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味非遺:兒童粘土畫教學的新探索

2021-11-14 23:20仇萍萍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21年10期
關鍵詞:創新

仇萍萍

摘 要:保護傳承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中華飲食文化”從技藝、民俗、藝術、文脈等多方面的繼承和延續。本文通過對奉化非遺美食文化資源分析統整,從新技法、新形式、新材料、新題材四個方面詳細說明非遺美食融入小學粘土畫拓展課的創新探索。

關鍵詞:創新 非遺美食 超輕粘土 拓展課

在新時代“文化自信”及“走向文化的美術課程”的背景下,保護傳承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中華飲食文化”從技藝、民俗、文脈、藝術等多方面的繼承和延續。奉化非遺美食有:奉化牛肉干面、溪口千層餅、奉化莼湖米豆腐等。融入美食文化資源的粘土畫課程開發,使得粘土畫教學不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單一的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更具有地域人文特質。

為發展學生的美術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筆者結合奉化的非遺美食資源,構建了非遺美食粘土畫拓展課。本文通過新題材、新形式、新技法、新材料這四個部分來談談將非遺美食融入粘土畫教學的方法。

一、新題材,集地方之資源

奉化地處東海之濱、長三角南翼、象山港北岸,是著名的彌勒圣地、蔣氏故里。我校長在開展的奉化非遺文化拓展課有“寧波走書”“紅幫文化”“奉化布龍”。學校每年舉辦與非遺文化相關的活動如:校園戲劇節、紅幫文化周、現場書畫比賽等。筆者向拓展課學生調查對家鄉非遺文化的喜歡程度,40.91%的學生表示對美食文化有很濃厚的興趣。

奉化美食資源繁多,奉化溪口千層餅、奉化芋艿頭、奉化水蜜桃被列為奉化三大名特產,另外奉化還有很多非遺美食:奉化牛肉干面、奉化莼湖米豆腐等。筆者根據現有的美食資源分成單個元素、多個元素、組合元素三個單元模塊進行教學。

二、新形式,豐作品之種類

奉化非遺館的落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學習地之一,周末的時候學生去參觀非遺館了解到了很多關于奉化美食不知道的知識。通過學習,學生把吃過的美食一一用繪畫的形式帶回到了課堂。

(一)從繪畫到手工

在課堂上學生相互介紹自己所畫的美食作品,但是當提問你們知道千層餅是怎么做出來的,為什么叫千層以及很多食物的制作工序,學生并不是特別了解。這讓筆者意識到純欣賞不夠,必須讓學生在作業形式上做出改變。超輕粘土有著超輕、超柔的特點,而且可以自由調色,易操作,作品自然風干即可。材質的特殊性使學生容易上手,創作形式廣泛。筆者認真研究粘土的特點后發現粘土的延展性極佳,加上其可像水粉顏料一樣進行混色,可塑性很強,奉化很多美食是以面食為主,粘土與面粉有相似之處,所以在作品的形式上確定粘土畫。

(二)從手工到綜合

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背景下,新思想、新成果不斷融入到藝術作品中,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形式。綜合材料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的廣泛使用和深入挖掘,使粘土畫的作品形式更豐富。就學生的發展而言,由于綜合材料本身的豐富多變,與超輕粘土有很好的粘性可以和其他材料輕松粘連。筆者在四年級《奉化牛肉干面》一課中將超輕粘土和卡紙、馬克筆結合創作了新穎的粘土畫作品。

三、新技法,塑美食之神韻

在美術中是最直觀、最關鍵、最重要的美的展現。在奉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乎以面粉為主材料而超輕粘土的材質特性相類似。比如,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奉化牛肉干面和距今200多年歷史的奉化千層餅,原料多以面粉為主。筆者通過塑形、上色、組合三步驟重構非遺美食的藝術特點。學生掌握基礎技法后根據觀察,重新創作出一幅幅構圖完整富有創意的粘土畫。

(一)塑形:學習技法

非遺美食中有很多美食的造型是很特別的,比如生煎包子的褶皺、千層餅的酥層。所以為了更接近食物的樣子,我們在超輕粘土的制作中也借用了美食真正制作的工序方法。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中的食物,抓住形態特征探究技法,在探究過程中掌握方法,從而提升自身的技法技能。

(二)上色:畫筆點睛

非遺美食由于不同的制作工序會使食物表面產生不同的肌理和色彩,這些色彩是食物最誘人的地方。比如千層餅上綠色的苔粉,是用產自奉化當地的海苔磨成粉撒在千層餅上面再經過烘烤而制成了遠近聞名的溪口千層餅。如果單純用超輕粘土去制作綠色的苔粉很難表現出苔粉的質感,所以我們需要用彩色筆給粘土上色。

最終我們主要以馬克筆為主,對于小學生來說馬克筆使用方便。通過比較發現千層餅的特征,添加上色后,運用不用的表現形式為千層餅“增味”“增色”。讓學生掌握超輕粘土的技法和彩色筆的混合使用的方法。

(三)組合:豐富構圖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無形的能力,需要學生在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活動中練就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在一段時間的技能累積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原有的作品形式打破,重新組合構圖創作出更豐富的作品。結合以往的美術教學經驗,學生運用了多種組合方式:造型組合、拼貼組合等。不同的組合方式會賦予作品新的意義,為以后的主題創作或自主創作打好基礎。

四、新材料,提作品之趣味

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時代背景下,新思想、新成果不斷融入到藝術作品中,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形式。綜合材料在當代藝術作品中的廣泛使用和深入挖掘,使粘土畫的作品形式更豐富。就學生的發展而言,由于綜合材料本身的豐富多變、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注重運用的過程而不單憑繪畫技能評判學生,因此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培養學生想象力、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一)卡紙拼貼:豐富畫面底色

紙的種類非常多,在小學階段紙的應用廣泛,可撕、貼、揉、卷、折等。紙張的質地、表現形式、制作方法不同,呈現的效果也不同。在紙的運用過程中,有些技法是學生在不斷的實踐過程當中探索出來的,他們把這些習得的方法合理有效地運用到超輕粘土的創作中。

(二)彩筆添涂:增加畫面層次

超輕粘土調色比較難掌握,而用粘土制作美食很難將美食中的豐富色彩逼真處理,比如千層餅的苔粉、生煎包的酥皮、魚類的鱗粉,單純用粘土的色彩會使作品顯得很呆板不生動。所以筆者運用了多種彩筆,有馬克筆、金屬筆、色粉筆等來增加美食的質感,增加畫面層次。

(三)廢舊材料:拓展畫面意趣

廢舊材料是指那些廢棄或閑置的物品。如被我們丟棄的廢布料、瓶蓋、繩索、蛋殼、瓶子、包裝紙、吸管、CD光盤、易拉罐、紙盒、泡沫塑料、紙杯等。

這些物品雖然已經失去了某種實用特性,但其材料的屬性依舊存在。將這些廢舊的物品作為材料融入非遺美食粘土畫的課堂,實現再利用再創造的過程,不僅可以使學生重新認識材料的價值,還能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既保護環境又美化生活。

五、小結

奉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藏的美需要我們去挖掘、展現、再創作,尤其是非遺美食中的美,更是需要我們去親身體驗的。對奉化非遺美食文化的傳承,小學美術教育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也是重要的載體。學校、非遺保護單位、博物館、非遺館、非遺傳承人等社會各方力量應當積極動起來,開發非遺美術課程體系,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小學美術教育和非遺美術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參考文獻:

[1]陸虹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美術課程的探索[J].神州. 2019.

[2]劉春苑.關于超輕粘土在美術手工課堂上教學實踐的幾點思考[J].作家天地.2020.

(奉化實驗小學 浙江寧波)

猜你喜歡
創新
號脈時代盯熱點 做足內涵多深意
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策略探討
基于學生就業導向的中職物流管理教學研究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觀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