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空間,大智慧

2021-11-17 05:39劉劍鶯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38期
關鍵詞:益智設置利用

劉劍鶯

區域化學習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的操作探索活動,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幼兒要自主地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伙伴,并按自己的速度進行自主學習,給學習活動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但是我班占地面積51平方,如何在這狹小的圓頭教室里怎么科學劃區呢?怎么提高空間效能容納全班40個小朋友進行個體化的操作呢?如何使有限的空間成為孩子自主探索、開放挑戰的場所?怎樣的場景才能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與生活經驗,需要個人獨立地摸索與探索,自主地學習與練習?因此,我對我班區域設置四次調整歷程。

第一次調整:規劃設置,柜子隔區,利用桌面空間。

對我班現有的51平方進行總體規劃和設置,制作整體規劃圖,計劃設區建構區、美術區、益智區、科學區、生活區、閱讀區。并且利用班級里的八張現有的桌子和7張柜子,把柜子豎著擺放,形成區域。

發現的問題:(1):干擾大,一個桌上的三個幼兒無法專注于自己的活動,常常玩著便加入到同桌幼兒的操作中,不利于幼兒獨立思考和專注品質的養成。(2)幼兒的操作盤子較大、所提供的桌子較小,在操作的過程中幼兒間相互擁擠的現象多了、幼兒間說話的行為多了。整體分析下來每個區域中的空間足夠大,但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會聚集在有桌子的這塊地方,整個桌面非常擁擠,而旁邊空閑的面積有很大。如何將這些空閑的空間加以利用,來分散緊湊的幼兒操作現象呢?使幼兒專注于自己的操作和發現?

第二次調整:地面補充,大小互補,保證個別操作空間。

利用地面,在地面上放上供幼兒操作的墊子和毯子,使空間更加開放,加大個人操作探索空間,使每個孩子都能有自己獨立操作和探索的場所,對于幼兒來說可以自由的學習。

發現的問題:

(1)全敞的環境,隱私性不夠。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了一個較大的問題——部分幼兒的隨意性很強、東走走、西轉轉,蜻蜓點水式地從一個地方晃到另一個地方,學習起來極其的不踏實。針對這個現象,我重新進行了思考。區域設置不僅要有明顯的劃區,雖然利用了地面彌補了桌面空間的不足,但是我并沒有考慮到區域設置的動靜區分和封閉式和半封閉區域的設置。

(2)區域空間,大小一致,動靜區域,沒有岔開。教室里的區域大小設置都是一樣大小,全部呈開放狀態。區域活動中一類是靜態,也就是需要動腦和探索類的,小幅度動作操作的。包括科學區、閱讀區、益智區……一類是動態的也就是聲音比較響,操作或動作幅度比較大的。因此我應盡量把性質相類似的活動區放在相鄰的位置,如:把安靜的閱讀的圖書區和以動腦子為主的益智區放在一起,把操作幅度較大、聲音較響的建構區放在教師辦公室。因此,我針對現狀,重新對區域進行了調整,加強了半封閉區域的設置,凸顯了幼兒個別化學習。

第三次調整:挖掘角落,敞閉結合,操作空間三維化

外向的孩子喜歡在開放的區域中游戲,內秀的孩子往往喜歡選擇相對安靜獨立的空間。因此,我利用了一些隔斷,將某些需要安靜的區域包圍起來,使其與其他區域形成視覺上的隔離,具有較強的獨立感和私密性。半閉的空間可以使的幼兒更能獨立的思考和探索發現。如閱讀試聽區,需要安靜的氛圍,利用鋼琴、小黑板和KT板進行了包圍,有利于幼兒在安靜的氛圍中專心閱讀、查找資料、傾聽信息。再如益智區,聚焦了內容“多米諾骨牌”后,我們用墻面、柜面和記錄單、桌子形成了一個包圍圈,使幼兒根據需要充分可以在柜面桌面、地面上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個別化學習探究,不僅顯示了幼兒學習的自主性,放開活動,又避免與其他區域的干擾。另外,考慮到要方便于個別化操作幼兒操作。因此在有限的空間里,如何讓孩子有個獨立的、具有個性的、方便幼兒專注學習的空間呢?因此,我又利用了墻面、柜面、地面使之形成三維化的操作空間。

發現的問題:環境沒有聚焦孩子學習的核心經驗和學習內容,沒有體現學習的軌跡和供幼兒自主學習的暗示和結果。

第四次調整:公共區域,巧用角落,凸顯活動軌跡

在第一園內觀摩結束后,在與我組的老師共同討論后一致認為我們班級的個別化學習活動區域中有的過大,有的過小。比如益智區,因為益智類的材料比較多,所以預設的區域活動面積很大。雖然幼兒的操作空間寬敞,但是在思考的過程中卻忽視了其他相鄰區域的大小設置。相比之下就覺得美工區里放2張桌子都顯得有些擁擠,為幼兒的操作帶來了很多的不便與困擾。因此我再次將益智區的面積縮小,擴大與它相鄰圖書區的面積相對增加一些,這樣的區域面積調整保證了各個區域之間面積大小的均衡性,為幼兒的專注超多奠定了基礎。將原本在樓梯轉角處的美工區劃分為更具體的兩個區域,美術制作區和成品展覽區。制作區的空間更大,因此,孩子的美術區中可選擇的內容更多,如圍繞《春天多美麗》的主題,美工區的幼兒進行了雪花泥裝飾瓶子、制作桃花、刮畫春天多美麗、玻璃畫春天,裝飾風箏等等。制作區的功能指向更加全面,滿足于不同幼兒的表現和創作欲望,而且與門廳的自然角花草結合,形成自然美與幼兒創作美的結合,提升了孩子個體建構和群體互動的效益。而美術成品區,我們用高低的柜子、各種紙盒、KT板進行了立體化的呈現,這是對幼兒勞動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讓幼兒體驗成就感的重要途徑,這些能激發幼兒持續參與活動的愿望。

學習性區域活動,最重要的是要聚焦幼兒學習的內容,呈現活動軌跡。因此,我們聚焦幼兒核心學習經驗,在環境中凸顯幼兒的活動提示、指導、選擇和記錄。在三維的空間里不僅保障了個體的操作,也聚焦了幼兒的學習流程、學習的軌跡和學習結果的記錄。如生活區的剪指甲、編編樂、美工區利用玻璃進行玻璃畫的創作、筷子夾夾樂中利用屏風,規則的提示和階梯式的結果記錄,不僅讓孩子感受到區域材料的類別和層次,能引導幼兒按序挑戰,逐級完成,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不斷挑戰堅持的品質。

我的調整感悟:

1、空間資源環境的利用和區域的設置時幼兒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基礎和物質保障,關系到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如何設置區域?如何變化隔斷?都蘊含著教師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和調度的智慧,也反應著教師度幼兒需求、對材料屬性的專業判斷。

2、我們設置的區域和布置的環境要體現孩子的活動性??臻g環境要聚焦孩子學習的核心經驗,呈現活動的軌跡、有利孩子觀察發現模仿創造、重視幼兒活動的結果和作品的呈現。

3、幼兒園區角活動內容的設置應是全面的,應本著動靜分開、減少干擾的原則,每個區角都應遵循多元、開放、豐富、有序的原則加以布置,以便于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的區角,引發了幼兒強烈的學習與模仿興趣,提供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空間,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取有價值的經驗,同時在有益的環境中培養專注、堅持、不斷嘗試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4、各種方式的區隔把教室劃分成了一個個自由的學習空間,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由學習。但是,這樣的格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活動的開展和幼兒發展的需要,教師不斷改變個別化學習環境與布局,使每一個空間里的活動具有多樣性,材料具有豐富性,不斷給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間發揮出最大的環境教育作用。

一年中,我四次對班級布局進行了調整,從不斷動態的調整中,從限定的空間里,呈現出了生動多樣的活動場景。改變了起初活動區單一將桌面平面擺放的格局,靈活地將桌面、地面、椅子和櫥柜組合設置成立體化的格局,將教室的門、墻、窗、柱子、櫥柜、鋼琴都設計成了孩子的學習天地,有效地利用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在有限的資源里拓展了效能,使之都成為一種高低有別、錯落有致的游戲場景,提升了空間的效能和環境的美麗,使它真正成為孩子個別化學習的天地。

猜你喜歡
益智設置利用
變電站五防系統臨時接地樁的設置
ControlUWP 讓Windows 10的設置更方便
浮窗手勢讓手機操控更輕松
畫與理
益智主題樂園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益智大比拼
廢物巧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