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在文化展館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2021-11-18 12:36楊穎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展覽館參觀者空間設計

楊穎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各地區文化藝術也不斷繁榮,大量博物館、美術館等藝術文化展覽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作為一種歷史文化資源及市民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其空間設計遠遠超出了物質層面和技術層面,既需要有現代化硬件設施的支撐,又需要體現地域特色及藝術形象。因此,本文分析了文化展覽空間特征,并闡述地域性文化的空間設計手法,以期能為專業人士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文化展覽館;空間設計;地域性

1文化展覽館空間特點

1.1互補性特點

文化展覽館主要作用是為社會群眾提供文化服務,所以在空間設計方面既要滿足人們參觀需求,又要有足夠的物品展示空間。不同類型的文化展覽館具備的功能也不盡相同,要結合其功能及維護物形式確定空間設計大小和形狀。與此同時,空間設計也能直接決定維護物形式。這也體現了空間設計中有形空間和無形空間之間存在的互補關系。簡單來說,人們建造房屋,并設置圍墻和屋頂,但是最實用的是空的部分。其中的圍墻和屋頂就是有形空間,而實用部分則是無形空間。由此可見,有形空間是一種手段,無形空間才是最終目的。正如老子所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p>

1.2流動性特點

空間設計的流動性特征體現在文化展覽館功能展示方面。不同的空間安排直接影響參觀者在展品前的逗留時間,良好的空間設計可使文化展覽館張弛有度、千變萬化。所以,在空間設計過程中,要采用流暢、有序、節奏明快的動態空間展示功能,保證做到展區空間分配、路線分布科學、合理,為參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

1.3時間性特點

文化展覽館作為建筑結構,是一種三維空間,如果將“時間”這一概念融入其中,則能夠使其形成四維空間。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文化展覽館陳列形式營運而生,廣泛運用了現代化技術和手段。其中包括虛擬仿真技術、現代聲像技術等。這些陳列形式能更加吸引參觀者目光,并且通過高科技,可為參觀者建立一個跨越時空的隧道,使參觀者置身于虛擬空間。用時間換取空間體驗,有利于充分滿足參觀者精神文化需求。

1.4文化展覽館外觀及表皮

文化展覽館與其他類型的建筑結構有一定差異,其外觀形象尤為重要,不僅需要突出自身文化藝術格調,還要充分滿足群眾審美追求。而建筑表皮作為文化展覽館的“服裝”,能直接影響建筑外觀的美觀性和藝術性。建筑表皮是指建筑表面形態,也是建筑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連接的界面。近年來,建筑設計在科技推動下也在不斷創新和升級,促進建筑表皮成為獨立于建筑空間的另一種空間。具體來說,良好的表皮設計不僅能提高建筑工程整體美觀性和藝術性,還具有采光、隔音、保溫等多種功能,有利于為文化展覽館生態空間設計提供參考借鑒。

2地域文化在文化展館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2.1文化展覽館空間的改造與適應

近年來,我國各地區文化展覽館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在這一發展背景下,想要保持地區原有的環境風貌,積極響應國家節約空間資源的號召,同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審美追求,在既有文化展覽館建筑基礎上進行修復、改造和升級。通常情況下,文化展覽館建筑形制幾乎不需要變動,只需結合實際情況調整內部空間即可,不僅能保證文化展覽館外部結構與地區整體肌理相符,還能滿足保護歷史文脈資源的目標。如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間,其原址為尚志堂吳宅,如今已被列為該地區保護建筑之一。近年來,在政府引導下,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合力修繕,全面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僅利用現代化技術改造內部空間,整體結構幾乎未動。由此可見,在文化展覽館空間設計過程中,不能為了打造現代感和商業感,毀掉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做好協調工作,既賦予其現代化元素,又保留其歷史文脈。

2.2文化展覽館空間的提煉與整合

在文化展覽館空間設計過程中,想要融入地域性元素,需要提煉建筑空間中代表地域的空間形態,并整合其與展館空間,使其形成一種新型的內部空間。提煉的過程也是實現文化展覽館優化組合的一個過程,要站在文化展覽館空間、功能與地域特色整合角度進行分析。保證整合后的文化展覽館滿足人性化、多樣化和經濟化目標。人性化是指社會群眾的文化需求和審美追求,多樣化是指融入和豐富地域元素,經濟化是指考慮空間設計可行性。另外,在文化展覽館空間設計過程中,并非提煉建筑空間的地域元素并融入展館空間即可。而是要做到相互協調、相互配合、默契搭配、互相妥協。如果只是簡單組合,勢必導致二者脫節,設計師要分析文化展覽館空間布局、組織方式、色彩搭配等方面。如蘇州博物館在空間布局方面充分借鑒了蘇州園林中獅子林的建筑空間設計方式。眾所周知,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也是蘇州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將其地域性特點融入到博物館空間設計方面,可以從空間組織、空間色彩方面進行分析,在實際設計中整合了蘇州園林多個特點,并將其有序融入空間組織方面,同時又提煉了蘇州居民建筑黑、白、灰特點,將其作為博物館空間色彩,這種設計方式既能協調統一,又可讓參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地域文化特色。

2.3文化展覽館空間的拼貼與重構

拼貼與重構是指打散固有的地域性建筑結構,使其形成多個局部空間,并通過拼貼、重構等方式優化空間組合模式,使其形成全新的空間形式。拼貼和重構具有偶發性特點,不同的組合方式會形成不同的藝術效果,重構和拼貼地域性建筑結構是新時期背景下一種較為流行的造型語言和設計方式。這種方式并非局限于眼睛看到的建筑形象,還是一種對情緒的理解和體驗。尤其新時期背景下,各地區雖然越來越重視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并構建了大量地域性建筑結構,但是由于風格各異、形態多變,所以易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而將其進行拆分,并通過拼貼、重構方式綜合性表達文化展覽館,突出地域特色元素,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4文化展覽館空間的共融共生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不斷深入及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普及,各國文化也在相互交融和滲透。使各地區涌現出大量東方元素與西方元素、地域元素與國際元素、現代元素與傳統元素相融合的文化展覽館建筑結構。然而,由于部分設計沒能平衡好2種對立元素,導致文化展覽館整體空間不倫不類,無法充分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審美追求。針對這一問題,設計人員要充分踐行對立元素“共融共生”這一理念。在利用新材料、新技術及新理念的同時,保證國際性與地域性能相互轉換,在此基礎上,拓展和更新設計理念,使文化藝術感在具備現代化特點的同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為傳承和發揚地域文化奠定良好基礎。

3結語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經歷了上下五千年,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域性文化。文化展覽館作為面向社會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傳承和發揚地區歷史文化的重任。新時期背景下,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審美追求不斷提高,對文化展覽館空間設計提出更高要求,不僅需要在空間設計方面突出現代化元素,又要體現地域性特征。因此,闡述了文化展覽館空間的地域性設計方法,旨在為滿足社會需求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子昂,程建軍.在傳統中創新———潮州陳偉南文化館方案設計[J].華中建筑,2020,38(08):27-31.

[2]張乃月,趙宏宇,楊洋.一個開放與充滿活力的城市空間———德惠市文化館、圖書館設計介紹[J].吉林勘察設計,2020,21(01):54-56.

[3]李詩佳.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中主題情感的空間營造與表達研究[J].魯迅美術學院,2019,07.(11):34-36.

猜你喜歡
展覽館參觀者空間設計
最美的蝌蚪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展示首都規劃藍圖 講述北京城市故事
《室內空間設計》
眼力大考驗
《SOHO模式下的現代辦公空間設計—婚慶展示區效果圖》
交互式展示空間設計
腦洞大開
高娜作品——合一園藝空間設計
關上手機再看
劉鑫、葉滿波、劉穎空間設計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