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電刺激結合減重平板步態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復療效研究

2021-11-18 20:55王亭亭白婧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王亭亭 白婧

摘要:采用方便抽樣方法,選擇100名合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用于對照組,一組用于治療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偏癱康復方法治療。治療組在常規康復方法的基礎上,加入減重平板步態訓練結合功能性電刺激,經過八周訓練,采用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A)、采用Berg平衡(BBS)、Barthel指數評定表(BI)等分別對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進行評估比較,并且用數據分析進行處理。結果表明治療組之間的下肢功能恢復評估得分差為比對照組更高。功能性電刺激結合減重平板步態訓練對患者下肢的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偏癱運動功能恢復能力以及平衡功能的康復效果良好。

關鍵詞:功能性電刺激;減重平板步態訓練;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

隨著腦卒中術后康復治療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康復訓練技術也在不斷推陳創出新,其中減重平板步態訓練已經廣泛應用于偏癱患者的平衡訓練中。根據目前已有文獻及研究實驗表明,減重平板步態訓練能夠幫助偏癱患者恢復正常的下肢運動功能和良好的行走能力,比一般地面行走訓練表現出更好的療效。其特點是在訓練過程中,治療師需要針對性的控制患者的膝關節和踝關節,以確?;颊吣軌虮3终2綉B行走。對于腦卒中合并足下垂患者來說,功能性電刺激不僅可以緩解下肢痙攣程度,改善踝關節活動范圍,還可以恢復下肢肌力及運動功能。本文主要研究將步行減重訓練與功能性電刺激予以聯合,觀察該聯合治療方法對腦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臨床療效。

1 研究對象的選擇

選取2020年9月到2021年1月在焦作市中醫院康復科住院的10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1)觀察期間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沒有明顯變化。 (2)經患者同意,積極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1)患者年齡<35歲或>65歲。(2)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意識不清者患者,MMSE<23分。(3)脊髓或神經損傷,肢體對功能性電刺激無反應。

(4)無法定期在目標醫院接受治療和監測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療方法

對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病情平穩的患者進行常規康復訓練,包括:(1)節律性進行下肢主動或被動康復訓練(2)轉移訓練。(3) Bobath握手上舉。(4)ADL訓練。(5)平衡協調訓練(6)對下肢精細與粗大功能的訓練。(7)肌力練習。(8)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治療組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加入功能性電刺激結合減重平板步態訓練,重量從30%開始減輕,之后酌情減輕15%至0%,調速范圍為0.2%至0.5m/s,平板斜率從0°開始?;颊咴谶M行減重平板步態訓練之后,進行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兩組患者均實施8周的治療后,采用化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Barthel指數評級表對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記錄,并探究功能性電神經刺激療法結合減重平板步態訓練在患者功能康復中的有何影響。

2.2 評估方法

采用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分法、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Barthel指數評級表(BI)。

3 研究結果

3.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可作為研究的參考和比較。

3.2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運動功能(FMA)評估比較

治療前兩組下肢運動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和對照組下肢運動功能評分都提高了,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治療組的下肢運動功能評分提升明顯,兩組評分均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的軀體運動功能在功能性電刺激結合減重平板步態康復訓練下明顯的治療效果?;颊呦轮\動功能的得到明顯提升。

3.3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平衡功能障礙程度(BBS)評估比較

通過臨床實踐對比兩組數據,治療組與對照組平衡指標的比較結果如下:治療前,兩組BBS評分的比較在統計上沒有意義(p > 0.05);治療組經過訓練后得分高于對照組(p < 0.05);與組內比較,兩組BBS得分明顯均優于治療前(p < 0.05)。

3.4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沒有明顯差異(P>0.05)。訓練后治療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研究表明,日常生活能力和軀體平衡與協調能力密切相關,當患者的能夠維持在穩定平面內,患者在訓練步態過程中協調能力隨之改善。

4 討論

在這項研究中,功能性電刺激結合減重平板步態訓練被用于患者康復干預。結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平衡協調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與治療前相比,FMA、BSS和ADL評分有所改善,治療組的改善比對照組更顯著。另外,該方法能夠誘導刺激患者麻痹肌肉再次產生活動,從而加強了本體感覺輸入,加強患者深淺感覺的敏感性。同時對傳入神經刺激產生了影響,節律性運動可以調動周圍神經傳導通路和突觸反應的化學反應,是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有效措施。腦卒中術后偏癱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功能性電刺激結合減重平板步態訓練可以有效地改善術后狀況,對下肢運動平衡與協調能力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可以通過其他技術得以加強,今后功能性電刺激結合減重平板步態訓練將更有效地反映神經,增加本體反饋,抑制腦干疼痛物質,提高患者的位置和運動感覺。有助于患者平衡能力以及步行功能的恢復。兩種治療方法都有其獨特的、有針對性的作用,兩者技術有效結合可以進一步加快疾病康復。

綜上,功能性電刺激結合減重平板步態訓練在腦卒中患者偏癱下肢功能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燕鐵斌,主編.《物理治療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385-387.

[2]李博陽,陳守強,姜宏博.減重活動平板步態訓練和傳統步態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6,37(12):2932-2933.

[3] 沙蕉,顧茜,劉芳等.早期減重步態訓練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下肢步行功能的影響[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2):138-142.

[4]彭基,張盤德,劉翠華,彭小文,何慧斌,曾義新,趙榮旺.功能性電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對腦卒中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5):221-223.

[5]李軟霞.對側控制功能性電刺激與常規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偏癱患者足下垂的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20,47(11):65-67.

[6]劉東博,姜思航,李蛟,賈已萱,孫芳輝.功能性電刺激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16):43.

白婧(通訊作者)(1985一),女,碩士研究生,山東協和學院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康復醫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