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管服”改革的現狀分析

2021-11-18 17:35王曉松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放管服簡政放權改革

摘要:“放管服”改革構建現代政府治理體系的關鍵環節,是處理好政府、市場與社會三者關系的重大改革舉措。近年來,在多方主體的積極協同治理下,“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明顯,但也存在改革碎片化、監管體系不健全等現實問題。因此,新時代推進“放管服”改革,必須以問題導向與需求導向為核心,聚焦于放權、監管與服務,以實現更加科學與高效的服務,不斷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本文主要分析“放管服”改革對我國發展的必要性,并針對“放管服”改革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與挑戰,從理論與實踐層面上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些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放管服”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放管服”改革;簡政放權;服務優化

一、概念辨析

簡而言之,“放管服”可以主要歸納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胺拧币簿褪呛喺艡?,是改革的基礎,關系到政府的角色定位問題,需要重新厘清政府、市場與社會的責任邊界與相應的權責體系,“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都要抓好,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并且更好地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兼顧社會主體的重要作用?!肮堋钡暮诵氖欠殴芙Y合,具體包括事中事后監管,是改革的重要抓手,改革要適應社會經濟的新常態?!胺敝傅氖莾灮?,是改革的起點落腳點,包括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多種服務方式,核心是在“放”與“管”的全面深刻變化基礎上形成新的治理理念,實現政府、市場和社會的多主體高效協同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政府公信力與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二、“放管服”改革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這為我們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指明了方向。當前,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關鍵切入點,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不斷與時俱進,精確把握改革著力點。同時,由于我國政府過去擁有主要的權力,政府居于主導地位,導致管的太多,“放”的目的在于約束權力,減少政府對于市場與社會具體事務過多地干預,防止權力濫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增強透明化與法治化。新形勢下,推進“放管服”改革是我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事關市場活力的激發與發展環境的優化,通過“放管服”改革營造公平便利的市場環境,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放管服”改革面臨的問題

(一)傳統思想根深蒂固

在任何一項改革中,意識的轉變是基礎,需要自上而下地對集體的思想進行轉變。然而傳統的“官本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由于制度慣性,改革依然任重而道遠。一些部門和企業還沒有將“服務”放在首位,復雜的審批和辦事環節沒有精簡,相關流程不清晰,導致耗時長,在提高辦事效率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影響改革的成效,沒有切實落實“只跑一次的改革”。

(二)普通民眾缺乏認同感

以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各主體都在積極改進治理的方式和方法,但從企業和民眾的認同感和獲得感來說,還需要不斷加強。由于政府在傳統上一直是“管理者”的身份,從管理到治理再到服務需要一個過程,民眾的適應也需要實踐,因此,雖然政府在制度和實踐層面都做了很多事情,但在心態上企業和民眾卻少有獲得感。

(三)監管體系尚未健全

隨著改革的大力推進,各主體之間仍存在“信息孤島”、“數字鴻溝”等現象,改革的重點是加強信息共享與監管體系,信息與數據的共享與聯通是重要內容。同時,在相應的共享平臺建立之后,還需要對此進行嚴格監督,確保信息的準確有效,而當前還缺乏專業規范的第三方進行監督與評估,導致監管的缺位和錯位。

(四)改革的碎片化傾向

在條塊關系下,由于地方政府受“條和塊”雙重影響,容易導致各部門之間權責不清,缺乏改革共識,加大了“放管服”改革的難度。條塊分割結構導致改革內容和形式的分割,從而呈碎片化傾向?;鶎庸ぷ魅藛T承接承接事務能力不足,基層仍然受到資源約束,配套措施缺位,政策難以落實到位,導致管理碎片化。

(五)協同機制尚未完善

改革只靠某一方面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多主體的聯動和配合,發揮治理合力。目前改革在權力下放過程中,整體聯動、業務協同不夠,部分關聯事項下放不協調不同步,導致企業和群眾辦事繁瑣。改革方案制定主體和執行主體單一,不利于客觀全面反映相關利益者的社會需求,社會組織面臨資金緊張、社會公信力不高以及人才匱乏等困境。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對策

(一)簡化審批程序,發揮市場作用

一方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項目與環節,精簡審批流程,促進行政審批科學化、法治化、透明化,滿足群眾利益,建立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行政審批制度,彌補市場缺陷,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取消不合理收費。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權責清單制度,權力清單要覆蓋政府權力運行全過程,全面規范政府行為,同時要覆蓋到對各級政府及公共部門,還要以制度法定化為標準。

(二)嚴格監管制度,加強法制建設

第一,加強嚴格監管,嚴格依法從事市場監管,以公平公正為原則,不定期進行合理抽查與記錄,規范監管流程與制度。第二,實行綜合監管,統一組建綜合監管隊伍,建立綜合市場監管執法平臺,覆蓋所有市場主體。第三,完善信用和法治監管,建立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創建信用“紅黑榜”,同時完善簡政放權改革方面的行政法規。

(三)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民眾認同

改革成果要惠及全體人民,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堅持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聚焦社會需求,將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點作為重點,以群眾需求為核心設計改革方案。建立健全社會評價機制,吸納公眾意見并及時反饋,建立以企業、群眾滿意為導向的評價考核機制,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四)規范政府服務,推進社會合作

一方面,提高政務服務效率,促進公共服務事項集中服務,加快引入國際通用的行業規范和管理標準,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限,降低通關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網上服務效率,全面推廣網上辦事模式,逐步建成“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同時強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法律規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五)完善協同機制,增強合作共識

第一,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建設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對已有的數字信息平臺進行重新整合,統籌做好數據共享的制度安排,完善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全面推動信息共享進程。第二,通過跨領域的協同創新實踐,激發相關部門的協同動力,從而形成協同聯動的協作文化。第三,增進政府與社會的協同,通過支持和培育社會組織的發展增進兩者合作共識,促使系統內形成新的動態平衡和良好的治理秩序。

五、結語

“放管服”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推動改革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各部門協同治理,通過頂層設計,制度完善,共同發揮治理合力,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新時代,要以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為“放管服”改革的價值支撐,營造協同治理的文化氛圍,要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

作者簡介:王曉松,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公共政策與社會治理。

猜你喜歡
放管服簡政放權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措并舉強力推進“放管服”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推進“放管服”改革釋放更多制度紅利
簡政放權:減“權力”之身行“簡政”之道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