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入壺 紫氣東來
——《老子出關壺》創作談

2021-11-15 11:49孫長書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1年9期
關鍵詞:宜興紫砂壺紫砂

孫長書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00

2008年,中國嘉德拍賣,紫砂壺開啟專場拍賣,錘起錘落間,以顧景舟為代表的當代名家、名作不斷刷新著紫砂壺的拍賣紀錄,推波助瀾了宜興紫砂壺的收藏、投資人氣。

砂土本無言,藝術亦無價。十多年的紫砂從藝路上,變的是越來越熟悉的技藝,不變的是從藝的初心:最初驚嘆于少聰神童馮桂林,一把《梅段壺》最顯其功力,寒風中的鐵骨虬枝,大寫意中的蓬勃,細節中的絲絲入扣,細膩傳神;次學儒雅學者朱可心——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一把《報春壺》窮工藝之極,會雅致之意,梅開幾朵,春意盎然,報的是春天,表達的是欣喜;后追全面精熟陳鳴遠——海外競求鳴遠碟,他壺藝、品茗融為一體,高超的紫砂壺藝與文人翰墨緊密結合。

崇簡素,貴自然。從《道德經》開始,喜歡文人紫砂的我,不斷汲取著浪漫主義情懷以及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精神滋養,以砂代筆,精妙詮釋了“老子出關”的出塵忘機。老子是我最敬重的一位古賢,他思想的精髓是“道”,有“空”的智慧,讓每一個熟悉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化傳統的人,對這把十年磨一劍的《老子出關壺》(見圖一)產生特別的默契與親切感。

圖一

文心入壺 別出機杼

文化入壺的創作理念,從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到人物題材皆可入壺。眾所周知,以人物和人體造型入紫砂是很不容易的:太過具象則有失雅致;太偏雕塑即易顯干澀;簡單符號化,又損傷了整體性和形式美……愛壺的人都深知,紫砂壺有獨特的實用品格,任天馬行空的造型想象都必須回歸到一把“壺”的基本結構里。觀察細膩,直覺敏銳,一把蘊含思想性與完整性的《老子出關壺》是我個人風格形成的重要標記:壺身取材于我偶然所見的一件胡楊木木雕,帶給我直覺上的強烈美感,有一種蘊含在形態里的精氣神。該壺采用提梁制式,貌似不經意的斜體塑形,實則達到了平衡之美;梁內的虛空間懸起一幕有待起筆的空白畫卷,動靜之間,在壺紐處造景——紅袍老者側身遠瞻,神態安閑,沉靜似水,和悅如風;青牛踏著沉凝的砂色緩步西行,去往自在無垠天地。老子出關,是在此地與彼岸的臨界點上對舊時的生活世界投以溫和凝望,是身離形役,心游自在的歡喜超脫?!独献映鲫P壺》壺體上松果累累,隱喻老子出關后的隱逸生涯和養生之道;壺身造型的大氣與脈脈延續,是出關后的坦然與舒暢;壺鈕處的人物設計,表達了壺人合一的溫情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而壺體上的刻字,在適當留白的同時,寥寥幾筆賦予該壺畫龍點睛般的人文感受。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氣,有五色之分,紫色,一直在傳統文化中寓意吉祥高貴,和平祥瑞。于是乎,老子出關被一直賦予的的美好寓意是紫砂東來。

風格自成 清風自來

甘肅臨洮,古絲綢之路要道,晚年的老子在此落腳,修身養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落寂中有浪漫主義情懷,在歸隱中有田園山水韻味?!独献映鲫P壺》絕非從文學經典中孤立地抽取出某個人物或機械地模仿某個場景,而是苦心經營,別出機杼。

和諸多沉迷于模仿的“陶匠”“泥工”不同,從走入紫砂藝術這條路開始,我總想做一些屬于個人的、具有生命力的創新作品。從先人的經典作品中汲取精華,在后人的系列作品中理性想象,長長的路總是慢慢地走。愛梅如癡,執著如我。從曾經的《踏雪尋梅套具》《云梅壺》《閱梅壺》《暗香壺》《聽香壺》到這把《老子出關壺》,每一個年齡段的作品都是自我成長的一次蛻變,無不寄托了我對梅花意象的一往情深——“梅”已成為我個人藝術風格中的標志性印記。

宜興紫砂作為地域性的傳統手工藝,雖然它既存在于不同師承關系下的門戶之別,亦難免“各有心法,秘不相授”的傳統習慣,但中國獨有宜興紫砂又賦予創意者與眾不同的魅力——在五色砂土之間,每個人都會遇見最具精神意義的美,詩意隨性,它在一壺清逸的陽羨茶中,它在“此心歸處是吾家”的山水之間,更在風格自成的藝人心手之間。

定力靜氣,理性規劃,律意志。十余年來,我將藝術理念、制作技藝和審美情趣有機融合,開創了一個不斷生長的紫砂文化藝術空間,與同行、藏家在惺惺相惜之間小有斬獲。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我喜歡的座右銘。身正而天下歸之,藝術探索是充滿生機的浪涌,也是激發宜興紫砂的傳承活力……

猜你喜歡
宜興紫砂壺紫砂
養護紫砂壺,堅持最重要
養護紫砂壺,堅持最重要
無相
宜興釉陶
劉少白
“陶”醉心田 點贊新宜興
“陶”醉心田 點贊新宜興
顧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壺
購買紫砂壺4忌
購買紫砂壺忌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