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發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歷程

2021-11-15 02:28許耀桐
社會觀察 2021年5期
關鍵詞:民主集中制黨章民主

文/許耀桐

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織原則,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就把民主集中制作為根本的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百年來,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集中制都作出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發展。

黨的創建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主集中制的形成發展

1921年7月,黨的一大在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就選擇并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和制度。黨的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組織章程的決議案》第一次明確、詳盡地規定了民主集中制的七條原則,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具體條文規定。1927年6月,黨的第五屆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正式規定:“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p>

民主集中制在實踐中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一方面要實行民主,一方面又要實行集中,要求處理好民主和集中的關系。妥善處理民主和集中的關系,必須反對家長制。1928年7月,黨的六大通過的《政治議決案》提出,要“實行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即使在黨組織處于秘密條件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的保證黨內的民主主義”,“實行集體的討論和集體的決定”。

當黨糾正了家長制的傾向后,要求發展黨內民主的呼聲日漸高漲,卻又滋生助長了極端民主化的傾向。針對這種情況,1929年6月,黨的六屆二中全會的《組織問題決議案》強調指出,“在目前黨內無產階級基礎削弱黨員政治水平線低微的條件下,加以客觀上白色恐怖的嚴重,黨內民主化的執行限度是應當有條件的”。特別是針對紅四軍黨內存在的極端民主化傾向,1929年9月,《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指出:“不能機械地引用‘家長制’這個名詞來削弱指導機關的權力,來作極端民主化的掩護?!彪S后,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里,提出了肅清極端民主化思想的糾正方法。他指出,一是“從理論上鏟除極端民主化的根苗”,二是“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

古田會議之后,黨領導紅軍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但此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路線開始統治中央,他們在組織上實行宗派主義,搞“殘酷斗爭,無情打擊”,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蕩然無存,致使根據地和白區的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損失,紅軍被迫進行長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制相結合的領導制度,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充分體現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隨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在延安度過了13年歲月。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集中制又作出了新的探索。1937年5月,在論述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制和民主制的關系時,毛澤東認為實行民主制最能發揮積極性,把對民主集中制的認識和有效實施,向前推進了一步。1937年10月,毛澤東指出,政府也需要實行民主集中制。之后,他進一步把民主集中制作為國家的“政體”問題來看待。毛澤東說,“政體——民主集中制。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集中制的深刻認識,還體現在毛澤東把民主集中制上升到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的高度。1943年6月,他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闡述道:“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泵裰骷兄谱裱氖寝q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和到群眾中去的過程,是既實行民主又實行集中的過程,民主集中制是群眾路線在黨內生活中的生動運用。

1945年4月,黨的七大成為民主集中制發展的一座豐碑。毛澤東在七大報告中為民主集中制作出科學論述:“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庇纱?七大制定的黨章也給民主集中制下了一個科學定義,“即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領導下的民主”。七大制定的黨章還明確規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四大條件。毛澤東的論述和七大黨章的規定,標志著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和制度科學化、定型化了。

新中國成立前后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民主集中制的豐富發展

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新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當新中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后,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專政的制度不適用于人民內部?!谌嗣駜炔渴菍嵭忻裰骷兄??!庇纱?他把民主集中制作為人民民主專政“國體”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繼把民主集中制引入政體之后,毛澤東又把民主集中制引入國體,極大地豐富了對國家體制的認識,也奠定了民主集中制是社會主義國家根本制度的地位。

1956年9月,劉少奇在黨的八大指出:“必須在黨的各級組織中無例外地貫徹執行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和擴大黨內民主?!边@就是說,在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條件下,發展民主集中制的重點在于貫徹執行集體領導和擴大黨內民主。這些論述,開創了執政黨發展民主集中制的新局面。正是在這個新局面下,八大黨章把七大黨章的“集中領導下的民主”改為“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使集中與民主的關系由領導變為指導,更有利于黨內民主的發展。八大黨章把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條件由七大黨章的四條擴展為六條,大體上說,前三條體現了實行民主過程的要求,后三條體現了實行集中過程的要求。

黨的八大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開創了局面,但接踵而至的反右派斗爭擴大化、“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廬山會議“反右傾”斗爭,打斷了貫徹落實八大制定的民主集中制的前進步伐。黨中央和毛澤東決心發揚民主、糾正錯誤。1962年1月至2月,黨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毛澤東要求:“不論黨內黨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說,都要認真實行民主集中制?!彼羁剃U述了民主對于集中的重要性,“沒有民主就沒有集中。沒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確的集中”,“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制。無產階級的集中,是在廣泛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鄧小平在講話中強調:“民主集中制執行得不好,黨是可以變質的,國家也是可以變質的,社會主義也是可以變質的。干部可以變質,個人也可以變質?!彼衙裰骷兄瓶闯伞笆屈h和國家的最根本的制度……關系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事情”。

雖然七千人大會反復強調了民主集中制的極端重要性,但無法改變已積累和形成的持續的“左”傾錯誤。由于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壞,1966年發生了“文化大革命”?!拔幕蟾锩庇旨觿∑茐牧嗣裰骷兄?1969年4月召開的黨的九大,所通過的黨章已不再像七大和八大的黨章在總綱中闡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而是刪除了相關論述。1976年10月,中國共產黨粉碎了“四人幫”反黨集團,結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和極“左”路線的橫行,使民主集中制迎來新的轉機。1977年8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大,在黨章的總綱部分恢復了對民主集中制的闡述。葉劍英在報告中還說明了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使其恢復和達到了八大黨章關于民主集中制的論述與規定的水平。

改革開放新時期與進入新時代后民主集中制的深化發展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之后,鄧小平痛定思痛,更感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他以深厚的理論學養和深邃的歷史眼光,總結教訓、開拓創新,為民主集中制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新認識,推進了民主集中制的深化發展。鄧小平針對“文化大革命”中民主集中制沒有實行、離開民主講集中的嚴重教訓,明確地指出,“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就必然要立足和圍繞著民主這個中心。鄧小平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高度重視?!币虼?必須加強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設。鄧小平對科學認識民主集中制作出了認真的思考。1979年3月,他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提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與以往歷次黨章的論述相比,鄧小平的這個論述在于它為民主集中制的定義增加了“相結合”三個字,形成了關于民主集中制的完整的“20字”新定義,使民主集中制的兩大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了,避免和克服了以往常常被孤立、被割裂的狀況。

1989年,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江澤民為總書記。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江澤民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取得了新認識,提出了新見解。一是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民主集中制。江澤民明確指出:“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民主集中制不僅不能削弱,而且必須完善和發展?!眻猿趾徒∪裰骷兄?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過程中,不斷活躍黨內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二是提出民主集中制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具體的議事和決策機制。江澤民指出:“不斷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苯瓭擅窨偨Y歸納的民主集中制“十六字訣”,簡潔且易于操作,成為全黨的共識,后來被載入十六大通過的黨章。三是提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的著名命題,要求像珍惜和維護生命一樣維護黨內民主。這一命題的確立,體現了黨在科學地認識“民主集中制必須牢固地建立在黨內民主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2002年11月,胡錦濤在黨的十六大當選總書記后,更加堅定地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他提出了黨的制度建設必須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理念。胡錦濤認為,黨的制度建設是制度體系的建設,在這樣的制度體系建設中,需要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因為它是根本的、關鍵的制度。為了把民主集中制這個核心制度建設好,胡錦濤提出,必須把與民主集中制密切相關的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好,“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體系”。這主要包括: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健全黨員民主權利保障制度,推進黨內民主決策制度建設,推進黨內民主選舉制度建設,積極穩妥推進黨務公開,完善黨內民主監督制度等。

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治國理政的現實要求出發,緊緊圍繞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闡述民主集中制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許多的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首先,習近平提出在治國理政中民主集中制是“黨最大的制度優勢”,“這項制度把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和正確實行集中有機結合起來,既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全黨創造活力,又可以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有效防止和克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分散主義,是科學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要“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優勢變成我們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工作優勢”。其次,習近平提出要把民主集中制貫徹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過程,要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國家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基本原則”。人民政協也要貫徹民主集中制,“通過民主集中制的辦法,廣開言路,博采眾謀,動員大家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再次,習近平提出民主集中制“是保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有力武器,要使其成為激發黨的創造力、始終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障。最后,習近平指出,民主集中制貫徹執行得怎么樣,關鍵看領導干部做得怎么樣。他指出:“要健全和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促使全黨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辦事,促使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p>

結語

中國共產黨發展民主集中制經歷了三個階段,體現出六大特點。第一個階段,民主集中制在黨的創建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形成發展,其特點是:認同與確立、形成與鍛鑄。第二階段,民主集中制在新中國成立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豐富發展,其特點是:拓展與頓挫、恢復與轉機。第三階段,民主集中制在改革開放新時期與進入新時代后民主集中制的深化發展,其特點是:反思與開拓、深化與成熟。在一百年里,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對民主集中制作出了重要的論述,不斷深化著民主集中制的認識,把民主集中制推向成熟。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集中制作出了十個重大創新。一是中國共產黨為民主集中制作出科學定義并完整地規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而在蘇共和其他共產黨的黨章中,從來沒有對民主集中制作過定義式的解釋。在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通過的黨章,甚至取消了關于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具體規定。二是中國共產黨不但把民主集中制作為黨的組織原則和制度,而且作為政體形式,作為國體的重要部分。同時,民主集中制也是其他一切社會組織、經濟組織必須遵循的制度。這在更大的范圍擴展了列寧關于民主集中制與國家政權和經濟管理有關系、都應該實行的思想。三是中國共產黨闡明民主集中制是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核心制度,它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系到黨和國家、干部個人會不會變質,而不僅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制度和領導制度規定。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民主集中制還從來沒有獲得這么高的地位。四是中國共產黨把民主集中制與群眾路線相聯系,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高度認識民主集中制,使其成為共產黨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和政治立場,而絕不僅僅是工作態度和方法問題。五是中國共產黨闡明了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而蘇共在認識和對待民主和集中關系的問題上,歷來強調以集中為中心。實踐證明,在民主集中制的運行中,只有把民主當作生命來看待,以民主為中心,才能更好地實現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達到民主的根本目的。六是中國共產黨闡明民主集中制是民主過程和集中過程不斷相結合的一個制度,而蘇共始終主張民主集中制分為兩個制度,是由集中制和民主制構成的。七是中國共產黨創新性地提出了黨委會議事和決策機制“十六字”方針,使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有了具體的、簡便易行的操作程序。八是中國共產黨闡明民主集中制執行的好壞,關鍵在于領導干部、高級干部,領導干部、高級干部必須以身作則,帶好頭、做表率。九是中國共產黨闡明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設好,制度最重要,必須走制度建設的道路,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形成制度體系,也要用制度加強對民主集中制執行情況的監督。十是中國共產黨闡明了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最大的制度優勢,是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

猜你喜歡
民主集中制黨章民主
陳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論析
習近平關于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
民主集中制的知與行
中國式民主
爺爺是個“黨章迷”
舊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適共存
黨章的歷次重大修改
尼日利亞 民主日
民主制度在軍隊推行的由來
中國共產黨黨章的歷史足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