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戲曲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運用
——以舞蹈《俏花旦》為例

2021-11-14 18:06
戲劇之家 2021年28期
關鍵詞:花旦古典舞戲曲

史 展

(煙臺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中國戲曲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文學、戲劇、美術等藝術于一身的綜合藝術形式,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藝術體系,而中國古典舞在歷史的長河中與之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當下部分中國古典舞作品喜歡從戲曲藝術中尋找靈感,加入戲曲元素使作品更加豐富,更具中國特色,顯現出不一樣的東方美,例如《百花爭研》《芳春行》和本文將要分析的作品《俏花旦》等等,都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戲曲的影子。

一、戲曲角色在《俏花旦》中的塑造

《俏花旦》中的花旦,性格開朗、天真活潑、勇敢熱情,來源于川劇中的花旦角色,作品中加入戲曲的舞蹈語匯,塑造出一個個充滿活力的花旦形象,頗受觀眾喜愛。

(一)《俏花旦》的裝扮特色

舞蹈中花旦的裝扮與戲曲大致相似,只是去除了夸張的妝容和繁瑣的裝飾。面部妝容上仍舊以嫩肉色為底,加之紅色的腮紅眼影,將女子嬌羞的一面展現出來,眼部則以外眼角略微上挑的鳳眼呈現,給人以嫵媚和眉眼含笑的感覺,將女子的小家碧玉展現得淋漓盡致;頭飾上沿用了花旦標志性的頭飾,并加入了戲曲中極具特色的翎子,令人印象深刻;服飾上保留了傳統戲服的“四喜帶”,并進行了現代化處理,以流蘇的形式放在舞者身體兩側,更方便舞者展示、表達肢體語言。

(二)《俏花旦》的表演特點

舞蹈中融入了許多戲曲身段、舞姿和步伐。舞姿步伐上選取了傳統戲曲的翎子功、京劇的矮子步,還有一些碎步、小跳等,動作要求與戲曲訓練要求一致:一要“巧”,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二要“快”,雙腳交替頻率快;三要“輕”,表演時不能發出聲音,輕走輕放;四要“飄”,表演者腳下不能出現明顯起伏。身段上選取花旦特有的身段與腳下步伐相配合,結合舞蹈動作進行表演,通過肢體動作突出人物性格,給人帶來輕松愉悅的審美享受。再配上極具戲曲特色的樂曲韻律,讓人感受到一種時尚與傳統的碰撞。

二、戲曲表演精髓在《俏花旦》中的體現

(一)戲曲“精、氣、神”在《俏花旦》中的體現

在舞蹈《俏花旦》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戲曲中“精、氣、神”的具體呈現。演員一上場個個精神抖擻,身姿挺拔,全神貫注地向觀眾們展示著俏皮、活潑、靈動的小花旦,將戲曲中的“精神”“專注”“精煉”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戲曲表演中,常有“氣口”一說,我們常常把它運用到群舞表演中,演員們不光要做到動作統一,更要做到氣口統一,才能做到真正的整齊劃一。在《俏花旦》中,有一幕是表演者聚集在舞臺中央做一次提沉,如果只做蹲和立,沒有“氣”的運用,那就只是一個僵硬的動作,加上氣息不光可以使動作更流暢、連貫,更是將“氣”融入到了整個角色當中,把花旦的“俏”更好地展現出來。在“精”與“氣”的基礎上,加上“神”才能真正賦予角色生命力。在《俏花旦》中,演員們的眼神最讓人印象深刻,透過她們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群俏皮、靈動的姑娘在愉快地玩樂;透過她們的眼睛,我們似乎看到了她們內心世界的美好、純凈,尤其在獨舞部分,其他花旦看著獨舞演員表演,她的眼神里透露著驕傲、得意,把花季少女高傲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只有將“精、氣、神”三者結合起來用心刻畫人物,才能讓觀眾看到一個活靈活現的“俏”花旦。

(二)戲曲“手、眼、身、法、步”在《俏花旦》中的體現

在舞蹈《俏花旦》中,無論是演員的動作還是神態,都是戲曲與中國古典舞相結合的產物。在“手”法上,使用了蘭花指和蘭花掌兩種手法,最常見的一個手位就是托腮,此時手的作用就不單是戲曲中造型的作用,更起到了傳情達意的作用,通過手的動作,表現出少女的天真活潑。在“眼”法上,遵循了戲曲表演的要求,即“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舞蹈演員們的眼睛好像會說話一般,通過眼睛向我們展示了花旦的機靈、天真、頑皮,賦予眼神“形”的生命力,將花旦這一角色表現得活靈活現,極具感染力。在“身”法的運用上,注重呼吸對肢體的作用,通過呼吸來控制動作的輕重緩急,演員們靈活俏皮的動作,再加上身韻的提沉,不光增加了動作的連貫性,更突出了花旦的靈動。在“步”法上,演員會針對人物性格作出相應調整,表演像《俏花旦》中這樣活潑的少女時,會采用速度很快的圓場步,偶爾還會加入跳躍,來展示小花旦的活潑、開朗;在表現未出嫁的小姐時,則會走得不慌不忙來顯示出她的穩重端莊。而“手、眼、身、步”都離不開“法”,“法”的運用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俏”花旦,而不是笨拙的花旦,在這“五法”的共同作用下才使得一個個花旦“活”了起來。

三、戲曲元素對中國古典舞的影響

(一)提煉元素,強化舞者外在形象

戲曲與中國古典舞雖然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但二者在根本上又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們在當今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特征。隨著時間的推移,戲曲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作品中的應用已經屢見不鮮,在舞蹈編創中借鑒戲曲中的人物形象、舞臺道具、表演元素來創作出具有戲曲特色的舞蹈作品,這二者的結合不僅加強了表演者對人物的塑造,也使舞蹈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新穎、表演更具有生命力。

首先,在角色的選取上,以《俏花旦》為例,舞蹈《俏花旦》是由四川省歌舞劇院一級編導劉凌莉編創的,身處巴蜀地區,對巴蜀文化也會有特殊的感情,因此,她選擇了與巴蜀少女性格最為相近的花旦角色作為主要人物,傳統的巴蜀文化就成了整支舞蹈的靈魂,而戲曲夸張的表演風格和獨特的角色塑造方法,將火辣的巴蜀少女與活潑的花旦角色巧妙地融為一體,為整個表演中的人物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次,在道具的選擇上,編導選用了極具戲曲特色的翎子作為主要道具。在戲曲的舞臺上,運用翎子不僅能做出許多優美的身段,更可以表達人物的多種心情,在舞蹈《俏花旦》中編導主要采用了翎子功中的抖翎、銜翎、豎翎、挑翎、繞翎、掏翎等多種技巧,通過這些技巧更突出了花旦的“俏”,將俏花旦的形象表現得十分鮮明。

最后,在音樂的制作上,編導不僅使用了傳統的音樂鼓點伴奏,更加入了川劇特有的“肉鑼鼓”伴奏形式,用人聲來替代器樂伴奏,不僅使舞蹈更具戲曲特色,還在舞蹈的編創上實現了藝術的創新。

(二)相互借鑒,提升舞者內在氣質

運用戲曲表演藝術能突出舞蹈創作中的人物塑造,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個種類,每一類角色都有其獨有的特點和程式化的表演動作。舞蹈表演擅長抒情,且注重肢體的表達,往往容易忽略對人物角色的塑造,戲曲元素的融入正好彌補了這個不足。戲曲表演中夸張的表演、夸張的唱腔、夸張的臉譜都可以使人物形象深深刻在觀眾的腦海中,再加上戲曲特有的“精、氣、神”更能增加人物的生動性。因此,在舞蹈創作中我們可以借鑒戲曲塑造人物的方法來把握角色性格,就可以使舞蹈作品更加細膩,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更具感染力。

而舞蹈元素能豐富戲曲元素的程式性。戲曲的程式性來自生活中的各種素材,因此,它的規范性就是生活素材的藝術規范化,人們很平常的生活動作都可以提煉成程式化的動作,人們的種種情感、生活狀態都可以在程式化中得到體現。我們常說舞蹈“長于抒情,拙于敘事”,而戲曲恰恰相反,戲曲通常長于敘事而拙于抒情,在表達不同情感時,需要不停地變換空間、控制動作力度的大小和節奏的快慢,在變換過程中,還要豐富它的程式美,過于繁瑣。如果我們在戲曲表演過程中融入一些舞蹈元素,盡可能用舞蹈元素去體現戲劇沖突,就可以在同一個場景中以不同的形式去表現,這樣不僅豐富了戲曲的程式性,也為戲曲與舞蹈的融合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四、結語

在中國古典舞的發展進程中,融入戲曲元素可以更好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國古典舞增添獨特魅力。戲曲元素在中國古典舞中的再創作,能使之達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為中國古典舞的創新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猜你喜歡
花旦古典舞戲曲
花旦
承古之韻的當代“古典舞”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花旦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粵劇花旦黃嘉裕:90后也會喜歡粵劇
論古典舞氣息在古典基訓課堂的重要性
中國古典舞基訓課的身韻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