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化應用,線損治理更高效

2021-11-18 15:40梁志巾
裝備維修技術 2021年34期
關鍵詞:用電電網供電

梁志巾

摘? 要: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隨著智能電網的規劃建設、用電采集、營配調貫通數據采集和治理,將電力基礎信息與通訊技術全面結合,為線損細化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撐,臺區線損也實現了總表、分表電量數據同步采集、同步計算,使臺區同期線損治理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但是受社會風氣和竊電利益驅使,竊電者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竊電,不僅造成電量損失,同時也給同期線損治理造成了很大的難度,依托反竊電工作開展,能使竊電者不能竊電也不敢竊電,從而提高同期線損的治理效果。

關鍵詞:智能化應用;線損治理更高效

引言

線損率是電力供給鏈的關鍵數據指標之一,其治理成效優劣既關乎國民生產生活的可靠用電,又制約電力行業能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每損耗1度電,就相當于消耗0.4千克煤和4升凈水,多排放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從電力公司內部來看,電能損耗過大直接加速設備老化損壞,甚至可能引發大面積停電等惡性事故。如今,智能電表覆蓋率和拓撲數據信息化程度顯著提高,為線損治理開辟了數字化思路,但仍存在系統相互獨立、數據龐雜異構等問題。且現場故障排查時存在排查距離遠、耗時長,甚至無法排查出故障等情況,使降低線損率工作舉步維艱。

1電網線損的成因

1.1變壓器空載運行

供電需要以電網線路為載體,電能通過電網對各個需求點進行配送,輸配電變壓器是電網必備的電力設備,但是在配電的過程中,會出現輸配電變壓器的容量和實際輸送的電荷不匹配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導致輸配電變壓器發生輕載甚至空載的工作狀態,這樣就會提高電網線損率。

1.2電網布局不合理

在當前科技發達的時代,一般電網線路的布局都是采用機載激光雷達技術,通過這種新型的高科技手段可以對電網進行合理布局,但是在一些地區還是存在電網中使用的變壓器等電力設備布局不合理的現象。變壓器布局不科學就會導致電網供電線路的延長,電網供電線路越長,電網線損率也就越高。在供電線路運行過程中會出現三相負荷不平衡的情況,如果不平衡率超過20%就會使供電線路中的電流值增大,電網線損率隨著電流值的增大而增長。電網的運行都需要計量裝置對電能進行實時計量,技術人員通過計量的結果對供電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采取不適當的計量方式或出現計量結果不精準的情況,電網線損率也會提高。

2加強智能化應用線損治理更高效

2.1基于用電采集系統的多時間尺度用電異常分析方法

以往,電力部門只能通過現場巡檢或基于用戶每月電量、月度線損情況,憑經驗確定電能計量異常用戶,得出的結果往往時效性差、準確率低。為提高用電異常排查效率,發明了基于用電采集系統的多時間尺度異常分析方法。照時間尺度,對系統采集的數據進行分類,短期數據可分為每時刻電流電壓集合和每日24小時電流電壓集合,中長期數據可分為月度每日用電量集合和年度每月用電量集合,針對短期數據可采用電流電壓判定算法進行異常辨識,針對中長期數據可采用聚類算法和相關系數法進行異常辨識,進而從不同的時間尺度角度搜索到異常用電嫌疑用戶。目前用來采集用電信息的裝置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專變終端,另一種是集中器。其中專變終端能夠獲取用戶的電流電壓和用電量等信息,對于這部分用戶,可采用短期和中長期時間尺度的異常用電分析方法進行綜合判斷;而集中器一般沒有開通獲取電流電壓信息的通道,只能獲取用戶用電量信息,對于這部分用戶,可采用中長期時間尺度的異常用電分析方法進行異常辨識。該方法能夠有效挖掘數據價值,為監控人員及時甄別用戶異常用電提供有效手段,用電異常辨識時間縮短為原來的1/3。

2.2建立健全工作人員的管理制度

對于電網線損中的管理損耗,主要是人為因素導致的電損,這就要從制度角度出發,加強對供電運行的每個環節涉及的工作人員進行管控,建立健全人員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員的各環節工作都能嚴格按照工作標準進行,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和崗,將工作內容量化,加強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按標準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通過責權的劃分,可以有效地監管人員的工作,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可以促進員工、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減少因管理漏洞導致的電網線損線。

2.3引進先進的技術與設備

科技時代的到來讓很多先進技術融入到各行各業當中,尤其是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為生活帶來大大的便捷。電力企業公司應當時刻關注行業信息,了解線損管理過程中能夠引入哪些新的技術與設備,確保線損管理工作能夠高效的開展。例如:應用新型電力系統計量器,記錄電力系統運行的電流、電壓,并實現自動記錄,并將數據傳輸到電腦系統當中,實時的進行數據分析,看看線損情況是否在可允許范圍內。同時可以設立相關的感應預警器,當線損情況到達一定的數值時發出警告預警,提醒相關工作人員針對線損路段進行及時的搶修,確保電力的穩定輸出。此外,更應當引入先進的技術,讓線損管理能夠更加的高效,緊隨時代腳步。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對于一些重復繁碎單一的工作可以交付人工智能處理,不僅能夠高效進行問題處理解決,更能夠大大的降低電氣公司在人員成本上的投入,降低整個線損管理成本。

2.4優化電網結構,合理配置無功補償裝置

合理布局主網網架,完善10kV配網結構。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裝備先進的電網是降損工作的技術保證??h供電公司應布局電網重大改造的歷史機遇,從主配網規劃設計、電網布局、項目落地源頭抓起,把主網建設與配網建設、把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相結合,將主網變電布局負荷中心,縮短10kV線路和低壓線路的供電半徑,積極改善電網結構,使得線損率指標有效下降。規范配置無功補償,提升電網運行效率。電網無功流動也是造成線損的重要內容,合理的無功配置可以有效減少線損的產生,按照就地無功補償的原則,變電站配置相應容量無功補償裝置,目前容性無功配置較為充足,應結合城區電纜化率情況,在無功倒送較多的變電所配置適當的感性無功。結合10kV線路改造,分散配置線路無功設備,實現較長線路就地補償,農村架空線路裝設電容器補償,城區配網配置電抗器補償,形成針對強的無功配置模式。改善電網運行方式,優化潮流分布。根據電網潮流變化,合理構建主配網運行方式,做好負荷預測與平衡,將線損管理與電網運行相結合?;鶎訂挝灰訌?0kV線路運行管理,及時監控線路與配變運行情況,減少空載線路和空載配變比例,及時治理配變三相不平衡。

結語

綜上所述,對電網線路進行有效的線損管理和降損,是供電企業長期探究的課題,是供電企業獲得經濟利潤和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工作人員要將技術降損和管理降損有機地結合起來,完善電網線路管理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降損措施,從而降低電網損耗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郝綱.基于提高電力線損管理工作效率分析[J].時代農機,2020,47(02):134-135+137.

[2]張振.電力系統線損管理系統的設計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21):102-103.

[3]馬嘯,劉哲益.提高電力線損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11):92.

[4]陳凡,莊海峰,吳小佳,胡岳峰,李超,劉萬旭.降低電力線損的有效方法分析及探究[J].國網技術學院學報,2019,22(05):37-39+43.

猜你喜歡
用電電網供電
數字化電網技術在電網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穿越電網
新增后備柴油發電機組及嚴重事故機柜專用UPS電源后對電廠部分應急電源失電影響
第12講 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專題復習
學習用電小知識
關于提高縣級供電企業供電可靠性的探討
就這幾招!教你快速識別顯卡做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