異,在彼此的保留觀點基礎之上進一步研究,相互交流,保留盤古文化的多樣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樣的爭議也更說明了我們中華民族,在遼闊的疆域中,共同分享著盤古這個開天辟地的創世神、人類先祖和其所蘊含的文化,我們56 個民族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這樣的盤古信仰文化的研究與傳播,無疑非常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軟實力和提高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二、民眾的盤古信仰現狀的異同

先看河南泌陽,每年來盤古山的人數不斷增加,特別是近些年來,當地政府參與了農歷三月三盤古廟會,從2005 年到2020 年,已經連續開展進行了16 年,還舉行盛大的公祭活動。這些活動開展前后,海內外同胞積極尋根問祖、祭拜祖先,各地游客慕名而來,眾多商人聞風而動,各路媒體蜂擁而至,尤其是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利用媒體資源,傳播更加方便快捷,似乎盤古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容易就得出盤古信仰將會朝著越來越興盛的趨勢發展的判斷。而當地的民眾,乃至其他國人的盤古信仰發展的趨勢真的是越來越好嗎?特別是對當地民眾來講,盤古爺信仰還是原來的盤古爺信仰嗎?帶著這樣的問題,筆者經過實地調查發現,總體來說:當地的盤古爺信仰傳統的地方性和自身神性在不斷消解,當地盤古爺信仰中不恰當地摻雜了一些其他文化資源,盤古爺信仰活動呈現出一種式微的態勢。

主要體現在:

(一)盤古爺信仰作為一種地方傳統的地方性不斷消解,地方口頭傳統活態傳承存在著斷裂傾向,民眾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年輕一代。盤古信仰內容增多、信仰范圍擴大,盤古爺的神性過于泛化,泌陽當地人在接受闡釋盤古文化的過程中,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把盤古當成了無所不能、包辦一切的神。有人求升官發財,有人保佑身體健康,有人祈求兒孫滿堂……各式各樣的人生欲望,寄托在盤古身上,而恰恰忘記了盤古本身的神性之所在。隨著這樣泛化的加深和傳播,盤古自身的特性越發模糊不清。相關的信仰儀式逐漸簡化,甚至消失。當地盤古爺信仰中沒有過多的儀式,最為人們熟悉的就是“拴娃娃”和“求雨”儀式,而這些儀式,在今天也在不斷簡化。簡化其實就是一種遺忘,在這背后也體現出當地民眾對此參與熱情不高,盤古文化遭遇消解。

(二)當地盤古爺信仰中不恰當地摻雜了一些其他文化資源。這其實是盤古信仰傳統的地方性和自身神性不斷消解的結果。開天辟地的創世大神和繁衍人類的始祖形象,已經足以使當地的盤古文化及盤古爺信仰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然而政府及開發商在此基礎上,又推出了“孝”文化的主題。俗話說,百德孝為先,這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并不僅僅是當地盤古文化所特有,是一種普遍化的存在,在這里推出“孝”文化作為主題,無疑又在另一方面消解盤古信仰傳統的地方性和盤古文化自身的神性。

(三)盤古爺信仰活動呈現出一種式微的態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一是信眾層面。在今天多元化的時代里,當地精英階層不屑于信仰,而民眾要么出于更為實際的現實考慮,要么出于從眾心理,趨于信仰淡漠或被其他宗教所吸引。

二是城市化進程從根本上沖擊影響了當地人的盤古文化信仰。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文明(文化)對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盤古文化信仰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和傳承的。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以城市化為代表的現代文明開始不斷沖擊農業文明,大量的當地信眾往城市搬遷,盤古信仰文化形成的根基開始出現動搖。

三是信仰場所層面。當地盤古爺信仰的場所就是盤古山上的盤古廟,當然還有民眾自家正堂的神龕。供奉的神靈漸趨齊全,漸漸被納入旅游場所,是當前盤古廟的一個存在現狀。

而在廣西來賓,民眾的盤古信仰狀況又是怎么樣的呢?

廣西來賓有不少盤古廟,2003 年,一些學者,如覃乃昌、覃彩鑾等對此進行了考察,并將來賓市稱為“盤古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些發現進一步提高了民眾的自豪感,對于盤古信仰也隨之加深,“來賓”與“盤古文化”也因此密切聯系在一起。經調查發現,來賓市是迄今為止我國盤古廟數量最多的地區,民間盛行祭祀盤古的習俗活動,興賓區的甘東村更會在每年農歷六月十八舉行祭祀盤古誕辰的儀式,而且還有每隔三年一次歷時三天的盤古兄妹出游活動。村民們在這樣的祭祀活動中得到集體主義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向盤古大神還愿、聯系和維系了鄰里關系、身心得到了放松休整。當然對于很多人來說,也在這樣的祭祀活動中,通過做點小生意賺取經濟收入。另一方面,2007 年1 月,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組到來賓市拍攝盤古文化專題片,攝制組的足跡走遍了武宣思靈、通嶺、東鄉三個鄉鎮。因此,盤古文化也成了來賓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為了這張“文化名片”更加漂亮,來賓市政府也在積極努力。2007 年7 月,來賓市興賓區良塘鄉北合村建成了盤古文化生態旅游景區,景區圍繞盤古文化、生態旅游兩大主題,集文化旅游和休閑娛樂于一體。與泌陽一樣,這些熱鬧的,在政府、學者、媒體、民眾、游客等共同營造下進行的祭祀,圍繞盤古文化而進行的一系列開發活動,是否使來賓民眾的盤古信仰發展趨勢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也許從這樣的一些事情,如盤古祠廟的正統之爭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價值取向等,可以尋找到答案。經過筆者調查發現,2005 年來賓市興賓區來國村村民集資建立了盤古故居紀念堂,他們認為那里是盤古兄妹和父母生活的地方,也就相當于是盤古兄妹,也就是后來的盤古夫妻的“外家”,所以他們供奉四個神像:盤古兄妹和盤古的父母。每年的農歷六月十八盤古誕辰日,來國村的盤古故居紀念堂和的甘東村的盤古廟都要舉行盤古祭祀活動,都是為了紀念盤古兄妹開天地、造人倫的開創之功。然而“盤古誕辰前夕去趕墟時,發現良塘街的電線桿上貼有兩個村盤古廟會的宣傳海報,相距不過5米,兩個村子所舉行的祭祀活動也大致相同,都請文藝隊來表演,頗有‘打擂臺’的架勢”。這樣情景的出現,其實正是甘東村與來國村關于誰是盤古祠廟(盤古文化)的正統之爭的外在表現:其一是來國村,其村民認為村后的高嶺(盤古紀念居所在的地方)是盤古兄妹和父母生活過的地方,是盤古兄妹的外家,是盤古文化最根源之所在,具有天然的正統性;其二是甘東村,其村民認為盤古大廟是盤古兄妹生活過的地方,是經過專家認證的,具有正統性。兩個村之間的正統之爭,可能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應該還是與經濟利益相掛鉤。在一個后現代化時代,教育、衛生、文化等都形成產業化,而產業化意味著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如何把文化轉化成為產業資源,換句話說,就是如何把文化轉換成為經濟效益,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在這過程中,需要把抽象的“文化”具體化,也就是說需要找到一個實實在在的載體,而如果這個載體又具有外界所賦予的權威性的話,那么將非常有利于實現由文化到經濟的轉變。這兩個村之間的爭議,鮮明體現了這點。隨著各方人士對盤古文化的關注,盤古文化成為一種資源,而盤古廟宇成為盤古文化重要的體現載體,哪一個“正宗”,就意味著權威,也就意味著獲得更多的關注,更意味著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由此,我們看到當地民眾對于盤古信仰的神性意識開始褪去,或者出現泛化,如在甘東村的盤古兄妹大廟旁設置海底宮殿、花婆廟,在祭祀儀式,或燒香朝拜時,在對盤古兄妹“提出”諸如婚姻美滿、身體健康,生意興隆的祈福等,遠超出原來盤古身上所蘊涵的神性,或者說本性,這是與泌陽地區的民眾一樣的盤古信仰狀況。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河南泌陽與廣西來賓的民眾對于盤古信仰有諸多相同之處,共同體現了在各種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之下,對于盤古信仰的接受和闡釋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顯得更加泛化、功利化,甚至還面臨著盤古文化口頭傳承斷裂的危機等。而在盤古文化的實踐方面,他們存在一些地方性的差異,比如河南泌陽主要是以廟會的形式來進行,場地規模更大,參與人數也更多;廣西來賓,以甘東村為代表,則是通過祭拜、盤古兄妹出游為主要方式,持續時間相對更長。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是,泌陽的盤古廟會是在每年的農歷三月三進行的,而來賓則是盤古的誕辰,即農歷六月十八。盡管它們存在著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但都是把盤古作為人類之祖,它是我們“想象的共同體”,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盤古的神性出現了泛化,在社會影響力,民眾心目中的地位等都有下降的趨勢。因此,我們必須采取相關措施,更好地傳承盤古文化,積極參與到新時代的文化建設中來,提高文化軟實力。

三、傳承盤古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

源遠流長的盤古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即使其中有諸多爭議,如盤古神話發源地問題,盤古神話內容等,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一直都被認為是人類之祖,是中國神話的典型,在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今天,面對來勢兇猛的西方文化,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沖擊下,實用主義大行其道,“空心人”、無根感等,無不是國人信仰危機的癥候;國與國之間,文化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弘揚以盤古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從而提高文化軟實力和國人的民族認同感,真正實現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一)深入挖掘,不斷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首先需要持續深入挖掘以盤古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作為基礎,深入挖掘,意味著追本溯源,把“大傳統”和“小傳統”相結合,既從“大傳統”角度追溯確認盤古開創天地的豐功偉績,把它作為創世大神,也強調“小傳統”中盤古繁衍人類的人根之祖的信仰。而盤古無論是作為開創天地創世者,還是作為人類之祖,都只是一種神話傳說,體現出在人類的童年時期,人們對于宇宙、自然、人類的起源等積極的思考和想象。在他身上所體現出的一種巨大的創新精神,敢于從無到有的創造的精神是非常寶貴且值得發揚光大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之所以在新發展理念中擺在第一位,正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積極深入挖掘盤古文化的本質內容是不斷弘揚盤古開天辟地、首開人倫的勇于創新精神。

(二)信仰回歸日常,外化于生活行為

盤古文化的傳播,以及盤古信仰的延續,不僅僅需要在諸如農歷三月三的廟會,六月十八盤古誕辰的祭祀和盤古兄妹出游等大型的、集中化的,各方人士參與其中的活動,更需要通過細雨潤無聲式的,與人們生活相貼切的宣傳,使盤古文化信仰回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外化成為一種平常的生活行為,這樣才能夠更好傳承盤古信仰。當真正地讓民眾深刻且全面了解盤古文化,文化認同感增強,也將激發起他們對于盤古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由此,就會形成一個“認識-保護-傳承-認識”的良性循環。其實,認識就是一種保護,保護也是一種更深刻的認識。無論是河南泌陽的當地人,還是廣西來賓的當地人,甚至包括所有的中華民族子孫,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人類之祖——盤古,我們現如今也都面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機,對盤古文化的認識和保護傳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

四、結語

關于如何看待以盤古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蔽覀儽仨毨斡浛倳浀慕陶d,積極肩負起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負責人的重擔,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中,成為引領社會文化導向的重要資源,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

猜你喜歡
泌陽盤古來賓
女王
布達拉宮
泌陽驢養殖現狀及飼養管理要點
泌陽驢遺傳資源及保護策略
盤古開天辟地
盤古
盤古
來賓,有三個“全國第一”的甜蜜園區
泌陽羅漢山文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