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啟示

2021-11-12 23:22郭雙王太海張美玲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16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信仰調查大學生

郭雙 王太海 張美玲

摘要: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國家的精神命脈,而高校大學生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高校大學生是否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不但與個人精神層面有關,更與國家的前途與命運相關聯。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要滿足大學生合理性需要,要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實踐中增加情感體驗,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注重校園馬克思主義信仰文化建設,要發揮網絡優勢并規范其信息表達。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16-0060-02

0 引言

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大學生(包括研究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文化快速發展時期,無法避免會出現各種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及價值觀的滲透,這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出現了信仰迷?;蜔o信仰等狀態,這說明了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已經出現了問題,必須立刻加以引導,糾正。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1]!”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話中都提到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建設,這是當今時代急需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高校必須要高度重視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1 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要滿足大學生的合理性需要

需要是人活動的源泉,當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缺失,是因為大學生缺少需要信仰的動機。人產生情緒情感的基礎是需要,需要是否滿足、怎樣滿足等決定了獲得怎樣的情感體驗,而情緒體驗又深刻地影響了信仰的強度。那么,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要想深入大學生的內心,就必須了解大學生存在哪些需要,并盡可能創造條件滿足大學生的合理需要,對其不合理需要即使進行調解與引導。在這里需要明確兩個問題:

(1)大學生具體有哪些需要。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站在信息時代的前沿,加之教育制度改革,大學生不僅想法自由奔放,總是站在科技最前沿,而且對未來持樂觀態度。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成長環境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壓力,不僅有家庭壓力,更有巨大的社會競爭的壓力。由于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大學生的思想和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當代大學生是思想活躍且認識不趨同的一代,不輕易相信權威,弘揚個性,自行建立屬于自己的文化標準,不輕易認同主流價值的一代人。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除了基本生理需要外,大學生需要良好穩定的人際關系、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及鼓勵,需要社會實踐以及理想生活與個人價值的需要。除此之外,青年大學生又是非??释晒Φ?,他們追求個性發展、注重內部精神世界的需要,以及安全感的需要等。

(2)高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能夠解決大學生的哪些方面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從性質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是基本需要和社會性需要。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既要深入到人的基本需要中去,也要指導人類高層次的社會性需要。例如,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高校首先要做的是滿足大學生的基本需要,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同時普及預防疫情的知識,以及相關的心理輔導。滿足大學生的基本需要,在此基礎上可以針對高層次需要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學習這次全國抗擊疫情中最美逆行者醫護人員和志愿者所展現的精神,學習習近平同志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尤其是學習家鄉小區里青年大學生志愿者典型,90后白衣天使的無私奉獻精神,這些都是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真實素材。在這次疫情中每一次感動都是大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的,很多大學生都投入到了抗疫一線,滿足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性需要,同時也見證了在抗擊疫情斗爭中體現的我國先進的國家制度和卓越的國家治理能力,這些都是深刻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2 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實踐中增加情感體驗

從知到信,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到馬克思主義信仰,情感體驗起到了中介催化作用,是重要的過渡階段[2]。知識教育可以造就人,情感教育可以拯救人。例如知青上山下鄉活動對老一輩形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深遠影響,其中情感體驗起著關鍵作用,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的過程如圖1所示。

投身于社會實踐,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是大學生形成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最好方式,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真正有所感悟。當代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志愿者活動、或者三支一扶、支教等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上應該鼓勵學生去參加這些社會實踐。例如,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后,據統計約有1.2萬90后醫護人員奔赴武漢疫區進行援鄂行動;千千萬萬在校大學生自愿報名參加了抗擊疫情志愿者工作,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最好的踐行。在校內也應重視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實踐活動,教師在課堂上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性,注重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一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貼近大學生話語環境,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生活化,更加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二是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貼近大學生的實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大學生面臨的諸多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在課堂上,可以適當的增加關于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相關影視片段的播放,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度。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不要只在課堂上講,也可以進行實地講解,可以根據條件適當的參觀戰爭紀念館、戰爭遺址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方法。這些實踐方法有助于增加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情感體驗,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

3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要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

列寧指出:“我們絕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基礎[3]?!蹦壳?,仍有很多學生因為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而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非常的深奧難懂,只能由該專業大學生學習,不是一般大學生都可以學習研究的,其他專業大學生不用學習或者學不明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過于“高尚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像是一種奢侈品。所以,必須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即在于其觀點、理論、方法論等通俗化,生活化,能夠讓大眾理解和接受。在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一是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的通俗易懂,用年輕的語言藝術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二是教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上要運用案例等方法,把理論與現實結合,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結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可以讓大學生更容易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運用言語藝術,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大學生的話語環境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就擁有話語權。一旦獲得話語權,相應的話語體系就會成為主流價值尺度,從而產生應有的吸引力、凝聚力[4]。

4 注重校園馬克思主義信仰文化的建設

在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文化的建設需要課內老師指引與課外校園文化積極配合,更有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形成協同效應。要加大力度推進課程思政,無論教師教授哪類課程,都應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相結合,除此之外,高??梢栽O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加強勞動[5],以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此外,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影響著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促進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形成。校園文化是建設馬克思主義信仰重要的現實環境,必須予以重視。從狹義的角度講,校園的文化環境主要是指學校的文化傳統、學風、教風、學生的群體精神風貌等,文化環境構成了校園環境的主要部分。例如,高??梢栽趫D書館、教學樓等位置設置展板等方法,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走廊上懸掛馬克思恩格斯等肖像,讓學生們能夠了解人物的同時也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高校也可以積極開展社團活動,利用社團開展以“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等,同時注重校園的網絡載體,在校園文化的各個方面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5 發揮網絡的優勢并規范其信息表達

大學生的生活與網絡息息相關,他們的娛樂、交流和學習幾乎完全依賴于網絡。所以,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必然離不開網絡這一戰地。網絡最大的優勢是傳播速度快,可以利用網絡這一特點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在大學校園里,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途徑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師的課堂講授,而網絡的發展,可以充分彌補這一缺點。當然,在網絡上宣傳也不只是簡單的發表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容,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整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內容豐富,一般將其劃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部分。不同部分,內容側重點不同,有效傳播方式則亦有其特性。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平臺,不同的傳播媒介有不同的影響用戶的方式,有不同的受眾群體。例如在高校的公眾號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應該具有系統性和理論性以及趣味性,在微博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不但要通俗易懂,更要有趣味性,可以增加一些故事穿插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容中,吸引廣大讀者前來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微博上也可重點優先宣傳科學社會主義這一概念。讓更多受眾認識和理解。在利用網絡傳播的過程,應充分利用各個傳播媒介的特點、優勢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點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更加廣泛和深入,讓更多人認識它、了解它、喜愛它。

在享受網絡優勢的同時,網絡也帶來一些危害。網絡的發展,使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可爭議的成為引導輿論的重要方式。對于網絡傳播應該趨利避害,有效的引導信息的傳播,以規避輿論導向的危害,更好的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這不僅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需要,也是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的需要。對于網絡的規范,需要加強對網絡的監督與管理,加強對信息的識別、判斷以及質疑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從宏觀方面進行把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R].2017.

[2]常若松,王寧,王海軍.健心育德,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中國德育,2019(19):7-10.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馮宏良.信仰、認同與話語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的三個重要維度[J].教學與研究,2014(6):48-55.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Z].2020-3-20.http://www.gov.cn/zhengce/ 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責編:楊梅)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JG18DB064);大連海洋大學 2019 年度校級本科教改項目《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策略研究》資助

作者簡介:郭雙(1980—),女,遼寧朝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心理學。

通訊作者:張美玲(1993—),女,遼寧大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信仰調查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現代化視域下個人信仰與社會信仰的關系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網絡多元時代如何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
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問題的哲學思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