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環保視域下污水治理路徑探究

2021-11-18 07:57王曉瑩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污水治理生態環保

王曉瑩

摘要:生態環保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是社會經濟健康成長的基本動力。在我國社會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類生態問題、污染問題層出不窮,導致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污水治理是均衡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的重要舉措之一,是環境保護的基本內容。在污水治理路徑選擇與應用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明確生態環保的基本內涵,探究污水治理的問題,提升污水治理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生態環保;污水治理;路徑

引言

在我國社會經濟建設與工業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生態環境問題日漸嚴重,導致生態環保效應難以實現,水資源日漸短缺。對此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污水治理的力度,通過構建科學的污水治理體系,提高生態環保效應,使水資源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地融合起來。但在此過程中,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有必要明確生態環保的內涵,確定污水治理的方向,使污水治理工作更契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和需求。

一、生態環保的基本內涵

生態環保主要指轉變思路和觀念,樹立低碳發展觀,著重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通常從政策制定與落實上,引導和支持引導社會大眾形成低碳發展與綠色發展的理念,以此遏制“氣候惡化”與“環境災害”,增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在宏觀層面上,生態環保主要指探尋出一種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建設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得到更好地發展,切實滿足社會大眾基本的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需求。而生態環保效應是全新的發展理念,主要指人類的環?;顒訉ι鷳B環境所產生的“正效應”,如促進植被生長,豐富生物多樣性。譬如低碳經濟在提高經濟發展速度的過程中,降低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使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更好地協調起來,融合起來。而在污水治理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降低污水治理過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利于生態環保效應的實現,及促進人類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均衡發展。此外,提高污水治理的區域適應性,能夠使污水治理更加全面、充分,極大地緩解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污水治理的效能和效用,幫助人們構建出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共存體系。

二、污水治理的主要問題

在生態環保理念的影響下,我國相關政府部門不斷提高對環境治理的關注程度和重視力度,然而在污水治理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諸多的問題,嚴重影響到污水治理的實效性與有效性。首先是“兩難一低”問題。在我國農村污水治理中,尤其在丘陵、山區等地區的居民相對分散,污水管道鋪設難度大、成本高,地方財政難以支撐,且不同區域的農民用水習慣存在諸多的差異性,致使污水排放與生產的規律呈現出鮮明的異質性特征。此外,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模式難以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處理效率與質量十分低下。很難確保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其次是環保設施的資金投入不夠充足。根據相關數據調查現實,2013年我國污水排放設施的投資強度為2.52萬元,2016年投資強度增加到4.35萬元,雖然投資強度有明顯的增加,但在勞動力價格、材料價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低強度的設備投資,難以解決當地的水污染問題,無法切實地提升污水治理的實效性和有效性。最后是治理技術的適應性,相對較差。通常來講我國不同地區在社會條件、經濟發展、人口規模及風俗習慣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特征。如果以單一的處理模式或技術,來處理污水,將無法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排水規律?,F階段的污水排放與治理模式主要以集中處理、分散處理、納入城鎮網管處理為主,雖然后兩種處理模式相對成熟,然而成本較高,分散處理又存在明顯的地區性限制。此外由于我國缺乏相對科學的污水設施管護機制,導致污水處置設施出現浪費和閑置的問題。而缺乏監督和評估機制,又導致污水處理與環境保護難以有機地結合起來,無法確保生態環保效應的實現與提升。

三、污水治理的基本路徑

結合我國在污水治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其表現。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通過科學規劃治理路線,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強化治污技術的適應性等方式,提升污水治理的實效性,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質量。

(一)科學規劃

首先,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在結合生態環保理念的基礎上,結合不同農村居民的污水排放狀況及居住地區分散情況,科學分析污水治理的緊迫性與必要性,籌劃出特定的污水治理區域和類型,明確不同區域或類型的農村,應采用的污水治理模式及技術,進而規劃出相應的治理時間表與路線路。而在財政支出不足、處理設施與收集管網缺乏的層面上,政府部門應通過資金需求分析,明確污水治理所需求的運營條件、硬件設施,并結合污水治理區域的類型、分散情況,進行合理核算,以此提升資金投入的質量和效率,確保農村污水治理兩難一低問題的切實解決。

(二)加大投入

加大環?;A設施的投入強度,能夠提升污水治理的質量與效果,使我國相關政府部門能夠更好地解決當地的實際情況。通常來講我國東部地區的投入強度較大,西部和中部地區的設備投入強度較低。因此在設備投入強度提升的過程中,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對中部、西部等地區的投入力度,通過分析設備需求強度,合理分配設備投入比重。在路徑選擇上,則需要通過設置專項資金的方式,確保政府投資的穩定性與有效性。鼓勵社會資金的涌入,激發個人、企業、社會團體積極地參與到污水治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不同階層的治理作用。而我國地方政府部門應在完善和構建補助機制的前提下,承擔污水治理設施的維護與建設費用。

(三)強化適應

我國不同地區在污水治理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在污水治理技術選擇與應用中,需要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治理模式或技術。譬如結合平原、丘陵、山區等地區的地貌特征及地理條件,選擇集中、聯戶、單戶等治理模式、技術及設備?;蛘咄ㄟ^“生物處理設施”,實現“回用中水”的目標,該模式擁有高效率、易維護、低能耗、低成本的優勢,可以適應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污水治理需求。此外,在強化適應的背景下,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需要構建科學化合理的污水處理設施管護機制,評估與監督機制,提高污水治理成效,

結語

在生態環保理念的支持和影響下,我國能夠更好地、更全面地開展污水治理工作,使污水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升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適應性。但在污水治理路徑的選擇上,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需要通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及強化適應的方式,破解傳統污水治理所存在的問題,確保污水治理工作得到高效、穩定、有序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曉東.農村跨域水環境污染治理的思路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0,03:178-179.

[2]韓錦玉,馬云鳳,馬騁,鮑星愷.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戶對農村水污染治理支付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西安市長安區片村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21:113-117.

[3]張秀秀,周定財.共生理論視角下農村水環境治理路徑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20,03:68-72.

猜你喜歡
污水治理生態環保
探討環境工程中的污水治理
淺談新農村以天然氣為氣源的供熱方式
PPP模式下城市污水治理的現狀分析
佛教善書的生態環保優勢
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理的問題與建議
我國建筑節能減排的難點與對策
世界銀行天臺農村及小城鎮污水治理項目研究
教師教育生態環保課程在幼兒行為形成中的影響分析
環境工程建設中污水治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淺談綠色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